当前日期:

目录

一、华阳港
位于华阳河入长江处,从宋代起,逐渐发展成船舶进出港口。清乾隆年间,经民工开挖,能容纳大批船只停泊,出港物资以粮、棉、油和水产品为主,进港以食盐、瓷器、煤油、布匹、京广杂货为主。清末民初,招商局设临时轮船码头,安庆至九江客轮来回在此停泊。民国18年,又停泊安庆至徐桥的客轮。195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为6.5万吨,自修建华阳闸、杨湾闸等水利工程后,江河分割,物资须翻坝过驳,费时耗资。1958年,港口货物翻坝中转量14.8万吨。1959年内湖围垦后,物资多弃水从陆,港口运输衰退。60至70年代,年吞吐量在10万吨左右,1980年降到7万吨。1985年回升到18.34万吨,其中地方航运10.41万吨。1987年港口包括长江磨盘洲和华阳闸内外2个港区。长江磨盘洲港区,由长航华阳港务站管理,自然岸线长500米,陆域面积3.5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2.5万平方米,设趸船3艘,其中客运趸船1艘,最大靠泊能力1500吨级。华阳闸港区自然岸线长2.7公里,陆域面积10.8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3.5万平方米,码头总延长242.5米,设泊位5个,最大靠泊能力200吨级。
二、杨湾港
位于县城西南,港区内倚泊湖,外临长江,1956年开辟,为太、宿、望3县物资进出口中转港口之一。建港初期,年吞吐量为2万多吨。70年代,港口吞吐量逐年增加,港内外有短途客运航线3条(华阳—杨湾、杨湾—徐桥、杨湾—宿松云集)。1980年望江—九成公路通车后,水运量减小。1982年货物吞吐量8.5万吨,1985年仅5.57万吨。客流量下降,华阳至杨湾航班停开,长航撤走趸船。1987年,港口尚有斜坡式货运码头1座,宽3米,长120米,2个泊位,丰水期可泊500吨级船舶,载重1吨的柴油三轮车可直达码头前沿装卸货物。枯水期在闸内和江边可利用天然岸坡装运黄沙。
三、城关港
解放初,包含城关、吉水2个港区,是内湖主要集运港。1952年安庆至徐桥客轮停靠吉水码头。1956年吉水和城关各建1座混凝土台阶码头。同年,华阳闸修复,宝塔河拦河筑坝,闸坝阻航,中转费用高,货物弃水走陆,专业船舶流入长江,内湖仅少数个体农船运黄沙至城关码头,年进口量仅1万吨。1976年,县搬运站在城关码头安装载重3吨的吊车。
四、赛口港
位于县城东北45公里的赛口镇。解放初,是内湖航线的主要港口。1953年建立航运管理站。1955年港口吞吐量4万吨,出港物资有粮、棉等农副产品,进港物资有日用工业品,港口有专业船舶173艘567吨位,仍有“货源充沛,运力不足”之势。1956年,宝塔河筑拦河坝。1974年,航运部门投资2.5万元,疏浚赛口进港航道工程。1976年投资2000元建简易码头,由于坝闸阻航,河床淤浅,专业船舶流入长江,内湖仅少数农船从事季节性运输,港口吞吐量约千吨。
五、漳湖港
位于县境东北隅的漳湖镇。上距华阳33公里,下距安庆34公里。系1972年建漳湖电站时新建港口。1974年在港区内人工开挖1条长11公里的新漳河,内接武昌湖,因内河闸坝阻航,70年代吞吐量仅2000吨。1987年港口发运量达1.3万吨。是县北部地区物资集运中心港。有长航客运码头1座,趸船1艘,停靠安浔班客轮。日客流量250人次,港区有石油、煤炭转运货栈及容量3500吨的粮库。
六、华阳过船闸
位于华阳镇西南。1956年国家投资483万元,由水利部工程总队第六机械施工队承建,闸基已开挖,后因省委决定改上其它水利项目,调走资金,停建。1972年水利部又批准船闸列入1974年基本建设项目,投资359万元,并安排当年120万元用款计划,因安庆地区革委会对闸址持不同意见,又停建,资金挪作它用。1983年国家计划会议认为安徽闸坝碍航严重,决定由交通部将华阳船闸工程列入1984年投资计划。省计委于1984年12月批准华阳船闸的设计概算,计划总投资1400万元,后调为1725万元。船闸标准为100吨级,闸门宽12米,闸室长120米,门槽水深2米,正反向最大水级为7米。施工期原定3年,因交通与水利部门发生矛盾。到1987年底,仅完成部分主体工程。
上一篇:第二节 渡口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