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花凉亭水库位于太湖县龙山宫附近,1958年安徽省水利厅组织兴建。总库容量23.98亿立方米,分东西两灌区,东灌区为库区天然河道,分布于太湖、潜山、岳西等县;西灌区分布于太湖、宿松、望江、怀宁4县。设计灌溉面积103万亩。望江县灌区跨武昌湖两岸丘陵区。总干渠自龙山宫起,经龙潭湖、虎形潭、双庙湖、南山寺,至分亩岭南侧入县境3公里抵周家湾,长36.7公里。县境内北分干渠自张家楼进口,经孙家埠、窝枫岭、高士岭至曹家上屋,长49.3公里。南分干渠自周家湾进口,经碎石岭、长岭到许冲,长44.42公里,总分干渠共长130.42公里。
一、总干渠
1959年1月3日,安庆专署水利修防指挥部对太湖、宿松、望江、怀宁4县下达兴修总干渠土石方任务450万立方米,其中望江275万立方米。负责施工地段为刘湾岭至干渠尾,长4公里。是年冬成立工程指挥部,县委副书记马青山任指挥长,组织1.2万余民工,完成土石方10.4万立方米,其中石方5.5万立方米。后因经费困难,宿、望、怀3县停工。
1965年10月2日,安庆专署召开花凉亭灌区西干区工程会议,决定1966年春完成总干渠兴建任务,设计渠道引水流量20立方米/秒。分配望江土方46.98万立方米,石方6.23万立方米,风化石20.84万立方米。施工渠段:第一段,刘家岭(桩号13+600至15+000),第二段,蔡家田铺至袁家下屋(桩号20+600至41+975)。10月底,成立县花凉亭渠道工程指挥部,县长赵化民任指挥长,组织长岭、凉泉、鸦滩、赛口4区1.5万民工,至1966年1月10日,完成土石方71万立方米。长岭公社基干民兵何小川,在田铺岭工地处理哑炮时,因哑炮突然爆炸牺牲。
1971年扩建总干渠,设计渠道引水流量70立方米/秒。12月,望江组织2.5万民工,建立民工团,由县水电局革命委员会主任杨树友任民工团长。施工渠段:刘湾岭进口到朱树岭公路桥;蔡家田铺到袁家下屋。刘湾岭段长1.1公里,工程艰巨。鸦滩区民工负责该段施工,成立爆破队、运输队和巡逻队,实行24小时两班制。爆破开山后,民工们便用铁锤、钢钎在悬崖陡壁上施工。凿开的石山,垂直深度达28米,共凿石方50余万立方米,其中坚石5.1万立方米。时值数九寒冬,民工们常常冒着风雪,沿着山崖排成人梯,把坚石一块一块地凿下来,又一筐一筐地运出去,手脚都被磨破。有时炮眼里积满了雪水和泥浆,人们就用棉衣去擦拭。经过100多个日夜奋战,至1972年4月,128万立方米土石方(石方60万方)的扩建工程全部完成。
1978年12月25日,安庆地区工程指挥部在太湖县召开总干渠续建工程会议,分配望江10万立方米土石方任务。施工渠段分别为高双堰(桩号23+18至24+500)、汪家园(桩号29+900至30+400)、王家寨(桩号23+950至240+020)、叶家脊(桩号33+450至33+550),12月底组织5500民工,春节前完成土方8.8万立方米,剩余部分于节后完成。1985年又完成总干渠维修土方1.4万立方米。
总干渠从兴建、扩建到续建、维修,望江计投入劳动力7.3万人次,共完成土石方229.47万立方米,其中石方95.57万立方米。
二、南、北分干渠
1965年冬,县境内南、北分干渠兴工。南分干渠从周家湾起,至红星河以上,施工长度34.2公里,设计流量6立方米/秒;北分干渠由张家楼进口至七岭,长35.5公里,设计流量6.6立方米/秒。是年11月20日动工,投入2.4万民工,完成土石方173.5万立方米(石方15.71万立方米)。1966年3月20日通水。1966年10月南、北分干渠工程继续施工(包括上年未完成的任务和扩大标准工程量),全县组织民工3万人,至1967年4月底完成南、北干渠续修任务,实做土石方139.21万立方米。
1972年元月10日,望江县委、县革委决定扩建南、北分干渠。设计标准:南分干渠进口流量12.2立方米/秒,渠底高程35.42米,水位高程38.45米;北分干渠进口流量11.08立方米/秒,渠底高程35.3米,水位高程38.7米。南分干渠从周家湾进口至红星河,施工长度36.7公里;北分干渠从张家楼进口至曹家上屋,施工长度49.3公里,合计完成土石方60.37万立方米。是年11月2日,全县水利会议决定:继续完成南、北分干渠扩建工程。南分干渠由红星河延至许冲,增长7.72公里;北分干渠局部拓宽和清淤。是年冬施工,至1975年完成土石方39.98万立方米,至此,南北分干渠扩建工程已按设计标准完成。
1979年9月整修南、北分干渠,至1980年3月结束,完成土方20.27万立方米,南分干渠清淤长度21.27公里,北分干渠清淤长度:怀宁段3.41公里,赛口段27.02公里。
南北分干渠经过兴建、扩建和续建,累计完成土石方433.33万立方米(石方35.63万立方米)。其中南分干渠完成土石方200.4万立方米(石方21万立方米);北分干渠完成土石方232.93万立方米(石方14.63万立方米)。另完成南北分干渠清淤土方109.74万立方米,引河配套工程土方16.98万立方米,历年累计完成土石方560.05万立方米。
三、支渠
在兴建总干渠和南北分干渠的同时,各社、队组织妇女和半劳力开挖支渠,由县灌区工程指挥部协助测量定线,所在社队自筹资金,自行施工。渠断面由小到大,分年实施,从1965年到1968年,共建成灌溉万亩以上支渠4条,3000亩以上支渠16条,3000亩以下支渠49条,共完成土石方314.37万立方米。
四、配套工程
花凉亭望江灌区工程,共有配套建筑物759座(支渠配套工程不包括在内)。其中:分干渠进水闸2座,支渠分水闸16座,分水涵404座,渡槽4座,小型引水槽71座,倒虹吸1座,地下拱涵9座,小型地下涵管16座,排洪闸9座,滚水坝2座,泄洪堰4口,壅水坝2座,控制闸5座,公路桥14座,平板人行桥178座,跌水2处,防渗3处,固脚3处,跌水槽14处。共完成土方15.05万立方米,浆砌块石2.31万立方米,混凝土2.7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6289立方米,重点项目有孙家埠倒虹吸、进水闸、碎石岭渡槽、新坝渡槽、杨林支渠等5座。
孙家埠倒虹吸系北分干渠主体工程,由方、圆两种管道组成。方涵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管长434米,1965年建成。圆管原为无钢筋的纯混凝土结构,设计流量5.4立方米/秒,最高水位12.9米,1966年动工,1967年建成,完成土方1.2万立方米,砌石方250立方米,混凝土1958立方米,投资12万元。1968年和1981年因涵管破裂先后两次维修。1982年原地重建钢筋混凝土圆管,内径1.9米,全长435米,设计流量8.26/秒立方米,1985年建成,完成土方2万立方米,浆砌石1104立方米,钢筋混凝土912立方米,工程经费44.05万元。
进水闸南、北分干渠两个进水闸分别距进水口下2公里。北分干渠闸底高程35.3米,双孔,每孔宽2.13米,高2.6米,闸墙顶高37.7米;南分干渠闸底高程35.5米,双孔,每孔宽2.15米,高2.8米,闸墙顶高39.3米,两闸室长7米,下游消力池长6米。1974年同时兴建,完成浆砌块石683立方米,钢筋混凝土75.3立方米,安装起闭机10T/4台,投资4.8万元。
碎石岭渡槽 是南分干渠跨越汪家堰的交叉工程,槽身长15米,上下游渐变段各6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孔,矩形,槽宽3米,高3.5米,过水流量9.3立方米/秒,原只一槽建于1966年,浆砌石135立方米。1972年,扩建为双漕,共完成浆砌块石385立方米,钢筋混凝土126立方米,投资3.03万元。
新坝渡槽是新坝灌区(灌溉面积1.76万亩)主体工程,横跨泥塘沟河,槽身长30米,钢丝网薄壳结构,厚2.3厘米,半圆形,内径1.6米,高1.2米,通过流量2立方米/秒,1967年建成,完成土方4.7万立方米,浆砌块石416立方米,钢筋混凝土12.17立方米,投资2.5万元。
杨林支渠及其重点配套工程杨林支渠控制面积58.38平方公里,灌溉面积3.38万亩。受益有新桥、长岭、杨林3个乡,支渠全长13.67公里(其中总支渠全长3.9公里,东支渠长6.95公里,西支渠长2.82公里)。1983年9月开工,到1984年12月底,全渠共完成配套工程152处,其中分水涵83座,平板人行桥30座,机械桥7座,拱桥9座,公路桥5座,分水闸6座,泄洪堰3口,穿公路涵8座,其他地下涵1处,完成浆砌块石1649立方米,混凝土62.6立方米,钢筋混凝土87立方米,工程土方0.42万立方米,渠道土方6.28万立方米,投资11万元。
五、工程效益
花凉亭灌区在兴建、扩建和整修过程中,共投资196.68万元(国家投资134.68万元,地方财政37万元,农水经费25万元)。群众投入工程劳务约1194万工日,按当时一般劳务工值折算,工资额为1373万元,除国家补助150万元外,群众实际投入劳务工资金额1223万元。灌区建成后,增加自流灌溉面积10万亩左右,最高为渠道扩建后的1973年,实灌13万亩。受益地区有:麦元、鸦滩、码头、古炉、毛安、高士、武昌、新坝、新桥、大桥、长岭、杨林、团山、凉泉14个乡。灌区双季稻种植面积由原来占水田面积的25%左右提高到90%以上,旱地改水田6700亩,1966年和1978年旱情严重程度均相当于民国23年,据灌区内6个大队典型调查,如果没有灌渠引水灌溉,早稻最低减产30%,近10万亩晚稻则颗粒无收。
渠道的部分渠段,由于土质差和乱垦乱种以及纵坡平缓等因素造成淤塞,灌溉面积逐年缩小,南渠水放不过赵家岭,北渠水放不过望牛墩。1984年实灌仅6.7万亩。1984年冬至1986年春进行清障、清淤、降坡,但位居渠尾的太慈、茶安、翠岭、桃岭、泊湖、赛口6个乡还未曾受益。灌区内忽视塘堰的调节作用,多年来,上游供水充足的乡、村废塘作田,还有大部分塘堰满水时不用,专用渠水,造成供水浪费。目前,灌区配套工程不够完善,南、北分干渠渠系建筑物,均系按1971年以前总干渠进水流量20立方米/秒时兴建,渠道扩建后,流量加大,原有配套工程不相适应,阻流现象严重。支渠配套工程,大都为砖木结构的临时设施,运用20多年,有的已歪斜倒榻不能使用。

望江县花凉亭灌区基本情况表
上一篇:第一节 江堤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