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坐落青草湖梢,其前身为1958年9月成立的县农科所(地址:大东门外张家坝)。1959年并入县委试验地(化龙桥东侧)。1962年因纠正“五风”,土地退赔给原社队。1963年迁往青草湖,与青草湖农场4队合并建成良种示范繁殖场。
建场初期,重点繁育棉花原种。1965年后,每年可提供岱字15号原种1.3~1.5万斤,并对水稻、麦类、小杂粮等品种,进行小区域多层次对比试验和大田示范,向社、队传播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棉花原种场建立后,示范场以水稻、麦类提纯复壮为主。每年向国家提供复壮良种8~10万斤。主要是珍珠矮、安庆晚等水稻品种。1977年,接受杂交稻不育系的繁育和制种示范任务。80年代,成为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棉花良种繁殖区。1987年,向国家提供杂交稻种4.2万斤,棉花1级原种6.2万斤。
该场长期实行等级工资制,场下设队、组,划分作业区进行生产。实行联产计酬责任制后,土地按职工人口划片包干,向场部上交管理费。1级工每亩交21元、2级工20元、3级工29元、4级工17元、5级工15元。管理费随生产发展逐年调整。排灌费、机电维修费,每亩交8元,医疗、工会经费,每亩交4元,由场统一使用。职工工资、福利费、生产费等,在承包土地收入中自理。种子、化肥、农药,由场垫款统一购买,按亩分发,年终结算到户收回。午收后,每个职工交场部周转金100元,年终退回。建场25年来(其中五年大水无收),除1965年收支持平,其余各年均亏损。前11年年均生产性亏损1.19万元,后14年年均生产性亏损1.8万元。25年累计收入129.44万元,财政拨补64.88万元,生产费97万元,人员工资90.93万元。
1987年底实有耕地328亩,其中水田153亩,旱地175亩。职工162人(其中正式职工72人),行政管理人员4人,技术员2人。年工资总额7.06万元(含离退休12人年工资额0.95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1.94万元,生产用房1051平方米,职工宿舍1249平方米,大中型拖拉机1部,35匹马力,手扶拖拉机2部,30匹马力,柴油机1部,20匹马力,轧花机6台,碾米机1台,机动脱粒机2台,耕牛9头。

下载原文件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