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县内中学配备有体育教师,学校开展早操、课间操、武术、野营、跑步、球类体育活动。建国后,学校体育活动经常化、正规化。“文革”中,学校砍掉了体育课,体育教师改行。1979年4月,县体委与县教育局联合调查全县10所高中和部分初中、小学体育活动,一中、二中、野中、黄中、水中、槎中、王中、宫中、源中、余中l0所学校学生4503人,其中体育达标483人,占总数11%左右;全县初中16531人,达标347人,占总数2.1%;全县小学73173人,达标888人,占总数1.2%。次年6月17—19日,县体委在黄铺中学召开达标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有各高中体育教师,部分初中、小学体育教师。会上交流了体育达标的经验,制订了新的措施。
1980年,县一中、二中、野中、黄中、王中、槎中、宫中、水中和黄泥、潘铺、油坝、野寨等中小学先后举行了运动会,参加运动会的2870人,其中有19人分别打破县级田径等项目的纪录。次年高考,学生体检合格率有明显的提高。
进入80年代后,全县中小学都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兴办体育设施,购置体育器材,健全体育课的教学。早上有早操,课余有课间操,下午有课外活动。体育项目有跑步、体操、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足球、单杠、双杠、铁饼、标枪、山羊、鞍马、跳远、跳高等。县体委也经常轮训体育教师,帮助学校选拔体育尖子。学校开运动会,体委积极参与指导,给予支持;还定期协助教委对学校体育进行达标检查,召开观摩会,评选体育活动先进单位。达标检查始于1973年,每年一次,迄今未间断。中小学运动会两年召开一次。
一、中学体育
50年代,县内各中学遵照国家体委公布的“劳卫制”开展体育锻炼,专职教师增加,体育教学质量普遍提高。“文革”期间,体育活动减少。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学体育活动又日益活跃。1979—1988年,潜山一中先后在省、地、县三级中学生体育竞赛中获得省110米栏、400米跑第7名、地区乒乓球赛女队亚军和县中学生田径赛高中组团体第一名。县中学生田径赛甲团体第一名、乙团体第二名,县中学生运动会高中团体第一名、初中团体第三名,达标率也由原来的15%增加到85.35%,为国家输送了田径二级裁判员等体育人才。该校多次被评为地区体育教研先进组、地区达标先进学校。野寨中学体育教师林胜于1981年获“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的称号。1978年6月18—21日,县体委、县教育局在槎水中学召开全县达标现场会,体育教师有18人参加,就中学生体育达标问题做了部署。在地区历次体育运动比赛中,全县每次都有中学生代表队参加。
全县首届中学生体育运动会于1964年在县城举行,主要项目是田径类,参加人数160多人。此后,每隔三、四年举行一次,到1987年,先后举行6次,每次200—300人。
二、小学体育
建国后,全县各小学始安排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活动项目有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以及踢毽子、抓石子、牵羊、跳房子等。小学注重学生的体育娱乐性。很多小学都组建乒乓球队、小篮球队、小武术队、田径队、体操队。1979年后,在地区、县级体育运动竞赛中,出现了小学生代表队,近年小学生达标率已达70%。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