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0—1951年,先后建立县委、县政府收音室,每天晚上定时抄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送县委、县政府领导参阅。1952年4月,撤两个收音室,设收音站,隶属县政府秘书室管理。除收录重要新闻印发给县领导及有关科局外,还兼搞大型会议的扩音和工地广播宣传。1956年2月,建立县广播站。1969年6月,设立普及农村广播网办公室,与广播站合署办公。1976年8月,设潜山县革命委员会广播事业局。1981年6月改为潜山县广播事业局。1984年3月,又改名为潜山县广播电视局。至1987年,局站合署办公,工作人员21人。现有主要设备:扩大机3部,各式收音机6部,前级增音机2台,电子管录音机8部,四速电唱盘3台,有线调幅载波发送机2部,调频发射机1台(50瓦),有线广播无线传送接收机1台,调制式调频发射机1台,电子管稳压器1台,四层三面调频广播发射天线l副。
1969年冬,水吼、黄铺两区建区广播放大站,各配正式职工1人。1970年两区站撤销。1969年冬至1970年冬,全县开展广播网大普及,有32个公社相继建立广播放大站。每站配工作人员2—3人,管理广播设备,转播上级台站的广播节目。1983年,根据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会议精神,改乡广播放大站为乡广播站,各站开始有自办节目。1987年,全县有乡广播站33个,工作人员72人。乡级广播站共有收音机56部,扩大机43部,收音、电唱两用机2部,话筒33只,四速电唱机31台,调整器13只,五单元调频接收天线25副。
一、线路喇叭
(一)广播网
1954年秋,县开始兴办有线广播,县城内架有四条专线,挂4只10瓦高音喇叭。由县收音站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1956年,县城附近农村利用农话线通广播安装小喇叭400多只,城内增加两只25瓦高音喇叭。1957年冬,建县至罗汉乡的广播专线,1958年下半年延建至黄岭、万岭两个行政村。1959年,建县至梅城乡广播专线,在电话线杆上附挂广播线架通县至模范乡的专线。全县距县城较近的乡村大都通过农话线接通了广播。1964年和1965年,县站在一些大队搞小面积普网试点。1969年冬至1970年冬,县内广播进入大发展、大普及的时期。全县32个公社相继建成广播放大站,队队通了广播,大队有指定护线员。1970年冬,农户小喇叭普及率达41.3%,1972年达79.8%。由于普网时片面强调快速度,建成的广播网路质量差。1981年,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维护经费无来源,大队维护员自行取消,广播网大片崩垮。至1984年,小喇叭入户率下降到4%。1984年底,县局会同乡党委、政府,制订恢复整顿网路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力量集资捐款,利用电力杆或电话线路同杆的形式逐步恢复乡至村的广播干线,改小喇叭入户为乡、村高音喇叭覆盖(要求每村在地势高处安装大喇叭1—3个)。从1984—1987年底,全县乡村共集资75000元,重建广播网路746线公里,安装高音喇叭168只。
(二)信号传输
1954年开始兴办的县城广播和后来发展的罗汉、梅城、模范专线广播,都是县广播站借用农话线直接送音频信号到用户喇叭。借农话线路通广播时,由县邮电局、区邮电所和农话机用户实行“闸刀”控制。
1970年5月,借用县至各公社的电话线传送载波。1971年,通载波的公社站发展到26个。后由于邮电部门本身也开设电话载波,1976年底,传输受阻,一些乡站无法接收县站广播信号。县局于1978年底至1979年底,投资6万元,建成县至源潭、黄柏、水吼三路专线,全长62.5杆(线)公里,采用地下线及明空专杆线二种走线方式。1980年以后,王河、黄铺、余井、源潭、梅城5个区的所有乡村专线,一律采用电力线路附挂广播线路。
1983年元月,在彰法山建调频广播发射台。1984年5月底,50瓦调频广播发射机安装调试,7月1日,正式以103兆赫的频率发射县站广播信号。全县33个乡站有26个乡站能收到县站调频信号。
(三)喇叭
1969—1970年大普网期间,农户安装的都是舌簧式小喇叭(0.1W)。1974年,推广使用压铁陶瓷喇叭。1982年,推广使用小音箱喇叭。同年,因广播事业经费不足,增加小喇叭入户量困难,大部分公社在恢复和更新网路时,都改用高音喇叭,一般每个大队配高音喇叭1—3只。
1965—1987年广播喇叭数统计表

二、广播节目(一)节目时间
县广播站除建站初期外,每天播音3次,计6小时。乡广播站在1979年前每天播音2次;约4—5小时;1979年以后因经费和电源问题,部分乡广播站只在晚上播音1次。
(二)节目内容
1979年以前,县站以转播上级电台节目为主,具体内容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的“全省各地广播站联播节目,“天气预报”节目。此外,还选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的文艺节目及其它节目。1979年以后,自办节目内容增多,县站仅转播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安徽台的联播节目和天气预报节目。
自办节目有文字节目和文艺节目两类。1979年前,文字节目主要是《本县新闻》、《农业科技》,时间是20—30分钟。根据需要还办些专题节目,每组节目均播送三次。1979年后,自办文字节目增多,至1987年,县站自办文字节目发展到6个:《本县新闻》、《致富之路》、《生活之友》、《信息往来》、《农家顾问》、《听众论坛》。《本县新闻》每组稿件15分钟,其余各专题节目每组稿件均为10分钟。自办文字节目稿件,除少部分由本站人员编写外,大部分来自县站通讯员。1987年,全县有通讯组19个,业余通讯员216名。自办文艺节目:有《歌曲》、《曲艺》、《音乐》、《戏曲》、《广告文艺》等。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电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