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预测预报背景和依据
1973年1月,霍山地区的地震活动由1972年12月的低于正常情况转入正常,1月27日、28日地震活动又明显增加。两天内共发生微小地震30次,最大为1.5级,震中集中于诸佛庵、落儿岭一带。2月9日,桐城县发现井水异常和发光现象。3月6日和7日,霍山接连发生小震125个,其中8个地震有感,最大的为3级。根据上述情况,省地震队进行紧急会商,提出了如下初步意见:“①依据余山台、宿县台的地磁数据和下五显的土地磁数据来看,用磁偏角二倍法估计,在3月12日和19日左右还有发震的可能,由于异常量不大,估计震级在3级左右或稍大于3级。②从历年的霍山地区地震能量释放曲线来看,如果在3月12日或19日发震,那么震级估计在4级左右,超过5级的可能性不大,不会造成大的破坏。”3月12日,省地震队于霍山4.5级震群发生后再次紧急会商,根据地磁、地倾斜、土地电、土地应力等仪器的反映和地震活动的情况,继续提出3月15月和19日左右霍山仍可能发生4—5级震群的趋势意见。
二、预报内容和对应情况
1973年3月8日,省地震队在皖震字(73)017号向省委、省革委会各大组、国家地震局、省科技局、省军区司令部、合肥驻军领导机关、国防工办提出的《关于霍山地区震情的汇报》中,对霍山地区提出了短临地震预报意见,认为:3月12日,19日霍山地区可能发生4级左右地震。结果3月11日霍山发生4.5级和4.3级地震各一次,12日又发生一次4.0级地震。这次震群后,3月12日省地震队在皖震字(73)019号向省委、省革委会等领导机关提出的《震情汇报》中,又提出:3月15日和19日霍山地区可能发生4—5级震群型地震。结果预报期内未发生4级以上地震。
三、预防措施和效果
1973年3月8日发出地震预报后,省地震队立即采取措施,通知各地震台提高警惕,密切注视地震动向,保证现有各手段的观测正常、连续,并每天分析会商震情,及时上报趋势意见;建议霍山县革委会采取内紧外松的办法,县及有关单位建立地震值班制,保证交通和通讯联系正常;增设动物、水位观测点,专业台加强和群众测报点的联系,及时掌握宏观前兆现象,加强与南京、武汉地震大队的联系,争取邻近省地震部门帮助,省地震队实行昼夜值班,增加分析会商次数,及时向省委、省革委会汇报地震趋势意见。
3月11日16时40分,霍山发生4.5级震群,诸佛庵等地遭到轻微破坏,当地群众情绪紧张,一些工厂、学校出现停工、停课现象。发震当晚,霍山县委和国防工办所属三线工厂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防震抗震工作,省地震队霍山地震会战小组也派人深入震中区考察,宣传地震知识。省科技局和省地震局有关领导连夜从合肥赶赴霍山,在诸佛庵成立了前沿指挥所,组织第一线的震情监视工作。
3月12日,省地震队向省委、省革委会汇报了霍山震情。同日,霍山县委成立防震领导组,并层层建立防震组织,积极开展防震抗震工作。3月14日,省科技局在桐城县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防震抗震措施。南京、武汉地震大队和上海天文台派出21人赴皖帮助监视震情。
3月22日,省地震队根据各前兆手段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霍山地区近期“发生大于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并将此意见及时向省委、省革委会作了汇报。4月1日,省地震队前沿指挥所和霍山会战小组撤回。
由于震前有预报,防震抗震措施比较有力,霍山地震后群众情绪较快稳定下来,三线工厂在短期内就恢复了生产。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