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民族构成
县内人口以汉族为主。建国前有少数回族居住境内。建国后,因婚姻、工作调动等关系,相继迁入了壮族、满族、朝鲜族、门巴族等少数民族。1964年,全县汉族人口340505人,占总人口的99.99%强。少数民族仅32人,占总人口的0.01%弱。至1987年,全县少数民族93人,占总人口的0.018%。其中回族67人,壮族10人,满族8人,门巴族4人,朝鲜族4人。
二、性别构成
建国前,县内历年人口数男性多于女性。民国17年(1928年),男217421人,女179920人,男女比例为120.8:100;民国29年,男148321人,女137089人,男女比例为108.2:100;民国36年,男120316人,女110286人,男女比例为109.1:100。建国后,由于国家颁布宪法、婚姻法,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过去的性比例严重失调的不正常现象有所改变。但由于历史性的原因,男性仍多于女性。以女性为100计,1953年人口普查时,性比例为105.82;1964年人口普查时,性比例为105.03;1982年人口普查时,性比例为107.15。1985年出生的7290名婴儿中,男性3833人,女性3457人,性比例为110.88;1986年出生的8274名婴儿中,男性4399人,女性3875人,性比例为113.52。
三、年龄构成
1982年全县人口普查的资料表明:10岁以下儿童在总人口的比重中逐渐下降,65岁以上(含65岁)老年人口和青、壮年人口的比重在上升,人口年龄呈现“中龄化”的趋势。全县劳动人口(男子16—59岁,女子16—54岁)达26.4212万人,占总人口的53.05%。县内人口年龄构成具有四大特征:一是年龄处在年轻人口型;二是人口再生产由增长型向稳定型过渡;三是劳动力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四是人口正值生育高峰。
1982年全县人口普查各年龄组构成比例表

四、文化构成
建国前,县人文化程度很低。1952年,全县农业人口中文盲半文盲220376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78.6%,全县职工中文盲半文盲3579人,占职工总数的71%。是年,县成立扫除文盲委员会,开始在城乡进行扫盲工作,全县人口文化程度始有提高。1964年,全县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有8819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5.89%,其中大学文化程度的228人,占总人口的0.07%;高中文化程度的2193人,占总人口的0.64%;初中文化程度的8946人,占总人口的2.63%;小学文化程度的76828人,占总人口的22.56%。至1982年,全县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5.776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1.75%。在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总数中,大学毕业生621人,大学肄业和在校生56人,高中生11878人,初中生54757人,小学生190457人。按文化程度分列比较,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增长近3倍;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增长5.42倍;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增长6.12倍;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增长2.48倍。后逐年呈递增趋势。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但由于工作上的时紧时松,至1987年底,文盲半文盲尚有12.102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39%。
全县人口文化程度,城乡区别很大。据1982年统计,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城镇为88.99%,农村为61.49%;初中文化程度的,城镇为54.02%,农村为14.03%;高中文化程度的,城镇为22.52%,农村为2.24%;大学文化程度的,城镇为2.91%,农村为0.07%。而在有文化的人口中,男女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男性占81.2%,女性占18.8%。
五、职业构成
建国后,县内人口的职业构成,是以农、林、牧、渔业为主体,其次是轻工业、交通和文化教育事业。1982年全县在业人口为246223人,占总人口的49.43%。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人口为212926人,占在业人口的86.48%;从事工交、建筑业的有20861人,占在业人口的8.47%;从事教育、文化艺术事业的有4108人,占在业人口的1.67%;从事商业、饮食业的有3938人,占在业人口的1.6%;从事公用事业管理和居民服务业的有928人,占在业人口的0.38%;从事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的有1337人,占在业人口的0.54%;从事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的有30人,占在业人口的0.01%;从事金融、保险事业的有367人,占在业人口的0.15%;工作于国家机关、政党和群众团体的有1721人,占在业人口的0.7%;其它行业的人员7人,占在业人口的0.003%。
六、姓氏构成
长期以来,县内人口中数量居前几位的姓氏是张、王、徐、李、杨、周、汪等。旧时,大都同姓聚居。建国后,因多种社会原因,区域姓氏渐杂,姓氏数量渐增。至1987年末,全县16岁以上的302632人中,有姓氏317个(单姓氏315个,复姓氏2个)。
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如下:
安、敖、卜、白、包、边、毕、伯、柏、班、鲍、曹、崔、蔡、催、操、慈、仇、产、成、车、昌、迟、陈、柴、常、程、褚、储、潮、丁、刁、代、邓、达、但、单、杜、党、段、笪、都、董、德、窦,戴、方、丰、凤、伏、冯、范、房、封、费、傅、樊、戈、古、甘、关、光、谷、岗、宫、官、郜、顾、桂、郭、高、耿、龚、葛、管、华、花、何、洪、宏、胡、侯、郝、贺、杭、黄、荷、韩、霍、琥、井、吉、计、江、纪、季、金、贾、焦、景、姜、教、郏、倔、靳、荆、揭、简、靖、琚、蒋、鞠、藕、籍、开、孔、匡、柯、康、蒯、兰、卢、芦、龙、吕、刘、李、冷、林、陆、罗、郎、骆、梨、柳、凌、鹿、鲁、梁、路、黎、楼、寥、廖、雷、蔺、马、毛、闵、孟、莫、苗、枚、梅、缪、穆、牛、宁、尼、那、钮、聂、倪、欧、欧阳、皮、朋、彭、浦、蒲、潘、裴、璞、濮、齐、乔、邱、祁、秦、屈、钱、戚、裘、阙、璩、瞿、日、仁、戎、任、汝、荣、芮、阮、容、饶、司马、苏、宋、孙、思、斯、索、石、史、申、束、沙、佘、沈、尚、守、时、侍、师、邵、胜、绍、施、舒、疏、盛、田、汤、佟、陶、涂、檀、泰、唐、童、谭、屠、滕、卫、万、王、文、韦、巫、吴、伍、武、汪、闻、翁、邬、魏、向、辛、肖、许、邢、荀、忻、项、宣、相、奚、徐、席、雪、解、夏、谢、薛、萧、熊、于、尤、叶、尹、玉、应、严、芸、余、英、岳、於、袁、易、俞、郁、院、仰、姚、殷、阎、杨、晏、喻、颜、雍、燕、虞、左、宗、昝、邹、佐、曾、支、占、朱、庄、周、卓、郑、张、祝、查、钟、章、赵、渣、詹、翟等。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