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境属扬子准地台(I级)、淮阳台降(Ⅱ级)与下扬子台坳(Ⅱ级)的交接部位。经过多次内营力作用,地层褶皱和断裂显著。尤以大别期为甚。
一、褶皱
县境内以源潭——牌楼一线为界,东南部为平缓的单斜构造,西北部为复杂褶皱构造。以东西为轴向自北而南组成3个背向斜带:
后冲大屋——棋盘石背向斜带受菖蒲——桐城断裂和屋基岭岩体侵入的影响。该带显得不够完整,分别为后冲大屋向斜、棋盘石向斜和横河街背斜3个褶皱,相间平行排列,背向斜轴迹向为85°,褶皱类型由歪斜形褶曲渐变为等斜褶曲。
英山沟——公界尖背向斜带受菖蒲——桐城断裂和天柱山岩体侵入的影响。该带分别由英山沟复背斜、公界尖背斜和一个向斜组成的3个褶皱,相间平行排列。背向斜轴向为60°—80°。背向斜带的西缘仅在牌楼——横中一带出露。
水推磨——桌椅尖背向斜带受源潭——牌楼断裂和水吼岭——龙井关断裂的控制。该带被限制在宽7公里左右的北东向狭长地带内,并深受两侧岩体的改造,分别由马鞍寨、桌椅尖2个背斜和水推磨、汪公庙、杜埠河3个向斜,组成相间平行排列。背向斜轴向为60°—80°。褶曲类型自北西——南东由正常褶曲渐变为倒转褶曲,各褶曲面均倾向东南。
二、断裂
以源潭——牌楼一线(郯城——庐江深断裂带南段)为界,县内东南部未有断裂显示,西北部断裂层相当发育,主要有北东和北东东向2组断裂。
北东向断裂,主要包括3个断层:
源潭——牌楼深断层是县境内主干逆冲断层。发育典型,呈直线状展布。长为50公里以上,宽为20—30公里。断层走向45°—50°。其中,乌石堰以南——野寨断层面趋于直立,可见上部倾向南东,下部倾向北西;乌石堰——源潭正断层面倾向南东,野寨以南逆冲断层面倾向北西。地表为一系列北东走向的山脉。
水吼岭——龙井关断层平行展布于主干断层西侧。断层走向45°—50°。断层面倾向北西。断裂程度由北向东减弱。断层两侧岩石破碎,下盘破碎更甚,形成百余米宽的硅化糜梭岩带。岩脉沿北东向发育。沿断层线的地貌表现为平直深谷。
菖蒲——黄柏断层为主干断层北西侧的次级断层,自西向东经逆水畈——黄柏——横河街和主干断层在桐城县斜交。与水吼岭——龙井关断层斜切,和北北东向断层及脉岩互切。断层走向60°—70°,呈扭曲状。沿断层线地貌表现为平直深切的河谷。该断层和矿产关系密切,白云母、蛭石矿点云集,有铜、铅、锌等矿。
北东东向断裂,主要有2个断层:
官庄断层位于官庄附近,为递平移断层,断层长25公里,宽3—4公里,北端倾向南东东,南端倾向北西西。该断层带内发育有9条走向为10°—30°的断层和密集的石英正长班岩脉。其断层和岩脉长一般为4—7公里,少数超过10公里。沿断层面地貌多为沟谷或突起的“岩墙”。
走马岗断层位于桐城——乌石堰深断裂和水吼岭——龙井关断层之间。为北北东向递平移断层,长4—7公里,断层面倾向南东东,断层走向为25°—30°。和该断层伴生的次级断层有1组,呈北西西向,与主断层直交,长2公里;与该断层斜交的有1条3公里长的正平移断层,沿断层线有动力变质岩发育。

上一篇:第三节 岩浆岩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