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吴魏峡石之战三国时期,桐城位于吴、魏两军交锋地带。吴黄武七年(228)5月,魏大司马曹休率步、骑兵十万至皖城(今潜山县城)。8月,孙权部至皖口,命大将军陆逊为元帅,全琮、朱桓为左右督,各督军三万人进击曹休。曹休败北,陆逊乘胜驱军追击至峡石(今桐城小关)。陆逊先行控扼峡石,居高临下,猛击曹休军。曹休派人向豫州刺史贾逵求救,贾逵素与曹休有隙,拒绝增援。陆逊大获全胜,斩获曹休军万余人。
明末黄、汪起义明崇祯七年(1634),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挥师南下,进逼江淮,桐城平民黄文鼎、汪国华、张儒等人因不堪官绅欺压,于八月二十三日率200余人揭竿响应。起义队伍扎寨于县城北门外王庄,黄文鼎为寨长,汪国华为辅佐,张儒为联络官。宣称“代皇帝执法,除害兴利,为民报仇!”焚烧富家宅第,收缴不义之财。起义队伍发展迅速,威震城乡。知县杨尔铭惊恐万状,一面召集缙绅密谋剿灭,一面派人向朝廷求援。不久,安庆司理薛之垣率兵到桐城清剿,起义者“如神而去”,官兵扑空。继之,安池兵备道副使王弼、标将潘可大亦率部来桐城“清剿”,但慑于黄、汪起义军的声势,行至练潭,畏惧不前。12月,官府与士绅密谋设计将黄文鼎、汪国华诱入县城捕杀,其它主要成员亦先后遇难。黄、汪暴动失败。
张献忠攻城之战明崇祯八年(1635)正月二十七日,张献忠起义军老回回、过天星等部数万人首抵桐城。在县城东郊与桐城守军潘可大部交锋,守军失利,死伤100余人,余部逃入城内,紧闭城门。城内防守严密,丈余高的砖石城墙上,每十垛悬一灯,二十垛挂一火毯,五十垛安一门十三眼炮,百垛设一门百子炮,城楼下亦置百子炮数门。翌日晨,起义军用绳索将数十张肉案连在一起,上盖湿棉絮,称为“木牛凿”,可防炮、防箭,便于隐蔽出击。起义军将其推至城下,自东郭门环列到向阳门。并以大斧奋力砸斫城墙,城上守军一面向城外打炮、放毒箭,一面向下推出石磙,起义军伤亡很大,遂改火攻,在烟火掩护下架云梯数十张,奋勇登城。终因守军拼死强守,攻城失败。
崇祯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起义军自县城西搭人梯进城,被守军发现,登城失利,伤亡较大。二月二十五日,起义军集八部兵力围攻县城十四昼夜,并宣称“必破桐!”终因城防严密,未克,撤至北峡关。十一月,张献忠下令再次攻城,并亲临县城西郊山上,坐镇指挥,二十一日攻城开始,战斗持续5昼夜,起义军伤亡很大,最终放弃攻城,撤离桐城。
太平军兵事咸丰三年(1853)九月十四日,太平军一部自安庆进入桐城,驻练潭镇清参将松安部闻风逃遁,太平军不战而得练潭。十四日抵达县城,向守城清军发起猛烈进攻,击毙守军1000余人,占领县城。翌日清晨,与城外清军交战,双方连同百姓死亡3000余人。二十八日,太平军拔营北上,攻占北峡关。四年十一月,太平军与清军参将刘王豹部在县城南门外青莲庵交锋,清军失利,死200余人,青莲庵毁于战火。六年八月,太平军陈玉成部1万余人在胡家铺、栏杆山一带将清提督秦定三的桐仁营和舒城、六安等地练勇共8500余人,围困18昼夜,寿春总兵郑魁士紧急驰援,太平军被迫撤围退至乌石岗。十一月,郑魁士部围攻乌石岗,战斗持续一月余,双方伤亡惨重。清军副将肖同福、守备刘精一、游击葛永茂等战死。
天京事变后,局势急转直下。活动在桐城等地的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部为扭转危局,曾在枞阳镇召开两次军事会议。第一次枞阳会议召开于咸丰七年正月。会议决定由李秀成继续坚守桐城,陈玉成率部自枞阳东下迂回夹击清军。陈部攻无为,克巢县,下庐江,直插桐城小关,截断清军粮道。二月,太平军内外夹攻,在县城东郊乌石岗一举击败清军秦定三、郑魁士部。桐城大捷后,陈玉成、李秀成继续北上,联合捻军,收复舒城,攻克六安,稳定了皖北局势。第二次枞阳会议召开于咸丰八年八月。时值太平天国东、北、燕三王被杀,翼王石达开率兵出走,天京告急。会议要求全体将士加强团结,协同作战,解救天京。九月二十六日,太平军在浦口歼灭清军1万余人,接着又消灭湘军6000余人,湘军首领李续宾、曾国华(曾国藩弟)阵亡,天京之围缓解。十月二十四日,太平军挥师桐城,击溃清总兵赵克昌部,收复桐城。
咸丰十年初,清军多隆阿部、湘军李续宜部共10万余人进驻桐城老林铺、龙河、麻子岭、青草塥、小河沿等地,准备进攻安庆。六月,清军袭击城西太平军,清总兵杨德武中炮身亡。七月,太平军陈玉成、捻军张乐行部号称30万大军进抵桐城,设营于范家岗、老梅树,街、庙家岗、棋盘岭,后移营天林庄、香铺、金神墩、东河口,直抵鸭子湖、横山、练潭一带。双方交战月余。八月,太平军失利,陈玉成大将梁国华战死。十一月二十五日,陈玉成部在挂车河二线,向围攻安庆外围清军曾国荃部展开猛攻,由于叛徒韦志俊在枞阳倒戈,断绝练潭粮道,太平军败退县城。
咸丰十一年,湘军曾国荃部步步为营围攻安庆太平军。在安庆保卫战期间,太平军曾于四月、五月和八月先后五次自桐城发兵增援,均告失败。九月五日,清军攻下安庆,陈玉成、杨辅清率部退至桐城。七日,清军穆图善部3000余人会合桐城团练,凭藉西山,居高临下攻打县城。守城太平军自东门突围,桐城被清军占领。
同治二年(1863)三月,太平军一部自庐江入境,由铜山镇至卅铺,经北峡关进入霍山,自此永离桐城。
鲁谼山暴动鲁谼山位于大别山东麓。民国19年(1930)2月,中共鲁谼区委书记黄少庭率农会会员数百人将大地主黄金旺、项文成200余担粮食分给当地贫苦群众度荒。6月,中共鲁谼区委根据县委关于“发动武装暴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指示,在倪家祠堂召开会议。出席会议有区委书记黄少庭,区委委员项东祥、张学知等人。会后,区委发动和组织农协会员和群众,在鲁谼山等地张贴标语,并搜集长枪、猎枪20余支及一批大刀长矛,组成一支30余人的赤卫队。7月初,召开武装暴动动员大会,中共桐城县委书记吴克正、委员王定华和赤卫队员、青年学生150余人参加会议。因地主黄金旺事先告密,国民党县团防包围了会场,吴克正为掩护队伍撤退不幸牺牲,敌人将其头颅放在县城紫来桥头示众。鲁谼山暴动失败后,部分队员转至欧家岭继续从事革命斗争。
欧家岭起义欧家岭地处桐城、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民国19年(1930)5月,中共桐城县委在汪家试馆(现桐城标准件厂)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和制定了武装暴动计划。6月,县委委员陈雪吾等率领罗家嘴暴动突围人员30余人,与县委委员陶国器等率领的浮山中学、桐城中学等校学生及部分农民40余人会合,后又争取黄桂生、朱景民等地方武装50余人,来到欧家岭举行起义。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皖中独立团,下辖4个营,建立了欧家岭革命根据地。根据地范围包括桐西、桐北、庐西南、舒西南,纵横200华里,有群众50余万人。控扼安合路大关、小关、三十里铺等要隘。8月3日晨,国民党安徽省主席陈调元纠集桐城、舒城、庐江三县地方武装共3000余人,分三路扑向欧家岭,其中一路自麻山寨向起义军团部所在地龙门寺大里洼发起攻击。红军战士激战三昼夜后撤退,一部自歧岭西入潜山,一部由吕亭转至庐西及桐东,化整为零,继续坚持武装斗争。
抗日战争兵事民国27年(1938)6月14日,日军第六师团坂井支队首犯桐城,县城及部分区乡陷落,纵贯县境的安(庆)合(肥)公路成为日军自合肥到安庆和武汉的重要军事运输线。为切断敌军补给线,9月1日,新四军四支队七团三营在桐城范家岗路段展开伏击战,炸毁敌军车2辆,毙敌14人,缴获步枪10支,刺刀10把,子弹6000发,汽油20余箱。9月3日新四军四支队特务营在距范家岗不远的棋盘岭再次伏击敌人,战斗持续3小时,炸毁军车32辆,毙敌70余人,俘敌7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20支,子弹数千发。同月,新四军七团二营先后在大关、县城东侧、平坦等地袭击日军和汉奸机关,毙敌17人,缴获一批枪支和其他军用物资。
民国29年8月,林维先率新四军三支队五团三营进入桐东陈瑶湖地区,建立陈瑶湖抗日游击根据地。民国30年春,日、伪军3000余人在飞机、汽艇配合下,分水陆两路进犯陈瑶湖。在反“扫荡”战斗中,新四军三支队挺进团二大队队长方瑛、中共桐庐县委书记鲁生壮烈牺牲。陈瑶湖抗日根据地一度被敌军占领。
民国32年1月3日,日军袭击县城,县政府及部分地方武装撤往桐西山区陈智铺,县城驻军一七六师撤往舒城庐镇关。日军兵分两路,一路迂回到县城东南,一路由挂车河;黄甲铺、五岭到陈智铺,合围县城.县政府机关及部分地方武装在陈智铺猝遇日军,不战自溃。国民党部队一七六师五二六团三营奉命救援,途经蜜蜂尖遭日军狙击败溃,40余人阵亡。日军侵占县城,三日后离去。
民国33年3月2日,驻安庆日军进犯练潭、大横山一线,国民党军队奉命狙击,毙敌200余人,伤百余人。同年夏,驻安庆和枞阳的日、伪军数千人,先后三次“扫荡”桐南花山游击根据地。新四军沿江支队及桐西、桐南游击大队奋勇反击,共毙、伤敌100余人。
(附一)日军暴行录
民国27年(1938)6月,日军第一次侵入桐城县,县城、安合路沿线、青草塥等地劫难惨重,到处是残垣断壁、血迹、尸体。一些妇女遭强奸、轮奸。在青草姚家塥,日军将2名妇女奸淫后,剖腹挂在大树上,惨不忍睹。
民国27年5月10日,日机首次空袭县城。12月5日,5架日机在县城上空投弹31枚,炸死41人,炸伤11人,炸毁房屋175间。
民国28年1月,日机空袭汤家沟,投弹数枚,死10人,伤20人,毁房数间。翌日,4架日机再次轰炸枞阳镇,死20余人,伤10余人。10月20日,3架日机先后在练潭后街、罗岭金家祠堂投弹数枚,死5人,伤10人,数十间房屋被毁。12月5日,日机在县城南关厢口附近投弹,炸死居民,40余人,炸伤20余人,大片房屋被炸毁。日机在孔城亦投弹多次,炸毁民房100余间,炸死3人,炸伤10余人。
民国29年,日军先后出动飞机63架次,轰炸15次,投弹129枚,53人死亡,33人受伤,944间房屋被毁。
民国30年2月,日军进犯桐东,以4辆坦克开道,并派飞机轰炸,炸毁房屋1000余间,死伤群众600余人。3月21日,日军在飞机掩护下,侵犯练潭镇,造成无家可归者600余户。4月18日,日机轰炸县城,炸弹落在文庙附近,炸死20余人,炸毁房屋100余间。25日上午7时,4架日机在陶冲驿等地投弹15枚,毁房数十间。7月16日至8月18日,日机10架次,在孔城镇、范家岗等地投弹数十枚,炸死炸伤数人,炸毁房屋数间。
民国32年1月,日军第三次偷袭县城,杀害百姓20余人,将死难者首级抛入城西便宜门水井中。在天城墩(今天城中学),20名待赴前线的国民党新兵在日军炮击下尸陈血泊。
(附二)乡民抗暴录
(摘录自姚孟振遗作《桐城两次沦陷纪略》)
………
吾邑居民星散,乡村无团结力,民气孱弱,御侮无奋斗心。当此空前国难,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敌一入境,往往甘为鱼肉,束手待毙,无可讳言。然华夷之界,种族之辨,上下之分,深中人心,而不可泯灭,亦有不知不觉一触即发者,不特周之仓葛,楚之三户亡秦,明末之诸义士,以及近日东三省之义勇军,彰著于史乘者,为足称道,即今日之农村樵子,愚夫愚妇,有能杀敌御侮、不甘屈服者,皆华夏之正气,黄炎之血统。较之衮衮诸君,甘为汉奸,靦颜事仇,下至为向导、为内应、为奸商资敌,何啻霄壤焉!仅举余见闻所及者,若杨咸福、朱克武、金谋荣、朱来祥三数人记之,以见梗概云。
杨咸福者,本农家子,居北乡之峡石,土名小关。峡石者,两面崇山陡峭,路行如车箱中。日寇初次入桐,四散淫掠,往往一二人,役使数十人,相顾失色,莫敢谁何。是时,有—日军官至,貌狰狞甚,瞥见咸福耘草田中,以手招咸福,命荷其枪。咸福不得已,应之。行至狭途,咸福故肘之,日军官四顾而怒目视之。咸福酮其意不善,遂抛其枪,搏而入水田中,以手挖其目,一指误入口中,被其啮伤,弗顾也。继又取田泥昧其一目。日军官双目失明,犹互相抱滚,一上一下;田夥视之,莫肯助力。迨均力竭身疲,咸福始释手。日军官尚匍匐松坡上,一手持刀作抵抗状。适新四军越出,咸福乃大呼,前来枪杀之,取其刀枪、防毒面具、日记簿子种种而去。乡民取其首,以为纪念。事后,新四军召民众演剧,犹取掳获各物,表演咸福杀敌状。自是,敌不敢单身孤行,藐视乡民,咸福英勇之所致也。闻咸福事后疲卧十数日始起。亦险矣哉!亦苦矣哉!
朱克武者,住邑北吉冲岭,本退伍军人。日寇第二次入境,驻大关扎营,日日下乡,焚杀淫掳,无所木至。克武居恒郁郁,每欲奋身杀敌,而未得其当。一日,有三日兵下乡,二日兵分散搜索妇女,一日兵持枪隙望。克武与其舅方某,贸贸然来,猝遇之。日兵先举枪毙方某,克武奋不顾身,直前搏执之,继又以双手一持其电刀、一持其枪柄。日本拳术:一扣腮、一撩阴,是其惯技。是时,日兵刀枪失其作用,旁惶无措,乃以手扣其腮,克武乃啮断其指,己亦折二齿,不恤也。继又扣其腮,又啮其指。寇伤三指,犹不怯痛,复以一手撩其阴,幸俱滚入田中。克武依田陇而卧,乃忍伤伸其一足,直持其阴,日兵痛而释手他奔。克武欲拨枪机,枪机为泥所涂,又将泥洗净,日兵已远扬,枪发不能中;中其左肘,呶呶呼号而去。乡民以为克武肇此巨祸,远近四五里相率逃避。讵旧兵回营,主者见其受伤又弃枪,以为必多行不法事,亦绑于河滩枪毙之。克武归后,亦痛卧十数日始起,投效县政府。自是,远近言杀敌者,咸知有朱克武。
金谋荣者,邑北南湾金家老屋(现属甑山乡)人。一日,有一敌军官入民家行不轨事,洋洋然去。谋荣心衔之,以为敌仅一人,何能侮弄吾民若是!于是与鲍士如、胡石匠三人聚谋曰:若再来,我等必击之。越日,果有敌兵四人,其一敌军官,至胡宅高坐谛视,语喃喃若有所索者。胡窥敌只有一人,殷勤招待。乃出不意,夺其枪,复从背将双手缚之。敌军官手失作用,而以双足顿跃,如鼓机轮然。胡急呼力竭,须大家齐上。谋荣乃与鲍某趋前,抱其双足,舁至宅后小水宕中,胡石匠取铁锤击之。讵日军识水性,每击一次辄头入水中,旋即喷水浮面,如是者数次。且以双足击水,水点蘸人,人几不能近。因以铁锤锤其头部,又持其阴;头破水红,僵卧不能起,因舁之河旁沙滩中埋之。阋数小时,该军官仍从沙中挣扎起坐。殆打鱼诗所谓:“倔强泥沙有时立”者,乡民闻而大骇,辗转数处,若送浮尸然,移至他所,掘泥沙深瘗之。是时也,敌兵驻三十里铺,查失一军官,大肆搜索,焚民村敷十家,枪杀多人,竟有绑掷火内烧死,且骈缚刘医生三人活埋之,掳男女百余人,羁于营中以质之;复斫某姓竹园,人持其一竿,偏叉河中,若叉鱼鳖然,皆不能得。越日,有日军官骑马至,见之,以为迁怒乡氏子理不合,命释之。于是一番大祸始寝息云。
朱来祥者,邑南门石河沿保(现属石河乡)人。是年夏五月十五日,川兵沿西大路退却,遗子弹四十箱于附城清涟巷河边,来祥见之,恐以资敌,乃取草掩盖之。间道报告县行署,派兵取去。自后敌盘踞城中,去住无定,居民多与之近。一日,敌一人放哨乡间,追索妇女,路经朱宅,渴甚,入门索饮。来祥故与之暱,款待甚殷,敌亦恋恋不去,虽语言不通,而意甚密洽也。来祥故执其枪玩弄至再,继乃一一下其子弹,若习其伎俩然。日兵高踞啜茗,视来祥眇不介意也。来祥乘其不备,忽持菜刀,直斫其背,日兵跄踉出户倒地,复取枪柄乱击毙之,割其首,献县衙署。当敌既陷桐时,境内不见国军迹。敌视吾民固若釜鱼俎肉,毫不加防范也;来身为匹夫,不能驱敌出境,乃以计毙敌人一,以为快。兵不厌诈,来祥诚不愧国民哉!
吴熊氏,住官庄三里街,适同里吴某,年三十岁。一日回母家,有两日兵猝至,熊氏不及避,其两兄走匿灶后薪柴中。时已日暮,熊氏故意殷勤招待,割肉治酒,磨刀霍霍,使之不觉。两日兵既饱啖,夜深睡熟。熊氏潜呼两兄,持锄相助,己持菜刀,入于床前,掀其被,一以锄磕之,一以刀斫之,两日兵立毙。复将两兵移至他所,从容逸去。当日寇入境,居民无论男女遇之者,无不魂飞魄散,熊氏乃心有成算,手刃寇雠,亦狡强矣哉!
………
解放战争兵事民国36年(1947)1月,皖西人民自卫军二大队部分兵力,在桐城交通要地新安渡琚家濠展开伏击战,当场击毙国民党怀太师管区中将司令张凌云。2月,皖西支队第一大队攻占挂车河,打开国民党粮仓,将数十万斤粮食分给群众。同年秋,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9月11日晚,三纵八旅首抵县城。全歼守城妁县保警队,击溃国民党四十六师的一个连,桐城首次解放。19日,因战略需要,八旅撤出桐城,转入桐潜山区。不久,活动于桐城挂车河一带的二十二团,伏击国民党十二旅先遣团,歼敌1个营。冬,会合桐城独立营攻打驻青草塥的桐城联防队,缴枪30余支。同时,桐庐独立团在桐庐交界董家祠堂,击溃庐江自卫队、孔城自卫队的两个连,毙敌10余人。
民国37年2月,三纵八旅二十二团在挂镇狙击从龙井关开往桐城的国民党部队1个团,毙敌20余人。10月12日,三纵七旅十九团尾追国民党青年军二O二师至孔城,俘敌10余人,缴枪100多支。11月17日,华野先遣七支队在桐城、舒城地方武装配合下,于小关至吕亭一线狙击国民党河南保安旅约两个团的兵力,敌溃南逃。12月21日,国民党河南省保安旅残敌5000余人,沿安合路逃至大、小关一线,华东野战军南下先遣纵队等部奉命伏击,激战4小时,毙伤敌人1200余人,俘敌一批,并缴获大批武器及其它军用物资。年底,皖西独立旅、华野先遣纵队、桐庐独立团等部,在卅铺一线与从淮海战场溃逃的李弥兵团残部遭遇,杀伤部分敌人。民国38年1月,桐城县大队及部分区干队配合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驻范岗的国民党联防队,摧毁敌堡1座,毙、俘敌40余人;歼灭驻龙山的国民党县联防队1000余人,缴获机枪4挺,小钢炮2门,步枪300余支。3月18日,二野主力陈锡联三兵团、杨勇五兵团先后经桐城开往长江北岸,扫清了国民党残余兵力,并调集船只,训练水手,筹粮备物,准备渡江作战。4月1日,刘伯承、李达亲临罗岭龙家祠堂,察看渡江船只和船工的准备情况。2日,二野十二军接管全部船只和船工,实行军事编制,并移往近江的花山、长河一线。5日,刘伯承、李达又到罗岭龙家祠堂,查看水手训练情况,选择起渡和登陆点。14日上午,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等再临县城,15日在桐城中学召开师以上干部会,传达党中央指示,部署渡江战役。4月19日,二野司令部由舒城迁到桐城中学。作战室设“半山阁”,两侧三进平房,为刘、邓首长住所。21日,渡江战役开始,摧毁了国民党长江防线。4月28日,二野司令部机关离开桐城前往南京。在渡江战役中,全县共筹集军粮5.3万石,马草50万斤,军用雨布3万余丈,军鞋12万余双,以及大量柴草、竹木、铁钉、麻袋等物资,出动长期民工3265人,短期民工8.15万人,组织随军担架团1个计1500余人;抢修公路数处,桥梁28座,设仓库、兵站数所;调集帆船70余只,训练渡江水手数百名。渡江战役结束后,有15人荣立特等功,41人立一等功,105人立二等功,180人立三等功。船民叶昌义夫妇驾驶的二六号船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一O六团政治部颁发的“水上英雄——渡江第一船”奖旗一面。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