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桐城县棉织布厂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在县城环城西路。建于1951年2月,曾名桐城县供销合作总社纺针部、城关纺织生产合作社。1957年,有职工205人,固定资产原值4.29万元,年产值58.3万元,利税14.6万元。1958年,孔城、金神集体纺织业并入,始定今名。职工增加到385人,有各种织布机170台,提花机、手套机、织袜机45台。产品有提花线毯、印花被单、府绸布、色布、春秋呢、提花枕巾、毛巾等一百多个品种,其中出口产品16种。1966年定为安徽省蚊帐布专业生产企业,1980年,扩建漂染车间、仓库和并线厂。所产“月季”牌提花蚊帐和提花蚊帐布、“喜凤”牌大方格蚊帐布、“火箭”牌纱罗蚊帐布,分别于1983、1986年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月季”牌精白提花蚊帐布,1965年投产,幅宽196厘米,经密133根/10厘米,纬密94.5根/10厘米,用13.9×2号纯棉线、600针提花织机织成,布面为大花纹,上下端及两边为蓝色图案,中部为本色暗花,图案清晰,色彩素雅。“火箭”牌精白罗纹帐布,1965年投产,幅宽100厘米,经密98根/10厘米,纬密90根/10厘米,原料为13.9号纯棉纱,纹罗严密、清晰,布面光滑。“喜凤”牌精白罗纱方格蚊帐布,1975年投产,幅宽196厘米,经密102.5根/10厘米,纬密94.5根/10厘米,原料为13.9×2号纯棉线,1515Y型织机织制,纹路清晰,布面光洁平整。1987年,全厂有职工770人,机械设备303台(套),固定资产原值200万元,拥有年产麻棉混纺布、纯棉蚊帐布、纯棉色布、氨纶布等700万米的生产能力。年产值826万元,利税39.46万元。当年生产“月季”、“火箭”、“喜凤”牌精白提花(罗纹)蚊帐布分别为33.15万米、213.8万米、5.65万米。该厂先后获国家纺织工业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先进单位称号。
桐城县内燃机配件厂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在县城东大街北侧。创办于1956年,时称公私合营桐城县冶坊,职工31人,以木制风箱、土炉泥模生产犁头壁耳、吊罐铁锅。1957年改名桐城县中心机械厂,开始配备车、刨、镗、钻等金属切削机床。1959年,更名桐城县农业机械厂,主要产品有改良犁、鼓风机、破碎机、磨粉机、打稻机、水泵等。1970年后,开始生产内燃机进、排气门和活塞销。相应增配JY38滚齿机、MGT1050高精度无心磨床、041—560空气锤、T87—250冷挤压机,以及高频率淬火设备、气体渗炭炉、气门电墩机、磁力探伤机等。1983年4月始定今名,并被省机械工业厅定为生产内燃机配件专业企业。进、排气门和活塞销均采用国际标准生产。所产S195进气门、排气门分别获省经济委员会、国家机械工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解放”牌进、排气门和活塞销亦获安徽省经济委员会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1987年,厂区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机械设备810台(套),有气门毛坯生产线、活塞销加工生产线各1条,气门加工生产线2条。固定资产原值283.6万元,职工408人。年产进、排气门170.09万只,活塞销46万只,产值465.52万元,利税6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14万元。拥有部优产品2个,省优产品10个,优质产品占80%。
桐城县化肥厂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在双港区练潭镇。1970年创建,1972年10月投产,生产能力为年产合成氨3000吨。后引进小化肥先进工艺设备,扩建碳化煤球车间和化工车间,生产能力增加到年产合成氨7000吨。1987年,厂区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沸腾炉、锅炉、压缩机、碳化塔、脱硫塔、合成塔等设备125台(套),固定资产原值546.3万元,职工546人。年产碳酸氢铵12423吨,合成氨3804吨,产值403.93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7398元。
桐城县酒厂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在县城环城东路东侧。1955年创办,职工20余人,以锡锅、木蒸笼、木甑等生产散装粮食酒,年产白酒100吨。1960年后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先后购置发电机、锅驮蒸汽机、电动机、小钢磨、破碎机等生产设备。1985年,建成固态酿酒生产线,生产能力提高,年产瓶装、散装白酒1200吨。品种有“紫来白酒”、“龙眠白酒”、“桐城米酒”等瓶装酒和38°低度白酒、“猴头酒”、“灵芝酒”、“仙姑井酒”等。其中具有健身防癌的紫来桥牌猴头酒,荣获首届中国博览会铜牌奖。1987年,厂区面积2.73万平方米,生产用面积5386平方米。拥有中、小型酿酒设备48台(套),固定资产原值132.1万元。职工194人,年产白酒1201吨,产值251万元,利税79.4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29万元。
桐城米厂1952年12月由县粮食局投资2.25万元兴建,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在县城环城东路西侧。厂区面积146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40马力煤气机1部,14橡胶砻谷机1乘,职工24人,班产(以9小时计算)“九二”大米3.95万斤。1953年改为国营企业,始名“桐城县第一米厂”,1963年定名“国营桐城米厂”。1974年,扩建厂房,增添117千瓦电动机21台,30—5A型米机2台,59型分谷筛、去石机、震动筛各1台,班产标二大米5万余斤。自1979年起,加工大米部分出口,是省外贸、商检部门一类出口大米定点生产厂家。该厂生产的标一粳米收入香港出版的《世界名优食品大全》一书。1987年厂区面积326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960平方米,全民所有制职工42人,主要设备有碾米机、砻谷机、除石机等,固定资产原值21.67万元。年产大米11203吨,油脂1233.8吨,饲料2336.54吨,产值648.9万元,利税20.3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8.89万元。
桐城县配合饲料厂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县粮食局,厂址在县城东郊合安公路西侧(快活岭)。1984年投资25.31万元创建,有职工15人,年设计生产能力4000吨,主要产品有禽畜所需的各类混(配)合饲料。当年生产饲料483吨,产值16万元,利税0.29万元,翌年产量增加到2055吨,产值72万元。1987年厂区面积943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302.96平方米,有职工62人,拥有机组型成套饲料加工设备,固定资产原值41.34万元,年产量5268吨,产值210.72万元,利税9.53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39万元。
桐城县粮油食品厂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在县城东郊合安路东侧。组建于1956年春,名为城关镇面坊合作商店,为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县百货公司。有职工38人,驴、骡、马等役畜25匹,石磨37副,手摇面机27部,资产原值4100元。当年产面粉110吨,面条30吨,利税1000元。1957年,面坊合作商店划归城关粮站管理。1965年制粉改畜力生产为单机钢磨生产,制面采用柴油机牵引。1974年后制粉、制面均以电力为动力。1980年面坊合作商店装配65型小型磨粉机,年产面粉375.6万斤。1982年兴建一座日产面条1万斤的车间,安装面条烘干设备。1982年面坊合作商店更名为桐城县城关面粉厂,1984年定名为国营桐城县粮油食品厂。1986年由紫来街迁至现址。1987年厂区面积9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950平方米,职工70人,拥有隧道式高温烘干面条生产线1条,小麦清理、制粉设备各1套,固定资产原值37万元,年产面粉1884.03吨,面条552.98吨,产值102.5万元,利税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57万元。
桐城县食品厂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在县城环城东路西侧。1957年创办,1959年,各区供销社副食品作坊并入,职工152人,年产糖果、糕点140吨。1960年精减下放,职工减至30人。1961年扩大生产规模,职工增至48人。1964年后,自制和购置破碎机、烘干机、切片机、糖果机,逐步实现炒米、磨粉、烘干、切糕、糖果生产机械化。主要产品有糖果、糕点、饮料、单晶冰糖等,其中单晶冰糖获安徽省轻工业厅三等奖。1987年厂区面积14460平方米,建筑面积7492平方米,各种设备120台(套),固定资产原值100.4万元,职工127人,产值191万元,利税13.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5万元。
桐城滤清器厂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在县城东环路北端。创建于1966年,为蚌埠拖拉机附件厂分厂,有职工50余人,生产2105、1105型空气滤清器,铁牛45液压油箱滤清器,2105进、排气垫。1971年归属桐城县。产品有机油、柴油、空气滤清器以及油底壳汽缸垫、消声器、呼吸器等配件。其中液压油箱滤清器在全国滤清行业中为独家产品;消声器是徐州动力机械厂振动式压路机的重要配件;K1112—1空气滤清器系芜湖、阜阳、全椒、宿县、巢湖、池州等柴油机厂12马力190、195、290型柴油发动机配件,1979年在全国三滤行业产品评比中定为一等品,后获安徽省经济委员会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C—0405柴油滤清器与195型柴油机配套,1979年被全国滤清行业评为优等品,后获安徽省优质产品证书;C—0506B柴油滤清器与10至40马力柴油机配套,密封性能、原始阻力、滤清效率均达到日本日野KB222柴油滤清器标准,1985年获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证书。1987年,厂区面积3.3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拥有金切、锻压等机械设备74台,冲压模具300余套,发电机装机容量840千瓦,固定资产原值9762万元,职工171人。年产滤清器等配件22万只,产值155.32万元,利税12.6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9083元。产品销往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25家主机厂和一些农机修配网点。
桐城县磷肥厂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在县城东南郊。1977年兴建,1978年投产。1984年后建成年产1.5万吨磷肥、5000吨复混肥、30万米塑料编织袋生产线和化验室。1987年实现机械化生产,磷肥含磷量12%,质量标准保持在四级磷肥以上。厂区面积2.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34平方米,有球磨机、破碎机、圆盘造粒机等机械设备52台(套),固定资产原值97.3万元,职工74人,年产磷肥6373吨、复混肥2077吨,产值154.31万元,利润2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09万元。
桐城县印刷厂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在县城广场南侧。前身为桐城县机关消费合作社印刷部,创建于1951年,有四开平台印刷机和手摇铸字机各1台,经营铅印、石印印刷。1956年印刷部和县城两家私营印刷业合并改建为县手工业联社印刷厂,有资金1万元,职工10余人,主要生产联单、发票、帐册等。1958年易名为县报社印刷厂,1961年始定今名。1980至1986年,购置自动化圆盘机、自动平台四开机、平台对开机、彩色胶印机和照相制版成套设备计18台(套)。1987年拥有各种机械设备46台(套)、固定资产原值66万元,职工88人,厂区建筑面积2984平方米。有排字、铅印、装订3个车间和铸字、打腊、熬胶3个组,承印帐册、表格、书籍及中外文资料,年产值60万元,利税4.4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6818元。
桐城县水泥厂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县城建局,厂址在安庆杨溪桥将军山。1970年10月建蛋形窑一座,次年4月投产,生产400标号硅酸盐水泥。1973年起,生产400标号矿渣硅酸盐水泥。1980年生产全国统一的325标号水泥。1986年,年产3.2万吨325和425标号普通矿渣硅酸盐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1987年,厂区面积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5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54万元,职工320人。年产水泥10699吨,产值52.2万元,利税8.9万元。
桐城县链条厂县办集体企业,厂址在县城东南合安公路旁。1965年初建时,为金神印刷生产合作社,座落金神镇。1978年转产自行车链条,更名桐城县金星链条厂。1980年5月始定今名。1982年9月迁至现址。主要产品“金星”牌自行车链条,规格有114节、108节、98节和100米、500米等种,皆系安徽省优质产品,拉力、弯曲度、耐磨性均符合部颁标准。产品1981年进入国际市场,1985年载入国家经委、经贸部联合出版的《世界名牌产品》一书,1987年被中国“凤凰”、“永久”自行车集团定为配套链条,并出口意大利、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新加坡、毛里求斯等国及香港地区。1987年,厂区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80平方米。拥有各种通用、专用、检测、运输设备231台(套),固定资产原值231.4万元,职工506人。年产链条261.9万条、产值703.64万元,利税130.5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39万元。出口链条64.61万条,创外汇43.29万元。
桐城县铅丝厂县办集体企业,厂址在县城南合安公路旁。1955年9月初创时为城关篾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易名桐城县竹器社,1966年更名桐城县竹伞厂。1971年始定今名,生产铅丝、元钉,并自崔家坟坦迁至县城建设路中段。1977年生产铅丝布。1979年迁至今址。主要生产铅丝和铅丝布,其中铅丝有8#至22#各种规格的9个品种。1985年后产品在全省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并进入国际市场。至1987年,向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销售铅丝共574.39万吨。1986年铝合金窗纱投产。产品以铝、镍、锰、稀土等合金铅条为主要原料,有14目、16目品种2个,具有表面光亮、美观、耐腐蚀等特点。1987年,厂区建筑面积1586.5平方米,职工289人,拥有机械设备89台(套),固定资产原值78.6万元。年产铅丝2041.28吨、铅丝布0.53万米、铝合金窗纱1067匹。产值351.12万元,利税1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2万元。
桐城县橡胶厂县办集体企业,厂址在县城和平路。1955年创建时为城关皮革制鞋组。1956年改为城关皮革制鞋生产合作社。1958年6月城关缝纫生产合作社、城关丝线生产合作社并入,称桐城县被服制鞋厂。1961年析出缝纫业后,称桐城县皮革制鞋生产合作社。1966年2月易名桐城县鞋厂,年生产布胶鞋11.5万双。1970始定今名。1985年与上海胶鞋一厂开展技术合作,联合生产高、中档布胶鞋。其中“飞跃”牌解放鞋系部优产品。1987年,增名“上海大孚橡胶厂桐城分厂”。厂区面积1.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51平方米,职工379人,拥有打浆机、合布机、炼胶机、压片机等机械设备154台(套),固定资产原值95.6万元。年产布胶鞋89.76万双,产值319.66万元,利税13.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8434元。
高桥轧花厂供销社系统集体企业,厂址在孔城区十五里坊。1967年8月,由县土产公司创建。1987年,厂区占地9546平方米,建筑面积2990平方米,职工22人(不含临时工),拥有轧花机、剥绒机、打包机等机械设备94台(套),固定资产原值22.6万元。年轧棉花584吨,剥短绒39.7吨,产值230.6万元。
桐城县通用机械厂县办集体企业,厂址在县城龙眠东路。1967年创建,时为城关电机厂。1972年改为桐城化工机械厂。1979年定今名。1984年后,主要生产QS型潜水泵、W×B微型家用节能离心泵、BA型、IS型节能离心泵等,其中“天柱牌”IS65—50—160、IS80—65—160、IS100—65—200单级单吸清水离心泵,均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销往安徽各地及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省。1987年,厂区占地11480平方米,建筑面积5317平方米,职工152人,固定资产总值39.42万元。年产工业用泵2290台,农业用泵1547台,年产值189.59万元,利税8.1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25万元。
桐城县制盒厂县办集体企业。厂址在县城环城东路及石河乡石河村两地。前身为城关文具生产合作社,1969年转产纸盒。1970年始定今名,当年建成一条半机械化纸盒生产线,1979年日产1.5吨瓦楞原纸造纸车间建成投产,1980年卫生纸车间投产,1986年投资150万元,建成年产2000吨纸板车间。1987年,厂区占地2.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65平方米,职工296人,拥有圆网单缸造纸机、印刷机、打蜡机、烫金、多用机、制盒机械共49台(套),固定资产原值138万元。年产瓦楞原纸、卫生纸540.38吨,纸箱125万只。产值178.98万元,利税12.0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6047元。
桐城县服装厂县办集体企业,厂址在城南合安公路北侧,1955年创办,为桐城县缝纫生产合作社。70年代初改称桐城县被服社,以生产成品服装为主。1984年始定今名。1985年开始向苏联等国出口服装。1987年,厂区面积6519平方米,建筑面积3039平方米,职工213人,拥有工业缝纫机、电动剪裁机、拷边机、订扣机、锁眼机、压领机等机械设备181台,固定资产原值26.5万元。年产成品衣能力25万件,年产值166万元,利税4.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7793元。
桐城县量具厂县办集体企业,厂址在县城西郊三里村。建于1955年,时为金神铁木社,座落金神镇。1970年转产游标卡尺,安徽省轻工业厅定为生产长度量具定点厂家。1980年更名桐城县量具厂,1986年2月迁至今址。生产“黄山”、“川”、“双棱”、“三环”牌0—125毫米、0—200毫米、0—300毫米、0—500毫米等各种规格游标卡尺,产品销往省内各地和四川、江苏等省。1984年“黄山”牌镀铬游标卡尺获省优质产品证书。1985年标注“鲸”牌游标卡尺销往日本、新加坡、美国、西德、加拿大等国家。1987年,厂区面积1.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40平方米,职工246人,拥有钻床、磨床、铣床、刨床、刻线机及锻压设备等76台(套),固定资产原值85.8万元。年产游标卡尺40.04万支,年产值136.1万元,利税7.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533元。
桐城县图钉厂县办集体企业,厂址在县城南合安公路东侧。1954年初建时为城关缝纫生产合作社。1974年开始生产图钉。1982年,新增产品订书钉,1985年新增产品回形针。当年该厂生产的“羚羊”牌图钉在美国、伊朗、台湾等市场销售30万盒,其中“莹光”牌图钉为省、部优质产品。1987年从县服装厂文教钉针车间析出,成立桐城县图钉厂,并建成镀镍大头针生产线。厂区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07平方米,职工161人。拥有文教钉针生产设备、检测设备、通用设备96台(套),固定资产原值69.33万元。年产图钉278.47万盒、塑料图钉1.55万盒、订书钉40.82万盒、回形针87.56万盒。年产值108.27万元,利税11.2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6725元。
桐城县塑料厂县办集体企业,厂址在县城和平路。1982年,桐城县机具厂购置3台吹塑机,生产日用塑料薄膜,增名桐城塑料厂。1984年自制挤出机和模具,生产塑料桶等中空容器。1987年,职工48人,拥有吹塑、拉条、挤出、注塑、破碎等机械设备13台,固定资产原值30.91万元,生产日用包装塑料薄膜146吨,中空容器75吨,产值103.4万元,利税15.72万元。
桐城县陶瓷厂县办集体企业,厂址在铁铺乡庙岗村。1956年叶家大屋窑与麻子岭小缸窑合并成立黄甲缸窑生产合作社,1962年改称范岗陶瓷生产合作社。1966年更名桐城县范岗陶瓷厂,1969年底由叶家大屋迁至今址。1972年始定今名。1975年,该厂生产的龙缸被安徽省外贸部门定为出口产品,远销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产龙缸2万余只。1978年开始生产釉水。1985年投产陶瓷节煤炉。1986年生产釉面砖。1987年厂区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33平方米,职工192人,建有长窑、喇叭窑、熔块窑各1座,拍板窑3座。备有打泥、破碎、球磨、榨泥、粉碾、搅浆、上釉、磨压等机械设备33台(套)。固定资产原值103万元,年产日用陶器5.1万件,釉面瓷砖317.5万块,其中出口龙缸0.4万只、釉面瓷砖24万块。年产值70.52万元,利税3.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673元。
桐城县锅厂县办集体企业,厂址在县城东大街。前身为石河公社锅厂,1962年转为石河铁锅生产合作社,手工浇铸铁锅、犁头、吊(井)罐等。1965年青草铁锅社并入,称桐城县犁头铁锅生产合作社。1967年安装鼓风机和八眼进风化铁炉。1973年易名桐城犁头铁锅厂,1981年始定今名。1985年曾一度浇铸“黄山”牌落地电扇底盘。1987年厂区占地5069平方米,建筑面积3997平方米,职工94人,有化铁炉、压锅机、球磨机、空压机、车床、刨床等机械设备49台(套),固定资产原值30.3万元。年产民用铁锅19.1万口、吊(井)罐0.5万只、犁头1.7万张、壁耳0.8万只、耙齿2.3万根,产值58.43万元,利税2.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6216元。
桐城县建筑材料厂县办集体企业,厂址在范岗镇新东村。1953年县搬运站部分职工在县城北郊快活岭建土窑,柴草烧制青砖、小瓦。1956年改称桐城县砖瓦厂,以煤烧制青红砖、青红瓦、脊瓦。1969年采用机器制砖。1974年迁至今址,易名桐城县轮窑厂。1976年,一座24门轮窑建成投产,半机械化生产青红砖、青红瓦和脊瓦。1985年始定今名。1987年,厂区占地10.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职工411人,有轮窑一座,改进型土窑6座,520型制砖机等机械设备21台(套),发电机装机容量400千瓦。产品除供县内需要外,还销往石台、岳西、淮南、庐江、枞阳等地。年产值54万元,利税3.9万元。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