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中小学体育民国19年(1930年)前,境内崇正、新民、粹新、集成、文蔚等小学配有体育教官,每周开设2节队列,游戏、体操课。25年,红28军便衣队在凉亭磨刀坪创办“红军小学”,开设刺杀、投弹、射击等体育课。抗日战争时期,各小学普遍开设童子军训练课。30年至36年,县教育科和三青团组织县城附近中小学生在体育场先后举办4次田径、球类等项目的竞赛活动。
建国初期,学校体育课仍每周2节,但教材不统一。授课内容大多是游戏、技巧、体操、篮球、乒乓球等。1953年后,县重点中小学陆续配备专兼职体育教师。1954年,国家公布试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后,各中小学逐步推行,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即每周两节体育课、每天早操和课间操、每周两节课外活动)。1964年,国家将《劳卫制》改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学校按新规定进行锻炼。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体育课改为军体课,全县中小学普遍开展射击、刺杀、投弹、游泳、爬山等军事训练活动。部分课程请人武部和基层民兵干部教学,城镇中学生野营拉练到边远农村。
1970年后,排球运动兴起,各中学成立排球队,经常举办校内排球赛。1973年,岳西首次组织男、女排球队参加地区比赛。
1974年,恢复体育课名称。同年9月,体委和文教局联合举办27所中小学470名运动员参加的中小学田径运动会。
1975年5月,国家又将《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改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各校普遍推行。1980年,本县有1191名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5年,“达标”学生增至8878名,达标率由1980年的30%上升到75.7%。岳中、城小被省评为“达标”学校;县二中、汤池中学和县师范被地区评为“达标”学校。
至1985年,全县专职体育教师中具有体育大专学历的8名、中专31名。
业余体校1974年至1979年,体委开办武术班,每年招收小学生20名,业余教学剑、枪、棍、拳等基本功。学员杨文祥因基本功扎实,被地区杂技团招收为演员。
1980年3月,县体委与文教局抽调教练和教师开办业余体校,设田径、射击、乒乓球3个班,在县城中小学生和青年工人中选拔学员40人,每天业余训练2小时。并补助营养费2角。训练—年发短运动衣1套,二年长运动衣1套,三年绒衣1套。通过训练,学员竞技水平提高,田径班连续10次夺得地区比赛的团体名次。有31人17次破19项地区纪录,15人次创5项地区纪录。杨宏平以4872分的成绩,在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上荣获少年乙组4项全能冠军,创该组全国纪录。田径班32人入选地区队,出席省运动会比赛,获金牌2枚、银牌6枚、铜牌20枚。涌现出二级运动员2名,三级运动员20名,并输送给地区体校体师班11人、省体工队1人。射击班年平均有5人入选地区队,出席省比赛,夺得个人名次27个,优秀女队员胡宁红、男队员查劲松入选省青少年队参加全国比赛。乒乓球班女队员魏晓芳在1982年6月地区第五届运动会上获女子成年组单打第二名。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