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境内民歌有山歌、排歌、牛歌、田歌、茶歌、灯歌、喜歌、情歌、儿歌等多种。1958年文化主管部门曾收集民歌刻印成册。民歌手韩海潮、胡国翠、王英清等多次参加县、地、省的业余会演。1979年县文化馆组织民歌普查,刻印《民间音乐汇编》第一集,收集民歌96首。另有37首优秀歌谣入选《中国民间音乐集成·安徽卷》、99首入选《安庆地区民间音乐汇编》和《安庆地区革命歌谣烈士诗抄》。现辑录8首歌谣4则传说于后。
擦干眼泪当红军
—选自《安庆地区革命歌谣烈士诗抄》
天气越冷松越青,穷人越穷骨越硬。
望着新坟拜几拜,擦干眼泪当红军。 劝郎去革命
—选自《安庆地区革命歌谣烈士诗抄》
一更里,相劝我亲人,劝亲人,出门当红军,做事要认真,不贪财,不怕死,才算真革命。
二更里,相劝我郎君,劝郎君,去拿土劣绅,切记莫留情,拿到土劣绅,斩草要除根。
三更里,相劝我亲爱,劝亲爱,去捉反动派,他们真正坏,不捉必遭灾,快除这祸害。
四更里,相劝我知心,劝知心,去打白匪军,对敌别慈心,打倒白匪军,人人都欢迎。
五更里,相劝我情哥,劝情哥,工作要紧做,家中莫挂着,革命成了功,才有日子过。
对面山上石板岩
对面山上石板岩,
石板岩上把花栽,
风不吹来花不动,
雨不洒来花不开;
哥喂,
女不风流郎不来。
姐家门前一棵桑
古坊乡
姐家门前一棵桑,来来往往好乘凉。
姐问亲哥做么事,旁人说话不敢当。
旁人说话不应当,看牛儿有主张。
叫木匠,砍倒桑,拆成板,做大香。
烧上天,见玉皇,烧下地,见阎王。
阿弥陀佛是冤枉。
竹子担桥节节空
包家乡
竹子担桥节节空,姐叫亲哥莫争风。
千锤打锣一样子响,百样的扇子一样风,
一样风,一样风,盐咸醋酸味不同。
两眼汪汪对小郎
店前乡
郎靠着橱柜姐靠箱,两眼汪汪对小郎。
昨日里为郎驮顿打,今日为郎闹一场,
亲哥哥若还不相信,脱我的衣裳来看伤。
红公鸡
红公鸡,尾巴拖,
三岁毛会唱歌,
不是爹娘教给我,
自己聪明想来的歌。
闹新房
八月十五天门开呀(新郎呃!)
我做麒麟送子来哟(恭喜哟!)
送你好男有五个哦(新郎呃!)
送你好女有一双呃(新娘哟!)
生活劳动恋歌
五河乡
一、日头起山正当中,乖姐送饭过田中,小郎问乖送的是什么菜?乖姐答是莴苣苦荬蕌子葱;蕌子葱,一碗炖子正雍雍。
二、一把扇子二面红,送把乖姐打蚊虫,百样虫儿都可打,千万莫打亮火虫;亮火虫,留把小郎做灯笼。
芝麻鸟的传说
从前,大山里有一户人家,一对老夫妻带着两个十来岁的儿子。大儿子是前娘所养,小儿子是后母亲生,后母把前娘生的老大当作眼中钉,一心想把他除掉,只是碍着丈夫的面难以下手。
这一年,他们家的山地要种芝麻,正巧丈夫出外做工未归。后母见机会已到,便想出一个既要害死大儿子又不让丈夫抓到把柄的坏主意。她准备了一生一熟两升芝麻种和两袋干粮,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给你们一人一升芝麻种,分头到东山和西山地里去种,为了种子不让山雀啄吃了,你们留下好好看着,记住,哪个种的芝麻出苗,哪个才能回家,要不然就饿死在山上也不准回来!”。
后母把生芝麻给了小儿子,把炒熟的芝麻给了大儿子,兄弟俩各自带了芝麻种和干粮动身了。半路上,老小发现老大的芝麻粒粒饱满,香气扑鼻,他心想这种芝麻一定发芽快,出苗齐。于是,老小趁老大不注意时偷偷地换了包。
老大到东山,老小到了西山,分别撒下芝麻种,日夜守着。过了不久,东山地里的芝麻出了苗,带的干粮正好吃完,老大动身回家。而西山地里的芝麻一棵苗也未出土,老小带的干粮虽已吃完,却不敢回家,只得守候着。
后母在家一心等着亲儿子回来,却不料回来的竟然是老大。她十分奇怪:“你怎么回来了?”老大说:“我撒的芝麻出苗了”。“啊?!”后母这一惊非同小可。她赶到东山地里一看,怔住了,果然是真的!她慌了,又飞快地跑到西山,天哪!光秃秃的地里一棵苗也没出,亲生子躺在山棚里,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她一把搂住儿子唤了半天,老小才微微睁眼:“妈——芝麻……怎么还不出苗?”“儿子,你种的是什么芝麻种?”“……是哥哥的大芝麻。”母亲一听急切追问:“是他换给你的?”“不,是我偷换的……”“哎哟,我的孬儿子,他的芝麻是我炒熟了的,怎能出苗哇!”儿子一听“啊”了一声,昏了过去,母亲千唤万唤,儿子才有气无力地说:“我,错,我错——”说完,两脚一蹬,死了。这时,母亲紧搂儿子的尸体,心如刀绞,追悔万分,大哭嚎啕:“儿呀,儿呀,你没错,为娘不该起坏心思,我儿不错……我错!”
她哭呀,哭呀,直哭得口眼流血。从此,她再也不敢见人,只是满山满岭地奔跑,哭叫:“我错,我儿不错!我错……”
天长日久,山里出现了一种鸟。白天见不到它的模样,一到夜晚,它就倒挂在树枝上,凄厉地叫唤:“我错,我儿不错;我错,我儿不错……”每年从芝麻下种一直要叫到芝麻收获回家。年复一年地叫着,山里人都说这种鸟是那坏心眼的后母死后变的,都叫它“芝麻鸟”。
兰花的传说
古时候,深山幽谷里住着一户人家,童养媳兰姑娘温良和善,勤快麻利,远近闻名,恶婆婆却总是说她好吃懒做,动不动就不给她吃喝,还罚她干重活。
一日早晨,兰姑娘正在石碓上舂米,不料家中锅台上的一块糍粑被猫拖走,恶婆一口咬定是兰姑娘偷吃了,逼她招认,兰姑娘连厨房都没进,如何认招呢?恶婆逼供不出,就把兰姑娘毒打一顿,又罚她一天之内要舂出九斗米,兰姑娘只得拖着疲惫的身子,不停地踩动那沉重的石杵。太阳落山了,一整天滴水没沾牙的兰姑娘又饥又渴,累倒在石碓旁,顺手捧起一把生米放到嘴里嚼着。
恶婆婆一听石碓不响了,跑出来一看,气得双脚直跳:“你这贱骨头,偷吃糍粑不算,又来偷白米吃,我让你吃!”说着,几个重重嘴巴子打得兰姑娘天旋地转,晕倒在地,恶婆婆并不解恨,还说兰姑娘是装死吓人。于是几把扯下兰姑娘的裹脚带,将她死死捆在石碓的扶桩上,然后撬开兰姑娘的嘴巴,拽出舌头,拔下自己头上的簪子,狠命地在兰姑娘的舌头上乱戳一气,直戳得血肉模糊……可怜的兰姑娘,被捆在碓桩上无声无息地死去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在兰姑娘的坟头上长出一棵小花,它淡妆素裹,玉枝绿叶,无声无息地吐放着清香,人们都说这是兰姑娘的化身,就取名兰花,那卷曲的花蕊仿佛是她的舌头,花蕊上缀满红点似斑斑血痕,铭记着这泪的传说。
孝子开路单的传说 相传潜山前北乡斑竹畈有户农民,家里只有母子二人,母亲长期患病,儿子想尽办法也未能把母亲病治好。于是他偷偷地把母亲珍藏的陪嫁品——一串珠子拿去当了,从远道请来名医诊治,经服药后,病情大见好转。儿子又买来补品,母亲服后逐渐恢复了健康。母亲看到儿子又是求医买药,又是买补品,就追问哪里弄来的钱,儿子一五一十地向母亲说了。母亲听罢大发雷霆:“你这不孝的畜生,竟把老娘陪嫁的东西也拿去当了,这还了得!”儿子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说:“我一定发狠做活,多挣点钱把珠子赎回来,请母亲莫怒,莫伤了身子。”她哪里听得进儿子的话,拿起棍棒劈头就打,儿子一动不动。母亲盛怒难消,一定要到潜山县衙去告状。斑竹距潜山县城百余里,儿子怕母亲走错了路,于是给母亲开了一个路单: “斑竹畈,五棵枫;清潭庙,好大钟;黄沙岭,望天堂;硃屋衙前到响肠;板桥店,沙岭头,手巾崖下是割肚;箱子石,过大关,水吼岭下有瘦牛;猫儿思茶白水湾,三肩九井野人寨,八里沙河到县边。”
母亲带上这张路单,背着儿子给地准备的干粮,晓行夜宿走了几天到了县城,就到县衙里去告状。知县看到告状人是个白发老太太,就问她姓名住址,老人一一作答。知县又问:“斑竹畈到县衙这么远路,你那么大年纪一个人能找到路吗?”母亲把路单呈上,说是照儿子开的路单一程一程问来的。“你告何人?”知县问。“告我的儿子。”母亲又把儿子如何偷了她的陪嫁珍物给她延医治病买补品等情况一一说了。知县听后,感叹地说“真是个孝子啊!”便吩咐左右,准备石料,建造一座孝子坊,以示旌表。
不久,潜山城内四牌楼附近,一座孝子坊矗立起来了。这个孝子的事迹连同他编的路单,一直流传到现在。
天生石镜传说
县西南隅,风景秀丽的妙道山东北侧山冈上,有一片岩石,高约10米,宽约5米。岩面四周自然裂开,呈灰黑色,如紫檀木镶成的镜框。岩中平整如砥,显灰白色,似镜面光泽如玉。整个岩石酷似一面巨大的椭圆形镜子面北而立,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妙道山十景之一——“天生石镜”。
天生石镜下,泉水终年不涸。镜前一方草坪,古时候曾建有一座庵堂。天生石镜,庵堂相衬,本为自然岩石,却染上神话色彩,谓之可鉴阴阳。不管是谁,入庵先敬三炷香,然后到庵后去照照镜子,就可观来生来世之面目。
时有一知县,久任不擢,心境不佳,疏于政事,得知天生石镜可显神灵,便轻装简从,乘轿子上山,名为察访,实则想拜拜神镜,看看自己来生能升个什么官。知县携两名轿夫入庵摆好香案,施毕大礼,整冠拂袖,迈着八字步来到镜子石前。天生石镜果显神灵,前面一名轿夫来生竟是头顶花翎,身着紫蟒袍,坐乘八抬大轿的八府巡按。轿夫喜不自禁,乐得哈哈大笑起来。知县顾影自怜,乌帽黑袍,几分寒酸,几分妒意,嘴里嘀咕了一句:“阴差阳错!看本官的。”举目望去,知县来生却变成一头瘦小的黄牛,拖着沉重的犁,步履艰难地挣扎在烂泥田里,后面农夫正挥着鞭子使劲地抽打着,定睛一看,那农夫不是别人,正是一旁站立的另一名轿夫。知县瞠目结舌,顿时自惭形秽,无地自容,堂堂一县之尊怎忍这般耻辱,便一头撞在镜子石上,石镜被撞破了,知县也一命呜呼。
天生石镜,造孽人间,此镜不除,将会有更多的人在此丧生。于是乎晴天霹雳,天公降下一道无情剑,斩断镜子石,焚烧庵堂。从此以后,石镜上留下一道雷公斩断的裂纹和知县撞破的痕迹,失去原有的光明,再也照不出阴阳人事了。
民国年间,县人王筱轩登山谒镜,遐思传说,十分惋惜,赋诗一首云:
“光明放大照迷人,
何事天公顿不仁,
我欲重磨石镜澈,
好知后果与前因。”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