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创作队伍土地革命时期,为唤起民众,陈履谦曾创作过《农民自叹》(孟姜女调)和黄梅戏。抗日时期,储士英创作的小调《恨小脚》(孟姜女调)、《说日本》(凤阳花鼓调),在本县城乡普遍传唱。50年代初,无愁小学教师陈士池创作鼓词《回娘家》,由北京宝文堂出单行本。县内文艺创作以业余为主,专业人员很少。农业合作化以后,广泛建立农村俱乐部,每个俱乐部设立一个业余文艺创作组。1956年业余创作组达137个,大部分能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编演一些旗帜鲜明、战斗性强的短小文艺作品。
1958年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后,行行“大跃进”,要求人人写诗,个个作画,创“诗画之乡”。5月份全县民办文化站43个,俱乐部346个,业余剧团、文工团和歌舞队达800余个,创作组258个。在极“左”路线影响下,大搞全民创作,有首民歌称之为“工农作家比星多”,年底统计号称全县创作诗歌480725首,剧本99个,壁画81434幅,舞蹈51个,音乐164首,长篇小说4篇,中、短篇小说33944篇。其实,当时创作的诗多是标语口号式的豪言壮语,大话、空话;所画的画也是图解大话空话的大玉米棒、大南瓜之类,并无艺术价值。
1959年1月16日,首次召开岳西县文艺工作者联合会,成立文联常设机构,配备专职秘书负责业务联系。当时文联主要抓革命回忆录编写工作。1961年,文联撤销。全县文艺创作一般由文教局和文化馆站组织。1982年,文化局正式成立创作组,配备专业创作干部。
1985年,全县文艺创作队伍已初具规模,拥有全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人,省戏剧协会会员7人,省音乐协会会员6人,省美术协会会员1人,省摄影协会会员2人,省书法协会会员1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人。县内青年自发组织的文学社团7个,共有成员131人。其中由机关干部和中小学教师组成的有“大别山文学社”、“南岳诗社”、“山鹰诗社”、“心泉文学社”。中小学教师与农民组成的有“流泉诗社”、“沙村河诗社”。中等专科学校学生组成的有“远方诗社”。初级中学学生组成的有“蓓蕾文学社”。各文学社团均创办有不定期油印刊物。同年冬,岳西县青年摄影协会成立,有会员20余人。
创作辅导县文化局、文联、文化馆站对全县业余创作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创作辅导,不定期举办业余创作、美术、舞蹈、戏剧表演、导演培训班;抽调骨干,组织业余创作活动。从1953年起,除特殊情况外,每年均要组织一次业余文艺会演、调演,演出自编节目,通过会演、调演,开座谈会,选拔节目,参加省、地会演、调演。历年来共举办培训班20期,培训学员800人次;举行会演调演21次,演出自编节目400多个,为省地会演调演输送节目200多个;县内举办书画展览14期,摄影图片展览16期,共展出书画、图片2400多幅。
为提高创作人员素质,交流创作成果,文化馆于1962年创办油印文艺小报《红岳》,每月一期。70年代初改办《红峰文艺》。1978年改办《岳西文艺》双月刊,刊登业余作者作品,择优向省、地级文艺刊物推荐。经常与刊物保持联系的作者有120人,其中骨干作者30余人。1983年停刊后,改为不定期出业余文学作品选。
1982年8月,县文化馆举办大型文学艺术讲座,时间一月,参加学习260余人,其中小说班66人,诗歌班22人,绘画班35人,音乐班67人,美术字班28人,摄影班46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座结束,举办了美术摄影学员作品展览。
表27—2岳西县内作者在省以上报刊发表作品统计单位:篇、首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