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职工教育1984年6月,县成立“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职工教育工作。1983年至1985年,参加文化补课学习的青壮年职工2217人,经过全县统考,合格的累计1636人,合格率为73.8%。全县职工技术补课对象1141人,1984年至1985年,经过初级技术补课,共有709人合格,合格率为61.2%。
1984年7月,县职教办与财政局共同举办一期工业会计培训班,时间3个月,参加培训的33人。
农民教育
汤池畈全日制农民识字学校民国19年6月创办,校址在汤池王氏享堂。学生30余人,设初、中级两个教学班。学校除向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外,特别注重政治思想教育。师生们利用课余、夜晚和放假日,深入周围农村,宣传减租减息、平分土地;提倡男女平等、反对包办买卖婚姻;号召妇女剪发放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同年秋,随着苏区形势的恶化而解散。
冬学1950年,全县以自然村为单位办有736所冬学,33329人参加学习,784名教师负责教学。1951年3月,皖北行署召开冬学教师庆模大会,本县出席大会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4人。会上,岳西被评为先进县。同年冬,冬学发展到1081所,1435个班,教师1512人,学员54442人。
常年民校1952年3月,全县选择了347所条件好的冬学转为常年民校,16432人坚持常年学习。1954年至1957年,以互助组、合作社为单位办学,一批高小、初中毕业生参加扫盲工作。1957年有3万余人参加学习。腾云、永华、余宕、溪河、张畈、叶河等校,脱盲人数率较高。
红专学校1958年秋,大炼钢铁开始,以连排为单位,开设政治、语文、技术三结合的学校,名为红专学校。到12月中旬,共办有红专学校2074所,69015人参加学习。1960年有永华、余宕两校代表出席省文教群英会。同年5月,道义公社永华民校被评为“铁民校”,学校代表张国康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
政治夜校1964年至1966年2月,本县农村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为配合这一运动的开展,将红专学校改名为政治夜校。1965年3月,全县有政治夜校700余所,2万多人参加学习。
红民校“文化大革命”期间所用的校名。1969年冬有红民校650所。但在动乱期间,徒有其名,并无其实。
1979年以后,逐步整顿和恢复了一批民校。1981年2月,全县有常年民校342所,12000人入学;全日制小学的多种形式扫盲班188班,学生1769人。1985年11月,全县进行一次农村文化调查,在少、青、壮年中(13——40周岁),脱盲的已达123021人,占同龄人数的7l%。
五·七大学因毛泽东“五·七指示”而得名。1976年7月,县成立筹备组,招生50名,校址设县农科所(汤池畈)。学制1年,主要学农。同年10月开学。1978年2月停办。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