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私立小学民国28年,全县有私立小学21所,其中办得较好的首推沈桥梯岭朱氏族小(1925——1939年)。该校有学生100余人,分1至6年级,设初级班两个,高级班一个。办学时间最长的是店前河程氏私立承德小学,民国22年创办,历时18年,于1951年底改为公办小学。
苏区小学民国19年春,在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下,境内创办的学校有:
头陀河列宁小学民国19年5月1日成立,校址在今头陀区公所处。学生60多人,设初、中级两个教学班,教材使用苏维埃政府编的列宁小学课本。同年秋,苏区形势恶化,学校停办。
红军小学民国25年3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便衣一分队在驻地磨刀坪创办。有学生十五六人,聘请查瑞林为教师。翌年6月12日,查瑞林被捕,小学停办。
民办小学1949年冬,本县有私立小学及私塾290余所,政府对这些学校采取改造政策,统称民办小学。办学经费仍按原来办法筹集,教师由乡政府推荐,报县教育科审批录用。土改后,学校经费来源枯竭,政府将这些学校分期分批转为公办小学。
1963年至1965年,贯彻“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兴办一批民办小学,这些民办小学经过调整,有的并入公办小学,有的直接转为公办小学,但也有少数保留至今。
公办小学民国元年,在来榜河五棵枫创办崇正高等小学,为境内第一所公立小学。4年在衙前创办粹新高等小学,校址在今县委会处,学生100余人,设两个教学班;17年王效亭任校长时,改名为崇新高等小学。7年创办集成高等小学,校址开始设响肠河大路塆吴五福堂,10年迁至响肠河上街,后又迁至胡氏宗祠。12年五河云溪小学转办为文蔚高等小学;17年刘中一任校长,将学校由原五河云溪寺迁至沙村河杨塆,学生90余人,设两个教学班。17年春,创办霍山县南乡第二高等小学,校址设来榜三槐王氏宗祠,学生近200人,设1至6年级。18年2月创办开化高等小学,校址在今和平乡石门山,学生100多人,设初、高级两个教学班。
民国22年,蒋介石为对湘鄂赣皖各省被国民政府军队占领的苏区采取反共教育措施,设立中山民众学校,简称“中山民校”。属“特种教育”。学生包括儿童和成人,每校数十人至百余人不等。同年开始在响肠河、店前河、汤池畈、腾云庙、五河、主簿原等处设第1至第8中山民校。28年5月,中山民校一律就地改为乡保小学。
民国25年岳西建县时,将衙前、响肠、汤池等小学称为县立小学。28年秋,全县共设18所县立小学,后统称乡中心小学。
民国27年秋,在原衙前小学的基础上改建县立战时模范学校。28年改为黄石乡中心小学。同时还在本县创立省立第二临时小学,校址设汤池畈刘氏祠堂,经费由省教育厅直接拨给。学校供给学生课本、作业簿和学习用具,每年春秋两季发给学生服装各一套。29年暑假学校停办,学生部分转入黄石乡小,部分转入四会乡小。
民国28年秋,在乡设立中心小学的同时,又设立162所保国民小学。同年,全县计有国民政府施行义务教育的短期小学18所。
1949年,全县仅有小学4所,教学班8个,学生470人,教职工24人。1950年至1951年,政府对私立学校和私塾进行改造、调整和合并,逐步改为公办学校。1952年至1957年,小学教育的发展情况比较正常,经过5年时间,学校增加29所,学生增加3344人,教职工增加208人。但在3年困难时期后的1962年,学校和教职工虽有增加,而学生反而比5年前的1957年减少1243人。1965年经济恢复,学校数和学生数都随之成倍增加。校数增至1075所,学生数增至36908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停课闹革命,教师受批判,学生搞串联,以后有的学校停办,有的教师下放。1970年,学校减少344所,教师减少411人,学生减少7000余名。粉碎“四人帮”以后,教育工作受到重视,小学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学校得到巩固,教育工作受到重视,至1985年,全县有小学709所,教学班1597个,学生48806人,教职工2012人。
省直属单位和部属企业先后在境内建立7所小学。1959年6月,毛尖山电站职工子弟学校成立,1985年底有教师7人,在校学生29人。60年代末,长宁、建西、安昌、永达、庆源5厂和四○三职工医院迁入境内,各厂和医院均建起职工子弟小学。这7所小学均招收本单位职工子弟入校,其经费、人员亦由本单位自行解决,仅业务上接受县教育局指导。
在公办小学中,地处县城中心的城关小学教学设备较好,教学质量优良。1950年创办时,仅有3个复式班,学生60余名,教职工3人。1985年,发展到16个班,学生921人,教职工49人,占地8000平方米,拥有三层教学大楼一座,并附设校办印刷厂(表26——1)。
表26——1岳西县小学教育发展情况选年统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