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国民政府军即国民革命军。先后移驻本县的有:
北伐军李乾玉师民国16年(1927年)3月,由英山抵衙前、汤池一带,号召民众组织起来,推翻军阀统治。不久,离开境内。
第11路军、25路军民国23年2月14日,蒋介石任命刘峙代理鄂豫皖“剿共”总司令,指挥刘茂恩的11路军和梁冠英的25路军进剿苏区红军。
24年2月4日,两路军分别从霍山、英山、太湖3县入境内。4月24日,“剿总”将鄂豫皖边区划为3个防区,潜霍舒太4县属第3防区。第3防区兵力有25路军一部、108师、64师大部,统归25路军总指挥梁冠英指挥。其兵力部署:独立5旅、94旅及特务团2营为追剿部队;95旅、96旅、191旅、192旅和特务团3营为驻剿部队,95旅旅部驻陶家河,负责金龟畈、大岗岭、鹞落坪一线;96旅旅部驻太湖县城,防守店前河、小河南、菖蒲潭、沙村河、来榜河等地;191旅旅部驻乐道冲,防守磨子潭、黄尾河、包家河、河口寺等地;192旅旅部驻衙前,防范官庄、主簿原、沈家桥等地。5月,各地驻军驱使当地百姓拆民房庙宇,日夜兼修碉堡封锁线,所筑碉堡有磨子潭至河口寺一线11座;河口寺至横河21座;横河至店前河7座。潜霍舒太4县共建碉堡1092座。25年,岳西县长韦孝儒曾赋诗道,“河带两条皖潜绕,城楼千座碉堡稠。”
民国24年9月3日,25路军指挥部驻陶家河,8日移驻店前河,18日由店前河移驻宝纛河,20日移驻衙前,24日移驻潜山。
第48军民国27年冬,副军长兼师长区寿年率176师进驻衙前,不久,换防到桐城。31年1月,军部由霍山深沟埠迁驻汤池畈。32年8月,138师由潜山水吼岭调防店前。33年9月,调防立煌(今金寨)。35年1月,军部迁驻安庆。
48军驻岳期间,为了满足部队副食马干和伕役供应,军部和138师分别在汤池和店前设立“军民合作站”,以行政区乡保逐层分配征购,每月有伕差达数千人,长伕10天以上,短伕二三天,伕差不但得不到力资,还备受虐待。
第25师、48师民国36年12月,国民政府军25师组织一个旅的兵力进县扫荡。
民国37年1月,25师由王若金组织还乡队当向导反攻岳西,占领衙前。同月下旬,派出3个团驻老虎石、陶家冲一带,留119团驻衙前、汤池两地。2月7日,120团、119团驻河图铺。3月上旬,活动于店前河、薛义河一带。中旬,“国防部九江指挥所”认为25师不熟悉岳西地形,不利于开展“清剿”,岳西防务由原48军整编的48师接管。至9月12日,撤离岳西,开往汉口。
中国工农红军本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别山4大主力红军发源地之一,红军在境内活动达7年之久。“天当房,地当床,稻草当棉被,野果当食粮。”岳西山山岭岭,被誉为“红军之家”。
中央独立第2师民国19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爆发请水寨暴动,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潜山独立师。同年3月,改编为潜山工农革命军。4月中旬,为统一鄂豫皖红军领导和建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4师,师长王效亭、政委陈履谦、政治部主任苏明、副师长兼参谋长严宽(原名凌霄),师部设东山汪氏宗祠。第1团驻黄土关、栗树关、水吼岭、白云寨一线;第2团驻黄柏、龙山、官庄、槎水畈一线,第3团驻来榜、五河一线;补充团驻菖蒲、岩上一线。全师千余人。6月上旬,中共中央派军事特派员朱瑞到天堂革命根据地巡视工作,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决定改34师为中央独立第2师,由中央直接指挥,师长兼政委王效亭,师党委书记储余。9月4日上午,部队从霍山回师衙前,在汤池畈遭敌伏击,独立2师仓促应战,损失惨重,剩下的300多名战士化整为零,分散游击。
第25军民国23年8月底,由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率领进驻凉亭上方田。9月10日,军部设张家老屋。10月下旬,部队在太湖县城遭国民政府军第54师和47师追至陶家河,双方激战数日,红25军于11月3日晨离开陶家河,北上参加长征。
第28军民国23年4月,原红28军编入红25军。红25军离开大别山后,蒋介石令其在鄂豫皖边区的正规军共17万兵力,对留在鄂豫皖边区的红军实行清剿。此时,留在鄂豫皖边区的红军不足2000人,并且被分割包围在皖西北和鄂东北两地。根据中共鄂豫皖省委指示,24年2月3日,高敬亭率皖西北红218团,中共鄂东北少共道委书记方永乐率鄂东北独立团,汇合于太湖县凉亭坳(今属岳西县),重新组建红28军,高敬亭任军政委。下辖82师和手枪团,罗成云任师长,方永乐任师政委,熊大海任政治部主任,余雄任手枪团团长。82师下辖244团,团长徐贤才,政委徐成基。全军共1300余人。2月4日,国民政府军第25路军和11路军纠集14个团的兵力分别从霍英太向红28军进行大规模围剿。部队离开凉亭坳,转战霍山、舒城、桐城、潜山一带。16日晚,高敬亭在潜山驼岭白果树组织成立中共皖西特委和246团,徐成基任皖西特委书记兼246团政委,在舒霍潜太边区开辟游击根据地,并统一领导皖西各地便衣队。25年3月,四县游击师编入。26年7月中旬,高敬亭向鄂豫皖边区督办公署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谈判倡议,谈判达成协议后,部队驻鹞落坪。于9月17日至19日开赴湖北黄安七里坪。红28军在境内坚持游击战争达3年之久。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先后进驻本县的有:
第5师民国29年春,张体学率该师一部200多名战士驻扎大岗岭1个月。30年1月22日,时任5师第14旅政委张体学率700多名战士由太湖入境,以大岗岭、道士坪为中心,在英霍岳太潜一带开展游击活动。
江北挺进团第9连民国30年2月1日,新四军第7师挺进团进大别山开展桐怀潜舒岳敌后游击斗争。中旬,葛少良率9连一个排进驻巍岭,发动群众,开辟游击根据地,并秘密建立党组织,成立巍岭中心支部。
沿江支队民国32年2月,杨震、张有道率一个连进入境内活动。33年1月,杨震、余友江率数十人于巍岭等地开展游击斗争。34年春,9连连长张友道带领两个排战士于鹞落坪开展游击活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
皖西支队民国35年10月,在皖西大队的基础上改建,对外称皖西人民自卫军,下辖3个大队,约500人,钟大湖任支队长,桂林栖任政委。36年1月,增辖4个大队,其中第一大队由大队长贾仁义、教导员刘建民率领,随岳北县委活动于主簿原、沈桥、头陀河、黄尾河、河口寺等地。2月,扩大为6个大队,第一大队仍在境内活动。3月,与刘昌毅、孔令甫率领的鄂西北军区野战旅600余人在境内合编,司令员刘昌毅、政委桂林栖、副司令员钟大湖,下辖8个大队,共4000余人。11月中旬,编入皖西军区部队。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民国36年9月19日,由副司令员郑国仲率领主力部队进抵衙前,兵不血刃,解放县城。11月中旬,司令部驻汤池畈。
民国37年1月中旬,7旅37团活动于罗家铺、店前河和杨柳湾等地。2月4日,3纵直属部队驻湖响,9旅驻碎石岭,8旅驻老观冲、蔡家畈地区。次日拂晓,3纵主力脱离衙前外围,8旅开进石关口,9旅向潜山方向开进,20团留一个营的兵力由副团长李长生率领支援地方斗争,并负责保护来榜、五河、菖蒲一带的被服厂和后方医院。至此,3纵主力由内线转往外线,北上商城、金寨。
同年3月底,晋冀鲁豫野战军路过境内,临时指挥部驻余河祝氏宗祠7天。
皖西军区民国36年11月9日,在太湖刘家畈成立。15日,迁驻汤池畈,司令员曾绍山、政委彭涛、副司令员钟大湖、参谋长徐力行、政治部主任何柱成。下辖第一、二、三分区及20团、24团、27团、教导团和补充团。37年春,撤出汤池畈,在皖西各地游击。同年12月中旬,第一分区机关迁驻斑竹畈,司令员孔令甫、政委卢仁灿、副司令员伍国仲、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梁诚。
皖西军区第一分区基干团民国36年11月中旬,由皖西人民自卫军一部分和几支游击队合编成立,团长蒋开印(后为侯建新)、政委方英、副团长郭修礼、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范鸿恩、参谋长王金锁(后为贾仁义)。下辖6个连,1连活动于潜山、岳西边境一带;4连活动于包家河等地;6连活动于来榜、湖响等地。38年4月,在太湖花凉亭整编为安庆警备区第9团。
第二野战军第10军第28师民国38年6月19日,进驻境内剿匪,师部设于汤池畈。82团负责沈家桥、晓天、东西溪一线;83团负责龙山、逆水、石关口、主簿原及头陀河一线,同年7月28日,完成岳西初期剿匪任务,调离县境。
皖北军区安庆警备区第10团民国38年7月中旬,由团长张有道、政委明克诚率领进岳西剿匪,团部驻青天畈。1营负责青天畈、河口寺地区;2营负责包家河、蔡家河地区;3营负责西美店、白果树地区。1950年7月,回师安庆。
“131”部队1968年4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31”部队一个连进驻本县,协同县人民武装部开展“三支两军”工作。深入机关、学校、农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消除派性,增强团结,组织联合,帮助建立县、区、社和县直各机关革命委员会,抓革命,促生产。1970年春,撤离本县归队。
武警中队1952年6月,将原属于公安局的岳西县公安中队,划归军队建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岳西县公安中队”。1955年8月,复归县公安局领导,称“中国人民警察部队安徽省岳西县中队。”1961年9月,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安徽省岳西县中队”,实行义务兵役制,归属安庆专区武装警察大队。1963年6月,又改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安徽省岳西县中队”。1965年9月,县中队隶属县人民武装部。1966年7月,又复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安徽省岳西县中队”。1968年11月,岳西县中队与宿松县中队人员互调。1975年5月,岳西县中队与浙江省天台县中队人员互调。同年12月,又复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安徽省岳西县中队”,归县公安局和安庆地区公安大队双重领导。1976年11月列入军队序列,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岳西县中队”,隶属县人武部。1982年6月,又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岳西县中队”,隶属安庆地区武警支队和县公安局领导。武警任务是看守在押犯、维护社会治安等。

上一篇:第二节 兵役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