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安徽处于华北、扬子断块和秦岭大别断褶区几个不同性质的构造单元的接壤地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具有不同时代硬化固结的基底和盖层的发育,是一个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的地区。
在区域构造回旋中,前震旦纪的宝台旋回、大别旋回、中岳旋回、晋宁旋回在安徽都有表现,它们先后使前震旦纪地槽褶皱回返,硬化固结为结晶基底,分别出露在蚌埠、大别山、祁门、张八岭地区。加里东、华力西运动除在北淮阳地区表现为断褶运动外,其它地区主要表现为升降运动,从震旦纪至中三迭世地层之间没有明显的角度不整合,仅有一些假整合现象。在两淮地区,加里东运动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运动,使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地层缺失。印支旋回在全省表现明显,为两个运动幕。金子运动幕在中、上三迭世之间的地层形成了角度不整合,南象运动幕在三迭纪与侏罗纪之间形成不整合。在沿江、皖南地区,金子运动表现非常强烈,它使震旦纪至三迭纪的地层全部受到作用,在构造形态上表现为紧密的长轴状褶皱,甚至发生倒转,同时产生断裂构造,并伴随规模较大的岩浆侵入活动。经过金子运动后,海水基本退出省境。从晚三迭世起,发育了内陆拗陷的残留海和湖盆沉积。燕山运动在全省广泛存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断裂活动和频繁的岩浆侵入和喷发活动,褶皱构造仅处于从属地位。自燕山运动之后,全省构造格架基本奠定。喜马拉雅运动表现为断裂的继承性运动和差异升降运动,局部有轻微褶皱,同时有多处基性玄武岩浆喷溢。
安徽省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层状特征。在大别山区、祁门、张八岭及蚌埠地区,前震旦纪结晶基底广泛出露,其余部分则为震旦纪—古生代褶皱出露区或中新生代盆地,其结晶基底的底板埋深不等,在合肥盆地最深达8公里,阜阳—固镇凹陷最深达6公里。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地壳厚度达40—42公里,中新生代盆地和凹陷区地壳厚度一般只有36—37公里,并且有自北向南、自东向西逐渐增厚的趋势。在大地构造单元的边界和大的断裂带上,航磁和重力一般都有异常显示,区域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北北东和北西、北西西。
根据“断块学说”观点,安徽分属三个大地构造单元,它们的地质发展、地壳结构、活动强度和方式及其基底固结时期、盖层发育情况都存在差异。一、华北断块区
安徽境内的淮河中游地区处于华北断块区的南缘,南以肥中断裂为界,东止于郯—庐断裂带。该断块经五台运动和中岳运动褶皱回返,硬化固结为基底,构造线方向为北西西,霍邱一带为近南北。由于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断块大面积升起,缺失中奥陶世至早石炭世地层。印支期盖层变形强烈,燕山期断裂活动加强,并伴随火山喷发活动。喜马拉雅期表现为断裂的继承性活动、差异断块运动以及新生代断拗发育。
二、秦岭大别断褶区
安徽省西南部位于秦岭大别断褶区的东段。它的南部是大别群,经过大别旋回褶皱回返,硬化固结为基底,构造线方向为北西西和北东。大别运动之后,南部处于长期隆起和遭受剥蚀过程之中,几乎没有盖层发育。它的北部是佛子岭群、梅山群,经加里东—印支旋回褶皱回返,硬化固结。之后进入盖层发育阶段,燕山期裂陷作用加强,堆积中生代数千米厚的陆相碎屑岩,并伴有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喷出活动。
三、扬子断块区
安徽省郯—庐断裂带和嘉山—响水断裂带以东部分处于扬子断块区的中段,经晋宁旋回,皖南的板溪群和皖中的张八岭群褶皱回返,硬化固结为结晶基底,构造线方向为北东。之后进入盖层发育阶段,南北两侧基底持续隆起,其间强烈拗陷,堆积了从震旦纪至早、中三迭世的海相沉积岩系,印支旋回使其褶皱,燕山旋口中断裂活动强烈,并伴随中酸性岩浆的侵入和喷出活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