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邮递路线建县前,境内仅有邮政代办所,分属潜山、太湖、霍山、舒城四县,各县邮差分途投递。
建县初,进出口邮件由潜山至岳西干线邮路运转。县内邮路分两条循环路线:(一)岳西——店前——五河——菖蒲——岳西;(二)岳西——黄尾——霍山磨子潭——岳西。班期不定,临时雇工递送。民国31年(1942年),省邮政局办事处迁至霍山,遂开通岳西至霍山干线邮路,凡发往抗战后方邮件均由此路转递。
民国38年春,本县干线邮路仅有县城至潜山一条,逐日班。城关到各区邮路,无固定班期。区至乡邮件由乡交通员传递。同年4月辟衙前至舒城县邮路,在晓天交接班。15日,邮递员储茂芳赴晓天试班,在沈桥遭土匪朱旵东杀害,1963年被省人委追认为烈士。1951年实行邮发合一,设县到区定期邮班。邮路贯通11区1镇40余乡,县区邮路单程全长334公里,由11名乡邮员逐日班或间日班分途投递。1953年按照省局要求,投递当日到区,隔日到乡,邮路延长到402公里,沟通11区90余乡。
1957年增加投递人员,发展农业社和学校直投点182个,投递点增至379个,邮路全长1602公里,初步形成乡村投递网。同年10月,潜山至岳西公路通车后,至安庆进出口邮件改由汽车托运,县城至潜山步班邮路随之撤销。1958年首设自行车邮班,全县邮路延长至1685公里。1961年1月,岳西至合肥邮件、报刊由客车托运,城关读者始可看到当日省报。1963年对邮路实行“五定”(定人员、投递地点、班期、路线、出归时间),投递速度与质量显著提高,逐日班贯通8区21社25个大队,间日班贯通41社320个大队,三日班有1社12个大队。邮路长度增至2043公里。1971年秋,城关至青天、五河、菖蒲、毛尖山四条邮路改为摩托车邮路。1983年初,为安全、经济起见,摩托车邮路全部改为汽车托运邮路。
1985年,全县投递路线56条,计1924公里,贯通8区1镇61个乡370个行政村1603个村民组。其中,逐日班通达8个区、35个乡、93个村、502个组,间日班通达26个乡、218个村、931个组,三日班通达37个村、157个组,四日及四日以上班投递22个村、13个组。另依靠社会力量捎转2707个组。专司投递工作的职工28人,委托办理的乡邮员9人,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邮运投递网(表11——1)。
表11——1岳西县十个年份邮路里程单位:公里(单程)

邮政业务30年代初,各邮政代办所仅开办信函投递业务,往来函件量少。设立邮局后,邮政业务,逐项展开(表11——2)。
信函民国25年,县邮局开办信函、明信片、新闻纸、印刷品、盲人读物、商务传单、货样、挂号邮件、平快邮件、快递邮件等30类邮件投递业务。1950年增加保价信函和代售印花税票业务。1951年至1953年,新开征询和代购业务,协助居民寻找在战争年代失散的亲人和邮购本地短缺物品。1954年,印花税票停止代售。1958年秋冬,外县13万炼铁民工进驻岳西炼铁、伐木,当年出口函件较上年增加1倍,达31.6万件。1960年开办粮、油、布票及户口迁移证等证券邮件特种挂号业务。1985年出口函件57.5万件。
包裹建国后始办理包裹邮寄业务。1950年仅出口包裹50件。1951年至1969年3月,开办代收货价包裹业务。同期,皮纸等商品包裹邮寄量增加。1971年出口包件首次逾万,达1.07万件。1974年广泛开展收寄土特产品包裹的宣传活动。至1976年,年出口包件达1.7万件。包裹出口业务量受季节影响较大,春夏茶叶包裹偏涌,秋冬皮纸、天麻等邮件增多。1985年出口包裹1.28万件。
汇兑民国25年开办汇兑业务,但各年业务量甚微。建国初期,除办理普通汇票外,邮电局、代办所还开办定额汇票业务。因手续繁琐定汇业务于1955年停办。1956年,干部实行工资制,职工、农民收入增加,汇兑业务量大幅度上升。1958年增设电报汇款业务。1985年出口汇票2.64万张。按国家规定,凡私人汇款由邮电部门办理,机关、团体、企业等单位汇款,概由银行接纳汇兑。本县邮电业务,历年汇多兑少,年年超汇。
机要通讯民国30年,县府设立递步哨,传递县乡往来公文。34年3月设立递步总哨。36年,县政府成立通讯班,定编16人。建国初期,机要文件递送由中共岳西县委配备专人负责。1957年4月,县邮电局始设置机要室,配业务员和押运员各1人,接办县委与上级往来机要邮件业务。该年仅有县城至安庆机要干线邮路1条。1958年8月,邮电部门接办县以下机要文件传递业务。各邮电支局、所指定政治上可靠、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兼办。1971年后,县城至五河、菖蒲、主簿等方向的机要邮件,均由摩托车专送,投递速度大为加快。1983年,部分三线工厂陆续迁出县境,机要邮件业务量骤降,摩托车停驶,机要邮件复随客车押送。1985年3月停办县以下机要文件传递业务,改由普邮给据函件邮寄投递。
集邮1985年6月,县邮电局委托知青门市部始开办集邮业务。至年底,销售邮票收入共6037.97元。
报刊发行建国前,报纸发行工作由报社自行承担。1949年,全县仅发行数十份《皖北日报》。1950年,发行报刊5.2万份。1951年实行“邮发合一”,县邮电部门接办报刊订销业务。1954年,各乡政府、小学普遍订阅《安徽日报》等报纸。1957年2月,《岳西报》交邮电局发行。1958年,为使各区能看到当日县报,邮局分派专人夜间分封,报纸印毕,凌晨五六点钟交邮递员运往各支局、所。其中发往河图、白帽、店前方向的县报,专配乡邮员用自行车送至横河交接。1977年,发行量较大的报刊主要有:《人民日报》、《安徽日报》、《红旗》、《东海民兵》、《党员生活》、《安徽教育》等。其中,年均期发数《人民日报》为962份,《安徽日报》为5723份。1979年发行报纸385万份,创历史最高记录。1980年,县邮电局改变过去重“整订”不零售的发行方法,设立报刊零售门市部,零售党报党刊及各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读物。
1985年,全县发行报纸324种,杂志1752种。零售报纸93种,杂志202种。报刊流转金额300947元(表11——2)。
上一篇:第一节 机构
下一篇:第三节 电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