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航道潜水航道有两条:自溪沸滩经水车畈、袁家渡入潜山县境;自菖蒲潭、撞钟河至水车畈下白马潭。二线全程均长25公里,长年可通竹筏。汛期,溪沸上游10公里处的岩河,也可流送木排。
店前河航道,为店前、白帽两区货物吞吐要线。县内店前至杏花村段10公里,长年可通1.5吨位大排。汛期,店前上游5公里处的三合滩,可通木排。50年代初,店前的粮食和白帽的木材,均经此道出口。后因下游修建花凉亭水库,航道阻断,加之公路修通,水运遂被陆运取代。
渡口境内渡口,多为清代至民国年间所设。一般由族姓公堂或地方富户置赠田产或捐资,支付设置费用。建国后至1976年前,费用主要由当地社队集体出资,县财政适当补助。汛期摆渡,旱季架设木桥沟通往来。1977年,全县有渡口7个,县交通局年补助每个渡口渡工工资120元。1981年,县交通局拨款为店前河东、黄尾两渡建造新船,并补助9个渡口渡工工资共1080元。1985年,全县有渡口7个。
建国以来,公路逐渐延伸,部分渡口附近建起永久性桥梁,先后有撞钟乡的普济渡(又名撞钟河渡)与族姓渡、菖蒲乡的菖蒲渡、店前乡的义渡(另名河东渡)、平等乡的阔滩河渡、溪沸乡的东渡河渡、县城南门的沙河渡、黄尾乡的黄尾渡等8处古渡废止。1985年尚存古渡口4处:
义济渡原名袁家渡。坐落撞钟乡毛畈村。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朱、蒋等姓公设,有碑记,原有渡船,1969年水毁,现用竹筏摆渡。
利济渡坐落撞钟乡张畈村。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崇德、张道胜、王凤庭等三人捐资设置。原有渡船,今用竹筏。
永济渡坐落撞钟乡水畈村。当地居民崔、何、王、吴族姓捐资设置。民国时期,该渡拥有田产24亩。今汛期以竹排摆渡。
乐善渡坐落五河乡。民国初年,乡民王浚相捐资设置,今有渡船。
上一篇:第一节 陆路
下一篇:第三节 桥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