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电力供应1955年,年发电量少,仅供城关生活照明和粮食加工之用。1966年4月毛尖山水电站发电后,连接华东电网,电力供应渐趋正常。电力分配,优先满足境内军工生产需要。70年代初,三线工厂用电约占全县供电量的40%至50%。
1978年,全县网电供电量929万度;总用电量802.7万度,其中,县办工业用电占31%,军工业占36.3%,农村占6%,市政生活占26%,交通运输业占0.2%。1979年9月,县铸钢厂正式生产消耗电能甚高的工业硅,县办工业用电量比上年增加92%。从此,铸钢厂成为县办工业用电特大户,年用电量占全县工业总用电量的60%至86%。对其生产所需电能,重点保证供应。1980年,专线供应铸钢厂用电488万度。1982年供应857万度。次年该厂耗电1082万度。1983年后,部分三线工厂先后迁出岳西,军工用电比重逐年下降。
1985年,全县网电用电量2569.7万度(表8——3),共有工农业生产用户473家,市政生活用户389家。农村有19.7%乡、14.4%的村、14.5%的户用上网电(表8——4)。
岳西县网电供用量

本县小水电一般就地供应用户。50年代末,林河电站年供应县农机厂用电近10万度。全县小水电站年供电量,1985年达1200万度,为1973年的14.9倍。其中,照明用电662.1万度,乡村企业用196万度,农副产品加工用327.1万度,文化卫生用148万度。96.7%的乡、63.6%的村、65.1%的居民组用上小水电(表8——4)。
表8——4岳西县农村通电情况单位:个、万度

本县变电所仅有城关35千伏1座,原名662变电所,由○八七筹备处于1968年底建成,座落今天堂乡前冲村,总投资50万元,占地1950平方米。1969年10月,变电所移交安庆电业局管理。11月10日投入运行。1984年7月,划归本县供电局管理,随即更名为城关变电所。
网电输、配电高压线路架设工作,始于60年代初,电杆均为杉木。1966年4月,毛尖山水电站至天堂镇10千伏市政生活专用线路启用。1968年11月,毛尖山水电站至舒城县晓天镇110千伏输电线路建成。自此,该站并入华东电网系统,本县电力供应得到保障。随之架设毛尖山水电站至变电所35千伏军工专用线1条,长7.2公里;变电所至长宁、永达、建西、安昌、庆源等厂及城区10千伏专用线路6条。1973年,将原10千伏线路中的木杆全部换为砼杆。1981年12月,省投资10万元,架设毛尖山水电站至岳西铸钢厂10千伏专用线路。次年竣工,长8.7公里。1985年,以城关35千伏变电所和毛尖山至天堂镇10千伏线路为主干线,先后建成10千伏分段分支线63条,总长118.58公里。均为钢芯铝绞线,砼杆。构成通往军工厂及天堂镇、汤池、主簿、五河等1镇3区的供电网络。
网电低压线路1970年始行架设。初期,施工草率,标准低、质量差。至1979年共架设193.4公里,其中电杆矮、导线细、跨距大等三类不合格线路即占78.6%,甚至出现电力线与广播线同杆架设现象,人畜触电伤亡事故较多。1979年始,对原线路分批整修。至1985年,全县有低压线路412公里,其中整改146.4公里。
小水电输电线路最早架设的是1958年10月的林河水电站至县农机厂10千伏线路,长约3公里。1966年春,此线随电站拆除。至1973年,全县架设6.6千伏至10千伏输电线路44.5公里,380伏、220伏配电线路166.5公里。1980年,10千伏输电线路增至162公里。1982年,有12座小水电站用10千伏电压送电,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264公里,低压线路1096公里。1984年5月,动工建设白帽区10千伏地方小电网,工程总投资49.7万元。次年末,架设42.5公里10千伏线路,各站并车设备安装完毕,全区内装机11台总容量818千瓦的小水电站联成一体。1985年12月,王岭水电站至县城长18.6公里的35千伏线路建成,全县另拥有10千伏线路381.5公里,低压配电线路986公里。
网电配电变压器,1968年由军工厂首先安装2台,340千伏安,县直单位安装1台30千伏安,农村安装1台100千伏安。1969年,县办工厂始安装1台180千伏安。至1971年底,农村数量未变,县办工厂增至4台490千伏安,军工厂增至10台共3400千伏安,县直单位投运7台共2370千伏安。1972年至1978年,县城配电变压器共增22台,农村7年仅增5台。1979年后,县城年均增加3台,农村年均激增3.5台。1985年底,共有配电变压器95台20250千伏安。其中县企事业单位装有43台12465千伏安,军工企业有21台5235千伏安,农村有31台2550千伏安。
小水电配电变压器,1982年装有71台,总容量3640千伏安。1985年,有升压变压器25台559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89台3535千伏安。
石油煤炭供应建国初期,县直单位及部分居民户使用煤油照明,煤炭及汽油、柴油等无人购销。1949年至1954年,仅销售煤油40.3吨。1955年,百货公司兼营石油购销业务。至1957年,共销售煤油118.5吨。在此期间,个别工厂自行采购煤炭做燃料,年耗煤约20吨。
1958年,由于公路开通,机动车辆大量出现,石油销售量比上年增长4倍。同年,工厂大批上马,对燃料的需求量激增,县百货公司始开办煤炭经销业务,当年售煤163吨。1958年至1961年,共供应煤油1065.7吨,汽油53.4吨,柴油218吨。1962年至1976年,年均销售石油708.2吨,煤炭1258.6吨。
1977年2月,成立县石油煤建公司,接办百货公司该项经销业务。1979年7月,业务分立,煤炭划归物资局经营,石油煤建公司改为石油公司。从此,石油、煤炭统按国家指令计划供应。该年,石油公司自筹资金2.5万元,扩建回龙山油库,容油量由1970年的70吨增加到430吨。次年,成立县燃料公司。1980年后,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速,国家计划供应的石油、煤炭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供求矛盾突出。部分个体户车辆及生产厂家自辟渠道,采购议价石油、煤炭弥补计划量的不足。1983年,县石油公司贷款8.2万元,于县城东前冲桥东南侧兴建加油站1座,年加油量900余吨。1984年,石油公司增设议购议销业务,两年共购销议价石油874吨。次年,县燃料公司始购销议价煤调节市场,当年购销382吨。
1985年,县人大代表提案,要求尽快解决城镇居民燃料用煤供应问题,以保护森林资源。经报省计委、省燃料公司批准拨款,遂在县城西中洲桥东南侧建起蜂窝煤生产车间。年底试产成功,开始按季定量供应城关居民生活用煤。1977年至1985年,全县共计划供应石油10395.4吨、煤炭48497吨,年均销售石油1993吨、销售煤炭5388.5吨(表8——5)。1985年,本县生产用煤、用油基本满足供应,但生活用油用煤仍供不应求。
表8——5岳西县石油、煤炭购销量单位:吨

液化气供应1974年,座落本县的三线工厂始建造煤气站,购进石油液化气供应厂内职工,年销售量约300吨。
70年代末,县直极少数单位及住户,与三线工厂建立联系,借此渠道购进液化气自用。1985年10月,县工业供销公司开始经营此项业务,租借安昌厂煤气站设备贮存灌装,供应县直机关职工。当年购进23.6吨,销售22.4吨。由于此燃料购买十分困难,居民有条件使用者甚少。
上一篇:第一节 生产
下一篇:第三节 管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