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计划采伐民国时期,木竹需用量小,加之交通不便,采伐量甚微,只有菖蒲、五河、店前等地利用水路在沿河两岸采伐,运至外地。
建国后,随着基本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木竹需求量与日俱增。1951年4月,皖北伐木公司安庆分公司岳西县办事处成立,主管木材采伐和出运。1953年2月,办事处改为县森工采购站,负责采伐与购销。1957年3月,设东河冲采伐队。同年12月,省林业厅驻祁门机采队迁至鹞落坪,负责该地木材采伐。1958年2月,在鹞落坪增设来榜采伐队。同年9月上旬,安庆地委调怀宁、太湖、桐城、潜山5600人,组织采伐队进驻本县五河、菖蒲、来榜等地采伐木材,支援国家建设,当年采伐木材3万多立方米。
1959年4月,县木材生产指挥部成立,地点设来榜三河坪,指挥长陈九仁兼,下设7个指挥所,指挥木材采伐和出运。当年采伐木材10余万立方米,实际运出8万多立方米,余被困山腐烂。
1960年,国家计划本县采伐木材10.05万立方米。县委除固定4000名采伐工人外,另抽出1000劳力支援采伐,仅到元月上旬,就完成12万立方米,提前并超额完成任务,被誉为1960年特大跃进的“开门红”。但因不考虑运输能力,大多木材困山腐烂和冲失。仅白果公社大阴一处就烂掉7000多立方米。全年能运出的木材还不到采伐量的一半。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计划采伐量年均在2万多立方米(表6——5),但因采伐无严格规章制度,实际采伐量成倍高于计划量。
岳西县木竹采伐量

1978年后,县委和县政府总结经验教训,先后制订出一系列山林管理措施,成立各级护林机构,进一步落实山林权属,按年采伐量低于年生长量的原则控制采伐。国营林场抚育间伐,须拟订采伐抚育方案,分别报送县、地林业部门审批;社队(乡村)采伐,林木所有者须出具书面申请,由公社(乡)林管站或区林业站加注意见,持林权证到县林业局办理采伐审批手续。凡无证采伐者,一律以破坏森林论处。凡采伐出运的木材必须严格实行签章制度。
1984年,为进一步加强采伐管理,县委和县政府从调动林农管山营林积极性着手,以搞活林区经济,以流通促生产为主,敞开木竹市场,结果,管理失控,流通混乱,森林再次遭到严重破坏。
乱砍滥伐建国前,本县山林乱砍滥伐现象很少,仅民国24年(1935年)国民政府军第11路军和25路军驻境内采伐一些木材修筑碉堡;另有少数沿河百姓砍伐用料运往外地销售。
建国后,木材需求量增大,加之盲目炼铁和开荒种粮,毁林严重。1951年和1954年,先后为炼铁烧炭毁林490亩,开荒毁林12万余亩。1958年9月,大炼钢铁运动开始,安庆地委在“大砍、大伐、大栽”的方针指引下,相继调集宿松、望江、怀宁、枞阳4县及本县共18万民工进山炼铁,历时3个多月,为炼铁消耗树木达202万立方米,全县大片绿树成荫的山林被砍光,房前屋后和坟境的风景古树也被砍伐殆尽,所受损失上亿元。接着,地委又从炼铁大军中抽出劳力扩建“万人采伐队”采伐木材支援国家建设。至1959年,滥伐木材共21万立方米,其中约5万立方米的木材因山高树大运输困难而困山腐烂。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为生产自救,县委组织农民大规模毁林开荒共20万亩,毁木22万立方米,变林山为“粮山”,但所收粮食无几。当时农民感叹道:“既烧炭,又开荒,又卖树,又窖香(茯苓),山上山下一抹光!”
“文化大革命”时期,领导机构瘫痪,采伐无严格规章制度,农民任意采伐和出售。特别是1969年强制推行大队核算后,群众害怕再刮“共产风”,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每天有数百人上山砍树,每天有40立方米左右的木材外流。10年全县乱砍滥伐木材共50多万立方米。对此,县委书记方中文在1980年全县山林管理会上曾归纳道:“上下结合,内外勾结,巧立名目,明砍暗偷,四方八面,成群结队,强打恶要,宰割‘肥肉”’。
1984年,为搞活林区经济,放开竹木市场,造成流通混乱,树贩子趁机倒卖,从而诱发了乱砍滥伐。至1985年,森林消耗量年达26万立方米,超过年生长量的1倍以上。
木材运输1958年以前,木竹运输主要靠五河和店前河两条水路筏运。集运至店前河筏运的木材,以杉树作经夹扎松木成排,每条排8至10立方米,再联大排下运。五河、菖蒲、溪沸河筏运的木材,中间以杉木作经,松木排并,两边杉树夹抱成蓑衣节排,一连几节,顺水篙撑下运,至平宽水面再并成大排运至怀宁县石牌。
1958年至1962年,大搞技术革新,木材集运方式也不断改进,有“木滑道”、“水木混合滑道”、“铁轮木轨车”、“单轨牵羊”、“小河流送”等方式。
1958年后,为大力开发森林资源,省、地林业部门先后投入资金511.92万元,修建岳西至鹞落坪、来榜至店前、河图至竹坪、河图至金龟、烂泥坳至川石岭、包家至红山、阔滩至云峰、岚川至东河冲、南山至妙道山、土门至大岗岭等专线公路236公里,其中本县自营85公里(含国营河图林场自营27.5公里)。至1985年,利用公路车运国家采伐木材共57.04万立方米、栓皮1500吨、元竹55.5吨、木炭7400吨、搪柴5.6万吨、杂木棍162万根、木竹制品171万件。沿河地区至今仍存在水路筏运,水运每立方米每公里只需运价O.08元至0.1元,比陆运要节省运费50%以上。至1985年,水运木材共30多万立方米,其中排运20多万立方米、散运10余万立方米。
木竹购销建国前,木竹购销由私人设行经营。菖蒲、五河、店前等沿河两岸,私人将杉木截成棺材料,把大径树木锯成楼板,筏运到怀宁、安庆等地出售。怀宁三桥镇的“朱记”、石牌的“宋姓”、“李姓”、“潘姓”和安庆的“森裕”木行,都经营有本县的木竹。木行常派员进山采购,由沿河百姓代运代销。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及时组织供销合作部门,对木竹实行代购代销或换购经营。
1951年,木竹经营由皖北伐木公司安庆分公司岳西办事处负责,下设菖蒲、五河、店前3个收购组。1953年,成立县森工采购站,替代办事处采伐和购销业务。1956年,森工采购站易名岳太潜森工支局。次年,下设鹞落坪森工采购站(后为来榜森工站)。1958年,森工支局并入县林业局。1977年,林业局设股、站、办公室和下属8个区林业站,负责营林和木竹经营两大任务。1984年6月,增设林木经营总公司和38个乡林木经营分公司。
自成立木竹经营机构起,逐年经营计划均由省、地、县统一调拨收购,实行统购统销。每年调往外地市、县木材公司和贮木场木材占销售计划50%;调省、地各单位占销售计划40%;县内占销售计划10%。社队交售木材,按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社队及农民自用木材,须经县、区、社批准,价格均低于国家收购牌价,有的按胸径围每市尺付1元,有的按重量付价,每百市斤付1.2元至3元,毛竹每百市斤付3.5元至6元(含短途运输费)。
1984年6月后,为搞活林区经济,取消木竹购销统配,敞开木竹市场,林农可持采伐、销售、运输3证自由销售。林业部门疏理流通,发挥多渠道作用。从开放市场至1985年底共16个月,全县共销售木材5.26万立方米、毛竹10.07万根、木炭308.9吨、木竹制品4.43万件。1985年,全县木材销售总额达1353万元,除上缴国家利税外,林农实得总收入1092万元,林农人均收入83.61元。林业总产值1544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758万元),比1950年增长近30倍(表6——6)。
岳西县林业总产值

林产品经销建国前,县内有少数私营商户向外地经销桐油、乌桕油和生漆等产品(参见第十三章《商业》)。 建国后,逐步重视经济林栽培和林产品开发(表6——7),多种渠道经销。粮食部门负责经销油茶籽、油桐籽、乌桕籽和山核桃;土产部门负责经销板栗、棕片和生漆。1978年后,外贸部门也开始经销板栗,并大量出口至香港地区和日本等东南亚各国;林业部门负责经销栓皮和松脂,历年按省林业厅和地区林业化工站计划调拨,销往合肥软木厂、安庆造纸厂、安庆造漆厂和安庆肥皂厂。
表6——7岳西县林产品选年产量单位: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