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司空山位于县城西73公里的店前区境内,海拔1227米,方圆70余华里。相传战国时期有位官居司空的淳于氏隐居于此,山因此得名。该山自古以宗教活动、兵事和人文景观著称。西汉末,仙道梅福入山于赤壁炼丹。东汉末年,左慈于仰天窝建玄妙观。北周武帝时期即南梁太建八年(576年),佛教禅宗二祖慧可来司空建刹(后称二祖寺),隋开皇二年(582年)传衣钵于三祖僧璨。唐代本净禅师居山。天宝三年(744年),明皇遣中使杨廷光入山采常春藤,得本净禅师指引觅获,廷光还朝奏帝,玄宗旋召本净入京,赐号“大晓”,拜国师还山敕建无相禅寺,扩造僧房,下院9庵4寺。此后,司空山佛教盛极一时,成为禅宗发祥地之一。
唐至德元年(756年),李白隐居庐山,同年12月,永王李璘率水师东下,李白被聘为僚佐,从军平“安史之乱”。翌年,肃宗李亨怕李璘谋夺帝位,下诏讨伐,李璘兵败被杀,李白逃出乱军,慕名卜居司空山,留下“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的《避地司空原言怀》和咏《司空山瀑布》诗二首。不久,诗人因附逆之罪而被投入浔阳(今九江)狱中。后人为纪念他,建“太白书堂”于司空山幽壑之中,堂前有“奎心石”、“印心石”、“洗墨池”诸景。书堂石壁刻有诗文,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今已难以辨认,仅存下明太湖县令进士罗汝芳题留的“太白仙踪”石刻。
南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安抚使张德兴与潜山野人寨农民领袖刘源聚兵抗元,于山中筑起“张德兴寨”和“朝天宫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荆王朱常踞司空山反清复明。
历经兵火洗劫,道家的玄妙观已荡然无存。“文化大革命”扫“四旧”摧毁了佛家建筑无相寺,司空山佛教活动日趋衰落。二祖禅刹、太白书堂、赤壁丹砂、洗马春池、银河夜月、北岭松风、南岩瀑布、乌牛古石等八景和司空山古寨址尚存。二祖禅刹和太白书堂石刻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连年来,祈祷二祖、追怀“仙踪”,结伴游山者日益增多。
司空山奇峰独秀,民国11年(1922年)《太湖县志》描述:“一峰玉立,丹壁鬼工,南望端岩,如画屏照海;西瞻卓绝,如峭笔插天;迤东绕北,则移步换形,变幻莫测”。建国后,公路通至山下,山上建有林场,林木、花卉、菜花玉石等自然资源得到保护。1986年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原籍太湖)为“久萦魂梦”的司空山作《江城子》词一首,并为“司空山”、“二祖寺”题名。1990年10月1日,赵朴初回家乡视察了司空山,并吟诗三首,对开发司空山作了重要指示。开发司空山已引起省地宗教界和旅游等部门的关注(参见《军事》、《文物》和附录《司空山诗选》)。
明堂山位于县城西48公里,海拔1563米。原名“鸡公尖”,因主峰巨壁上有天然雄鸡图案得名。汉武帝南巡古衡山(今白马尖)封禅,设明堂祭祀于山南,明堂山因此得名。另说清初荆王朱常聚兵反清,建荆王殿于明堂山东河冲内,时有“河图府,虎场县,东河冲金銮殿,屯兵养马踞岚川”之说,遂取《孟子》“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之句而改名。
明堂山自多枝尖蜿蜒而来,突起三峰,锐插霄汉,蔚然深秀。南望明堂山,胜似黄山莲花峰,有诗赞曰:“明堂如指五支峰,半在人间半在空”;东上分水岭,遥望山顶,形如笔架,直耸云端;北窥明堂山,植被完好,层峦叠嶂,积翠拥黛;西观明堂山,似蘑菇云冲天而起,冉冉欲升。明堂山气势雄浑,常年云雾缥缈,景色迷人。山中动植物种类繁多,奇松异卉满山分布。天然造化的胜景和兵家遗址有雄鸡唤日、九瓣莲花、九龙攒珠、三星拱月、僧尼问道、荆王殿址、烽火台、磨刀坪等处。古时因交通闭塞,难得名人涉足。今日环山三面皆通车通电,国营河图林场建于山后,乘车而至,游览甚便。
妙道山位于县西茅山、银河、南山三乡交界处,距县城约60公里,北与明堂山毗连,西与司空山相望,主峰狮子峰海拔1460米。相传宋仁宗(1023——1063年)时,有国舅为避宫廷之难,自称“李三道人”,入山依临济宗门下寓居修道,仁宗敕建金璧寺。金璧寺建筑雄伟,殿宇三重,分置四大金刚、十八罗汉、二十四周天、三尊大佛和临济祖师神像,寺前山门上有仁宗敕赐“金璧禅林”匾额。乡间称金璧寺殿宇为“庙堂”,故称山为“庙堂山”,而据寺后石刻记载,原取“妙光善道”之意名为“妙道山”。
明清时期,佛教兴盛,金璧寺拥有24座脚庵。民国24年,红28军常来往于山中;同年9月,军政委高敬亭养病川心庵。民国30年,民国政府岳西县长陈汉流率自卫队入山,将金璧寺付之一炬,烈火延烧三日,金璧辉煌的古刹仅存石碑、石澡盆、石棺材和寺基石。1973年,河图林场在妙道山设立团林分场,利用古刹废墟建起场房以及学校、代销店、医疗室等附属设施。
古志称誉妙道山“奇松怪石,风景绝佳”。山中十景,独具一格。“石狮哮月”位于狮子峰东侧,俗称“啊嘴石”,巨石如狮首,张口向东天,数十里之外可见其雄姿勃发。“孤塔凌霄”原立于妙道山顶,久已倾圮。“祖师古洞”嵌在金璧寺后半山腰中,明代洞口架有飞檐,洞前筑有台阶,洞内泉水宕呈红色,故称“石滴仙脂”,洞中原有一具石棺材,古人称之为“飞来玉榇”。山东北小路旁有一石如船将倾,名曰“石船覆杯”。竹基坪有“仙憩遗踪”奇石,石上人仙人仰坐的臀部、肘部、头部印迹,人可就石印而卧,仰首向南部妙道山望去,可观山冈上“天生石镜”妙石。山东部有一瀑布,数条涓涓细流顺弧形岩体缓缓而下,状似晶帘玉带,人称“雨后晶帘”;源头有一株古松,似人状向瀑布伸出枝丫,故又称“仙人扯面”;每当晨光初照,瀑布跌落山涧,银珠四溅,烟雾弥漫,可见七色彩虹飞架深渊。
妙道山胜景天成,松奇、水秀、石怪、洞幽,昔日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公路通达,游览便利。1987年联邦德国驻华大使经济参赞葛德乐夫妇登山游览。人们至此,莫不感叹妙道山妙不可言,极具避暑旅游开发远景(参见《附录·妙道山诗选》)。
锁口山位于县城北58公里的包家河下游,海拔约645米。山如鱼形,人称“锁口山,山锁口,锁住鲤鱼朝北斗”。山势依西向东,三面环水,临河耸立。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开山祖师僧清振“流寓兹土”,在鲤鱼之首形同蟹口的山窝里兴建甘露庵。庵左原建有真武祠,庵右下侧有龟形石的鱼目泉井,井旁有香纸铺,铺东侧有106级“百步阶”直上锁口山顶。顶上原建有“玄天祖师庙”,原是玄天祖师圆寂之处,“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庙基修起四方小亭,亭后是烈士墓。山脊似鱼背,鳍翅伸展,石如犬牙,松似虬龙,岩若削瓜。登山可览包家河全景。古人曾吟叹:“是山也,从平地望之,层峦叠嶂,上出重霄,鹿猿听法于林峰,鹊鹤恭禅于云雾,俨然武当之西顶也!(《锁口山碑记》)”。今日锁口山景物有废有兴。甘露庵虽无昔日金碧辉煌,但梵宇风骨犹存,山下水渠环绕,水电站机声隆隆;山前国道公路绵横,交通方便,小巧玲珑的锁口山足可供人们到此一游。
汤池温泉位于县城北7公里的汤池畈中街。明代建池沐浴,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水毁。附近居民搭棚洗浴。道光十八年(1838年)扩建浴池,并建有楼阁(见文物志“重建汤池碑刻”)。民国30年,国民政府军第48军军部驻汤池,重修浴池,分设男女二池。1981年,汤池公社募资再次扩建,改砖石池为水泥池,容水量为11.2立方米,男女浴池均置有电灯、座位,定有专人管理,免费沐浴。
该泉出露在太古界花岗岩断裂带中,东西长1000米,宽约20米带状地段上,有热水源10多处,其中大、小汤池两处,日涌水量770立方米,平均水温54℃,色度小于5,浊度小于10,水质类型为硫酸根、碳酸氢根、钠离子,并含有铜、铅、锌、锗、镉、镍、钒、钴、硼、铝、三价铁离子和二氧化硅,又名“硅酸矿泉”。
该泉具有涌量、水温、化学成份稳定三大优点,对关节炎、风湿性疾病和皮肤病疗效显著。
汤池温泉北有省教师疗养院,南有岳西县城,汤池街略具规模,利用温泉热源,建立轻工业厂房、温室、室内游泳池、罗非鱼越冬池、医院及矿泉疗养院等条件优越,开发前景远大。
零星景点岩洞、怪石、瀑布、象形山地等风景点遍布全县,主要景点有:
月亮岩位于县北和平乡林家河,高60米,宽40米,悬岩中有一圆形石洞,直径约4米,晚霞西照,形如一轮明月嵌于岩中。距岩约半华里,即清朝内阁中书林杞材故居。
钓鱼石位于主簿街下约3公里处的小河旁,高3米,状似一翁头戴草帽,临河打坐,颈部石隙中生有一松树,枝伸河中,形若钓杆,人称“姜太公钓鱼”。
天鹅孵蛋在凉亭乡陈河境内。一峰状似鹅首,其间平地约80亩,似天鹅卧地,左右两山环拱如同翅膀,内有流泉,下有椭圆形两座小山,形如鹅蛋,故名“天鹅孵蛋”。
色树岩瀑布位于凉亭乡境内,岩壁高约100余米,宽约30余米,终年浪花飞溅,银丝万缕,云雾缭绕,蔚为大观;瀑布两旁,古松峭立,造型美观。
十八罗汉尖位于无愁乡境,突起十八峰,绵亘成群,峰峰峻峭,俨如十八罗汉列坐。
上一篇:第四节 水资源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