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气候特征本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复杂,小气候差异大。据县气象站29年(1957~1985年)观测天堂地区气象记录表明;
气温29年平均气温为14.4℃,历年值在13.8℃至15.4℃之间,冷暖年平均温度相差1.6℃,最冷年有4年(1957、1969、1970、1984);最暖年有4年(1961、1966、1978、197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3℃。极端最低气温为1977年1月30日的-15.2℃;极端最高气温为1959年8月22日的39.4℃(表2——4)。
表2——4岳西县1957——1985年气温情况单位:℃

积温历年平均积温5295℃,最多年份为1961年的5633℃,最少年份为1985年的5032℃(表2——5)。
表2——5岳西县29年农业各种界限温度初终日期积温概况

地面温度地面浅层温度与气温同步变化,年平均地温17℃,比平均气温高2.6℃。最热7月平均地温30.6℃;最冷1月平均地温2.6℃。极端最高地温为1961年7月18日的69.5℃;极端最低气温为1969年2月5日的-21.1℃。29年平均地面温度小于零度的初日为11月7日,终日为3月30日。初终日间数144天。
降水本县降水,雨热同期(参见岳西县城常年气温降水量示意图),80%年份,春季降水平均402.3毫米,夏季449.8毫米,秋季159.5毫米,冬季92.3毫米。历年5——9月为降水盛期,但各年同期雨量有所不同。29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445.8毫米,年平均阴雨日147天。年降水量最多的1969年,降水2323.7毫米;最少的1978年,降水957.2毫米。1969年是1978年的2.4倍,29年最长连续降水日为1969年7月3日至17日,15天。历年最长无雨日为1973年11月9日至1974年1月9日,62天。历年最大日降水量为1969年7月14日24小时降水326.7毫米。
空气湿度29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最高1985年相对湿度为80%;最低1966年为71%。各月之间变化不大,7月8月最高为81%;1月12月最低为7l%。
蒸发29年平均蒸发量1444毫米。蒸发量最大的1966年为1714.1毫米;最小的1975年为1049.8毫米。2至7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8月至次年1月,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年平均降水量比蒸发量大5.3毫米。降水量减蒸发量差值最大的1983年为999.3毫米;差值最小的1966年为664.2毫米。
图2——6岳西县城常年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示意图

日照29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2070.5小时,按地理座标位置计算可照时数4401小时,实照时数占可照时数的47%。实际日照时数最多的1979年为2397.3小时;最少的1982年为1778.3小时。7月8月,多年日平均实照时数达7小时以上,占可照时数的55%。1至4月份,日平均实照时数5小时以下,其中4月份最少,多年日平均实照时数仅占可照时数的39%。
风境内风向受季风与地形的影响,常年最多为东南和偏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8米/秒,最大风速为28米/秒。常见大风,一类是地域性热力作用的雷雨大风;一类是急性南下的寒潮大风。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33次。最多的1969年达64次,最少的1984年仅1次。大风受地形影响,侵害程度不同,通常境内的古坊、前进、凉亭、斑竹、龙井、应冲、东营、硃屋、黄砂岭、主簿、摞平、石关、黄羊等地易受风灾。
梅雨平均入梅期在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出梅,梅雨期约一个月。梅雨量一般在300至500毫米左右,少有“丰梅”和“空梅”。
气压年际变化是冬季高,夏季低,年平均气压为967.0毫巴,极端最高为991.8毫巴,出现于1970年1月5日;极端最低为947.0毫巴,出现在1975年8月12日。
雾受山区地形影响,以辐射雾为主,全年平均为37天左右,最多年份为88天,出现在1977年。
雷电多年平均雷暴日为55天,多出现在6至8月。最多年份有75天,出现在1963年。雷暴最早初日出现在1969年1月26日;最晚终日为1979年12月12日。
云山区南北差异大。城关一带全年晴天(低云<2成)为162天;阴天和雨雪天(低云>8成)为59天左右;多云天气一般在(低云量<8成)144天左右。
霜平均初霜期10月30日,最早初霜日为1971年的10月12日;最迟初霜日为1984年的11月20日。平均终霜期4月1日,最早终霜日为1981年的3月1日;最迟终霜日为1983年的4月17日。年平均无霜期212天,最长无霜期为1961年、1962年均为239天;最短无霜期1965年、1966年均为187天(表2——6)。
表2——6岳西县1957——1985年平均霜期数概况

0℃或0℃以下的霜冻,29年平均初日出现在11月7日。最早出现在10月18日,最晚出现在11月29日。平均终日止于3月30日。最早止于3月8日,最晚止于4月11日。霜冻的初终间日平均144天。无霜冻期平均220天。无霜冻期最长为1978年的248天,最短为1963年的191天。
冰雹29年中出现雹块大如鸡蛋的有5次:1964年9月7日15时50分至55分;1966年6月5日17时44分至47分;1979年4月26日;1983年4月28日夜间;1984年8月6日13时40分至46分。
气候区域性变化本县地形复杂,小气候多样。
气温差异境内光热资源由南向北递减,气温由地势高向低递增,即使同一海拔高程,也因阴坡、阳坡坐向的不同有明显的差别。俗谚有“山高一丈,气候两样”之说。山势每升高百米,气温下降0.6℃以上(表2—7)。
表2—7岳西县不同高度29年月平均气温比较单位:℃

县内气候特征多种多样,可概括为四种:
低丘盆地,海拔在2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高于16℃,大于或等于10℃积温在4800℃以上。店前、冶溪是高温区的中心,本区气候温暖湿润。
南向低山丘阜,海拔200——500米,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极端最低气温-15.2℃,大于或等于1O℃积温在4400℃——4800℃之间。本区包括天堂及潜水在境内的中下游两岸地带气候温和湿润。
北向低山区,海拔500——800米,年平均气温在13℃——14℃之间,大于或等于10℃积温3900℃——4000℃。本区气候偏凉,粮食产量不甚稳定。
中山区域,海拔800米以上的的江淮分水岭以北高地,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下,大于或等于10℃积温在3900℃以下,年极端最低温度-19.8℃,气候偏寒,为宜林之地。
降水差异境内降水通常由低山到高山递增,西北和东北一带中山区,为大别山集雨中心,年平均降水1600毫米以上;低山区域年平均降水在1400——1600毫米之间;低丘盆地年平均降水1400毫米(表2——8)。
表2——8岳西县各代表点历年各月平均降水情况单位:mm

四季划分境内自然季节与天文季节不完全吻合。按县气象站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的标准:候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10℃的平均日期11月11日为冬季开始,平均终日为3月25日,冬季135天;候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2℃的平均日期6月6日为夏季开始,候平均终日为9月10日,夏季97天。介乎二者之间的为春秋季:春始于3月26日,终于6月5日,72天;秋季始于9月11日,终于11月10日,61天。
境内四种气候类型区域的季候相比:南向低山丘阜比低丘盆地的春始日最低迟5——7天,秋始日最低早5——7天;北向低山区比南向低山丘阜的春始日又迟5——7天,秋始日又早5——7天;中山区春来迟,秋来早,比北向低山区的春始日最低迟5——7天,秋始日最低早5——7天。
灾害性气候境内春秋两季天气多变,气温不稳,常常影响农作物的播种育秧和扬花结实。常见的农业灾害性天气有两种:
春季低温连阴雨4月上旬至5月上旬,连续3天或3天以上连阴雨,日平均气温低于12℃,每天日照少于2小时,为低温连阴雨灾害性天气。29年中有15年出现18次,最长为1981年4月上旬的连续8天。1982年5月13日,气温剧降到5.6℃,山田栽下的秧苗受害严重。
秋季冷露风9月上旬,气温明显下降,常见冷露风。连续3天或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29年中出现在9月中旬的有15年,旬温低于水稻授粉下限温度23℃,致使中晚稻不实,俗称“青封”。1980年冷露风害,中晚稻不实率随海拔高度同步递增,由600米高的22%到千米左右的1OO%。
上一篇:第四节 河流
下一篇:第六节 物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