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组织】
安庆市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市工商联)的基层组织为同业公会,以行业为单位组成。其成员在公私合营前以私营工商业户为对象,会员统计数字亦以工商业户数为准。1955年底,行业与同业公会已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与市工商联仍保持组织关系。1956年以后,市工商联以国营、合营企业和合作化企业为单位,建立各基层委员会(小组),其成员以原私营工商业个人为对象。1986年后,适应新的形势,其成员既有工商企业、团体会员,又有个人会员。
行业与同业公会
1949年冬,全市工商户有5159户,其中工业2160户,商业1763户,牙行业249户,摊贩987户。1951年夏,市工商联筹备委员会对全市工商业户进行一次全面普查登记。私营工商业有5266户,其中工业1992户、商业3274户,共104个行业。工业52个行业(据当时的划分,下同)是:机器碾米、手工碾米、织布、缝纫、手工卷烟、白铁、机器铁工、冶炼铁工、汽灯车、皮革、钟表眼镜、制伞、印刷刻字、灯笼纸扎、箱鞋、竹器、首饰证章、缮鞋、化学工艺、油炸炉饼、绳藤、骨器、小磨麻油、油漆、建筑营造、废铁制炉、圆木、木器、迷信纸、理发、香炮、染坊、面坊、豆腐、制秤、榨坊、帖刷纸作、饴糖、舟念船、手车、洗染、织袜、棉线、麻袋、裱画、毛笔、画像、芦席、黄烟、照相、铜锡、踹坊。另有直属工业户6个:光明火柴社、民生工业社、利民面粉厂、七星烟厂、电器服务社、制冰厂。商业52个行业是:粮号、茶叶、戏院、帽商、颜料、糖杂、花纱、油铁、盐商、酱商、蛋商、绸布呢绒、京广、新药、国药、五金、皮毛、图书文具、纸张文具、竹木、陶瓷、柴炭、砖瓦石灰、南货糕烛、炒坊、五洋、米店、咸腊、水炉、浴室、席簟弹花、饮食、鲜肉、旅馆、鱼商、废牛宰售、酒商、芦柴、收售废铜锡、民船、运输、牛肉贩售,以及粮行、米行、寄售行、山货行、柴炭行、猪行、报关行、水果北货行、土烟丝行、汽车运输行。另有直属商户1个:金鸡笼烟酒经销处。
1952年冬,实行行业调整和同业公会改组。撤销的行业有手工卷烟和收购废铜锡业,转交给运输、航运部门的有汽车运输业和民船业,并入摊贩的有缮鞋业,新增加的有摊贩业和行商业。调整后的行业共计48个5920户。其中坐商46个(工业21个、商业25个)4071户,行商业249户,摊贩业1600户。各业分别召开会员大会,成立新的同业公会(委员会、小组)。工业21个行业是:皮革箱鞋(由皮革、箱鞋合并)、制伞、木器(由木器、圆木、手车、油漆、舟念船合并)、化学(由化学工艺、光明火柴厂合并)、帽袜织造(由针织、制帽合并)、金骨制品(由冶炼铁工、白铁、铜锡、废铁制炉、骨器、证章首饰、制秤合并)、机件修配(由机器铁工、汽灯车、钟表眼镜、电器服务社、光华电瓶修理社合并)、机织(织布业)、缝纫、榨油(由榨坊、小磨麻油合并)、洗染印整(由染坊、洗染、踹坊、云泰印染厂合并)、弹花(由棉线、弹花合并)、印刷笔墨(由印刷刻字、毛笔、帖刷、裱画合并)、粮食加工(由机米、手米、面坊、民生工业社合并)、豆腐、饴糖炒坊(由饴糖、炒坊、养蜂场合并)、皮毛肠衣(皮毛业)、香炮钱纸(由香炮、迷信纸合营处、生生冥票印刷店合并)、竹器(由竹器、芦席、管弦乐社合并)、灯彩(灯笼、纸扎)、绳藤麻袋(由绳藤、麻袋合并)。商业25个行业是:绸布呢绒(绸布业)、糖纸杂贷(由糖杂、南货合并)、百货(由京广、五金、颜料、陶瓷、席簟合并)、竹木薪炭(由竹木、柴炭合并)、油粮锅铁(由粮号、米店、油铁合并)、酱园盐酒(由酱油、盐商、酒商合并)、药商(由国药、新药合并)、文教用品(由纸张文具、图书合并)、香烟皂烛(由五洋业改名)、鱼肉蛋鸭(由蛋商、鲜肉、鱼商、咸腊合并)、建筑营造、砖瓦石灰、茶叶黄烟(由茶叶、黄烟合并)、废牛宰售(由废牛宰售、牛肉贩售合并)、芦柴、饮食(由饮食、炉饼合并)、旅馆浴室(由旅馆、浴室合并)、照相(由照相、画像合并)、水炉、理发、影剧(由戏院、电影院合并)、粮食行(由粮行、米行合并)、水果山货行(由水果行、山货合并)、鸡鸭猪行、寄售行。
市工商联为便于管理华中路(时属郊区)辖区的私营工商业,成立华中路办事处,作为派出机构。不久又改为华中路工商大组。
1953年底到1955年,根据归口改造的原则,对部分行业和同业公会进行调整。1955年底,行业总数为42个,总计5905户。其中工业19个行业:化学、豆腐、皮毛肠衣、粮食加工、榨油、机织、帽袜织造、皮革箱鞋、缝纫、弹纺、金骨制品、机件修配、制伞、木器、印刷笔墨、绳藤麻袋、香炮钱纸、灯彩、竹器。商业21个行业:百货(由京广、五金、文教用品业组成)、杂货食品(由糖杂、南货、酱商、炒坊、饴糖、山货业组成)、土产用品(由陶瓷、席簟、锅铁业组成)、盐商、茶叶、图书、建筑营造、国药、新药、棉布、竹木薪炭(由竹木、柴炭、芦柴业组成)、砖瓦石灰、蛋肉(由鲜肉、蛋商、咸腊业组成)、废牛宰售、鲜鱼、粮食代销、石油代销、烟酒(由烟酒、黄烟业组成)、服务业(由饮食、炉饼、旅馆、照相、浴室、理发、灯车、水炉、刻字、灯彩业组成)、代理业(由寄售行、鸡鸭猪行、山货水果行、柴草行、报关行组成)、饲养。郊区设华中路工商大组、北郊工商大组。
1956年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合作化,根据行业的变化情况,设42个基层组织,会员4000余人。工业有豆腐、化学、皮毛肠衣、粮食加工、榨油5个同业公会。商业有百货、酱业、杂货食品、土产用品、竹木薪炭、国药、棉布、砖瓦石灰、蛋肉、废牛宰售、鲜鱼、饮食服务、代理、烟酒14个同业公会,新药、图书、茶叶、盐商、饲养5个同业小组,1个行商同业委员会。手工业有机织、帽袜制造、皮革箱鞋、缝纫、弹纺、金骨制品、机件修配、制伞、木器、印刷笔墨、绳藤麻袋、竹器、香炮钱纸、灯彩14个同业公会。另有华中路、北郊2个工商行政大组,1个摊贩业联合会。
80年代初,会员减至400余人,加之自然行业被打乱或消失,按行业设置基层组织已不可能。1981年,根据会员的分布情况,按不同的归口系统、区域分别建立工业、百货、针纺织品、糖业烟酒食品、饮食服务、供销粮食蔬菜、医药、地直、妇女9个会员基层小组。1986年,会员300余人,除个别人外,均退休在家,以学习组的形式代替会员基层小组进行联络。
1986—1988年,为适应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形势,先后3批发展新会员168人,其中国营企业会员17人,集体企业会员94人,团体会员2个,个人会员55人。分为国营和老集体企业、新型集体企业、个体户企业3个会员小组开展活动。
会员代表大会与执行委员会
1949年10月,在市军管会领导下,市商会及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合组成整评委员会,负责市工商联的筹建和秋季税收评议工作。12月28日,召开市工商联筹备大会。出席大会的工商界代表248人。大会决定成立市工商联筹备委员会,设常委41人,选举汪孝伯(粮食业)为主任委员。1950年1月1日,市工商联筹备委员会成立,下设组织部、总务部、工业改进研究委员会、税收评议委员会、劳资协商调解委员会。次年下设秘书处、组织部、辅导部、物资交流推进委员会、税收联评会、建帐建票委员会、学习委员会。
市工商联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1953年1月4—8日在市总工会礼堂召开。出席代表336人(其中国营、合作社企业代表24人,私营企业代表296人,特邀代表16人)。市委书记赵瑾山、市长李微、副市长陈治祥等到会讲话。大会主要内容是学习讨论工商界迎接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方针与任务,讨论通过《安庆市工商业联合会章程》,选举执、监委,正式成立市工商联。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47人,其中常委16人;监察委员7人。汪孝伯任主任委员。执委会下设办公室、组织科、宣教科、业务辅导科、改善劳资关系科、工业办公室、商业办公室、工作组、同业公会联合办事处。
市工商联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1957年5月10—18日在四方城药业公所召开。出席代表320人(其中国营、合作社企业代表21人,公私合营企业代表109人,合作企业代表80人,摊贩业代表50人,经、代销及自营企业代表10人,手工业社、组及自营户代表30人,特邀代表20人)。市委副书记齐世钦到会讲话。大会主要任务:传达毛泽东主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指示;传达全国工商联和省工商联代表大会精神;制订《安庆市工商联组织简则》。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执委会,执委60人,其中常委20人。汪孝伯任主委。执委会下设办公室、组宣科、业务辅导科、摊贩联合会、互助金管理委员会、工商界学习分会、工商界政治讲习班。
市工商联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由于反右派斗争而提前于1958年12月28日在工商联会议室召开。出席代表306人。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执委会,执委41人,其中常委13人。鲁经邦(公私合营南货总店副经理)任主委。执委会下设办公室、组宣科、业务辅导科、工商界青年办公室、互助金管理委员会、小商小贩联合会、大渡口办事处。
市工商联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1962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与市民建第二次会员大会在工商联会议室联合召开。工商联出席代表181人(其中国、合营企业代表84人,供销社代表9人,合作化企业代表42人,工商界家属代表12人,青年代表4人,摊贩业代表8人,特邀代表22人)。市委书记陈硕峰、副市长韩杰等到会讲话。大会传达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讲话;传达全国及省工商联、民建中央及省民建常委会议精神。选举产生第四届执委会,执委57人,其中常委21人。鲁经邦任主委。执委会下设办公室、组宣科、业务辅导科、工商界学习分会、工商界家属工作委员会、互助金管理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市工商联负责人和一般工商业者普遍受到冲击和迫害。不少人被抄家,存款冻结,工资减发。有的下放劳动。其亲属、子女在参军、升学、招工等方面还受到株连。市工商联停止活动。
市工商联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1981年10月13—15日在工商联会议室召开。这是经过“文化大革命”、工商联组织长期停止活动之后,原工商业者以社会主义劳动者、爱国者的身份举行的一次大会。出席代表108人(其中上届执委29人,原工商业者代表33人,小商、小贩、小业主代表26人,工商界妇女代表14人,特邀代表6人)。市委书记苏桦、副书记赵新民及市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接见全体代表,省工商联副主任张斌、市委统战部部长刘广太到会讲话。大会学习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文件,总结工商联四届执委会的工作,遵循全国工商联和民建中央提出的“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提出以调整经济为中心的工作计划。大会选举产生第五届执委会,执委33人,其中常委15人。鲁经邦任主委。执委会下设办公室、调研科、妇女工作委员会、互助金管理委员会。
市工商联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1984年12月16—19日与市民建第四次会员大会在市宾馆联合召开。工商联出席代表177人。其中包括原工商业者,小商、小贩、小业主骨干,国营、新、老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以及部分经济界知识分子的代表。市委书记孙继怀等党政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大会主要内容是学习贯彻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文件;传达省工商联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省民建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精神。大会选举产生第六届执委会,执委35人,其中常委14人。鲁经邦任主委。是届执委会设顾问5人。执委会下设办公室、业务科、组宣科、经济咨询委员会、联络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互助金管理委员会、文史工作组。
【主要活动】
参政议政
1949年9月至1953年7月,在召开的10届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工商界代表人数是:第一届29人,第二届26人,第三、四届30人,第五、六、七届37人,第八届51人,第九、十届56人。从第二届到第八届,胡子穆为工商界的首席代表。1951年3月,胡子穆、刘久和当选为皖北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工商业人士当选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人数是:第一届7人,第二届14人,第三、四届10人,第五届13人,第六届11人,第七届无代表参加,第八届6人,第九届7人,第十届3人。其中1人当选为第二届至第六届市人民委员会委员,鲁经邦当选为第八届市人大常委,诸庆初当选为第十届市人大常委。
工商界人士担任省政协委员的人数:第一届2人,其中胡子穆任常委;第二届3人;第三届2人;第四届3人;第五届4人,第六届2人,其中鲁经邦均任常委。
工商界人士担任市政协委员的人数:第一、二届5人,其中汪孝伯连任常委;第三届9人,其中鲁经邦、余世雄任常委;第四届10人,第五届9人,其中余世雄均任副主席,鲁经邦均任常委;第六届20人,其中余世雄、鲁经邦任副主席,江鉴涛、谢曙东、焦贤俊任常委;第七届19人,其中谢曙东、鲁经邦任副主席,韦志一、江鉴涛任常委;第八届7人,其中鲁经邦任副主席,江鉴涛任常委。
市工商联除推荐代表参加人大、政协、政府的各项工作外,还通过市委安排的协商会、座谈会、论证会等渠道,发表政见。1984—1988年,市工商联各级组织和成员本着“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精神,先后就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问题提出各类提案和建议75件,其中政治方面30件,经济方面40件,其他方面5件。被有关方面采纳的有65件。
工商业服务
解放初期,经济尚待恢复,即面临洪水灾害,生产萎缩,市场萧条。市工商联宣传党的工商政策,帮助工商业者消除顾虑,改善生产经营。在工业方面,主要辅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协助解决资金不足和原料困难,组织加工订货,提倡私私联营和集资办工业。如通过染坊业的私私联营办起印染厂,通过民间集资办起火柴厂。在商业方面,由市工商联反映情况,通过政府协调公私关系,在优先保证国营和合作社货源的前提下,适当照顾分配一定数量的货源给私营商业经营;对中、小户无力独自经营的行业,则通过协调,报请政府批准组织私私合营或联购分销。
1950年起,市政府委托市工商联办理私营工商业的异动注册登记。凡私营工商户的开、转、歇业、迁移与经营范围的变更等事项,均需向工商联申请,并转报主管部门批准,否则按违章处理。同时对行业的陋规旧习进行改革,采取明码交易和实行统一的度量衡,做到守法经营。在税收管理方面,解放初期对私营工商业主要采取民主评议的方法征税。市工商联成立税收评议委员会,各行业成立评议小组。从评议、制表到入库,均由市工商联承办。为贯彻税收合理负担政策,1951年工商联建立建帐建票委员会,辅导私营工商业的建帐建票工作。将有条件建帐的大户定为查帐征收户,无条件建帐的中、小户定为民评户,小商小贩则定为定期定额户。同年组织土产交流,沟通城乡关系,但规模不大。在“五反”运动结束后,市场一度清淡,私营工商业者存在消极情绪。为活跃市场,复苏经济,1952年5月到1953年1月,先后组织私营工商业在中南区、华东区及省内各专区、县参加56次物资交流会,购销总额达244.39万元,其中购进152.93万元,销出91.46万元。与交流前相比,私营工业总产值上升58.29%。
50年代初,市工商联配合市总工会,通过劳资协商会议的形式,根据劳资两利的原则,处理劳资纠纷,调整劳资关系。劳资协商会议按行业举行,由行业基层工会和同业公会派对等的代表参加,上级工会和工商联派员出席协调。如达不成协议,由劳动局仲裁解决。先后通过协商和仲裁解决的劳资纠纷案件在千件以上,其中1951年300余件。
1953年11月,帮助私营工业企业建立增产节约委员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费用,实行民主管理。遵循“统筹兼顾,各得其所,既要有所不同,又要一视同仁”的方针,协助政府对不同类型的私营工业分别作出安排。对生产规模较大,产、供、销大体可以平衡,具有发展前途的作为重点,单独组织公私合营。1954年实现公私合营的有胡玉美酱园和光明火柴厂。1955年实现公私合营的有余良卿膏药店和坤大酱园。对尚未具备合营条件的,则通过加工订货,推销产品,国营让出部分生产任务,放宽信贷,调整工缴费等多种途径,进行逐业逐户的安排。对既不具备合营条件,又无法安排加工订货任务的则继续自营。对私营商业,主要根据“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改造”的方针,帮助各主要行业建立改善经营管理委员会,并根据《安徽省国营商业对私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按行业经营品种分工的规定》,把私营商业调整为18个行业(饮食服务除外),划归14个国营公司归口改造。对统购统销的粮油商、棉布商和失去作用的72户批发商,协助政府给予安置。一部分改为零售商,接受经销、代销任务,或建立批购关系;一部分转入工业、饲养业。对一般零售商,让他们得以维持。具体措施是:国营让出26个零售点和100余种商品,增加对私商热门货的供应,调整批零差和降低批发起点,自愿组合,联购分销,扩大经、代销户数等。对失业户和无照户,也进行发照归口。到全行业合营前夕,531户中有公私合营4户,加工订货293户,经销45户,收购4户,批购108户,专卖承销23户。
1956年春,全市基本实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和合作化。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后,市工商联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财产复查,纠正清产核资时估价偏低和退还增资;对个别在高潮中违法抽逃资金者进行教育、批判和追查;根据“宽了”政策精神,完成债权、债务的清理和定股、定息工作。全市私方投资总额为106.9万元,每年定息为5500元。其时,小商小贩一度出现营业下降,难以维持的现象。市工商联协助政府调查摸底,提出安排标准,扩大代销额,调整批零差,适当提高代销手续费。对统购商品,统筹安排分配。帮助组织货源,并建立中心商店,为小商小贩服务。采取以上措施,使小商贩获得安排,有1131人参加摊贩业合作化。1957年,根据全国工商联制订的《工商界互助金暂行办法》,成立市工商联互助金管理委员会。从工商业者个人定息中提取10%为基金,到1966年底,共提取互助金5万余元,均用于解决工商界的各种困难(这项工作于1989年结束)。1980年2月,召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200余人,现场交流经验27人。同年初最先开展中药咨询,配合市医药公司落实建立中药配方隔手核对制度、调整专业人员配备、举办短期培训班、改进加工炮制和编写中药别名录等5个项目。1981年1月和5月,先后遴选成员出席全国及省工商联召开的经验交流会。1982年3月再次召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经验交流会。同年,市工商联、民建成员焦贤俊、刘之恒在江心洲开展大规模的意大利杨树引进育苗工作。开办初期,市工商联与民建市委给予2000元经济支援。1984年,就当时中药材“药源紧缺,质量低劣,炮制乏术”三大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书,市卫生局根据市委对建议书的批示作出“安庆市改进中药工作的四条意见”。同时,中药咨询把鉴别、查禁伪劣药材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防止假药流入市场。1980—1988年,市工商联提供各种咨询项目计43项,受援企业33个,可计算的经济效益858.47万元。
1982年后,与全国148个市、县建立经济网络关系。通过网络,在1985—1986年先后为市造漆厂引进桐油55.5吨,为市造纸厂引进纸浆559.44吨,为有关商业企业提供宣纸、白糖等货源。1986年,在发展新会员的同时,把为会员服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横向联系,帮助胡玉美酿造厂在繁昌恢复经济“窗口”。通过调查和建议,协助老集体企业解决退休费实行全市统筹的问题。通过协调,促使市医药公司、第二饮食服务公司2个企业会员解决了长期未能解决的房产问题。1987年11月,组织有关厂家参加石家庄全国工商联商品交易会,成交额为591.9万元。同年,市工商联主要负责人赴广州、深圳、珠海等沿海城市考察,成立安庆市工商联珠海办事处。1988年3月和9月,又组织部分厂商分别在上海、南京参加华东6省1市工商联举办的展销会,购销总额595.5万元。
1980年4月自办经济实体建联百货公司。1982年与民革市委、民建市委合办求实学校。该校后发展成中专、业余和函授并举的综合性学校。还为市医药公司、制药厂进行速成中药技术培训,举办计划生育、经营管理、花木栽培和会计基础等多种科普讲座。1988年建联百货公司有4个门市部,营业总额1570万元,积累77万元,上缴税收58.73万元。先后安排待业知青70余人,并多次获得省、市先进单位称号。在自办企业的同时,还组织成员协助企业和街道先后创办或整顿24个知青厂、店、队、组,安置知青719人。
其他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至1950年3月,市工商联发动成员共购买胜利折实公债6.76万分,按当时物价折合大米20.3万公斤。以后几年又先后购买经济建设公债40余万元。1951年1月,市工商联组织1.5万名工商界人士参加反美爱国示威大游行。与此同时,各行业订立爱国公约,厉行节约,发展生产,掀起集体纳税的热潮。在运动中,市工商业者共捐款15.47万元,购买战斗机1架,命名为“安庆工商号”,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1981年,市工商联恢复开展妇女工作。首先走访成员家属和妇女骨干237人,工商业者遗孀20户,摸清情况,建立联系。同年起,发动成员征集和撰写工商史料。1982—1983年,成立工商联妇女会员小组、工商联妇女骨干学习组,配合市妇联、街道,推动工商业界妇女参加两个文明建设。每年六一儿童节,都组织义卖活动,为儿童运动会筹措经费,向有关小学捐赠书籍和教学用具。1983年,共征集工商史、行业史、厂店史以及人物传记31篇,计8万多字,其中有22篇在省、市政协文史资料上发表。1984年成立文史工作组。1986年,充实调整对外联络委员会,对成员中有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关系的建立联络卡。1987年起,先后接待5批共11位“三胞”,其中台胞4人、港胞2人、加拿大侨胞5人,并协助台胞寻找多年失去联系的亲属。1988年,共征集工商史料30余万字,与民建市委、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合编工商经济史料专辑第一、二辑,共发行3000册。同时着手编写市工商联会志和工商经济史料第三专辑。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