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出口商品收购】
解放后,对外贸易由国家统管,外贸经营活动由国家规定的专业部门承担。市外贸机构长期没有直接对外经营权,基本任务是为省各专业进出口分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组织货源,即收购出口商品。
业务量
收购值市外贸收购经营情况可分为3个阶段。1950—1960年间处于小规模、低水平阶段,收购值增长缓慢,1960年为242.8万元。1961—1978年间受三年经济困难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出现2次较大的跌降,但总的呈增长趋势,收购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0.9%。1978年达1566.2万元,出口商品由单一的农副土特产品发展到罐头、棉布、服装、皮鞋、工具钳等工业品。1979—1988年间外贸收购大幅度持续增长。1984年超过1亿元,1987年超过2亿元,1988年超过3亿元。10年平均年递增28.8%。出口品种增加了棉纱、成品油等大宗产品。
(表28—2)历年外贸收购总值


(表28—3)历年外贸出口商品分类收购情况

品种结构全市1960—1988年间出口产品共有16个大类197个品种。1960年为24种,1965年降至13种,1970年为16种,1975年为25种,1980年为27种。1980年之后增加较快,1985年达77种,1986年为103种,1988年达130种,其中纺织品居首位。1982年成品油开始出口后,化工产品上升为仅次于纺织品的第二大类,粮油食品为第三大类。
70年代之前,市出口商品一直以农副土特产品及简单加工品为主。70年代以后,出口商品中工矿产品比重超过农副土特产品及加工品。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前3年,出口工业品深加工的比重不断增加,占全市出口商品的43%,纺织品的制成品出口率上升到33.2%。1988年与1987年相比,工业加工品同农副产品的比重,由91∶6上升到96.6∶3.4,工业加工品中深加工、精加工同初加工、半成品的比重由56.5∶43.5上升到70.9∶29.1。
比重全市外贸收购值与工业产值的比例,“二五”计划期间为46∶1000,“三五”计划期间为27∶1000,“四五”计划期间为44∶1000,“五五”计划期间为40∶1000。除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之外,其他时间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及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前3年,分别为75∶1000和132∶100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市外贸收购值在全省收购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二五”计划期间为2.6%,“三五”计划期间为1.8%,“四五”、“五五”计划期间分别为3%和4.3%,一直处于全省17个地市平均水平以下。“六五”计划期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9.8%,“七五”计划的前3年达13.4%。
输往国家和地区70年代前,外销市场仅限于日本、香港、苏联等少数国家和地区。70年代后,出口数量和品种增加,外销市场逐年扩大。到1988年,已经输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部分商品输往国家和地区是,罐头:苏联、日本、香港;分割肉:苏联、香港;鲜鸡蛋:香港;大闸蟹:香港;棉纱:日本、香港;棉坯布:日本、美国、香港;花色布:日本、苏联、香港、丹麦、瑞士、肯尼亚、卢旺达;铸铁制品:日本、美国、加拿大;床单:中东、新加坡、马来西亚;毛巾:苏联、东欧、美国;服装:日本、香港、东欧、苏联、瑞士、荷兰、意大利;成品石油:日本、香港;皮鞋:东欧、苏联;童伞: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收购经营
合同收购外贸公司从供货单位收购出口商品,主要采取合同收购的方式。货源单位按要求供货,市外贸公司承担收购、储运、国内运输,省公司负责验收、出口发运。合同签定的形式有3种:工业品的收购合同由省公司、市外贸公司、生产供货企业三方共同签定,或由省公司与生产供货企业直接签定;农副产品的收购合同由省公司同市外贸公司、市外贸公司同生产供货单位分段签定。少数稳定的出口产品有时也使用函电的形式收购。1987年外贸企业签订各类收购合同507份,金额35567.8万元,各种函电396份。1988年市外贸企业签订各类收购合同607份,金额31743万元,各种函电750份。
新品种开发市外贸公司没有直接对外经营权,对国际市场信息了解迟缓,新产品开发受到限制。但开发新品种仍作为一项重要的经营措施,并取得进展。1988年开发的出口新品种有:氰化钠、钼酸铵、猪肉糜、兰湿牛皮、电视机、顺丁酐等24个。
(表28—4)历年出口新产品开发统计

代理制解放后,市外贸出口长期实行收购制。1984年试行代理制,即由生产供货企业直接进行出口结算,外贸企业代办出口手续,出口的盈亏由生产供货企业自负。当年,市供销服务公司通过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分公司代理出口黄豆10100吨,为安徽省第一笔代理出口业务。1988年5月,市童伞厂与澳大利亚客商签订合同,通过省轻工进出口公司代理出口60公分黑太阳伞3500打,为市第二笔代理出口业务。由于代理出口的大部分出口商品亏损,生产供货企业只能就少数赢利商品委托代理出口。
来料加工1987—1988年,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从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调进羊毛纱进口原料200吨,由第二毛纺厂加工生产成175.21吨羊毛纱出口香港,实行两头在外。这种方式不普遍。1985年,市外贸公司利用省经贸委分配的外汇指标,进口钢材1100吨,由市计划物资部门分配给有关企业,支持出口产品生产。到1988年利用这种方式生产的出口商品有:尼龙袜、铸铁制品、五金工具、包装纸箱、罐头、兔毛等。买入国家出口原油加工成品油出口,也是以进养出的一种形式。1984年后,部分商品内外销矛盾突出,市计划物资部门用进口原材料或市场消费物资以平等价格(高来高去、低来低去)向企业换取紧俏商品出口,以平抑出口产品生产发生的亏损,提高综合效益。1985年,用于换购的物资主要是钢材、化肥、汽车及少量耐用消费品。如外贸公司用20吨钢材与市造漆厂换购720吨氧化锌出口。
横向货源联系1983年后,外贸收购逐步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开展横向联系。从外地收购的主要有:饲料、罐头、大豆、高梁、玉米、芝麻等。土畜产品收购延伸到江西、湖南、江苏等地。1988年在外省收购罐头食品1400多万元。为外地口岸提供的出口货源主要是五金工具。市五金工具货源充足,但省公司合同少,1985年经与上海、湖北、广西等口岸联系,出口五金工具价值57万元。1986年6月,安庆市作为长江中下游18个城市和地区之一,参加南京区域外贸协调会。1988年在市召开第三次会议,使市外贸公司与邻近省市的业务关系进一步密切。
扶持生产
1974—1980年,全市共发放出口工业品贷款162.88万元,8家企业利用出口工业品贷款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1980年后,企业贷款渠道增多,出口工业品贷款逐渐停止使用。
(表28—5)企业利用出口工业品贷款概况

扶持生产周转资金1984年前,由省外贸部门拨款设立扶持生产周转专用资金,向生产企业提供短期无息贷款,解决企业临时性资金不足的困难。1984年后,市外贸公司从自身生产发展基金中提供部分资金扶持企业生产。
(表28—6)扶持生产周转资金使用情况

鼓励政策为扩大出口经营,市外贸公司对企业实行让费、补贴、奖励等特殊鼓励政策。让费一般是在收购前,由市外贸公司让出一部分管理费,使收购价格提高。1985年市肉联厂超计划生产200吨分割肉,市外贸公司每吨让费50元,使工厂增加收入1万元。补贴一般是在收购后,对生产企业给予一次性补贴。1984年后,对某些适销货源在完成计划的基础上给予补贴性奖励,每年补贴的品种达10种以上。出口企业每年向市政府承包供货任务,市政府则对超额完成出口任务的出口企业实行奖励。1985年,市水产公司超额完成螃蟹供货计划,获市外贸公司一次性奖励金1.8万元。胡玉美罐头公司超额完成清蒸猪肉罐头生产计划,获外贸公司奖励金2.66万元。1988年市政府向5个主管局(公司)、64家出口企业发放50万元奖励资金。
协调服务1982年春季广州交易会展出针织弹力产品,市外贸公司赴穗人员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市针织厂,针织厂从此开始针织弹力产品的生产,逐渐发展成该厂的主要产品和出口品种。1985年,由于中苏贸易谈判迟迟未定,胡玉美罐头厂对是否从肉联厂购进制罐肉举棋不定,而肉联厂为生产制罐肉又占压大量资金。市外贸公司及时传递谈判成功的信息,并通知胡玉美罐头厂购进制罐肉提前生产,确保全年计划的完成。1988年10月,市轻工工艺进出口公司获悉荷兰客户需要迷彩军帽,立即将这一信息反馈给市帽厂,帽厂在较短时间里完成打样、送样,成交16万顶迷彩军帽。1988年,市属单织厂用纱紧张,难以超额完成出口计划,市外贸与市经委、市纺织局、省纺织厅反复协调,确定由省纺织厅从外地调入棉纱供应单织厂,使安庆纺织厂当年出口棉纱21560件。
【出口商品货源】
纺织品类
棉纱主要生产企业安庆纺织厂。1979年开始出口,1985年出口31693件,1986年25670件,1987年31044件,1988年21560件,收购值仅次于成品石油。出口纱支有16S、20S、30S、32S、40S等,主销日本、香港,商标为蓝凤牌。用于毛巾类织物生产,质量稳定,1983年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荣誉证书。1984年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签订长期供货协议,输往日本今治市。
棉布以本色坯布为主,包括服装布、色织布、染色布、印花布。主要生产企业是安庆纺织厂、市染织总厂。1973年开始出口,1985年出口1432万米,是纺织品第二大出口品种。坯布幅宽只有38,不同于国际市场适销的47以上宽幅布,出口受到一定影响。色织布、印花布主要销往苏联、日本、香港,呈增长趋势,1988年出口1534万米。
服装以纯棉服装为主,另有涤棉、棉麻混纺服装。主要生产企业市友谊服装厂、人民服装厂、沪宜衬衫厂、宜风服装厂等。1972年开始出口,1988年出口88480件。多采取来料加工方式,出口稳定,主销日本、东欧、苏联、香港,质量档次均属中低档。
床单主要生产企业市被单厂。1974年开始出口,1988年出口24万条。历年出口数量不稳定。
毛浴巾主要生产企业市毛巾厂。1961年有少量出口,1978年后开始稳定出口,1985年出口8.95万打,主销苏联、东欧、美国。1988年出口2.8万打。
棉花主要供货企业市棉麻公司。1984年开始出口,1985年出口470吨。1988年出口514吨。
粮油食品类

罐头主要生产企业市胡玉美罐头厂。1962年开始出口,1971年起每年出口保持在千吨以上,1982年超过2000吨,1985年出口2657.4吨,是粮油食品中收购值最大的出口种类,有猪肉、家禽、蔬菜、水果4大品种,主销苏联、香港、美国。1987、1988年以猪肉罐头为主。1988年出口量6728.7吨,其中猪肉罐头1940.7吨,包括清蒸猪肉、原汁猪肉、红烧肉、扣肉、回锅肉、红烧圆蹄、午餐肉;蔬菜罐头3789.8吨,包括清水马蹄、蘑菇、蕃茄酱、青刀豆、竹笋、蚕豆、芦笋、冬豆;余为其他品种。
冻猪肉主要供货企业肉类蛋品联合加工厂。1961年开始出口,至1978年出口品种为白条肉。1979年增加出口分割肉。年出口量在300~600吨之间。1985年出口745吨,1988年出口635.2吨,主销苏联、香港。
鲜鸡蛋传统出口品种。主要供货企业市肉类蛋品联合加工厂。由于国内市场供应长期偏紧,多年停止出口。1985年恢复出口,1988年出口331.4吨。主销香港。

水产品主要供货企业市水产公司。解放后水产品出口持续不断,1961年达百吨以上。1974年出口量下降为1.1吨,品种减为单一的大闸蟹。1985年出口量恢复到42.5吨,1988年又下降至10.2吨。大闸蟹主销香港,为安徽省出口拳头产品,安庆市是主要产区之一。
菜籽油主要生产企业市植物油厂。1982年开始出口,主销香港,作为工业用油。出口量1983年达3986吨。1985年菜籽供应偏紧,出口中断。
土畜产品类
茶叶传统出口品种。主要供货企业市茶叶公司。1959—1984年间,年出口量多在6000担以上,主销欧洲、中东、香港、日本。1985年茶厂转产,中断出口。
蚊香主要生产企业是市跃进化工厂。1973年开始出口,最高年份1981年为23000箱。1985年因换汇成本过高而中断出口,主销西亚、非洲。1987年恢复出口到巴基斯坦。
饲料包括菜籽饼、棉仁饼、麦麸、芝麻饼。主要供货企业市供销社、市面粉厂、市植物油厂等。1982年开始出口,1985年出口9430吨,为土畜产品出口的骨干品种。但由于行情变化大,出口不稳定。1988年菜籽饼、棉仁饼出口量4170.6吨。
猪肠衣主要生产企业市肉类蛋品联合加工厂。1977年开始出口,1985年出口10.5万根。货源紧张,供货量不足。
脱水菜主要生产企业皖河农场脱水菜加工厂。1981年开始出口,1985年出口40吨,1986年出口62.5吨,1987年停止出口。
羽毛主要供货企业市供销社、市土畜产品进出口公司。1984年开始出口,1985年出口46吨。羽毛收购后,加工成羽绒服装、被、枕等制成品出口,销路极好,尤以白鹅毛为佳,但货源不足。1988年仅出口0.3吨。
轻工、工艺品类
皮鞋主要生产企业皮鞋厂、六一童鞋厂。1961年开始出口,1985年出口4万双。主销苏联、东欧。1988年出口3.9万双。
劳保手套主要生产企业市皮件厂。1972年开始出口。1984年出口1.1万打,1988年出口0.5万打。
香皂包括去油皂、透明皂。主要由市香皂厂生产。1981年开始出口,1985年出口13000箱。省内独家出口。主销东南亚。1987年停止出口。
帆布裤带主要由市织带厂生产。1981年开始出口,1985年出口83000打,省内独家出口。1988年出口8845万打。
纸张品种主要有书写纸、招贴纸、胶版纸,主要由市造纸厂生产,1981年开始出口,1984年出口244吨,1988年出口496.2吨。
淡水养殖珍珠主要货源在郊区养殖场。1980年开始出口,1985年出口45公斤。由于未能形成较大养殖能力,加上国内供销渠道混乱,影响收购,出口数量低微。
五金、矿产品类
五金工具主要是各种钳子、锯条、锉刀、锤等。市第一、二、三工具厂生产,1965年开始出口,多从上海口岸出口。主要品种:钳子类有钢丝钳、花腮钳、剥线钳、打孔钳、大力钳、铆钉钳、尖嘴钳、大头钳等;锯类有小手锯、钢锯条、钢锯架、圆管钢锯架等;锉类有扁锉、三角锉、农镰锉、钢锉等;锤类有羊角锤、什锦锤、拷锈锤、八角锤等。
大理石薄板主要由市大理石厂生产。1985年开始出口663平方米。后出口量逐年增加,1987年出口10148平方米,1988年出口6591.6平方米。
化工、医药品类
成品石油包括石脑油、轻质柴油、A#重油、汽油。石化总厂炼油厂生产。1982年开始出口,1985年出口12.4万吨,为收购值最大的品种。1985年创汇占全省创汇总额9.2%。采取购买国家出口原油加工后再出口的方式,主销香港、日本。轻质柴油在香港取得免检商品的信誉,实行专罐储藏。1988年成品油出口21.2万吨。
豨桐丸市第一制药厂生产。1962年开始出口,1985年出口2000打,主销香港、东南亚一带。1988年出口3600瓶。
(表28—7)历年出口企业及产品统计


上一篇:解放前涉外贸易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