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管理体制】
石化总厂为国营大型联合生产企业,其主管机关几经变更。1970—1983年,行政与业务管理分列:人事管理先后归属省革委会和省委、省政府,业务管理归属中央燃化部及其后改设的石油化工部、化工部。
1970年9月成立安徽炼油指挥部。1972年易名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安庆石油化工厂建设指挥部。1975年,指挥部开始按总厂的机构框架设置,下设15个处室和炼油、化肥、机修3个分厂。1976年,省革委会编制办公室批复确认石化总厂内设机构,总厂建制基本成形。
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石化总厂作为其直属企业,人、财、物、产、供、销均由总公司统一管理。总厂内部实行“三级管理,三级核算,一级对外(总厂作为一级法人)”的直线职能管理体制。1984年11月起,总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并对党委和行政系统机构进行调整。
隶属总厂行政系统的部门和职能处室有:总工程师办公室、企业咨询委员会、技术经济咨询委员会、总厂办公室、生产处、技术开发处、机动处、计量处、综合计划处、财务处、审计处、劳动工资处、人事处、公安处、科技信息中心、销售处、卫生处、企业管理办公室;下属11个二级单位,即炼油厂、化肥厂、热电厂、机械厂4个生产厂和供运部、建安公司、生活服务管理部、设计研究院、教育中心、职工医院、宜江公司等7个辅助生产单位。除基本建设管理机构为总厂副厂级机构,物资与生活服务管理机构为二级管理单位外,生产、计划、财务与审计、销售、劳动工资、设备、安全与环境保护、公安和消防、集体经济等管理工作均由总厂职能处室负责。
至1988年,总厂历任厂长苏桦、张大为、徐士华,历任党委书记郑家琪、苏桦、张大为、诸宗智、喻道成。
【生产经营管理】
生产管理
1982年前单纯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根据国家下达的原油供应计划制订生产计划,由国家统配原油、包销产品。1982年以后,总厂在同行业率先开辟国际贸易价原油加工业务,生产计划由国家指令性计划和企业自主经营2部分组成。1988年,国家计划部分包括指令性计划和市场调节计划,企业自主经营部分包括国内、外市场经营和代加工等,计划内容由单一趋向复杂。生产计划由总厂厂长统一领导,各级行政负责人对本系统、本单位的计划工作负责,专业处室归口管理专业计划,综合计划处负责全厂计划的综合平衡。
生产管理的职能处室建厂初是总厂生产调度室,1988年改为生产处,负责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全过程的组织、指挥和日常的生产调度工作。包括物料平衡、动力平衡、产供销平衡及检修平衡,装置的开停工及事故处理,临时的抢修工作;组织、参与和安排新装置投产及新产品试验,新技术推广工作;装置工艺指标的制定、修改、检查、监督,生产方案及操作规程的审定,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产品质量升级创优规划的编制,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修改和检查、监督等。1986年后,化肥厂连年被评为全国大化肥尿素质量评比优胜单位,炼油厂被评为中国石化总公司质量管理先进单位。1988年,炼油厂、化肥厂、机械厂同时获省质量管理奖;炼油厂和机械厂被批准为国家节能二级企业。总厂产品出厂合格率为100%,质量处于受控状态。17种主要产品,有8种为省(部)优产品。
设备管理
为总厂、分厂、车间3级管理方式。1982—1984年,针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泄漏现象,制订《无泄漏区管理办法》,开展“无泄漏清洁文明工厂”活动,推广应用膨胀石墨垫片和机械密封。此后,全厂泄漏率由2‰下降至0.5‰,设备完好率由80%提高到90%以上。1984—1988年,设备管理侧重于提高检修质量和设备制造质量,开展设备上等级和创优活动,设备完好率由90%提高到95%以上,泄漏率由0.5‰降至0.4‰左右。炼油、化肥、热电3个生产厂于1984、1985年先后被评为石油化工部、化工部设备管理先进单位。1988年,设备完好率由95%提高到98%以上,泄漏率由0.4‰下降到0.3‰以下。到1988年,总厂按固定资产原值的5%提取大修理费用,大修理实际发生费用总计2376.75万元,大修项目完成率达95%以上。1980—1988年,计划更新设备的费用总计3325.84万元,实际完成3005.58万元。
财务管理
实行总厂、分厂、车间、班组4级管理、4级核算、总厂统一对外的财务管理体制,经营权集中于总厂。原油和一类物资统一采购,生产统一计划,产品统一销售,税金统一缴纳,各项专用基金统一管理,流动资金借款和固定资产投资筹款及还贷统一办理,各种报表统一对外和上报。管理主要有2种方式,一种是在总厂统一领导和计划下,将资金、成本等指标进行分解,划归各有关部门和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管理,并落实到有关车间、班组,直至岗位;一种是以经济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将财务管理与目标管理结合起来,把各项财务指标纳入经济承包合同,并与奖惩挂购。1988年,总厂会计工作达到国家三级标准。
(表11—1)石化总厂主要经济指标

【职工】
石化总厂建设初期的职工来自省内及全国各地的有关行业,称为“会战职工”。比较集中的有:1974年4月,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决定“从淮南化肥厂抽调200名技术工人,从全省各市抽调238名技术骨干支援安庆石油化工厂”;6月,燃化部与山东、江苏省商定“从南京石油化工厂和胜利石油化工厂抽调293名技术骨干支援安庆石油化工厂”。在此期间,还先后从石化行业科研部门、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公司、省直有关厅局、市直有关单位调进一批专门人员,并于1971年首批从下放和回乡知识青年中招收新工人600人。1972年招工100人,此后两年未招工。1975、1976年招工达到高潮,分别新增工人1377人和1006人。1976年核定总定员7454人。进入试生产的1978年,新增工人362人,实有职工6783人。此后职工逐年增加。1986年开始招收合同制工人。
(表11—2)石化总厂历年职工人数

1988年,石化总厂11185名职工中,有合同制工人288人,干部3525人,女职工3329人。在全部职工中,80%左右是在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参加工作的。35岁以下的占52%以上,51岁以上的占6.58%。按文化程度分,高中、中专(含技校)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占59.55%,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9%,分别比1983年提高13个和7个百分点。在工人总数中,40岁以下的占88.4%,51岁以上的占2.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高中、中专(含技校)文化程度的占39.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3.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9.5%,文盲占0.2%。初中文化程度的职工多数为“文化大革命”期间毕业的下放或回乡知识青年。

上一篇:辅助生产
下一篇:企业选介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