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函件】
安庆邮区有21个支局、所办理函件业务,其中有16个支局、所办理特种挂号业务。
安庆邮区在建局时即办理函件业务,主要有信函、明信片、印刷品、代售印花税票等。民国后期,通货膨胀,函件资费随之上升。1950年按全国统一的资费标准收寄函件。1953年,取消代售印花税票、国内快递信函等业务。当年出口函件81.7万件,收入7.4万元。此后函件业务逐年上升。至1958年,市区出口函件146.6万件,收入10.7万元。
三年困难时期,函件收入仍有上升。1966年8月23日开始对收寄毛泽东著作实行优先、免费,1969年取消这项规定。同年还取消对义务兵信函免费收寄的规定。“文化大革命”中,函件收入与业务量时起时落,1968年仅与1951年持平。1977年,函件业务开始恢复正常,对国际函件资费进行调整。1981年函件交换量上升到1681.8万件,其中出口函件316.87万件,收入21.74万元。1981年10月恢复对义务兵平信实行免费收寄的规定。1987年11月10日开办国内邮政快件业务,为全省第一批开办快件业务的地市邮局之一,1988年收寄快件69704件。1988年7月1日开办国际、国内特快专递业务。
1988年,函件交换量达2078.29万件,其中出口512.61万件,进口565.48万件,转口1000.2万件。在出口函件中,给据函件60.1万件。全年收入37.84万元。当年全市平均每人收到函件约13件,发出函件约11件。
【包件】
安庆邮区有19个支局、所办理包件收寄业务,其中有14个支局、所办理保价包裹业务。安庆邮区在建局之初即开办包件业务。1949年4月安庆解放,邮局稍经整顿后,继续办理普通包件的收寄。同年8月31日,省管理局通令安庆等邮局先行办理保价包裹及保价小包邮件业务。1950年全国统一包件的资费标准,是年收寄包件9103件,收入8790元。此后业务量不断上升。1956年出口包件2.8万件,收入1.68万元。1959—1961年间,包件业务量下降。
“文化大革命”初期,正常的生产秩序遭到破坏,邮件大量积压。武斗期间省内各地邮电局曾一度停收寄往安庆的包裹。1966年送包收费的规定以“改革不合理资费”为由取消。1967年收入下降到1.99万元,低于1958年水平。1968年初,对单独邮寄的印有毛泽东著作名的塑料封套给予免费。1968年4月起,包裹和快递小包计费单位由500克降低到100克。1969年业务量开始回升。1974年4月开始实行新的国内包裹资费收费标准。
“文化大革命”后,工业品包裹大量增加,邮件运量与运力的矛盾突出。根据邮局以收寄小件民用包裹为主的原则,1978年2月开始对工业品包裹采取限收措施。1979年恢复乙类保价包裹业务,同时实行收取包裹逾期保管费办法。1980年3月恢复送包收费的规定。7月,开始收寄商品包裹。当年出口包件10.98万件,收入21.02万元。
为便利异地间通过邮政完成购销活动,1981年5月起恢复代收货价业务。1983年取消对农副产品的收寄限量。1985年收入41.95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1985年后,大量商品包裹转由零担托运。当年包件交换量42.66万件,其中出口11.02万件,收入29.13万元。1986年包件交换量33.59万件,其中出口6.93万件。1988年包件交换量30.44万件,其中出口7.02万件,收入25.93万元。
【汇兑】
安庆有21个支局、所办理普通汇款,其中有5个支局、所办理电报汇款。
解放前安庆邮局已开办汇兑业务。解放后,汇兑业务发展。1950年市区共开发汇票1.2万张,收入2554元。1958年开发汇票4.7万张,收入1万元。同年停办定额汇票,改为普通汇票。为加强汇兑业务管理,配备专职汇兑检查员。并实行全国统一的汇款收费标准,即按汇款的1%收取汇费,最低限度为0.1元(原为300元以下汇费一律0.2元)。此后20余年间,年汇兑收入一直在1.5~1.7万元之间。1966年送汇收费的规定被视为陋规而取消。1978年后,汇兑业务发展加快。1980年,开发汇票12.61万张,收入4.43万元。同年恢复送汇收费的规定。1983年开始,汇款的最高限额由300元提高到5000元。500元以上的为高额汇款。1985年汇兑交换量为27.55万张,其中电报汇款3693张;出口汇票11.58万张,其中电汇1918张。出口汇票比1980年增加2.97万张。全年收入7.9万元。1988年汇兑交换量为28.47万张,其中出口15.78万张,进口12.69万张,全年收入14.04万元。
【分拣】
解放前安庆设有封发机构,分旱路和水路2种。50年代初,有分拣工作台3个,格眼约100个。随着业务量增大,工作台不断增加。1985年有工作台16个,直封格眼493个。邮件直封达到“平十挂三”(即平件达10件,挂号件达3件,可直封)的标准,处理邮件的时限基本达到“出四进三”(即出口邮件在局处理的最大时限不超过4小时,进口邮件不超过3小时)的要求。
市区分拣组属局邮政科,编制16人,实行2班作业(下午和晚上)。邮政快件开办后,快件全天分拣,其他邮件改为上午和下午2班分拣。每天共接收和封发车船17次,其中接发客车6次,大轮4次,小轮5次,市内转趟2次。邮件封发业务逐年增加。1988年封发进、出、转口邮件2135.58万件,其中函件2078.29万件,比1985年增长16.55%;快件13.86万件。
【报刊发行】
解放前,报刊发行由各报社雇用报贩、报童进行。1950年实行邮发合一,安庆局开始办理报纸发行业务,市区是年累计数14.5万份,收入2150元。1952年,原由新华书店发行的刊物改由邮电局发行,当年累计发行刊物6.8万份。1953年报刊年发行期发数8360份,累计数97.26万份,年收入1.34万元。1958年报刊期发数3.19万份,累计数172.23万份,年收入2.9万元。1959年后几年间报刊发行增长不大。1966年报刊收入突增到5万多元。“文化大革命”中很多报刊停办,报刊发行量及收入回到50年代初期的水平。此后虽有回升,但收入始终在5万元左右。1977年以后,部分报刊杂志复刊,开始发行量较小,供不应求,不得不对《文汇报》、《解放日报》、《大众电影》、《作品》等报纸杂志限额发行。1981年后扩大发行量,收入大增。1981年报刊杂志累计期发数1645.86万份,收入18.04万元。1988年经市区销售发行的国内报刊有2765种,其中报纸472种,杂志2293种。订销报纸期发数13.64万份,累计数2483.1万份。订销杂志期发数17.94万份,累计数231.16万份。
报刊收订主要由吴越街报刊门市部办理。每年10—12月为主要收订时期,门市部除增加收订台以外,还于1978年设置社会报刊发行站。百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基本上都设有发行站,聘请兼职发行员。邮电部门对社会报刊发行站(员)定期进行总结评比,并根据收订私人报刊的流转额提取活动经费,给予一定奖励。1988年市区设有社会发行站270个,有发行员534人。同时还根据需要设立流动收订点。
此外,安庆局还承担《安庆新闻报》、《安庆报》和《法制文学选刊》的发行工作。
报刊发行销售工作由发行组承担,该组隶属邮政科,定员10人。发行组连续7年被华东协作区评为先进集体。
【邮运】
邮路
安庆市是周边10县的邮电枢纽。1988年底,共有邮路23条,总长度单程为825公里。其中,自办汽车邮路9条,单程88公里;委托汽车公司代办邮路7条,单程614公里;机动船邮路2条,单程46公里;自行车邮路5条,单程77公里。在23条邮路中,省内二级邮路6条,单程601公里;市内邮路14条,单程147公里;农村邮路3条,单程77公里。
清乾隆年间安庆府设同安驿于怀宁县,有马45匹,马夫36名,差夫16名。驿下有18铺,铺司铺兵93名。驿程有水路120里(自同安驿至贵池县贵池驿);陆路140里,分2条,一条自同安驿至桐城县练潭驿60里,另一条由练潭至桐城县吕亭驿80里。民国期间,陆路邮运均为旱班(步班),主要邮路有安庆—罗岭(练潭)、安庆—洪镇、安庆—甘露庵、安庆—高河埠,单程均为60华里。邮件重量一般为25公斤,人力负运。水路主要委托轮船代运。上海、武汉间每日有上下水大轮各1班,上水途经九江、武穴、黄石港至汉口,下水途经芜湖、南京至上海。上下水小轮每日各1班。上水经华阳、东流、香口、彭泽、湖口至九江(九江邮件交大轮带运);下水经桂家坝、贵池、扫帚沟、老洲至大通。民国20年(1931)春,欧亚航空公司在安庆西门外设站,投寄宁沪浔汉航空邮件,数小时内可送达,且可订阅当日京沪各报。后因邮件不多,遂停办。
解放后,安庆部分陆路邮件由人力负运改用自行车负运。1952年以后各地客车陆续开通,旱班邮路相继改为委托汽车公司代办。当时有汽车邮路84公里。1956年10月1日,合肥局开办合肥—安庆自办邮路。到1958年,汽车邮路发展到725公里。1976年1月1日,安庆局开辟由安庆经怀宁至望江的自办汽车邮路,单程130公里,当日往返。此为安庆局第一条自办汽车邮路。因邮件交换量小,1982年1月1日停开。
安庆邮区有省内二级邮路6条,均为委托代办,单程总长度601公里。分别为:安庆—东至,单程59公里,途经大渡口、胜利等处;安庆—岳西,单程117公里,途经源潭、龙井关、逆水等处;安庆—怀宁,单程65公里,途经黄泥墩、黄龙等处;安庆—望江,单程130公里,途经怀宁,主要运送机要邮件;安庆—贵池,单程65公里,途经枞阳,主要运送机要邮件;安庆—宿松,单程165公里,途经潜山、太湖,主要运送机要邮件。
市内有转趟邮路10条,单程总长度85公里,日平均行程约250公里。分别为:安庆—扬桥,单程20公里,每日1次;邮政楼—投递二班,单程3公里,每日4次;邮政楼—大轮码头,单程5公里,每日4次;邮政楼—汽车站,单程3公里,每日5次;邮政楼—三所、五所、小轮码头,单程12公里,每日3次;邮政楼—孝肃路所、墨子巷所、二支局,单程5公里,每日2次;邮政楼—六所、八所、九所,单程12公里,每日1次;邮政楼—人民路支局、小轮码头,单程5公里,每日3次;邮政楼—安庆报社,单程4公里,隔日1次;邮政楼—各信箱(筒),单程8公里,每日2次。另外,还有不固定转趟任务,每月约增加300公里。
邮件运输
分转运和押运2部分。1988年每天接发车船邮件17个趟班,派押汽车3班。
邮件转运主要负责本埠进、出口邮件的接发和外埠邮件的经转。汽车邮件发出,一般是当晚由转运人员将封妥的邮件交发转趟邮车送往指定地点,第二天运出。邮件接收:陆路的,每次在委办汽车到达前30分钟进站等候。水路分大轮和小轮。大轮邮件的接收和交发同时进行,转运人员持邮件于船到前1个半小时在码头等候;小轮转运要在开船前半小时将邮件送到,接收则提前半小时等候。接收和交发陆路邮路有:安庆—怀宁、安庆—东至、安庆—岳西、安庆—合肥及市内各支局所转趟。水路上水大轮交接站有九江、黄石、汉口;下水大轮交接站有贵池、铜陵、芜湖、南京、镇江、上海。上水小轮交接站有沟口、东流、华阳、彭泽;下水小轮交接站有枞阳、老洲头等。因轮船停靠时间短,商包量大,交接作业条件差,致使交接双方多次发生矛盾,甚至发生漏接事故,因此1986年8月起将码头装卸邮件事宜移交港务局办理。
邮件押运通过委办汽车进行。每日派押3个趟班,每班派押运员1人,每日早晨赶第一趟客运班车,当日往返。
在全部运量中,由安庆局经转的邮件约占邮运业务量的60%,市区进、出口邮件约占邮运总量的40%。1988年接发邮件转运量为65.2万袋捆,比1985年增长19.1%;押运量为9.22万袋捆,与1985年基本持平。转运设备有汽车7辆,其中解放牌3辆、跃进牌3辆、北京吉普1辆。另有装卸用板车14部,托盘车10部。
邮件运输由邮政科下属转运组和驾修班负责。转运组共有32人;驾修班编制13人,驾驶员7人。订有“两不”(不勾核不出口,不平衡不下班)、“三清”(路线要看清,堆码要分清,数字要数清)、“四查”(交接邮件查规格,离班之前查现场,交接路单查勾核,交接班时查平衡)制度,做到登单节目齐全,字迹清楚,分口正确,单袋相符。
【投递】
解放前,安庆邮件由信差房投递。城区有7条段道,即东内、东外、小股段、北内、北外、西内、西外。范围北至高花亭,东至炮营山,西至大王庙,南至沿江。平信每天出3班,即上午9点,下午3点,晚上8点。均是步班。另有3部自行车专送快信(快信随到随送)。
1951年市内投递段道增至8条,仍是步班。1958年除个别外,均实行自行车班,段道增至12条。1965年投递段道增至21条,人员约25人。“文化大革命”初期,投递质量急剧下降,邮件大量积压。1969年情况开始好转。1980年以后,服务水平有明显提高,投递量也逐年增加。1981年市内投递段道增至28条,其中郊区6条。设立信箱信筒38个。日投递报刊邮件6万多件(份),年投递量2196.75万件。其中报刊1645.86万份,给据函件36.33万件。
1982年以前,城区每日只投送1次。1982年调整劳动组合,改为日投2次,上午8时和下午3时各1班。市区互寄邮件,凡在中午12时以前寄出的均能于下午3时投送出去。郊区段道每日仍投送1次,上午8时投出。1988年,共有投递段道41条,大户段4条,投交户7596个。在41个段道中,城区35条,近郊6条,投递路程828.92单程公里,比1985年增加230.12单程公里。当年投递总量3304.66万件(份),其中平常函件514.15万件,挂号函件76.25万件,报纸2483.1万份,杂志231.16万份。平均日投9.05万件(份)。每次最重57公斤。
近郊投递段道共6条:邮政楼—余桥(分2段),投递员2人,日投1次,单程31公里。邮政楼—党校,投递员1人,日投1次,单程29公里。邮政楼—肖坑,投递员1人,日投1次,单程25公里。邮政楼—集贤关,投递员1人,日投1次,单程36公里。邮政楼—化工学校,投递员1人,日投1次,单程20公里。邮政楼—北茅岭,投递员1人,日投1次,单程15公里。
城区投递设2个班,隶属邮政科,共50人。各岗位均设立责任制。1988年投送疑难信件约200件,其中死信复活30件。
远郊投递分自办和委办2种。共有投递路线21条,总长409单程公里。其中自办11条,251单程公里。投递实行周六班,即每日投送1次,星期日休假,各路配备投递员1人。基本实现邮路贯通到村,村民组贯通率为72%。自办投递线路分布为:老峰支局,本镇班单程5.5公里,马窝班单程24.5公里,秦广班单程26公里;新洲所,本镇班单程2公里,新洲班单程48.5公里;杨桥支局,本镇班单程4.5公里,青山班单程26.6公里,砂桥班单程30公里;双河所,本镇班单程3公里,巨网班单程40公里,大联班单程41公里。
【机要】
解放初期,机要通信任务由安庆军分区军邮局担任,主要收发党、政、军文件。1953年1月,军邮局转到地方,成立中共安庆地委机要交通局。机要员出班时与机要文件一并领取武器,交班时一起交与保管员。1957年4月,地委机要交通局所有人员划入邮电局,成立机要科,同时收寄机要邮件开始收费。是年出口机要邮件2.46万件,收入1.14万元。此后几年机要业务量及收入处于徘徊状况。“文化大革命”中,机要通信质量及业务量下降,1968年,出口机要邮件2800件,收入1100元。同年机要人员的枪支上交安庆地区公安处。1979年后机要业务开始回升。1980年在市内开办机要通信互寄业务,计费办法采取整付零寄和整付整寄2种,是年出口机要邮件1.94万件,收入1.17万元。市内互寄业务自开办至1984年6月前,每月约800件。1985年为1318件。1986年起增加办理《内参选编》收订、分发、投递工作,机要邮件交换量呈下降趋势。1988年为3.85万件,其中出口1.93万件,进口1.8万件,转口0.09万件。全年收入1.02万元。安庆局机要科共17人,设外勤、内勤2个班。内勤班主要担负邮件的开拆、登记、分发、校对及机要邮件的收寄,外勤班主要担负机要邮件的接发和全市机要邮件的投递。全市分东路、西路、北路3个段道,东路由机要科至航空俱乐部(航校),单程10公里;西路由机要科至化工学校,单程约12公里;北路由机要科至八六三八七部队,单程约12公里。全市共有357个投递点,每日分上、下午2次投递。
机要科每天接、发合肥至安庆邮车各1次。安庆地区除桐城县以外,其余9县的机要邮件全部由安庆局经转。共划分为5条邮路,每天经转1次。每条邮路由机要科派押运员1人押运,赶乘各县最早一班长途客车和轮船。
【集邮】
解放前,安庆参加集邮活动人数甚少。解放后,集邮业务得到一定发展,但未设专门机构,纪念邮票与普通邮票同台出售。“文化大革命”中,集邮被视为“封、资、修”(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文化活动而破除,一些珍贵邮票遭毁弃,集邮业务随之停办。
1980年恢复集邮业务,设集邮窗口于人民路支局营业处,后迁到报刊门市部,由发行组兼管。集邮窗口专门出售纪念和特种邮票,每月营业收入在千元左右。1982年底在孝肃路建集邮门市部,报刊门市部集邮窗口同时撤销。
1983年集邮门市部开始办理预订和函购业务,全年营业收入3万元,预订户有140户。同年10月全省第二次集邮工作会议在市内召开,推动了安庆集邮业务的发展。1984年10月集邮门市部迁往吴越街口。同时成立邮票公司,属安庆邮电局管理,配备7人。经营品种有: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明信片,生肖香币,集邮册,首日封,实寄封及其他集邮用品。公司成立后,集邮爱好者与日俱增。全年收入突破10万元,预订户增加到1405人。1985年2月,在高花亭新辟一处集邮门市部,为扩大销售,当年增设服务点8处,其中6处在邮电局所,2处在石化总厂内。全年收入17.3万元。1988年6月开办邮品信托业务,经营范围主要是寄售邮票、集邮品、出售信销票,收、售中外邮票等。当年预订户增加到约7000户,全年收入43万元。

1982年1月17日,70位集邮爱好者自发成立市集邮协会。1988年会员发展到1651人。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电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