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构成概况】
市境多民族杂居。据1982年人口普查,除汉族外,有14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8484人,满族38人,壮族33人,蒙古族13人,朝鲜族8人,土族、高山族各4人,畲族、苗族、彝族各3人,侗族、土家族、傣族各2人,布衣族1人(另有外国人加入中国籍2人)。
据1990年人口普查,除汉族外,共有18个少数民族,9939人,占全市人口2.02%。其中以回族最多,968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7.42%。满族次之,为106人。百人以下的少数民族有:壮族54人,蒙古族25人,苗族19人,朝鲜族10人,布衣族9人,土家族8人,彝族7人,高山族、土族各4人,仫佬族3人,畲族2人,侗族、傣族、白族、黎族、锡伯族各1人(另有外国人加入中国籍3人)。少数民族同汉族同胞世代和睦相处,劳动生息,共同开发安庆,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人民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除回族外,其他少数民族人数很少,并长期受汉族历史文化的影响,绝大多数在心理、信仰、语言及服饰、饮食、婚丧等风俗习惯上已与汉族没有多大区别。
在政治上少数民族人民充分享受平等的权利。少数民族代表在历届市、区两级人民代表比例中不少于4%,政协委员中也有适当的比例。据统计,全市少数民族中有中共省党代表1人,省人民代表1人,省政协常委1人,省民委委员2人。中共市党代表12人,市人民代表17人,市政协委员19人(其中常委3人)。族别的代表性、地区的分布和中年知识分子都有相应的比例。1988年,全市共有少数民族干部近700人,其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约350人。
【回族】
回族定居安庆不迟于元末。明初洪武年间,回族大量来安庆。洪武十四年(1381)回族将军马聚成由云南调防安庆,任安庆卫指挥使,封明威将军,次年殁。其子马景安继守安庆,任卫所正千户,封武德将军,子孙留居安庆。二十二年(1389),回族始祖马依泽第十八代孙马哈直来安庆任卫左所,全家由河南新野迁来定居。马哈直孙马义、马俊、马宝分别被授予世袭安庆卫指挥使、世袭安庆卫千户、世袭安庆卫镇抚。马依泽第二十九代孙马大用,清雍正五年(1727)中武探花;乾隆十八年(1753)镇守台湾,领台湾水师协;二十一年(1756)调粤潮,旋迁为福建水师提督。因其戍边有功,安庆大南门遂更名为镇海门。此后,回民大量前来依附定居,以从南京、江西等地迁居者为多。
安庆回民以马姓最多,其他姓氏有方、姚、杨、郑、梁、宗、钱、兰、斯、王、董、李、金、余、端木等。城区回民有7000余人。解放前,大多集居于大南门外、大南门正街、月牙宫、任家坡、宣家坡、胭脂巷、培德里、南水关、忠孝街、轩辕庙、五土当坡、柴家巷、程良路、朱家坡和北门一带。解放后,不少回民和汉族错杂居住,有的已逐渐改变其生活习惯。
市郊茅岭、十里铺、广圩等地也有回民集中居住。马家窝一带回民皆姓马,清咸丰三年(1853)从城中迁居于此。同时,阿訇马迪顺带领一批回民迁往老洲,即今皖河农场。该农场三益大队为回民聚居地,1988年有回民1700余人,由马、丁、王、斯、梁、哈、方、魏等姓组成。
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宗教上的一些教规逐步演变成其风俗习惯。回民极爱洁净,喜沐浴,喜食牛、羊肉,不吃凶猛禽的肉,禁食动物的血和自死禽兽,所食畜禽须经阿訇诵经和宰杀,绝对禁止吃猪肉,以猪骂人被视为极大侮辱。结婚按穆斯林婚礼仪式进行,请教长或阿訇证婚。婴儿出生请阿訇念经取经名。丧葬实行土葬、速葬(不超过3天)、深葬,白布裹尸,不用棺木。回民还有自己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每年都隆重庆祝(详见卷六十六·民俗)。
解放前,回民大都以肩挑小贩、跑单帮、搬运、屠宰、卖点心、摆地摊、贩私盐、挑水、当长工维持生活,绝大多数是文盲。清真寺每逢开斋节散钱济贫,接受救济的贫穷回民不计其数。码头搬运卖苦力的回民在封建把头的盘剥压榨下,苦不堪言。封建把头还在回汉工人之间制造矛盾,挑起纠纷。民国35年(1946),为争夺码头搬运,东门汉族工人和南门回族工人发生械斗,酿成3人死亡、多人受伤的惨案。回民经商开店者为数不多,规模较大的有:王泰和京货店,清末在四牌楼开设;20年代增设王协和、丰记京货店,雇店员70余人,日营业额达千余银元,民国20年(1931)倒闭;盈生泰京货店,民国12年(1923)在倒扒狮开设,日营业额千元,抗战后改名茂昌,37年停业。马龙华于民国元年(1912)在大南门外开设祥泰蛋庄,收购鸡蛋装箱销往沪、宁等地,每次数百箱(一箱千个)。回民还经营一些清真饮食、糕点店坊。如清末开设的柏兆记、富贵楼、方顺兴、马公兴和抗战后开设的马永兴等,经营方式各具特色。
在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中,三益回民船工为解放军驾船渡江。马吉荣、丁宪良牺牲,丁宪玉等4人负伤,解放军某部为表彰其功绩,将书有“伊斯兰英雄”的横匾赠给三益回民。
解放后,回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享受同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平等的权利。
1979年,市政府拨款重建前店后坊的柏兆记清真糕点店。该店生产100多种清真糕点,除以回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外,还远销省内外。1981年,省、市投资100万元,在十里铺兴建能储存100吨牛羊肉的冷藏清真专库,配备清真专用汽车,并扩大清真屠宰加工厂。1983年又建半自动化屠宰车间,保证全市回民肉食的正常供应。全市设有4处清真肉食供应门市部,9个清真食品店(包括饭店、点心店和糕点店)。为尊重回民土葬习俗,1950与1981年在茅岭划定2片土地作为回民墓地。
郊区的回民集居区,解放前大多是血吸虫流行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困苦。解放后,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回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很大提高。1980年后,茅岭回民生产队集资30万元兴办砖瓦轮窑厂,成为回民中最大的联户企业。皖河农场三益回民大队于1984年建立皮蛋场,第二年获纯利2400元。另外还有大量养鸡、养鸭、养鱼等专业户。三益圩地势低洼,十年九涝,1983年兴建顺济庙排水闸站,当年竣工,第二年受益。
解放前,文盲占回族人口的90%左右。解放后,为便于回民儿童就读,保留2所回民小学。其中依泽小学系建国前的清真寺小学和依泽小学合并而成,马店小学为三益大队回民完全小学。市政府对少数民族子弟招生、就读均予适当照顾。三益大队建有卫生室,配合国家血防人员,发动群众灭钉螺,防治血吸虫病,并方便广大回民群众就医治疗。
上一篇:人口普查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