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城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俗称宜城,亦称皖城。城区曾长期为安徽省、安庆府、怀宁县治所,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1949年4月23日解放后,安庆作为皖西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由消费城市逐步发展成以轻纺和石油化工为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为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市境地处上海、武汉两大经济区结合部,是汉口至南通近千公里间长江北岸唯一的中等城市和枯水期3千吨级海轮进入长江的终点港口,踞宁(南京)汉(武汉)之要冲,扼江淮之咽喉,居重要的战略地位。一
市域主要由沿江岗地及冲积平原构成。长江环绕于东南,大龙山逶迤于西北,西滨皖河——石门湖,东北界长河,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总面积541.3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区18.4平方公里。设迎江、大观、郊区3个区,辖皖河农场。境内地形多样,总体上自东往西逐渐增高,总倾角44°左右。
市境资源丰富。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6.5℃,气温年较差25.3℃,降水量1389.2毫米,日照时数2012.4小时,无霜期248天。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长的特点。全市有耕地30余万亩,林业用地8.5万余亩,其中有林地近7万亩。特别是水资源潜力较大。长江流经市境41公里,水质基本保持天然性状。境内多湖泊河渠,水面共19万余亩,冠于全省各市。其中可养水面11万亩。不仅地表蓄水多,地下水源足,有利于农业灌溉,而且水质较好,理化性能稳定,饵料丰富,有利于多种水生动植物繁殖。市郊盛产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鱼类、畜禽,水稻双季平均亩产700公斤左右。山区有丰富的大理石、石灰石及少量煤、铜等矿藏,并有优质矿泉水可供开发。
市境交通水路南倚长江水道,港区沿岸12.8公里,水域稳定,水深宜泊,有客、货运输及汽车过江码头共50余座,锚泊船能力一次可达60~70艘(按800吨级计),长年能靠泊3千吨级船舶,专用码头可停靠万吨级油轮。客运每天有十几个班轮直通重庆至上海区间各地,货运可直达长江沿线和沿海各地,并有近千公里的内河航线与周围县城乡镇相连接。陆路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206国道(烟台—汕头)和318国道(上海—聂拉木)通过市境,连接大江南北众多的省道、县道、乡村公路和专用公路,日发长途客运班车200次以上。
全市人口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总数为493238人,其中城区273428人,郊区219810人。年出生率为8.25‰,死亡率为3.36‰,自然增长率为4.89‰。全市适龄劳动人口占68.3%,职工总数17.8万人。6周岁及以上总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占4.15%,高中和中专程度的占16%,初中程度的占28.3%,小学程度的占36.55%,文盲和半文盲占15%。二
市境为长江古渡口,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聚居,在白泽湖乡和皖河农场留存有张四墩遗址和堡(夫)子城遗址。春秋时期,地处桐、皖两国之交,先后属楚、吴两国。战国时属楚。西汉元封五年(前106),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此作枞阳盛唐之歌。东汉末三国时,市西皖口(今山口镇)为孙权督兵和诸葛恪屯所,南朝陈永定三年(559)筑城栅,唐武德时为皖阳县治。地处东郊的长风沙,唐代已是长江下游知名的舟船停靠地,李白《长干行》诗中曾提及,北宋建隆元年(960)置长风沙镇。北宋熙宁八年(1075),在今市境置同安监,铸铜钱。至建城前,境内已建有三祖寺、三城寺、宝善庵等寺庙,有冶炼等手工业和商业设施,形成一定规模的集镇。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之名始于此。庆元元年(1195)升舒州安庆军为安庆府。嘉定十年(1217)金兵南下,知府黄干在今城区筑城垣,以备战守。绍定四年(1231)又加以修筑。景定元年(1260),沿江制置大使马光祖为防范蒙古军,筑成周“九里十三步”的城墙,奠定了城市的基础。从此安庆即成为皖西南乃至安徽省的政治中心。南宋为安庆府治。元为安庆路总管府及淮西宣慰副使、佥都元帅府驻地。明、清均为安庆府治所在。明末清初为巡抚(操抚)驻地。康熙六年(1667)以江南左布政使司建立安徽布政使司(安徽省),寄治江宁(今南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移治安庆。到民国27年(1938)沦陷前,170余年间为省会所在地。民国16—18年(1927—1929)间一度设市。自南宋景定年间至1949年安庆解放前夕,均为怀宁县治所。民国初年设安庆道,后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道署、专署均驻安庆。解放后正式设置安庆市,并一直为安庆专署(行署)驻地。
建城后,四方贸易活跃,盐粮漕运经此转输,皖西南各地货物在此集散,逐渐成为长江沿岸的重要商埠。清光绪二年(1876),《中英烟台条约》定安庆为外轮暂停口岸。二十八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开为通商口岸,虽未实行,但外轮可以在江面停泊运载客货。此后三四年间,新开外国洋行和公司20余家。三十一年,成立安庆商务总会。20—30年代,商业发展迅速。民国25年(1936),城区人口有13万余人,商业、服务业和牙行共有61个行业,银行9所,信托、信贷机构5家,钱庄13家,同芜湖、蚌埠、屯溪并称安徽四大市场。安庆近代工业发轫较早,但发展缓慢。清咸丰十一年(1861)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从此起步。光绪二十三年(1897),官办银元局设造币厂,置机器20台,有工人500余人,于次年开铸机制银元。三十三年改为安徽制造厂,设煤炭、子壳、马力、修枪、翻砂修理、制药、装药、电灯、电话9个分厂。民国14年(1925),胡玉美酱园购进16台机械设备,兴办蚕豆辣酱罐头厂。稍后,半机械化生产逐渐扩展到粮油加工和其他行业,但在全部工业中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在近代工业出现的同时,交通通讯事业随之而起。清光绪九年(1883)轮船招商局码头设趸船,十年设电报局,二十二年设邮局,三十三年建电灯厂,宣统二年(1910)建自来水厂,民国11年(1922)修建怀集公路,20年建上海欧亚航空公司安庆航运站,开办航空投递、客运业务,均属全省各地之先。
安庆传统文化悠久,曾长期是安徽省文化教育的中心。清代末年,兴办全省最早的大、中学堂。光绪二十四年(1898)创办安徽求是学堂,后改为求是大学堂、高等学堂。民国17年(1928),创办省立安徽大学,为全省第一所现代综合大学。中等教育最早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吴汝纶创办的桐城县学堂(后迁桐城)等。民国19年(1930)前后,安庆的教育事业发展到鼎盛时期。高等、中等、初等、学前教育齐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和业余教育配套,(安徽)省立、(怀宁)县立、私立、联立等办学形式多样。安庆历史上出现过的报刊有百种以上,通讯社达50余个。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已见安徽正谊书局出版的《阁钞汇编》。辛亥革命前后,有陈独秀主编的《安徽俗话报》、韩衍主编的《安徽船》、夏印农主编的《安庆日报》等十几种报刊。后又出现过《平议报》、《黎明周报》、《新建设日报》、《寸铁》等进步报刊。民国元年(1912)创建全省第一个图书馆。
安庆又是戏曲之乡。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创建的阮氏家班,到崇祯年间由阮大铖掌班,一时“名满江南”,“于世为冠”。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安庆人高朗亭率三庆班入京,是为徽班进京之始,被时人誉为“安庆色艺最优”。清末流入安庆附近农村的黄梅调,民国15年(1926)进入安庆城,后发展成具有安庆特色的地方剧种黄梅戏。在安庆生长或长期寓居的名人甚多。如明代文状元刘若宰、武状元王来聘,清代文状元龙汝;徽剧艺人高朗亭,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教育家、学者王星拱、程演生、光明甫、沈子修等;中医潘箬泉、金灌之等。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及陈延年、陈乔年都诞生于安庆。古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李白、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文天祥、史可法、张英、刘大櫆、姚鼐、袁枚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诗文,近代文化名人严复、郁达夫、苏曼殊、陈望道、陶行知、张天翼等先后来任教或讲学。著名革命家徐锡麟、熊成基、吴旸谷、朱蕴山、恽代英、任弼时、许继慎、王步文、蔡晓舟、舒传贤、俞昌准、郭沫若、叶以群、许杰等,都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安庆发表支持安徽都督柏文蔚焚烧英商鸦片的演讲,并曾提出将安庆与大渡口建成双联市的设想。
勤劳智慧的安庆人民,是安庆历史文化发展的主力,在生产、建筑、戏曲等方面有独特的创造和贡献。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的振风塔,巍立江岸,有“过了安庆不说塔”之誉;建于元至正十一年(1351)之前的谯楼、明成化五年(1469)的清真寺、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迎江寺等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至同治九年(1870)基本完工的广济圩,工程浩大,造福一方。清末至民国初建造的同仁医院(今一一六医院)、天主堂、墨子巷邮政大楼等,是省内较早采用现代构筑技术并具有西方风格的建筑物。
安庆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元朝末年,红巾军在安庆一带与元军进行拉锯战,前后围困安庆7年之久。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国军舰侵犯吴淞,安庆四营兵前往抗击,近200名官兵壮烈牺牲。太平天国前期,石达开在安庆推行改革,史称“安庆易制”,使安庆成为太平军巩固的根据地。太平天国后期,安庆是清军与太平军争夺的重地,在长达2年的安庆保卫战中,守城太平军将士孤军奋战,谱写了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史上英勇悲壮的一章。清同治八年(1869),安庆群众反对英法传教士的斗争震动全国。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陈独秀在安庆组织青年励志学社,提倡民主革命,后又秘密组织岳王会。三十三年,光复会领袖徐锡麟率巡警学堂学生起义,枪杀安徽巡抚恩铭。次年又爆发熊成基领导的炮马营起义。两次起义虽都失败,但震动海内外,给清廷以沉重打击。民国8年(1919),安庆学生响应五四运动,成立安徽省学生联合会,联合商会及各界声援北京学生,抵制日货。10年6月,安徽省政府镇压为教育经费请愿的学生,爆发震动国内外的六二运动。接着安庆人民又发起反贿选斗争,驱逐省长李兆珍,推翻贿选的三届省议会。11年春,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安庆建立,为全国最早建立的17个地方团组织之一。12年冬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15年5月成立中共安徽地方执行委员会。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安庆工人、农民和学生群众运动发展十分迅速。16年3月,蒋介石到安庆。随即发生震惊全国的三二三事件,左派国民党省、市党部和群众组织被捣毁,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通缉,安庆城内的革命群众运动迅即陷入低潮。18年,中共安庆中心县委成立,领导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庐江和贵池一带县区的农民运动,组织农村暴动,成立工农红军,为建立鄂豫皖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民国27年(1938)6月,日军侵占安庆,大部分工商业者及市民流亡外地,境内民族工商业因之零落凋散,文化教育等事业受到严重摧残。安庆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城内工人焚烧日本人办的五洲公司,国民党军和新四军在城郊开展游击战争,并一度攻入城内。32年,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建立花山、广济圩抗日根据地,给敌伪以有力打击。
抗日战争胜利后,省会移驻合肥,安庆失去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在日本侵略军掠夺破坏之余,国民党政府不图建设,以致经济每况愈下。安徽大学进步学生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安庆人民反对官商囤积居奇,民国36年(1947)请愿要求售米,爆发“五九”米潮。到解放前夕,全市7.9万人中失业和半失业者有5000多人,工业仅有水电厂、民生织布厂、五洲公司等几个企业,设备简陋,规模甚小。此外,还有胡玉美酱园、余良卿膏药店等106个私营店坊及1864个从事纺织、缝纫、木器、五金、皮鞋及雨伞等行业的个体手工业户。港口有码头7处,其中5处为自然坡岸;年客运量不足2万人,货运量不足1万吨。仅有的公路干线安合(安庆—合肥)路破坏严重,时通时停。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21.9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900余万元。1949年2月,中共皖西区党委在桐城县城组建中共安庆市委员会、安庆市人民政府,着手准备安庆解放和接收工作。3月,市委、市政府随解放军分别进驻集贤关的枣园和徐家大屋。4月21日解放军从城东鸭儿沟强渡长江天堑,23日安庆解放。

解放后,安庆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近40年时间内,经过艰难曲折的道路,不仅医治了旧社会的满目疮痍,而且由一个消费城市发展成为以石油化工、轻纺工业为支柱,商业繁荣,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配套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在此期间,毛泽东主席继1953年2月20日途经安庆后,于1958年9月16日再次来安庆视察,并至安庆一中和钢铁厂广圩车间同师生和工人见面。胡耀邦、陈毅、张治中、赵朴初等曾先后来市视察,对安庆的发展给予关注和支持。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4月—1957年)。前3年为恢复时期。195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966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下同),为1949年的3倍多。1952—1956年间,全市有2000多户手工业个体经济转变为集体所有制经济。私营企业胡玉美酱园、建泰染织厂、光明火柴厂、余良卿药店等先后实行公私合营。郊区办起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9.6%,并于1955年开始试种双季稻。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全市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到1956年底,国营工业企业由1949年的3个发展到46个。私营商业的经营比重由1951年的86.98%下降为零(不含公私合营)。国营经济已占主导地位。1954年遭受百年未遇特大洪水灾害,但到1957年末,全市工业总产值仍增长到3818万元,比1952年增长近3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1952年的1477万元增加到2805万元。人民生活有很大改善。市政建设、教育文化等事业也得到改造与发展。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和调整时期(1958—1965年)。这一阶段的前期开展全民大炼钢铁、国民经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兴建钢铁厂、炼焦厂等企业,使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由1957年的3%猛增至1959年的34%。全民大办钢铁,浪费惊人。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影响农业生产。在生产建设中,片面追求速度、产值。在所有制改造上,急于升级过渡,数日之间,城乡全部实现人民公社化,达到全市一社。市内商业大量撤并网点。郊区社员集中吃食堂。高指标、浮夸风、“共产风”和瞎指挥盛行成灾。结果使经济出现混乱,农副产品和日用商品奇缺,不少商品凭票供应,“走后门”成风。到1962年,全市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消费品价格指数比1957年上涨18.5%,人民生活普遍实行“低标准瓜菜代”,人口非正常死亡较多。但在这一时期,广大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落后面貌而付出的艰辛劳动也取得了一些实际成果。新建纺织厂、造纸厂、肉类蛋品联合加工厂、香皂厂等企业,自上海迁入公私合营东风袜厂,扩建电厂、胡玉美罐头公司、玻璃厂、通用机械厂等,为地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1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工业企业采取“关、停、并、转”措施,停办钢铁、炼焦等工厂;加快发展轻纺、食品和手工业;调整所有制结构,恢复一部分集体所有制手工业和商业服务企业,划小核算单位。同时,精简一批1958年进城的农村劳动力。到1965年,轻纺工业比重回升到87%,全年工业总产值9792万元,比1957年增长l倍多。郊区农村经过整风整社纠正过去工作中的错误,粮油蔬菜副食品开始增产。城乡恢复集市贸易,市场趋于活跃,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1966年下半年开始“文化大革命”。随后2年中,市内造反组织之间发生3次大规模武斗,交通中断,学校停课,大部分工厂和商店停工、停业。1968年工业总产值比1965年下降35%。1970—1973年,工业总产值曾以平均年递增16%的速度回升。1974年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全市又一度陷于混乱状态。是年工业总产值比1973年下降21.54%。1975年贯彻邓小平关于整顿的指示,工业总产值比1974年增长39.81%。1976年批“右倾翻案风”,工业生产未能完成国家计划。商业网点又一次撤并,比1957年减少60%。文化教育事业遭受的破坏尤其严重。文物古迹在破“四旧”(指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轻视知识,“读书无用论”盛行,中、小学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这一时期,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尽坎坷,但经济总量仍有较大增长,出现了新兴的电子、电器、仪表、塑料工业行业,现代化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安庆石油化工总厂也开始动工兴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1978年后,市委、市政府逐渐以经济建设作为工作的中心,解放思想,调整政策,在各项事业中进行改革探索。郊区农村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恢复乡村建制、发展专业户等措施,改革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政社合一体制,在重视粮棉生产的同时,加快水产、水果、林业、畜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联户企业,加强乡村公路、通讯、供电设施、小集镇和水利建设,使郊区农村开始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城区自1978年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整顿企业,并进行局部改革的试点。在经济建设方面,关停了“文化大革命”中重新上马的钢铁、炼焦、糠醛等无发展条件的企业,加强电力、供水和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建一部分纺织、轻工、化工、食品等企业。同时对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经济责任制。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并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引导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1978年安庆石油化工总厂投产,为安庆工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到198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13.45亿元,比1978年增长1倍多。商业逐步放开,在搞活国营商业的同时,发挥集体、私营和个体经营的积极性,增开网点,实行多渠道购销、多种方式经营。1984年市属零售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机构和从业人员分别比1980年增长140%和62.5%。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84年比1978年增长近2倍。1979年起,市委、市政府鼓励广开就业门路,发展集体经济,市内各行各业办起一批新型集体企业,先后安置2万多知识青年和待业人员就业,不仅收到“办起了厂子,安置了儿子,安定了老子,增加了票子,减少了乱子”的社会效果,而且在企业组建方式、管理体制、政策措施等方面闯出了一条与国营和老集体企业完全不同的新路子,引起国家领导人和经济理论界的关注。1985年后,搞活企业、搞活流通、对外开放、增强经济活力成为改革的中心内容。针对统得过多过死、企业缺乏活力的弊端,逐步扩大公有制企业在生产、交换、分配方面的自主权,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到1988年,市属企业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市属134户预算内企业有129户实行了经营承包。还进行了招标承包、租赁承包、工效挂钩、优化劳动组合、股份制经营、企业党组织属地管理、组建企业集团以及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项改革的试点。同时在计划、价格、财政、金融、外贸等方面探索各项综合配套改革。
改革的10年使全市经济格局发生很大变化:(1)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在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基础上,集体、合营、个体经济有较大发展。到1988年,全市集体工业企业由1978年底的124户发展到374户,城市个体工商户由1978年底的98户98人发展到5980户9982人,并办起3个中外合资企业。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集体工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13.4%上升到1988年的17.1%,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集体和个体商业的比重增加更多,经济形式单一、市场经营单调的状况明显改变。(2)经济运行方式发生变化。到1988年底,市属预算内工业企业指令性计划产品从1980年的144种下降到6种,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从90%缩小到20%;计划统配物资从1979年的791种减少到15种。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实行浮动价和市场价的比重逐步增大。市级管理价格的商品,1978年为708种,1988年减少到27种,其中包括指导价7种。按行政隶属关系分钱分物的产品经济模式有明显改变。(3)投资方式发生变化。全市投向生产建设和流通的资金总额中,由财政渠道开支的比重逐年下降,由银行渠道及自筹解决的比重逐年增大,拨款改为贷款、集资、参股,无偿改为有偿。其中全民所有制基建投资总额中国家预算内投资的比重由1977年的95%降到1988年的11.6%。(4)封闭型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到1988年,全市工业企业大都开展了各种横向经济联合,向开放型转化。市场活跃,商品丰富。全市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多年名列全省前茅,1988年出口收购总值31708万元,比1979年增长近10倍,占当年全市社会总产值的8.8%,创汇约7600万美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出口商品有粮油食品、土畜产品、轻工工艺品、纺织品、五金机械、矿产产品和化工医药等12大类130个品种,出口到世界70个国家和地区。新办集体企业供销服务总公司还在全国率先开拓民间外贸新途径。(5)企业经营机制发生变化。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以后,企业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活力增强。1980—1988年,有225个品种获省以上质量奖,其中国优(银牌)产品5个、部优产品45个、省优产品200余个。优质产品率居全省第三位。
l0年改革,成果丰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新的面貌。
城市整体经济实力增强。与1978年相比,1988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22.66亿元,增长近2.3倍,其中工业总产值增至22亿元,增长2.4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61718万元,增长5.5倍。财政收入15311万元,增长95%。
城市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市容市貌显著改观。1988年全市发电量76624万千瓦时,日总供水能力(不包括单位自备水源)26万吨,港口年总吞吐量1000余万吨。新辟或拓宽南北向干道龙山路、集贤路、湖心路、棋盘山路和东西向干道菱湖南路、市府路等。公共汽车由5路增至8路。小街小巷基本得到翻修整理,主要街道全部绿化。修建的商业区有倒扒狮步行街、枞阳门商场、清节堂商场,并新建和改建了康熙河农贸市场、四眼井农贸市场和吴越街菜市场等。扩建菱湖公园,新建狮子山公园、莲湖公园及一些历史文化景点。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日臻繁荣。1977—1988年,全市共有339项成果获市级和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或科技进步奖,其中获国际或国家级奖励的4项。原沿江芦苇滩地和市郊流行的血吸虫病基本得到控制。1980年恢复《安庆新闻报》,1987年改为《安庆日报》。1982年建立无线广播电台。1984年建立安庆电视台。黄梅戏走上银幕、荧屏,发展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1980年,安庆师范学院在原安徽大学旧址成立,结束了解放后安庆市长期无高等院校的历史。1988年,郊区小学普及率达88%,升学率达96.8%,城区已普及初中教育,并改设了一批职业中学,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格局有所改变。成人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和职工业余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1988年,全民所有制职工人均工资收入1678元,比1979年增长1.5倍。郊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37元,比1979年增长2.9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88年末达19433万元,比1978年增长15.6倍。1980—1988年间,市内新建住宅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4.2平方米增加到7.6平方米,居住条件普遍得到改善。改革10年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直名列全省前茅。
改革中也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和波折。例如,在如何进行机构改革、实现政企分开,使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如何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削弱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在搞活微观的同时保持有效的宏观调控;如何处理好承包企业厂长(经理)与企业党组织、职工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虽也作过一些探索,但均未得到较满意的结果。1984年后经济建设出现过热现象,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过大,消费超前。1987年出现物价失控,流通领域秩序混乱。1988年第三季度出现挤兑抢购风,第四季度开始转入治理整顿。这些都使改革的进程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制约和影响。据1987年调查,在沿江15个中等城市中,就面积与人口而言,安庆市居于第五位,但工业总产值居第九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第十二位,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居第十三位,自然科学技术人员数居第十四位,社会科学人员数居第十三位,职工人均年工资居第十四位,居民人均储蓄额居第十四位。城市基础设施仍比较落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与市场经济还不能很好适应,工业加工层次不深,企业多数技术装备陈旧,资金、人才短缺,经济实力不强,环境公害污染尚不能有效防治。所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各项事业的发展。
1988年8月,国务院批准调整安庆行政区划,撤销安庆地区和原安庆市建置,组建新的安庆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调整后的安庆市辖桐城、枞阳、怀宁、望江、岳西、潜山、太湖、宿松8县和迎江、大观、郊区3区及皖河农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