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庆地区商业历史悠久。北宋时,舒州人“善商贾”。南宋后期,安庆为府、县(怀宁)治所,城中“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为长江北岸商业重镇。清初定为安徽省会,商业更为发达,除省、县城外,一些重要集镇也逐渐繁荣。如桐城县枞阳镇(今枞阳县城关)为县之首镇,系6县水口,“百货攸集”;桐城县青草塥,在丰水季节为皖西、鄂东土特产的集散地;怀宁县石牌镇为潜山、太湖、宿松的通道,常年“商贾云集,贸易兴旺”。
乾隆、嘉庆年间,徽州人在安庆一带经商甚多,时称“徽帮”或“徽商”。安庆城较大的钱庄、当铺、绸缎庄、布店、纸坊、茶叶店、南货店皆为徽商开设,他们资金雄厚,经营行业广泛,掌握着金融及大批物资,操纵了市场。区内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贵池、东流等县,均有徽商开设的店铺或与徽商有贸易往来。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签订,安庆成为对外商埠。英、美、日、德等国商品源源不断涌来,区内城乡几乎无货不“洋”,国货则遭排斥和淘汰。
民国初期,安庆城有商店1100多家,与芜湖、蚌埠、屯溪,被列为安徽四大市场;池州城内有钱庄、布店、日杂商店800多家;宿松县城关有商店500多家;岳西县衙前有商店60余家;至德、东流共有商户2100多家;怀宁石牌镇有大小商店800多家。
抗日战争时,安庆及沿江集镇为日军侵占,随即成立了“安庆物资统制委员会”,并开设“洋行”,用来控制经济、垄断市场。抗日战争胜利后,部分老店复业,商业稍有复兴。但不久内战发生,通货日益膨胀,货币贬值,商业又陷入黯淡境地。到民国38年(1949年)3月,全区有私营商户14577户,从业人员22908人,年营业额为5837万元(折新人民币)。
建国后,区内商业几经曲折而逐步兴旺起来。1950年专区成立烟酒专卖管理处及百货、土产、粮食、花纱4个专业公司和供销合作社,在广大农村普遍建立了商业网点,逐渐形成了国营商业体系。1956年完成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小商贩的合作化。1958年实行“大跃进”,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合并,合作商店升为国营,商业网点减少,集贸市场被取消,使全区商业遭受严重挫折。1961年恢复供销社系统和合作商店,增加了网点。1962年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开放了一部分集贸市场。到“文化大革命”时,因全面限制商业经济的发展,集贸市场再度关闭,商业战线又遭破坏。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搞活政策,区内逐渐建立起以国营商业为主导的“三多一少”(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渠道,少环节)的商品流通新体制。国营、新老集体、私营、个体、联营各种类型商业都得到发展,促使了商品流通领域的兴旺发达。到1987年底,全区商业批发站、公司、商店、贸易中心和新老集体、私营、个体等商业企业达6万余个,从业人员121691人(含乡村32725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55862万元,比1949年分别增长4.1、5.3和26.6倍。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