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驿运
邮驿主要用于传递信息。明朝的驿运,除应付公差外,也负责军公用粮及各地贡赋的运输。安庆府的粮食,多通过驿运到徐州入仓。
清袭明制,但其组织机构与驿运规模更大。清朝将驿运、驿传分开,专门用以传递公文的称为“铺递”,用以护送公物及应接官差的称为“驿递”。
清朝山东中路驿道贯穿安徽南北,自京师皇华驿至安徽省城(安庆),全长2624里。它由江苏铜山县桃山驿入境,经宿县、睢阳、大店、固镇、凤阳、濠梁、江心、定远、张桥、合肥、店埠、金斗、派河、舒城、梅心、吕亭、练潭等驿,止于怀宁县同安驿。除这一干线外,还有许多支线分别通过各县驿。时安庆府辖的有怀宁县同安驿,桐城县练潭驿、吕亭驿、陶冲驿,潜山县青口驿,太湖县小池驿,宿松县枫香驿。
各驿站马匹及役夫的数量差距很大,干线及重要地区多达百匹以上,而偏僻地区只有3至7匹马不等。怀宁同安驿原有马61匹,马夫61名,差夫40名。后经两次裁减,只留下马45匹,马夫36名,差夫16名。除驿站以外,全省还设铺870所,对于传递军情,输送贡赋,起了一定作用。驿运延至民国元年(1912年)被裁撤。
民国27年(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安徽沦为战区,大江南北交通被隔离。为了维持繁重的军需供应,当时又恢复了传统的驿运。安徽省先后设置了各种战时交通机构,如军运代办所、递步哨所、战时渡江管理处、铁路交通联络站、运输站等。
安徽省府由六安迁至立煌后,省内战局紧张,各地交通受阻。为维持省、县之间军政情报联络,各县又普遍建立“递步哨所”。由哨夫徒步行走,可以抄近路、绕小道、速度快而且安全,利于推行战时各种政令。
民国31年(1942年)4月,开辟了舒(城)、太(湖)驿运线,辖6站,陆程172公里,水程35公里。
表133清代驿站设立与变更

二、人、畜力运输
1、独轮车区内手推独轮车有两种形状,其结构均木质,由车轮和车架组成。一种车架宽大,中间有数根木条联结成起脊框架,车后端有两根木质车把,既可乘人,又可载货,人称“鸡公车”。另一种车轮和车架矮小,中间无框架,仅可载货,人称“狗头车”,又叫“土车”。独轮车载重量200~300公斤,不论大路或小径都能行走,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修理。1958年安庆地区各县搬运公司(站)尚有独轮车,到80年代则为平板车所代替。
2、平板车平板车为铁、木、胶结构,主要由下盘和车架组成。车轮为铁制,车胎为胶质,车架为木质。平板车载重量400~600公斤,具有拉动轻便、装载量高、坚固耐用、易于修理、造价低、容易操作使用等特点,所以发展较快。安庆地区所属各县至今尚有平板车数万部,为城乡运输主要工具。
3、畜力板车板车原由人力拉运,后改为牲口拖运,人仅掌握板车把杆,操纵平衡。贵池牛头山、殷家汇一带,以毛驴拉的小板车最常见,载重量可增至800公斤。
4、马车马车是一种常见的畜力运输工具。原为木质,安上木轮或铁轮,由一马或两马拉运。后改用胶轮(汽车轮胎),既可载人又能载货,载重量在3000公斤左右。
1957年,望江县搬运管理站有9部马车,30多匹马。3匹马拉一部板车,载重量为1.5吨。1955年,太湖县有马拉车1部,1958年又增牛拉车5部。
另外,桐城县还有一种驴驮,即利用毛驴驮运货物,以黄甲山区最为普遍。这种驴驮由人赶运,一般组成驴帮,贩运粮食及山货。虽然速度缓慢,但适于山地小路运行,灵活轻便。
5、机动三轮柴油车三轮柴油车系铁、木结构,柴油机动力,三角皮带传动,拉杆制动,方向盘为“磨盘式”,具有轻便灵活、操作简便等特点,是70年代各县搬运部门较理想的运输工具。1970年望江县搬运站改制装配成功“S195型”三轮柴油车,至1976年全县有三轮柴油车20辆。后怀宁、桐城、潜山、枞阳等县也普遍推广使用。但其缺陷也较多,主要是外型不美观、稳定性差,噪音大、污染严重,且交通事故多,社会上称为“飞虎车”,至80年代逐渐被淘汰。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