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10年(1921年)12月26日成立安徽省“省道局”,最先筹建怀宁至集贤关公路。民国11年4月,由华阳义赈会拨款2万元,沿安庆古驿道始建安徽省第一条官办公路——怀(宁)集(贤关)公路,长10公里。民国16年由集贤关延伸至高河埠,全长34公里,路面为泥结碎石,线型弯曲。民国18年9月15日,安庆至高河埠一段通车。同年,又兴建安(庆)、潜(山)、太(湖)公路。3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成立苏、浙、皖、赣、鄂、豫、湘等7省公路委员会,修建省际联络公路,时与安庆相接的公路有:省屯路(安庆—屯溪);归祁干线由商丘经桐城、高河埠、安庆、东流、至德而连祁门;京川干线途经高河埠、潜山、太湖、宿松出省入赣(南京—四川);安合干线(安庆—合肥)。自1932年至抗日战争前夕,基本上构成以省会安庆为中心的省内公路交通网。抗日战争爆发后,公路、桥梁遭到严重破坏,战时运输不得不采用古驿运的办法。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毁坏的公路虽经抢修通车,但始终处于晴通雨阻状态。
建国后,人民政府采取“先普及、后提高”的方针,大力恢复和发展交通事业,公路质量也不断提高,由低级土路面向沥青和水泥高等级路面发展。
一、公路线路
安庆地区境内公路线路计有:过境国道3条,共长720.6公里,重复里程119.4公里;省道14条,共长945.3公里;县道129条,共长2315.3公里;乡道93条,共长610.9公里。
1、国道公路
105国道(北京—珠海)此道在安庆区段共长223.7公里。其中三级路143.4公里,四级80.3路公里,最大纵坡14.5%,最小平曲线半径8米,路基宽4.5~6.5米,路面宽3~6米,次高级路面116公里,中级107.7公里,晴雨通车里程223.7公里。该线途经岳、潜、太、宿4县,由原有的包太、烂大、来鹞、岳英、高界等路段组成。
包家至斗蜜岩段:由霍山与岳西交界处的斗蜜岩至包家段,原称包(家)太(阳乡)线一段,计长4公里,于1985年建成,技术标准为三级路。
包家至来榜段:包家至烂泥坳段,长10公里,原为烂泥坳至大川岭林区公路,该段于1964~1966年间先后建成,后又兴建包家至洪山公路,改称为烂洪路。另有烂泥坳至来榜段,长22公里,都是质量差的等外路。1983年列入105国道后,经世界银行贷款和省投资进行技术改造,现整修路基32公里,达到路基宽7.5米,路面宽6米,技术标准三级,均为中级路面。
来榜至岳西段:原称衙(前)来(榜)路,计长23里,建于1954年,途经莲云,石朱屋等地。1961年延伸至冶溪河,改称岳(西)溪(河)路。1972年由竹坪经白帽、余河至操家岭,接通英山路后,又改称岳(西)英(山)路。
岳西至源潭段:建于1957年,计长57.3里(跨潜山38.8公里、岳西18.5公里)。路基宽5~7.5米,路面宽3.5~5.5米,系四级路,其余为中级路面。
源潭铺至界子墩段:该段系高界公路一大段,自源潭起至界子墩,全长107.4公里。初称安(庆)、潜(山)、太(湖)路,建于1930~1936年。1937年续建太湖——宿松段,1938年安庆至宿松全线通车。1954~1961年全线路基进行了分期整修,同时由宿松至界子墩段(皖鄂交界处)与黄梅至小池口的分路接通,高、潜、太、宿路遂称为高界公路。
1972年高界路开始铺筑5~6米宽的渣油表处路面,同时将原有线型进行裁弯取直和路基拓宽,至1978年全线铺筑完毕。自1980年起高界路经历整修和技术改造,现路基宽8.5~13米,路面宽6~9米,绿化里程165.4公里。1987年12月高界路以路面平坦、路容整洁、行车顺适、桥涵构造物完好、行道树齐全等条件,被命名为全省第一条“文明公路”。
206国道(烟台—汕头)系国家南北纵干线,跨安庆地区境内的桐城、怀宁、安庆市区及东至县。该国道自桐城小关至安庆市郊区汽车轮渡处,过江后到大渡口、东至、白泥塘,全长223.4公里。现有一级路9公里、二级路172.5公里、三级路41.9公里,最大纵坡6%,最小平曲线半径60米,路基宽6~28米,路面宽4~22米,次高级路面93.5公里,余为中级路面。晴雨通车路223.4公里。各段状况是:
小关至安庆市段:自小关起经大关、卅铺、吕亭、桐城、范岗、新安渡、人形河、高河埠、月山、总铺、集贤关至安庆市汽车轮渡口,计长105.9公里。其中桐城县57公里,怀宁县35.8公里,安庆市13.1公里。
该路段的前身原为安庆至北京的古驿道。民国11年(1922年)4月始筑怀(宁)集(贤关)公路,民国16年由集贤关延伸至高河埠,民国21年续建高河至小关段,衔接舒城至合肥,遂定名为安合公路。路基宽4.5~5米,线型弯曲,纵坡过大,土路便桥,只能晴通雨阻。
1951~1955年,先后分段分期进行了路基和路面的整修,并铺筑3~3.5米的泥结碎石路面,以达到晴雨通车。1964~1969年,合安公路安庆地区辖段,基本实现了路面黑色化。1973~1975年,桐怀各辖段路基全面加宽到10米。1978~1981年,该线通过裁弯取直加宽,由三级路提高为二级路。1985年,该线路再行拓宽改造,至1988年拓宽改造后的路基,一般都达到20~30米,桐城县城附近3.6公里路段,路基拓宽到28米,桥涵也相应得到加宽,车辆通过能力明显增强,被省命名为“文明公路”
大渡口至白泥塘段:自大渡口经胜利、查桥、东至、良田、官港,计长117.5公里,路宽3.5~7米,渣油表处路面78.6公里,砂石路38.9公里,技术标准为二、三级。
318国道(上海—聂拉木)系国家东西横干线。自贵池县五溪桥起,途经贵池、安庆市、怀宁县、潜山、岳西等县(市)境内,全长273.5公里。自安庆市郊区汽车轮渡码头起至岳(西)英(山)公路的操家岭,计长196.5公里,其中与105、206两国道重复里程为119.4公里(安庆市段13.1公里,怀宁段集贤关—高河26公里,潜山段源潭—虎踏岭38.8公里,岳西段虎踏岭—来榜41.5公里)。现有一级路9公里,二级路104.1公里,三级路24.7公里,四级路135.4公里(均含重复里程)。晴雨通车里程273.5公里,各段状况是:
芜大路:自贵池五溪桥至大渡口,计长77公里,路宽9米,全长为渣油表处路面,技术标准为二级路。该路建于民国23年,原称殷(汇)屯(溪)路,后改称为省屯路,民国36年改称芜大路。
合安路:安庆市郊区汽车轮渡码头至高河埠,计长39.1公里,与206国道重复。
高河埠至源潭铺段:计长22公里,系高界公路首段,与105国道重复。
源潭铺至岳西段:计长57.3公里,与105国道源岳公路重复。
岳西至来榜段:计长23公里,与105国道岳英公路重复。
来榜至操家岭段:计长55.1公里,其中来榜至竹坪段,长33.6公里,原为岳(西)溪(河)路中段,1961年建成通车。1972年为加强战备,沟通英山、武汉等地,续建竹坪至操家岭(皖、鄂交界处),经白帽、余河,计长21.5公里。自此,改称为岳英公路。目前技术等级为四级路,路基宽7~9米,渣油表处路面2.5公里,余为泥结碎石路面。
表129国道概况

2、省道公路
合肥至安庆省道该线系省会放射线,代号1108,长86.7公里。其中安庆地区自庐枞路的石铺桥起,途经钱桥至桐枞路的十字路、牛集、官桥、枞阳、杨汊脑,计长47.7公里;安庆市自杨汊脑起经杨桥、肖坑、湖心路,计长39公里。
巢县至安庆省道该线系地、市联络线,代号1113。其路线亦经枞阳县的石铺桥、十字路、枞阳县城,到安庆市区后与1108省道重复。
六安至安庆省道该线亦系地、市联络线,代号1116。自桐城小关经桐城县城、范岗、高河至安庆市区,与206国道过境线段重复。
安庆至铜陵省道该线为地、市联络线,途经安庆市区的安枞西路、杨汊脑、枞阳、金桥、项镇铺、孙家畈、横埠河,共长93.8公里。其中安庆市湖心路至杨汊脑段,长39公里,代号1118。
合肥至岳西省道系地区与县联络线,代号1131。该线自舒岳交界的姚河起,途经主簿、石关至岳西县城,计长61.6公里。目前路况为四级路,路基宽5.5~7.5米,次高级路面4.5公里,泥结碎石路面57.1公里。
安庆至怀、望省道该线为地、市联络线,代号1134,全长115.5公里,由安合、十狮、狮洪、月平、月北等路段组成。该线自安庆起途经山口、洪镇、江镇、怀宁县城、李店、鸦滩、长岭至望江县城,其中安庆至十里铺(长6.1公里)与206国道重复。
表130省道公路状况

3、县道公路
安庆地区共有县道129条,全长2315.3公里。其中高级路9公里,三级路404.7公里,四级路1408.9公里,等外路492.7公里。因县道过多,其建设过程繁杂,现以范青路为例,简述如下:范岗至青草塥公路,在桐城县境内。起自合安公路117+800处范家岗,经挂镇、童铺、姚冲、江家岭至青草塥,计长25.4公里。该路原系粤赣至北京的古驿道,也是桐、潜、太、宿间的重要商旅道路。民国25年(1936年)县政府改建公路,称桐(城)源(潭铺)县道,总长70华里,仅能通行人力车。1955年11月,开始兴建范家岗至挂镇段,长5公里,当年完成土路通车。1961年为方便桐城西部粮食调运,由粮食厅投资9万元,将路段延伸至青草塥。1963年9月,为提高该路通过能力,省公路航道局补助经费2.5万元,加固接长了挂车河的陶冲河、江岭河两处过水路面。1964年8月该路由公路部门接养,1984年挂车河桥竣工通车,现已达到四级公路标准。该路基宽7~7.5米,泥结碎石路面宽3.5米,最小弯道半径4.1米;有桥梁9座,(内有中桥1座、小桥8座),涵洞137道;养护道班3个;绿化25.4公里。
4、乡道公路
安庆地区共有乡道公路93条,计长610.9公里。其中四级路493.8公里,等外路117.1公里;中级路面307.1公里,低级路面291.8公里,无路面12公里。乡道公路分布在桐城、怀宁、望江、枞阳、宿松、太湖、潜山、岳西、东至、贵池10县。
表131县道公路状况

二、公路桥梁
区内旧式桥梁分为木桥、麻石桥、石拱桥3种,以木桥为主。由于长期烈日曝晒,风雨摧残,洪水冲击,故损坏甚多。建国后,为搞好公路,桥梁建设得到发展。至1987年,安庆地区新建永久性桥梁796座,总长23596延米。其中大型桥梁38座,共长5425延米;中型桥梁143座,共长7828延米;小桥615座,10343延米;另有涵洞15099道。
1、大型桥梁
百里大桥位于太(湖)岳(西)公路88.2公里处,横跨冶溪河,是全省最大跨径的石拱桥。其单孔跨径达85米,全长120米,桥面行车道宽7.3米,设计荷载为汽—13、拖—60吨。1968年8月动工,1969年10月完工,总造价为22.7万元。
杏花村大桥位于芜(湖)大(渡口)公路172.6公里处,是跨越白洋河的一座大型石拱桥。该桥共7孔,每孔跨径20.4米,全长166.1米。桥面行车道宽7米。两边人行道各宽1.85米,载重汽车—13吨、拖拉机—60吨。1967年建成,总投资为50万元。
黄柏桥位于潜山县龙(井关)官(庄)公路11.6公里处,其桥型为两孔分别净跨50米和30米悬链石拱桥,全长109米。桥面行车道宽7米,两边人行道各宽0.75米,载重汽车—15吨、拖拉机—80吨。1974年6月竣工,总造价为27.7万元。
尧渡新桥位于大(渡口)石(门街)公路53.9公里处,横跨东至尧渡河,为5孔净跨30米的钢筋混凝土空腹式双曲拱桥。主桥长197米,引桥长140米,桥面行车道宽8.5米,两边人行道各宽1米,载重为汽—13,拖—60吨。由水利部门投资60万元,1977年建成通车。
水吼桥位于岳(西)水(吼)公路62.9公里处,为4孔净跨35米钢筋混凝土空腹式双曲拱桥。全长178.6米,桥面净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0.95米,下部为石砌墩台。荷载汽—15,拖—80吨。总造价为56.45万元,1981年5月竣工。
柏年河桥位于合(肥)安(庆)公路134公里处,跨越桐城大沙河,为10孔净跨12.5米钢筋混凝土装配式T型式桥梁,全长142.8米。桥面行车道宽6.4米,两边各设0.75米宽的人行道,载重汽—13,拖—60吨。1965年建成。
西河大桥位于潜山县西边,高(河)界(子墩)公路47.4公里处。原为78孔跨径4米的木台墩木面桥,桥长312.9米。1953年遭洪水冲毁,1965年建成21孔净跨15.45米钢筋混凝土T型梁式桥梁,全长353.2米。桥面行车道宽6米。两侧各设0.75米宽的人行道,荷载汽—13,拖—60吨。
余井大桥是高(河)界(子墩)公路跨越皖水的重要公路桥梁之一,位于该线36.7公里处。原为66孔跨径5米的大架桥,桥长331.25米,桥面净宽4米。1963年改建成50孔净跨6.55米钢筋混凝土板梁桥,桥长338米。桥面行车道宽4.5米,1965年加宽到6.5米,两边人行道各宽0.75米,荷载汽—13、拖—60吨。
练潭桥位于杨(桥)新(安渡)线13.4公里处。其桥型为8孔净跨30米截面双曲拱桥,全长279.9米。桥面行车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宽0.75米,荷载汽—15,拖—80吨。1980年7月主体工程完成。
东门桥位于高(河)界(子墩)公路84.6公里处,是跨越太湖县城东长河的一座钢筋混凝土装配式T型梁式桥梁。该桥20孔净跨10米,全长229.2米。桥面行车道宽6米,两边人行道各宽0.75米,载重汽—13,拖—60吨。1965年建成。
2、中型桥梁
孔城桥位于桐(城)枞(阳)公路14.4公里处,原为15孔净跨5.15米,全长80.3米的木架桥。1964年8月改建为单孔跨径27.2米截面三心圆落地石拱桥,桥长38米,桥面净宽4.5米,荷载汽—13,拖—60吨。
梅村桥位于贵池县梅(街)萧(坑)公路9公里处,为5孔净跨12米截面实腹式圆弧石拱桥。全长83米,桥面净宽5.5米,载重汽—13,拖—60吨。
张溪桥位于查(子桥)吴(田)公路11公里处,为3孔净跨30米等截面空腹式石拱桥。桥长122米,桥面净宽7米,载重汽—13吨,拖—60吨。1975年建成。
黄屯桥位于芜(湖)大(渡口)公路146.3公里处,为单孔跨径30米钢筋混凝土空腹式双曲拱桥。桥长42.6米,桥面行车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米,荷载汽—15,拖—80吨。1978年建成。
人形河桥位于合(肥)安(庆)公路137.2公里处,其桥型为7孔净跨10.6米(其中2孔净跨10.4米)钢筋混凝土T型梁式桥梁。全长82.5米,桥面行车道宽7米,两边人行道各宽0.5米,载重汽—13,拖—60吨。1965年建成。
坝头桥位于宿(松)复(兴)公路43.24公里处,桥型为9孔少筋微弯板组合梁式桥。中孔为通航孔,跨径13米,其余8孔跨径8米。全长78米,桥面净宽7米,荷载汽—15,拖—80吨。1983年建成。
3、小型桥梁
万福桥位于合安公路153.54公里处,在怀宁县境内,为3孔净跨8米拱矢度为1/3.5的石拱桥。桥长36.8米,桥面净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米,载重汽—13吨,拖—60吨。1958年建成。
丰河桥位于合(肥)安(庆)公路135.45公里处,为单孔跨径8米半圆型落地石拱桥。桥长10.02米,桥面净宽7米,荷载汽—13,拖—60吨。建于1965年。
毛栗河桥位于合安公路136.3公里处,为单孔跨径5米类型石拱桥。桥长12米,桥面净宽7米,载重汽—13,拖—60吨。1965年建。
东门桥位于宿(松)复(兴)公路2.65公里处。原为3孔石台墩木面桥,经利用老桥墩台,改建成3孔净跨5米拱矢度为1/5的石拱桥。桥长22.1米,桥面净宽5.5米,载重汽—13,拖—60吨。改建造价4450元,平均每米仅203余元。建于1964年。
三、汽车渡口
1、安庆渡口位于城东五里庙附近金家闸下首。1960年1月正式兴建,两岸均设有双道滑槽及引渡木桥各1座,以调剂升降塔,接渡船载运汽车。南岸码头设在广丰圩外挖沟上首,引道全长587.5米(包括滑槽126.7米),块石道面宽8米,纵坡6%,允许停靠水位6.6~17.3米。随着交通量逐年增大,1976~1982年,先后投资63万元,对两岸码头进行了改善与扩建。目前北岸码头引道长100米,斜坡码头长120米,纵坡增至11%,道面宽由8米增至25米,均系混凝土路面。上下车道共3条,上船的客货车分道行驶,下船的车辆另行一道,并建有面积达1560平方米的停车场。南岸自圩堤至江边为直线引道,长106米,路堤顶宽为9米,黑色路面宽7米,滩地引道上设置引桥1座,(以利泄水防淤)共21孔,净跨8米,全长198.56米,水泥混凝土道面宽12米。渡运工具已由原来的160匹马力拖轮牵引的8车渡驳船,改用两艘14车渡的自航渡船,提高渡运能力两倍多。在运行工作中,推行岗位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1984年被省交通厅命名为“文明渡口”。
1985年8月,该渡口每日晨5时开始对航,晚24时收渡。每天平均40个航次,渡运汽车1000辆以上。1985年渡资收入330万元,1988年增加到447.98万元。
2、江口渡口位于贵池县城东北14公里江岸边。1979年3月兴建,1981年7月竣工,总投资90万元。1982年正式通航。北岸码头设在枞阳县桂家坝圩外,斜坡码头长125米,纵坡11%,水泥混凝土道面宽12米,浆砌块石水泥道面长146米,宽12米。南岸码头全长446米。渡口配有8车渡及14车渡自航船各1艘,每天往返6个航次。1985年渡资收入为30.08万元。
3、望东渡口(即莲洲渡口)南岸位于东至县东流镇城东村茅屋街江岸,北岸位于望江县莲湖乡湖东村老虎口江岸,系东至县航运公司与望江县水电局长江防修段于1984年开始合资兴建。南岸码头于1985年1月动工,同年8月全部竣工,总投资18.3万元。码头引道长170米,水泥混凝土道面宽12米。北岸码头于1984年12月动工,1985年6月竣工,总投资为26万元(包括修建150米长的公路延伸线)。码头引道全长84米,水泥混凝土道面宽12米。渡口于1985年9月正式通航,南北岸各配8车渡自航船1艘,并各自经营与管理。南岸从1985年9月至1987年底,渡资收入总额为97.4万元,北岸渡资收入基本与南岸持平。
4、小孤山渡口北岸位于宿松县小孤山上游套口江岸,南岸位于江西彭泽县城北江岸,由两县交通局合资联营。宿松县负责在北岸修建复兴至套口公路,并延至江边的渡口支线,计2.4公里,路基宽12米,泥结碎石路面宽10米。另修建码头引道长110米,水泥混凝土道面宽11米,纵坡为8.1%。1985年建成后,配有8车渡自航船1艘,于同年12月正式通航。1986年渡运汽车6200多辆次,收费15.64万元,除开支12.43万元外,尚盈利3.2万元。
5、杜湖渡口位于贵池县城西5里,跨越秋浦河。1974年设置汽车轮渡,承担贵池至乌沙的车辆渡运任务。初为县办社管,1978年设杜湖轮渡管理组,改属县交通局领导。1982年7月由水运公司承包经营,对外仍称管理组。该渡口两岸码头为碎石道面,共长200米,宽5米,纵坡6%。每航次时间,常水位约半小时,渡运能力每昼夜可通过56车次。渡运工具有驳船1艘,拖轮1艘(120匹马力),最大容车量4车渡。


上一篇:第一节 古道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