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后,集体养殖业得到发展。1958年,专业捕捞渔民组成渔业乡、村,主营捕捞。随着资源的变化,1960年后,不少农民利用湖汊水面从事集体经营鱼苗、鱼种及成鱼养殖生产,并逐步发展成为乡、村集体渔场。它们由当地政府组织劳力,调配干部,筹集资金,建设养鱼工程,实行独立经济核算,每年均向所在乡、村上交一定的利润或鱼货。1979至1981年,全区先后成立170多个集体渔场,职工1700多人,经营水面近10万亩,年产成鱼100多万公斤。其中规模较大的如桐城练潭乡的代赛湖渔场、枞阳陈洲乡的陈洲圩渔场、望江华阳鱼苗场、宿松罗家赛渔场等。1984年前,集体渔场的工人、干部均实行固定工资,人均年报酬在600~800元左右。1984年后,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鱼价放开,产销直接见面,因而产量、产值大为增长。各渔场职工除上交国家和留足集体发展基金外,人均年收入可达800~1000元。为扶持集体渔场的发展,1982到1984年,安徽省水产养殖公司下拨贴息贷款130万元给枞阳、宿松、怀宁、贵池和东至等20个单位,以解决生产设备配套与鱼种投放等问题。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