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各地在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重视了经济作物的发展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展多种经营。一、扩大经济作物生产在种植业内部,棉花、油料、茶叶等主要经济作物面积和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从1978到1985年,经济作物面积由137.8万亩增加到199.2万亩,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11.9%上升到18%。其中:棉花面积由62万亩增加到65万亩,占全年农作物总面积的比重由5.4%上升到5.88%,皮棉总产由49.1万担提高到85万担;油料面积由73万亩增加到126万亩,所占比重由6.33%上升到11.4%,油料总产由79.5万担提高到184.3万担;茶叶面积由21万亩增加到29.2万亩,干茶总产由6.84万担提高到10万担。二、发展开发性农业以开发和利用“四荒”(荒山、荒地、荒滩、荒水)、“四低”(低产田、低产园、低产林、低产水)为主的开发性农业逐渐兴起,从而提高了整个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从1978到1985年,全区水果种植面积由1.35万亩扩大到3万亩,水果总产由2.8万担提高到4.6万担;有林地面积除新造未成林面积63万亩外,增加了9万亩;水产养殖水面增加了47.15万亩;猪、禽饲养量和出栏率也有明显增加,其中:肥猪出栏率提高13.4%,家禽出栏量增加1.1倍,禽蛋销售量增加1.2倍,养蜂量增加1.5倍。开发性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效益增长。太湖县龙湾乡位于花凉亭水库淹没区,人均只有耕地0.21亩,1983年以前绝大多数农民温饱问题未能解决(人均收入不足200元),但这个乡人均山场达7亩,只是效益过低。1983年该乡开始大抓山场开发,山上栽植松、竹、杉,库边发展栗、橘、茶。到1987年,全乡人均栽植杉木433株、板栗30株、柑橘14.6株,人均收入达到292元。三、发展庭院经济1983年以后,各地在总结农民典型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和扶持农村发展庭院经济,即利用农户各自技术专长及家庭业余劳动时间和辅助劳力资源,在“四边”(宅边、田边、塘边、渠边)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类种植业、养殖业和小型加工业等,如种植“五小园”(小果园、小桑园、小茶园、小药园、小竹园),开展“五小养”(养禽、养兔、养蚕、养鱼、养特种动物——蛇、蝎等),以扩大生产门路,增加经济收入。据统计,到1986年底,全区经济庭院面积149135亩,户均0.4亩,各种园、塘、场、坊、店计54万个。庭院经济重点户为372617户,经济收入达2.17亿元,占全区当年农村总收入的8%;重点户户均收入583.5元,占总收入的26.5%。潜山雾下乡栗园村民组30户130人,1980年人均收入只有98元。1982年以后因地制宜发展“五园一圈”,即种植果园、茶园、麻园、林园、竹园、建圈养猪,1984年人均收入达到125元,1986~1987年连续两年超过500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