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厂矿物资
对厂矿企业的物资管理,是物资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专、县物资部门建立初期,即着手进行。1963年,专署物资局与有关部门配合,组成两个调查组去桐城、贵池两县调查厂矿企业情况,以便执行物资“集中统一,全面管理”的方针。1964年,专署物资局根据省里的要求,通知各县物资局调查县属厂、矿企业各方面情况,其中包括企业简史、隶属关系、交通、财务、资金、生产能力、职工、管理、经营、规章制度、历年产品、供销、物资消耗量、单机定额、设备、厂房等,以建立企业档案,逐步消除企业订货、进货中采购人员“满天飞”现象。通过调查,专、县物资局共建立21个厂、社档案和一批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资料。专、县物资局根据所掌握的企业情况,结合计划,组织货源,按实际需要供应。1965年专区化肥厂维修,申请水泥25吨、油毡40卷,经派人核对,仅供应水泥2吨、油毡10卷即满足需要。
“文化大革命”中,区内的企业档案丧失殆尽。
1972年,地、县物资部门对厂矿物资管理逐渐恢复。当年派20余人次,到20多个厂矿企业,调查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设备拥有、材料缺口、物资库存、原材料节约等情况,掌握了调压器、电焊机、熔断器、互感器、滚齿机、普通车床、钻床、牛头刨、止回阀、钻夹头、轴承、变压器、电动机、砂轮机、空压机、工业泵等一批地方机电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并根据定额组织进货、供应和监督使用。1974年,地区金属公司与各主管局、各县物资局和有关厂矿配合,除对已掌握的机电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进行核对外,还重点对手扶拖拉机、柴油机、旋耕机、水田叶轮、磨粉机、脱粒机、轧花机、榨油机、弹花机、山芋洗粉机等数十种产品需要的原材料品种、规格、数量进行调查,制成了金属材料单机消耗定额卡片,汇集成十余册,作为日常订货、供应的依据。1977年,地区各专业公司对厂矿企业又进行了一次调查,机电、化工、建材公司皆建立了供应档案,以便及时供应和进行有效的监督。
1979年,地区金属公司将手扶拖拉机、柴油机、旋耕机、电动机等重点产品的“金属材料消耗定额卡”带下厂逐件核对,当场进行修改,要求达到先进定额。
1980年后,区内物资供应状况有所和缓,物资部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原材料消耗定额的供应办法逐渐被淘汰。
二、基本建设物资
对基本建设材料管理分维修和基建两个项目。维修原材料大都是临时申请,经调查核实后供给。较大的基建材料,须经计划部门批准,按指标和图纸进行供应。一般民用建筑用材在1964年由专署物资局经过调查,取得每平方米需要原材料的平均定额(即钢材15.7公斤,水泥12公斤,木材0.08立方米,铸铁管2.2公斤,油毡0.03卷,平板玻璃0.15平方米)后,按定额作供应时的参考标准。
自1980年,对基本建设采取承包配套供应形式,即将管理和供应结合起来,避免重复购进而造成的积压浪费。
三、农田水利物资
对小水利兴修所需物资,也按一般原材料消耗定额进行核实供应。1964年,专署物资局通过调查,取得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原材料消耗定额。即蓄水量1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水库,需用水泥20吨、小型钢材1吨、木材4立方米;蓄水量10万立方米以下大山塘需要水泥10吨、小型钢材0.5吨、木材2立方米;蓄水量1万立方米塘堰,仅用水泥2吨;单孔涵洞及斗门,仅用水泥1~2吨、木材1~2立方米。
四、社会库存物资
1962年4月,中共安庆地委、安庆专署成立“物资清理委员会”,由物资部门参加并具体办理,对全区各单位库存物资进行了全面清查。查出主要物资有:钢材5025吨、生铁5264吨、焦炭5737吨、废次钢材714吨、废铁426吨、铸铁管85吨、铜25.2吨、铜材10.2吨、杂铜17吨、铝16.4吨、铝材3.6吨、铅13.9吨、铅材1.2吨、锡4.3吨、硫酸192吨、烧碱53吨、纯碱239吨、水泥526吨、原木11305立方米、锯材127立方米。以后每年都通过统计,掌握社会物资库存情况,并以此作为供应、调剂、处理积压物资的工作依据。
因机电产品库存数量大、品种多,金属材料对生产影响大,区内除按规定统计外,还经常进行普查。1975年5月,地、县皆成立了“机电产品库存普查领导小组”,查出全区库存机电产品价值为2214.74万元(全民2064.15万元,集体150.59万元),并发现有些单位对物资保管不善,制度不全,有帐无物或有物无帐,长期积压,损坏严重等现象。同年12月又对全区金属材料库存进行普查,发现全区库存有:生铁1112吨、钢材6447吨、铜76吨、铝36.6吨、铅17.6吨、锌41.9吨、铜材58.7吨、铝材8.2吨。按省规定,区内社会钢材库存周转量为2138.2吨,超储达4608.8吨。省里根据超储数量,决定利用库存的890吨,在第二年分配指标中扣除。但社会库存仍有增加,1980年机电产品库存达5110万元;1981年钢材达23159吨。
库存物资中机电产品由于粗制滥造、保管不善、超过存放期等原因,需要报废。1983年行署成立了机电产品和钢材报废领导小组,对需要报废的机电产品和钢材,经过清理登记、技术鉴定、审批、复查、回收、冲销资金等步骤,将全区库存机电产品和钢材报废,降价总值达1850万元。其中机电产品报废1770万元,占1980年库存总值的84.44%;降价损失77万元,占总值1.5%;钢材报废和降价损失8.2万元。除收回残值22万元外,冲销资金1828万元。
五、三类物资
生产资料的三类物资,即地方管理物资,品种繁多、规格复杂、生产分散。1962年底,专署计委、经委、物资局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区需要的三类物资品种、生产、消费、经营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1963年,专署物资局设三类物资管理科,负责具体工作。在全面调查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物资局编写成《安庆专区三类物资(生产资料)管理目录》,共收入1423个品种,分农业机具、化工产品、化学试剂、建筑材料、轻工产品、机械五金、仪器仪表、水产工具、农林副土特产、中药材、劳保用品、废品等13个大类,并注明由哪些工业、商业、粮食、外贸、农业、卫生、物资、供销、农村社队等部门生产或经营。
“文化大革命”中,物资部门撤销了三类物资管理机构。1972年,除砖瓦调拨由地区建化公司办理(后交计委)外,其余工作均交给了生产资料服务部门。以后桐城、怀宁物资局成立起黄砂管理站,专门管理黄砂的产销。1974年,地区生产资料服务公司在桐城柏年河、安庆郊区、望江杨湾、枞阳等地也组织黄砂7万吨,运往上海、常州、盐城、镇江等城市。1975年全区生产黄砂25万吨,除区内供应19.5万吨外,其余均调往上海、江苏等地。1976年,地区将黄砂管理与调拨,分别交给了各县物资局和地区基本建设局办理。
上一篇:第一节 经营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