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区内人民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各种疾病广泛流行,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沿江和湖滩地区的血吸虫病,山区的“两地病”,以及疟疾、霍乱、梅毒、呆傻等流行病,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存活的人口,体质也十分虚弱。从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民国38年(1949年)的304年中,安庆地区计发生重大洪灾43年、大旱19年,其它灾害无数。伴随灾害的就是饥荒和疾病,每遇灾年人口则大量死亡。据民国23年(1934年)不完全统计,太湖、怀宁、潜山、
宿松人口死亡率都在8‰以上,其中宿松高达14.0‰。历代统治者很少采取措施来进行治理,致使区内人口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
建国后,人民政府为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作了很大努力。一方面大力铲除旧社会遗留的烟馆、妓院,另一方面加强了卫生预防和保健工作。建国初年,区内开展了以爱国卫生运动为中心的除害灭病运动,几年内天花、霍乱、伤寒、黑热等病均得到控制。区内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贵池县棠溪乡曹村,建国初人口生死之比为1∶4,60年代则为210∶1,1968年该村有19名青年经体检合格而应征入伍。到1985年,区内疟疾发病率已由建国初的40%下降到1%,太湖县基本上消灭了血吸虫病,丝虫病、头癣等流行疾病也得到控制。1985年区内人口死亡率为6.4‰,平均寿命达到59.9岁。
人口身体素质的提高,除了除害灭病外,对妇女儿童的保健工作和对青年学生的卫生知识教育,也起了积极作用。如新法接生、妇女“五期”劳动保护、妇科病的防治等,既保证了妇女孕期、产期的安全,又提高了妇女的健康水平。到1985年止,全区新法接生率已达到97.90%,产妇死亡率下降为4.24/万,新生儿的发病率、死亡率都大大降低。区内儿童享受定期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使各种常见病有明显下降。在学校,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善,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的推广,体育运动的开展,以及各种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得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增强。
80年代末,区内血吸虫病、“两地病”以及其它一些流行病尚未完全灭绝,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区内人口的身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