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成
在地质历史上,区内构造运动一直比较活跃,尤其在中生代时期,发育了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断裂构造,控制了大地貌的基本格局。首先区内三大地貌分区都以断裂为界,西北部山地丘陵与中部沿江台地平原区以桐城——潜山——太湖深断裂为界;东南山地丘陵区与中部沿江台地平原区则以贵池——东至断裂为界。很多亚区之间的界限也与断裂构造相吻合,其中最典型的是西北部山地丘陵区两个亚区的分界,以及中部沿江台地平原区,倾斜平原亚区与湖泊平原亚区,分别以主簿源——刘畈断裂和宿松——枞阳断裂为界。
区内的长江沿北东向断裂发育,局部转折受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制约,长江总的流向除呈北东流向外,还发生多次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转弯。
二、新构造运动与地貌关系
区内新构造运动以差异性断块运动为主,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强烈断块上升、断陷和断块上升形成,隆起的次数各地也不一。西北部山地丘陵区的山地亚区,从夷平面分布特征来看,新构造期已抬升3次,在抬升中心形成了参差不齐的峭峻山体,故称××尖。由于新构造断块隆起向山前减弱、地势下降,从而形成山地过渡到丘陵、台地的地貌结构。中部沿江地带,长期以来受下降运动控制,新构造运动继承老构造运动的特征,在沉降过程中,又接受了新第三系和第四系的堆积,反映在地貌组合上,则以平原和湖泊为主。但在下降过程中又因几次轻度抬升,故形成了沿湖台地和冲积平原内侧的低阶地。东南部山地丘陵是经新构造运动抬升而形成的,但幅度不十分强烈,仍以低山、丘陵地貌组合为主,仅临近九华山和怀玉山主脉处,经较剧烈的断块而隆起发育了一定面积的中山。
三、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成
由于地区处于湿润气候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占主导地位。山地丘陵地区,因流水切割地表,发育了众多的溪流和沟谷。片状流水也不时地冲刷着地表,形成了密集的水系,如皖河、长河、秋浦河、尧渡河等。沿河、湖地带则以堆积作用为主,发育了冲积平原和湖成平原。在可溶性岩层分布地区,也因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了地表和地下岩溶地貌。怀宁、贵池、东至境内都有溶蚀低山和丘陵,地下溶洞屡见不鲜,其中以贵池的大王洞最典型。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