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徽通俗公报》(又称《通俗报》)创办人韩衍(蓍伯)被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安庆熊成基领导的起义被镇压后,安徽反清革命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岳王会的主要负责人已潜离省会安庆。值此革命形势处于低潮的时候,激进民主主义者、当时在安庆督练公所任文案的韩衍勇敢地主持了岳王会的工作,成为岳王会“安庆方面的实际领导”。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韩衍与陈白虚、孙养癯、高超、朱蕴山等进步青年,克服种种困难,创办起《通俗报》,在万马齐喑的白色恐怖中,针砭时弊、鼓吹革命,特别是大胆揭露清政府勾结英帝国主义,出卖铜官山矿权;公开支持和声援铜陵民众驱逐英帝国主义工程师梦奎的斗争,使这份小报风靡一时。因此,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的忌恨,收买刺客向韩衍连刺三刀,但他不为所动,创伤未愈即又奔走革命,并在《通俗报》上发表《告刺客书》。人们赞之为“虽黄金在案,白刃当胸,卒不以利害夺其志”。不少当时在安徽活动过的辛亥老人,回忆自己走上反清革命道路时,都认为《通俗报》确实“起到了组织革命和宣传革命的作用”。
清宣统二年(1910年)冬创刊的《皖江日报》,宣统三年夏因芜湖水灾暂停。水退复刊未几,适值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爆发。当夜,该报副刊编辑邹秋士从友人处获悉此讯,待赶回报馆已是拂晓,报纸活版已经上机,当即插入简讯,报道武昌方面有激烈炮声,真相尚不清楚,第二、三天,报馆派人到轮船码头守候,从武汉来的报纸和旅客口中,得到更多的消息,遂编写《皖江日报号外》张贴报馆门口,并印发单页“号外”。最多时一日发三次。报道革命形势发展情况,比上海报纸消息要早二、三天。一时影响甚大,报馆业务也有增加。这是安徽报纸最早的报纸号外。
民国元年(1912年),社会党芜湖支部成立,芜湖东北乡农民邢荡湖(一说系同盟会员),参加社会党,创办《讽报》。民国2年,邢荡湖等5人(从大通方面捕来2人)被驻芜皖军旅长龚振鹏密捕杀害。《讽报》停刊。
民国2年1月8日,芜湖《皖江日报》因转载江苏公报上《忠告社会党》一文,1月16日芜湖社会党率众打着党旗,手持挽钩,将该报馆招牌劈下,捣毁排字房。巡警局、民团、商团闻讯前往弹压,当场逮捕2名社会党员。
民国8年5月26日,安徽督军倪嗣冲诬指芜湖《工商日报》“立论偏激、淆惑视听”,电令芜湖道尹署警察厅严加制止,并谓“如该报不服制止,应即停止发行。”
民国8年5月16日,《皖江日报》、《工商日报》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夺我青岛及山东主权,决定停止刊登日商船舶、商情及商业广告,以示抗议。
民国8年10月,安徽省长吕调元转发总检察厅通辑京报邵振青的通辑令。声称京报“所出各报均有触犯刑律及违犯出版法等事情,当即拘传”,又说“邵振青即记者又名飘萍,系浙江高等学堂毕业生”。吕调元在训令中要求省检查长、三道尹、警务处、六十县知事“所属一体协缉务获解究”。
民国14年4月21日芜湖《工商报》报道:4月18日以来安庆印刷业工人有90多人为反抗虐行,举行为时5天的总罢工,使安庆出版的各种报刊全部被迫停刊。
民国14年上海“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安徽后,6、7月份的芜湖《工商报》于6月3日、6月5日、6月10日、6月14日、6月15日、6月16日、6月18日、6月21日、7月12日、7月13日、7月14日等日的报纸报道了安徽民众举行游行示威、商店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情况,支援上海工人的斗争。
民国17年6月,在凤阳县城的安徽第五中学创办了《怒潮》报。出版不久又改名为《五中学生》。这张报纸是在五中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创办的,由于报纸内容比较激进,加上五中学生又经常闹学潮,矛头直接指向县教育局长、县长等人,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不满。民国18年4月17日凌晨,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指派一个姓盛的旅长,带领一营部队围住学校,在五中逮捕了20多人,学校党组织遭到彻底破坏。
民国18年,在安庆创办的《长江晚报》,总编辑刘文若,与反蒋爱国将领方振武配合利用报纸进行反蒋宣传。刘文若利用矛盾撰写《当国人物的过去和现在》的长篇文章在《长江晚报》上连载,揭露蒋介石的各种丑史和叛卖革命的罪行,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报纸发行由千份激增至万份,引起了蒋介石的忌恨。当年10月1日拘禁了方振武,逮捕了社长许习庸、总编辑刘文若,并将许、刘二人杀害,报社被查封。这张报纸是以民营报纸的面目出现,实为中共地下党员刘文若、徐觉生、牛雨樵、许习庸创办。
芜湖《皖江日报》,民国19年的一天,报纸上突然出现一条“共产党万岁”的标语,国民党惊恐万分,当即逮捕一名排字工及校对谭绪栋,后谭被保释,排字工下落不明。报纸被国民党当局封禁1年。《皖江日报》是宣统二年(1910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创刊,担任主笔的是同盟会员陈子范。报纸发表了不少宣传革命的文章,在新文化传播上,是当时安徽一个主要阵地;它支持爱国学生运动,抵制日货,停登日商广告以及船期、商情等。这些行动,被国民党当局视为“言论偏激,淆惑观众”。早在民国2年(1913年)7月27日晚,就有国民党军队数十人借查军火为名将《皖江日报》馆抄毁一空,损失甚巨。“共产党万岁”标语的出现,是当时报社广大员工,对国民党当局不满的一个具体表现。
民国22年8月13日《皖北日报》、《大淮报》刊载国民党83师招募员潜逃新闻一则,旋据公安局函称失实,当即允予更正。未料晚间11时突遭招募处副处长刘效模率领武装士兵多人,闯入皖北时报馆,擅自殴打、扣押该报编辑李光久,并派兵包围大淮报馆。休宁新闻通讯社看到蚌埠新闻记者协会谏电。于9月2日发出声援电,并刊登于《徽州日报》二版,电文称:“阅悉此事件,不胜发指,查言论自由,约法定有明条,保障言论,国府明令煌煌,至果系传闻失实,自有出版法第14条之规定,该报既允予更正,已属合法,何物刘效模,胆敢寅夜私擅逮捕记者,摧残舆论,不谨藐视约法,抑亦有违刑章,殊属不法已极,更敢散发传单,不惜架词妄诬,尤属军阀行为。须知法令未泯,公理犹存,尚望我新闻界暨我八皖父老,一致声援,尤深望省政府当局,依法保障,并严予彻究不法刘效模,庶几以伸法典,而保言论,毋任祈祷。”
民国23年,国民党歙县政府为省政府主席刘振华(字雪亚)歌功颂德,在城东公园建造六角“雪亚亭”,《徽声日报》发表该亭奠基典礼消息时,标题“奠基”错为“奠墓”。县长石国柱见报大怒,抓来总编辑柳戟门禁闭1夜,勒令《徽声日报》停刊检查3天。
上一篇:导言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