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水文地质勘察主要始于本世纪50年代初。其勘察重点主要有四:一是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二是城市供水和淮北农田供水勘察;三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四是矿床水文地质勘探。
一、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主要有以下3类(表52):

一类是水利部门为治理淮河和规划长江综合治理工作,按水系流域所作综合水文地质调查。完成于50年代后期。
二类是省地质局和长春地质学院,按自然区段对大部分平原和丘陵所作1∶20万综合水文地质普查,面积74325平方公里,钻探(手摇钻机)169125米,民井抽水622层。完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初。
三类是省地质局按地理图国际分幅进行的1∶20万水文地质调查,始于60年代中,1975年起,按地质部颁发的统一规范开展工作。

二、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农田供水勘察】
本世纪60年代,省地质局323队、329队分别在萧县—砀山北部和阜阳等地,进行1∶5万(0—100米深度)和肥东县1∶10万(40—150米深度)农田供水勘察。
70年代,农田供水勘察以淮北平原为重点。1970年,省地质局323队在淮北13县开展了供水勘探,有关县水利局参加了工作。同年,323队和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又开展了淮北16县的深部(40米以下)供水勘察,施钻334孔,计54507米。
农田供水勘察概况见表52。
【城市和工矿供水勘察】
50年代末,建筑工程部即在合肥、蚌埠作了1∶2.5万城市供水勘察,面积248平方公里。60年代初,省地质局329队为濉溪、阜阳、马鞍山作了349平方公里的1∶5万城市供水勘察,钻探7029米,抽水34层。1982年起,省地质局第一、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又先后对合肥、芜湖、蚌埠、淮南等市再次勘察。
工矿的供水勘察始于50年代末,70年代起得到迅速发展。此项勘察以地质和冶金系统开展较多。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为淮北第二发电厂所作的供水勘察,获水量达13.6万吨/日的水源点。
全省城市和工矿供水勘察的主要工作如表53。


三、矿床水文地质勘探
在各矿床勘探的同时,都相应作了水文地质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床开采的充水因素及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沿江地区矽卡岩型和热液型岩溶充水矿床、马鞍山地区火山岩型裂隙充水的矿床和两淮煤田岩溶裂隙充水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工作方法。1977年以来,进行了省内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及工作方法的研究,全望永,孙庭芳(1979)著有《安徽省岩溶充水矿床地质勘探类型划分》。此外,冶金工业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1981)在白象山矿区进行了大型非稳定流抽水和电算。

四、地下热水和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全省发现温泉30处,已调查20处,黄山、庐江东汤池、巢湖半汤3温泉进行了勘探。钻探还发现了萧县、亳县、凤台、阜阳、安庆、休宁等地下热水和霍邱、庐江、马鞍山等地地热异常场。
环境水文地质调查方面,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及供水勘察时都检测了水质。《1∶50万安徽省水文地质图》(323队,1979)总结了部分地市及农村地下水污染状况。《安徽省水文地质远景区划报告》(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984)根据工农业布局、居民分布、污染源及地下水污染程度等,对全省作了环境水文地质分区,调查了省内地方病分布及病因,并编制了1∶100万安徽省环境水文地质图。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