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这里主要根据中小比例尺重力测量和航空磁测成果,简述区域重磁场特征及其地质背景。
一、岩(矿)石密度和磁性参数
【岩(矿)石密度参数】
省内常见岩(矿)石密度变化见表26。岩浆岩类随基性程度增高密度递增,同一成分岩浆岩则随侵位深度加大渐增。沉积岩类的密度与物质成分相关,当碳酸盐成分增高合时密度增加,炭质增多则密度降低。变质岩类密度比较均一。因此,除莫霍面上下有明显密度差,是引起区域重力异常的重要因素外,上构造层也存在多个界面。虽然不同地区密度界面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引起区域重力异常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四系及第三系较其前硬结岩的密度分别低0.3克/立方厘米和0.2克/立方厘米,故沉积厚度较大的地段,可导致明显的重力低异常。基性岩及碳酸盐岩与一般岩石相比,密度要高0.1克/立方厘米以上,当其具有一定规模时可形成相对重力高异常,但中酸性侵入体与前新生代硬结岩间无明显密度差,一般不致于产生明显的重力异常。火山岩类在无显著蚀变或矿化时,密度一般较侵入岩及中生代以前硬结岩低,可形成相对重力低异常。
【岩(矿)石磁性参数】
岩石或矿石磁性的强弱通常用磁化强度表示。某—地区磁场的变化必须同时考虑岩(矿)石的磁化率(K)和剩余磁化强度(Jr)。火山岩、侵入岩及变质岩具有明显磁性,且差异较大,尤以火山岩为甚。侵入岩类随基性程度增高磁性递增,并随侵位深度加大而渐趋均匀,剩磁则相对减弱。沉积岩类一般为无磁性或弱磁性。变质岩磁性变化大,一般剩磁较强(表27)。
岩浆岩及前震旦系一些含铁变质岩类均能引起区域性磁异常。一般中性和偏基性侵入岩因磁性较强且稳定,可产生背景宽阔幅值较高的区域性磁异常;火山岩磁性变化杂乱,通常引起不具开阔背景的杂乱异常;含铁变质岩类磁性较强,剩磁变化大,异常特征一般介于前二者之间。



二、区域重磁异常特征
根据重磁异常的展布方向、强度高低及其相互关系等,分区予以叙述(图17)。

【两淮重磁异常区】
位于涡阳—颍上以东,金寨—舒城以北,舒城—肥东—五河以西。重磁场东西向展布,重力异常高低相间,磁异常大部分与重力高有一定对应关系。
夏邑—旗杆楼重高磁高异常带(Ⅰ1):磁异常呈北西向,以100纳特以往地球物理勘探中通用的地磁场强度单位为伽马,1伽马10-9特=1纳特等值线圈定的异常长50公里,宽40公里。具有100—200纳特和200纳特以上二级台阶特征,北侧有—200纳特的宽缓负异常相伴。
永城—宿县重高磁高异常带(Ⅰ2):为100纳特左右的东西向区域背景磁场,其上叠加多处200—300纳特的局部异常。
图17区域重磁异常分区及组合关系蒙城—固镇重高磁高异常带(Ⅰ3):长120公里,宽20—30公里。区域磁场100—200纳特,局部峰值达500纳特以上,北侧伴有—100纳特的宽缓负异常。重力高异常带与磁异常带基本吻合。
古城—安子口重高磁高异常带(Ⅰ4):磁异常带长90公里,宽10—15公里。区域背景磁场一般100—300纳特,局部达500纳特。东北部和西部出现幅值—100~—200纳特的负异常。
罗集—凤阳重高磁高异常带(Ⅰ5):磁异常带长120公里,宽20公里。异常较杂乱,大多数为叠加在100纳特区域磁场上的串株状异常,基本处于重力低向重力高的过渡部位。
正阳关—寿县重高磁高异常带(Ⅰ6):磁异常呈北东向,长30公里,宽10公里。平缓开阔,北部伴有明显负值。正负异常峰值分别为400纳特、—450纳特。
隐贤集—吴山庙重高磁高异常带(Ⅰ7):磁异常呈东西向,300纳特等值线闭合圈长45公里,宽23公里。异常宽缓,中心强度400—500纳特,相应的重力异常亦为东西向,具有明显重力梯度带,局部重力低和重力高。
【皖西重低磁缓异常区】
位于涡阳、颍上一线以西。区域背景磁场一般100纳特以下,异常平缓。区内总体磁异常和重力异常均较低缓,仅利辛北部和颍上西部出现重磁同高异常带。
马集—利辛重高磁高异常带(Ⅱ1):磁异常呈北东向,长30公里,宽10公里。平缓开阔,强度250纳特。重力异常方向与磁异常基本一致,有明显的重力低和重力高带展布。
南照集—陈集重高磁高异常带(Ⅱ2):磁异常近南北向,长宽分别为35公里和6公里。异常强度变化较大,一般500—700纳特,峰值1000纳特以上。西北侧有-200~-500纳特的负异常相伴。重力异常方向与磁异常吻合,局部有明显的重力低和重力高。
【大别重低磁高异常区】
位于两淮区南部,东南以桐城—太湖一线与长江两岸区为界。重力场自边界向内由陡变梯度带过渡到大型封闭的低重力场区。-60毫伽等值线圈闭的北西向椭圆状重力低区,直径100余公里,中心峰值-100毫伽左右。局部磁异常方向较杂乱,但总体展布与区域构造基本吻合,大致以霍山—潜山一线为界,其西为北西向,东为北东向。腹地多系300—600纳特的高磁异常群,北侧为-300~-600纳特的区域负磁异常,南侧为100—300纳特的正磁异常群。
【长江两岸重磁异常区】
位于五河、定远、太湖以东,广德、青阳、东至以西,呈北东向开口的喇叭状。重磁场由一系列北东向高低相间的带状异常组成,明显的重高磁高异常大致可分7个带。
嘉山—忠庙重高磁高异常带(Ⅳ1):磁异常总体特征是在低缓的背景上断续叠加有串珠状北东向带状异常。栏杆集至忠庙一段异常较高,背景场100—300纳特,其间有500纳特的局部异常。
屯仑—马厂重高磁高异常带(Ⅳ2):磁异常为北东向展布的串珠状低缓异常带,局部异常强度200—300纳特,个别达500纳特。与磁异常相应地段有断续的重力高带分布。
天长—六合重高磁高异常带(Ⅳ3):重力异常带长50公里,宽25公里。强度20毫伽以上,呈北东向展布,边缘以密集的梯度带过渡到重力低区。磁异常分两类,一是相应于密集重力梯度带部位的杂乱异常,正负伴生关系不明显;另一类基本与重力高带相对应,异常宽缓,一般峰值500—700纳特。
马鞍山—芜湖重高磁高异常带(Ⅳ4):省内长70公里,宽20—25公里。具有三级结构特点,即在300—500纳特宽缓一级背景场上,叠加一系列二、三级局部高磁异常。区域重力高异常带与磁异常带相似。
高淳—宣城重高磁高异常带(Ⅳ5):背景场具有向北东和东西两个方向延伸趋势,在200—300纳特背景上叠加着次级局部异常,峰值500—600纳特。北东向磁异常有重力高与其对应,重力异常以平直陡变的梯度带过渡到重力低区。
庐江—怀宁重高磁高异常带(Ⅳ6):磁异常带东宽西窄呈楔形,长110公里,宽15—30公里。背景磁场300—500纳特,叠加的局部异常强度1000纳特左右。北西侧伴有明显负异常,一般-300~-500纳特,局部—1000纳特以上。重力异常基本与磁异常对应。
繁昌—铜陵重高磁高异常带(Ⅳ7):磁异常带长60公里,宽25—30公里。300—400纳特的次级局部异常叠加于200—300纳特的宽缓背景上。铜陵至戴家汇、戴家汇至繁昌间,其异常轴由东西向转为北东向。重力场在某些高密度层出露区显示重力低,而在某些低密度沉积覆盖区则呈现重力高。这种反常现象,可能与这些覆盖层之下的岩石密度变化有关。
【皖南重低磁高异常区】
广德、青阳、东至一线是区域重磁场发生截然变化的地带,成为长江两岸区与皖南区的分界线。该区东北部磁场较杂乱,强度一般200—300纳特,局部峰值500纳特以上,并伴有负异常;西南部磁场相对平缓,为200—300纳特的宽阔背景场,北西伴有-100~-200纳特的负磁场。重力场自北往南以平直陡变的梯度带过渡到大型重力低区。-40毫伽圈闭的近东西向椭圆状异常圈长100公里以上,中心峰值近-70毫伽。
三、区域重磁异常的地质背景
【不同类型重磁异常的地质背景】
根据异常的空间展布、形态及幅值大小,区域重磁异常可分若干类型。
区域重力异常分4类:①大型重力低异常,异常范围大、幅值低,以大别山和皖南为代表,主要与地壳增厚和莫霍面相对下沉有关;②封闭的似等轴状重力低异常,大多以密集平直的梯度带与周围重力高分界。五河新集、颍上润河集、涡阳柳西、舒城桃溪、无为田桥、南陵东塘及郎溪十字铺等地的重力低异常具此特点。一般反映被断层围切的中新生代盆地;③封闭似等轴状重力高异常,一般以稀疏等值线封闭。通常反映覆盖层之下基岩相对隆起或相对高密度层的存在;④具明显走向的高低相间重力异常带,主要有北东向和东西向2组,以两淮和长江两岸区为代表。一般反映隆起与凹陷的紧密相间,平直陡变的梯度带则反映深大断裂。
区域航磁异常也可分4类:①无一定走向的区域高磁异常群,以大别山区为典型,反映了磁性不均匀的变质岩和各类侵入岩及地形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②具明显走向的带状磁异常,主要为北东向和东西向2组。前者主要在长江两岸区,有芜湖—马鞍山、怀宁—枞阳等地的异常,主要与侵入岩有关。后者主要分布于两淮区怀远—凤阳、蒙城—固镇一带,反映受构造控制的含铁变质岩系隆起,局部有侵入岩引起的异常叠加;③局部孤立等轴状异常,异常强度可近1000纳特,并有明显负值伴生,一般为中基性侵入岩引起;④高低相间的杂乱磁异常,分布不规则,强度高低悬殊,正负伴生关系不明显。一般与受深断裂控制的基性岩类有关。
【不同组合形式重磁异常的地质背景】
全省区域重磁异常的组合形式分磁高重高异常、磁高重低异常、磁低重高异常、磁低重低异常等4类。
磁高重高和磁高重低异常区,由于磁异常的存在,反映了相应地段可能有侵入岩体或隐伏含铁岩系存在,它们与铁、铜等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密切相关。
磁低重高异常基本上反映前中生代地层隆起或隐伏的地形突起,一般不发育岩浆岩和含铁岩系,不利于铁、铜等内生金属矿产生成。
磁低重低异常基本上都对应于中新生代盆地,大多为巨厚的低密度、弱磁性红色地层,是寻找石油和盐类矿产有利地段。
【反映断裂构造的重磁场特征】
断裂构造使同—密度层或磁性层发生错位或破碎带被岩浆岩充填,重磁场特征会有不同程度的显示。断裂构造的重磁特征显示主要为平直陡变的重力梯度带、具明显走向的带状或串珠状磁异常、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异常之分界线、带状异常明显错位处、同一延伸线上不同异常同向弯曲等。
【已知矿床与区域重磁场的关系】
已知内生铁铜矿床几乎全部处于区域高磁异常带与区域重力高或其向重力低过渡的重要梯度带内。如宁芜、庐枞火山岩盆地的铁矿大多分布在高磁异常与重力高基本吻合的范围内;淮北前常、秦楼、邹楼、旗杆楼、王场等富铁矿床处于区域重力高边缘的低缓磁异常内;长江下游众多的接触交代型铜、铁矿床(西马鞍山、铜官山、狮子山、凤凰山等铜铁矿,麻姑山铜钼矿,滁县铜矿等)也处于有航磁异常的区域重力高边缘带或其向重力低过渡的梯度带内。
沉积变质铁矿分布于重力梯度带并有磁异常地段,重磁同高的古老隆起区也是重要标志。
淮北和淮南煤田的储煤构造,一般处于磁场低缓区,与高磁异常偏离。高低悬殊、梯度陡的重力场,反映了构造块体的隆升或沉降,而梯度缓的重力异常低,则标志储煤构造在水平方向稳定。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