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变法维新思潮广为流传。知识分子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如陈独秀、柏文蔚、孙毓筠等具有先进思想的首先接受的也是维新思想,对谭嗣同、唐才常主编的《湘学报》“视为金科玉律”。光绪二十四年在芜湖创办的第一张报纸——《皖报》,就是在湖南“湘报”中聘来的主笔,企图使《皖报》成为“务实维新之报”。随着维新变法的失败和八国联军攻打中国,广大知识分子认识到依靠清政府实施“仁政”只能是幻想。特别是大通自力军被镇压以后,爱国人士开始倾向反清革命,并且在越来越多的人中形成了这样一个信念: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中国才有出路。光绪二十八年陈独秀在安庆藏书楼的演说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反帝爱国主张,反对清政府。《安徽俗话报》、《安徽白话报》、《安庆日报》、《安徽船》等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进步报刊诞生了。
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前安徽创办的60多家报纸,除少数如《安徽官报》等是清政府和反动军阀用来对抗进步舆论外,大多数是进步的,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从其办报宗旨和主要内容来看,可以分为四类:一是“鼓吹救国图存,开通民智”。利用报纸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种种罪行,抨击封建王朝、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同时向国人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唤起民众党醒。二是传播官府信息。将内阁和地方政府的文件,如宫钞、上谕、奏议等印发给与政务有关的官府衙门。三是以传播实业方面的新闻、专论、新的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实业性报刊。四是商业性报刊。安徽第一张商业性的报纸《商务日报》,清光绪三十一年在芜湖创办。这类报纸主要刊登工商新闻、商业行情、启事广告等。
这一时期主办报纸的有官府(安徽抚署、巡抚公署、省长公署),有正谊书局、同文印书馆,有办报同人、军界头目、群众团体以及工商界人士。大部分报纸办在安庆、芜湖。外地只有徽州、滁县各一家,还有的报纸为了避开反动势力的阻挠,把办报地址设在省外。
这些报纸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皖江日报》历时28年;其次是《工商日报(工商报)》和《民嵒报》,历时都是27年。发行量最多的是《民报》,最高发行5000份;其次是《工商日报》,一度发行4000份;再次是《安徽俗话报》,光绪三十年初印1000份,后逐渐增到3000份。其“销路之广,为海内各‘白话报’之冠”。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