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地下水含水岩类
地下水形成、运动、分布特征与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构造条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统一,表现为被制约的关系。含水岩类特征、分布与富水程度受构造、岩性和地貌条件控制。长江流域内地下水的含水岩类有:
〔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分布沿江及江淮丘陵和皖西、皖南的山间河谷地带,由第四系粘性土砂性土组成,地下水蕴藏比较丰富。含水层主要为河床相砂、砂砾石,其富水程度取决于古河床的发育情况,变化较大。江淮丘陵地区,以抬升为主,在江淮分水岭的南侧,岗地延绵、波状起伏,岗洼相间,上更新统的粘性土(含有薄层的砂性土)为广泛发育的含水层位,厚10~15米,但含水极为贫弱,富水程度只有1~3吨/时,水位埋深在5~15米。山区内发育的山间盆地,比较著名的,长江以北有岳西盆地、霍山盆地,长江以南有广德盆地、南陵盆地、泾县盆地和宁国盆地。近代河流冲积和洪积物都比较发育,河漫滩及阶地中的砂砾石层为良好的含水岩层、水量较大,一般在500~1000吨/昼夜以上。沿江圩区平原,长期以来一直为间歇性升降,更新统组成岗丘,全新统组成河谷平原,在地貌上由于数次轻度抬升,沿江一带发育有2~3级阶地,而在长江干流及其支流青弋江、水阳江、漳河、皖河、长河、黄湓河、滁河和巢湖沿岸地区,发育有较广的一级阶地和冲积平原,地势坦荡,海拔较低,一般都在10米左右,尤其是沿江的水网平原,沟塘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地势更为低下,海拔多在10米以下。但是由于第四系的分布,岩性、厚度变化较大,厚50~80米,局部达数百米。地下水主要蕴藏在全新世的古河道中,含水层为单一的砂层、砂砾石层或砾石层,水量丰富,一般在1000吨/昼夜上下。
〔碎屑岩类裂隙水〕
主要由古生界的海相和中生界陆相砂岩、砾岩、页岩组成,在沿江的东至、贵池、青阳、铜陵、繁昌、广德低山丘陵分布广泛,微含裂隙潜水,局部承压,富水程度不高,一般在5~20吨/时。
〔碳酸盐岩类裂隙喀斯特水〕
主要分布在沿江地区石灰岩所组成的低山丘陵,贵池—铜陵、青阳—石台;宣城—广德;怀宁—安庆市郊,巢湖南湖等地,咯斯特发育,主要为溶洞,暗河,如石台县的蓬莱仙洞、鱼龙洞、贵池的大王洞、宣城的龙泉洞、广德的太极洞,发育深度在150米以上,地下水赋存在裂隙溶洞中,为潜水或局部承压,但富水程度极不均一,喀斯特溶洞、暗河发育的地段,溶洞水极为丰富,水量在2000吨/昼夜以上,反之含水极微弱。
〔变质岩及侵入岩类裂隙水〕
变质岩主要分布于皖西的霍山、岳西两县;侵入岩主要分布于皖南,如青阳、太平、旌德等地的花岗岩体,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分布。风化壳厚30~50米,以潜水为主,富水程度极为贫弱,大理岩相对较好,一般在1~5吨/时。
总之,长江流域基岩裂隙水的富集,均在张性断裂、褶皱轴部及其转折倾末端,不同岩性或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以及地势低洼等构造地貌有利的部位。含水的断裂主要为北西及北西西向的两组。
此外,在长江流域内,沿深断裂带及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的地区常有温泉出露,如香泉、半汤、东、西汤池,黄山宾馆等温泉。
二、地下水的天然资源
根据长江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为山区、岗丘区和平原圩区。
〔山区〕
长江南岸属皖南山地的一部分,地形高峻,群峰峙立,于中低山之间有零星盆谷分布。面积15567平方公里。降水充沛,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地下水补给以降水为主,具有良好的排泄条件,无理想含水层,属地下水较贫乏的地区。长江以北属皖西之山地南部,地面高程都在200米以上,多在500~1000米以上,中低山地形为主,面积6864平方公里。变质岩系组成为主体、降水充沛,但无良好的含水层,为地下水贫乏地区。
〔岗丘区〕
长江北岸,位于大别山东南山前地带,跨江淮分水岭的一部分。面积为18265平方公里,地形多样,丘陵、岗地、平原交错,多以展示岗洼相同,波状起伏的平原和河谷平原为主,降水充沛,发育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裂隙和变质岩隙水,富水性均较贫弱。长江南岸为沿江丘陵,多为北东—南西向的低山、岗地丘陵地貌景观,面积7852平方公里。褶皱紧密,断裂发育,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平原区〕
包括沿江两岸圩区、巢湖圩区和青弋江、水阳江下游南漪湖地带,面积9482平方公里,区内地势低平,河渠网湖泊纵横交错,水利化程度、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均较充沛。
经对山区、岗丘区、平原区采取水均衡法,计算出长江流域浅层地下水的天然资源为82.52亿立方米/年。见表3—2—24。
安徽境内长江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情况表
表3—2—24面积单位:平方公里,地下水单位:亿立方米/年

长江流域地处湿润地区,地表水丰富,无论是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还是生活用水,基本上都是依靠地表水,地下水很少利用,因此长江流域的地下水资料比较缺乏,尤其是动态资料,因此给计算地下水的天然资源带来难度,对计算参数的选用更是这样。将计算结果与其他部门(例如1992年安徽省计委科研项目——安徽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计算结果相比较,基本上是相似的,都在80亿立方米/年左右。实际上长江流域的不少岗丘地区,地表水一时难以利用,非常缺水,尤其是在干旱年份(1966~1968年,1978年)人畜用水都感到紧张,例如肥东的北部、庐江枞阳两县、宣城郎溪广德3县接壤地带就是这样,在这些地区,深入做些地下水开发研究工作,是完全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人畜缺水的难症。
上一篇:第二节 湖泊
下一篇:第一节 新安江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