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黄山图经(节录)
(宋)佚名
黄山旧名黟山,当宣、歙二郡界,在歙之西北,高一千一百七十丈。东南属歙县,西南属休宁县,各一百二十里,即轩辕黄帝栖真之地。唐天宝六年敕改为黄山。
按江南诸山之大者有天日、天台二山。《郡国志》云,天目山高一万八千丈,而低于黄山者,何也?天目近连浙江,天台俯瞰沧海,地势倾下,百川所归。而宣、歙二州即江之上游,海之滥觞也。今计宣、歙之平地已与二山齐焉。况此山有摩天戛日之高,则浙东西、宣、歙、池、饶、江、信等郡之山,并是此山支脉。诸峰积石,迥如削成,烟岚无际,雷雨在下,霞城洞室,乳窦瀑布,无峰不有。岩峦之上,奇踪异状不可模写,诚神仙之窟宅也。山上往往闻峰上仙乐之声。自郡至山口一百二十里,自山口至汤院又八里,磴道崎岖,颇通车马。
按《周书异记·神仙传》云,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受胎息于容成子,吐纳而谷神不死。获灵丹于浮丘翁,遂思超溟渤,游蓬莱。乃告浮丘公曰:“愿抠衣躬侍修炼。”浮丘公曰:“择贤而师,学必精奥;栖隐胜地,业则易成。炼金为丹,必假于山水,山秀水正,其药乃灵。江南黟山,据得其中,云凝碧汉,气冠群山,神仙止焉。地无荤辛,境绝腥腐,古本灵药,三冬不凋;名花异果,四季皆有。山高木茂,可为炭以成药。进泉直泻,状如飞布。下有灵泉,香美清温,冬夏无变。若能斋心洁己,沐浴其中,饮之灌肠,万病皆愈矣。”黄帝遂命驾,与容成子、浮丘公同游此山。山有三十六峰、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二洞、八岩。
黄山建设之意义
许世英
黄山古名黟山。色而泽之为黟山。肤剥尽而骨仅存,空青所凝,遥望成黛;又肌理细腻,苍润鲜华,是以名焉。唐天宝六年,因《周书异记》轩辕黄帝从容成子、浮丘公同游于此,得道上升之说,敕易今名。相仍未改。考其山脉,属南岭山系。东走之北支,为苏浙皖赣之分水岭;北倚九华,南接白岳,左挟浙河,右起青弋。主峰拔海将六千余尺,绵亘五百余里,支脉蜿蜒。赣之石钟,浙之天目,皆其支蔓。山阳为前山,属皖之歙县,山阴为后山,属太平。毓秀钟灵,徽宁两属人士之卓荦不群,各有以自见,有由来矣。
山之胜,甲于东南。昔徐霞客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语。而近顷吴稚晖先生,至谓为中国标准好山。大概聚千百奇峰,劈地摩天。于数百里内,山阳则雄博伟丽,奇不可伏,山阴则玲珑萧散,秀绳人区。嵯岈怪石,虚空蟠结,松簪山骨,泉吐岩头,时异景殊,步移形换。所谓“妙不可言,岂有此理,说也弗信,到者方知”,非文字所能尽也。
在昔交通闭塞,游客多望而却步。今值杭徽、芜屯、殷屯、屯景、屯淳各公路次第告成,筹维建设,一以光大名胜,公之于世,游者有愉悦之精神,发高尚之思想,一以开发利源,使山不爱宝,于吸收游资繁荣而外,复得收增进生产之效。幸得省当局热心提倡,始有黄山建设委员会之组织。初步计划各工程,已于今年秋冬间,粗具成绩。惟以后全部建设,经纬万端。是在徽宁二属之人,通力合作,随时匡导,俾竟全功。世英之始愿,度亦邦人君子所属望者也。
(原载民国二十四年一月一日《徽声报》)
安徽省政府公函
民警字等1128号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九月三十日
事由:准内政部函嘱,贵处为黄山行政组织及地区范围如何、人口若干,转函复请查照由
案准
内政部本年安一字第12242号函略开:“兹准行政院秘书处公函,为黄山行政组织及地区范围如何,人口数若干,请先查复,以便转呈核办,并将该项行政组织地区、范围及人口数字,径复行政院秘书处”等由,经饬据黄山警局本年亚总字第(065)号申鱼代电,查复称:“查黄山过去原属太、歙两县,以汤岭关为界,岭北属太平,南归歙县。自民国二十四年,黄山建设委员会奉命会同太、歙两县府勘测,以黄山之东至太平县谭家桥,西至太平县之力溪坦,南至歙县之汤口镇,北至太平县之甘棠镇,正式划归黄山管理局管区所辖,并制有详图,会报行政院暨省府,各分存在案。兹谨附呈黄山辖区略图一份。至黄山行政组织,除职局外,兹谨抄呈黄山管理局组织规程概要一份。至关人口编查,职局早经报呈有案,现计编为一保(紫云保)九甲,共百四十户,男三百六十六人,女二百二十二人,谨电奉复”等情,附黄山辖区略图及黄山管理组织规程概要各一份。据此,除函复内政部外,相应抄附原辖区略图及管理局组织规程概要各一份,函请查照为荷。
此致
行政院秘书处
抄附黄山辖区略图及管理局组织规程概要各一份
主席李吕仙
黄山风景区管理规则
为加强黄山风景区的管理,使它更好地为国内外宾客服务,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则:
一、游山宾客应凭证登山游览。
二、风景区竹木、花草、药材、幼苗、竹笋等禁止采挖,如研究、教学等单位采集标本、种子须经本处同意。
三、黄山为禁猎区,一切飞禽走兽禁止猎取。
四、保护风景区自然风貌。风景区内严禁乱砍、乱伐、打枒折枝、毁林开荒和乱开岩石、取土、取砂。
五、严禁在建筑物、古迹、岩石、竹木上留言、提字和刻画。
六、严防火灾。烟头、火柴杆不能乱丢,不能在林内烧火堆,以防走火烧山。
以上规则,希来山宾客自觉遵守,违者视情节予以处理。
安徽省黄山管理处
一九五六年五月
安徽省人民委员会
批转黄山管理处关于召开
黄山风景区护林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
徽州专署,太平、歙县人民委员会:
省人委同意黄山管理处关于召开黄山风景区护林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和会议上写成的决议。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黄山是国内外著名的风景地区,加强风景区的保护,是有很大意义的。各县应督促社、队切实做好宣传教育和保护工作,严禁在风景区范围内砍伐、开采山林和烧山、垦荒。至于穿插在风景区以内的集体所有山林的砍伐和现有石灰窑、砖瓦窑、纸槽所必须的原料、燃料,应按照护林会议决议中所规定的办法执行。
一九六三年一月三十一日
安徽省黄山管理处关于
召开黄山风景区护林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
安徽省人民委员会:
黄山风景区护林工作会议,于1963年1月15日至17日在黄山召开。到会代表有太平、歙县林业局,有关区、公社、大队的领导干部及黄山林校、实验场、大洋湖畜牧场等单位的负责人,共计30人。徽州地委书记沈杰人同志、林业厅刘东屏同志、太平县委书记吕秋山同志、歙县县委书记朱爱华同志、徽州专署林业局局长洪敏同志应邀参加会议。
会议是在省人委潘效安副秘书长主持下进行的。会议开始由潘秘书长和沈书记简要的说明黄山风景区的优美和价值,加强保护风景区的重大意义和会议的目的,并就有关问题作了指示,继由我处党委书记谷昌同志将黄山几年来护林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作了汇报。会议期间听取了到会代表对黄山过去所划的界线及有关护林工作方面的意见,并本着既保护黄山风景区的完整,又照顾群众利益的原则,就重新划定风景区范围、山林权、今后管理等问题,充分地进行了讨论,并取得了一致的决议。最后,潘秘书长作了会议总结发言。现将会议写成的决议报上,请审查,如无不妥,请批转歙县、太平两县及有关区、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执行。
附件:关于保护黄山风景区几个问题的决议
一九六三年一月十八日
关于保护黄山风景区几个问题的决议
一、划定黄山风景区范围的共同意见:
1、歙县境内:从新岭头起,沿青山岗直下石子源到寨西桥,这一段是从山脊分水为界,从寨西经汤口——苦竹溪——山岔——乌泥关——北关桥为止,这一段以青屯公路为界。跨黄山区黄山公社的寨西、黄山、山岔三个大队。
2、太平境内:从北关桥起,经白亭——布水峰——槛窗峰一一火龙尖——夫子峰——采石峰,从黄龙摆尾过河至二龙桥,这一段均以东北坡山脚为界。再从二龙桥经芙蓉亭——小洋湖——大洋湖——竹溪——翠微寺,这一段为人行道为界。从翠微寺经冀然桥过青牛溪越官山岗,过“三道河”经贯顶山——石屋——小岭脚穿过河流经外远屋——箬帽尖——来龙岗——罗丝亭至新岭头止,这一段以山林小道或自然山脚、河流为界。跨三口、甘棠、龙源三个区,中墩、长源、巷里、耿城、龙源五个公社,中墩、新汝、罗村,风景、沟村、辖村、陈村、峰景、汤刘九个大队。
以上所划界线,是会议讨论中共同商讨的初步意见,正式定界,待组织人员实地勘察定案,在实地勘察中有些地方可能推出,有些地方可能缩进。总之,以不影响黄山风景为原则,又照顾到群众的利益,工作组可以便宜从事。
二、风景区内集体所有制的山林权和管理的意见:
1、凭土改证和县人委册籍及有关文件为依据,没有依据文件的,均属国有山林。
2、在风景区内的集体所有的山林,在经营管理方面,为了美观起见,由黄山管理处与所属社、队按照风景区的管理原则共同管理。
3、界线勘定以后,为了集体生产需要和管理方便,风景区内集体和国有山林交叉地方,可以双方协商研究用同等数量的山林进行互换,并签订互换协议书,报上级机关备案。
4、黄山管理处借给社、队或政府部门下属单位的国有山林和土地,其所有权仍属黄山管理处,使用单位不得擅自砍伐,并和办理借用手续,报请省人委批准。
5、不在风景区范围以内的国有山林,仍为国有林,其界线此次划界小组不作清理,应由各所属县的林业系统清理。
关于划定风景区范围界线工作组问题,仍以此次会议领导小组为领导组:由省人委潘效安秘书长、徽州地委沈杰人书记、省林业厅刘东屏处长、徽专林业局洪敏局长、太平县委吕秋山书记、歙县县委朱爱华书记、黄山管理处谷昌书记等同志组成,以省人委潘秘书长、地委沈书记为组长。以下太平县、歙县再设两个组,以便进行工作,由吕、朱两书记分别担任组长。参加成员:县人委一人、县林业局一人、黄山管理处二人、林校一人、所属区、公社、大队,生产队各一人。
组的工作任务:(1)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凭土地证实地划清国有山(风景区)和集体山的山界,并在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上标明,并用文字记载。(2)就地树立永久性界桩或在崖石上刻字,作出明显的山界标志。(3)工作结束时,写出总结报告,主要山林权的划分,报上级领导核示。(4)划界时间:要求在六三年三月初开始至四月底全部结束。由工作组报县人委批准,发给山林所有权执照。
各社、队应将土地证准备好,以便到时检验。
三、几个具体问题:
1、未划入风景区内的太平县,沟村附近的玉屏峰、道人峰、醉翁峰,为黄山三十六小峰之一,应该作为风景保护区,由沟村大队负责管理。
2、现有歙县山岔、寨西两个大队的石灰窑、砖瓦窑、纸槽;太平中墩大队的石灰窑、砖瓦窑,仍旧予以保留,不得随意增加,但所需原料、燃料,应不损害风景美观的情况下开采,燃料以修枝抚育办法解决。
3、太平县三口区,火龙尖和夫子峰之间山坞属集体山场部分,社队安排生产时,应尽量照顾风景区的山容美观。
4、翠微寺和新桥农场约四十余亩农田,以及竹溪农场的田地,原属黄山管理处所有,现借给社、队使用,今后如国家建设时,黄山管理处有权收回。
四、对风景区的管理几项规定:
1、黄山风景区范围内的居民行政领导,仍按地方行政区划不变,风景区林木、岩石、水系,和一切有关风景的奇松(包括古树)、竹、石及名胜古迹等其管理权,均属于黄山管理处,一律严禁砍伐和开采,属集体所有的山林,由黄山管理处与所属社、队共同管理。
2、穿插在风景区内的集体所有山林,应以土地证和县人委册籍有关文件为凭,其产权仍属集体所有。如社、队及社员添置小型农具、家具需要少量(木材壹立方以内,竹子五十根以下)竹木用材,在社、队自己的山场砍伐竹木时,须以大队为单位制定季度或年度计划报社及区,由社、区核准,在批准前须与黄山管理处共同研究,如数量较多的间伐,必须经黄山管理处派员查看,双方协商同意后,报县人委批准。
3、风景区内严禁烧山、垦荒,凡已开荒的火子地,应立即停垦,三年之内,逐步还林或封山育林。
4、风景区内未经黄山管理处同意,一律不准烧石灰、砖瓦和木炭,也不得开设纸槽,机关、团体和居民所需燃料,必须在指定范围内,按照抚育方法进行。根据山区采茶季节所需茶炭、茶柴,由黄山管理处和社、队共同研究解决。
5、风景区界线以外的周围山林,根据地委一九六二年十月二十九日165号文件规定:现在一律不准再开火子山,严格制止毁林。为照顾风景区的美观,现有火子地,应优先绿化,有林地带不准使用皆伐作业。
6、山区严禁火灾,不得在山中燃火,烤食和取暖。烟头、火柴杆不得随便乱抛,并提高警惕,防止反坏分子破坏。
最后,要求社、队领导同志,广泛的向群众进行节约用材的宣传教育,并要求每个社员以茅柴什草作燃料,扭转以往光烧树杆,不烧树枒和茅柴的习惯,要求基层干部以身作则,起模范作用。
一九六三年一月十七日
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发展黄山旅游事业的讨论纪要
(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九日)
本月中旬,邓小平副主席到黄山视察,并登山游览了风景区,在接见省委常委和徽州地委主要负责同志时,对发展黄山旅游事业作了重要指示。为了贯彻落实小平同志的指示,狠抓黄山旅游事业,省委在此连续一周召开会议,讨论研究了黄山的当前工作和发展规划、建设方针、管理体制等问题。现纪要如下:
(一)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之一。建国三十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黄山管理处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家属,对黄山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和建设作了许多工作,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一百五十万人次,工作是有成绩的。
但是,随着我国对外旅游事业的发展,黄山风景区的管理、建设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突出的问题是:环境太脏,服务态度不好,秩序很乱,条件太差。对此,国内外游客意见很多。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造成混乱。从主观上检查,领导思想作风很不适应,既缺少办旅游的知识,又缺乏经营管理的办法,以致把旅游单位办成了招待所。现在全国到处开放,内外游客拥来,形势逼人。这些问题如不立即抓紧解决,不仅在政治上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在经济上也不能使旅游事业收到日益增长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黄山要好好整顿和建设,使其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改变,真正成为一个重点风景游览区。在将来成为国家的一个规模宏大,设备齐全的风景游览胜地。在三年调整期间,要通过一系列的整顿,使广大干部、职工冲破习惯势力,把立足点从办招待所转变为办旅游事业;从对旅游知之不多转变为较有知识;从吃大锅饭转变到搞经济核算上来。一句话,就是从经营管理到工作方针来一个根本的转变,没有这个转变,黄山的旅游事业是办不好的。
(二)
当前,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与服务态度,这是搞好旅游工作的前提。黄山的整顿,应从这里着手,集中时间,狠抓两个月,使卫生条件和服务态度有一个大的变化。开展评比奖励,要把卫生工作和服务态度作为重要条件。
为了搞好卫生工作,决定成立专业的清洁队。把山上划分三个区域,分区负责清扫游览点和公共厕所,在厕所增撒石灰和六六六粉消毒,粪便要每日冲洗,增加管道,排泄到深涧无人处。山上决定增加五十个蝇笼,消灭苍蝇。这两项已于上周内实行。卫生工作要建立责任制,定期检查评比,形成制度。已由田照副处长上山专门检查督促。
要加强对干部、职工政治思想教育,有计划地利用旅游淡季空隙,举办各种训练班,组织职工学习烹调、导游、服务、接待等业务和外语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当前每日上课一小时,或安排每周两三个晚上讲课教育。真正做到热情、礼貌、严格、周到,使游客感到舒适、方便、满意。宾馆服务员要调整班次,每日分为两班,班上八小时严守岗位,不得擅离,集中精力为旅客服务。对现在劳动组织要进行调整,用经济办法实行分级管理。决定在宾馆、食堂、浴室等建立专责制。由班组长上至科室,下至服务员、炊事员,分级负责,层层负责,事有专责。宾馆、食堂、浴室都要分别制定几条服务守则,据以检查督促落实。坚决克服不讲经济效益,吃大锅饭的思想,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制订奖励考核办法,工作效果好,服务态度好的,可定级升级,反之,要降级,降职。有些工种可以实行合同制或计件工资。为加强山上工作,对高山津贴,决定玉屏楼、北海为每月十二元,云谷寺、慈光阁等为六元,温泉等仍为三元不变。
决定“十一”前,在总结工作基础上,在全管理处范围内,开展评比奖励,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做出显著成绩的职工、干部,进行一次评先提级。今后每年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评比。
(三)
黄山在今明两年,要对自己现有的设施进行调整、改造、整修,填平补齐,把宾馆及各种设施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扩大接待能力。
今年要对接待外宾的宾馆进行改造,增加淋浴卫生设备,同时要新建餐厅、冷藏库、食品库、汽车库、蓄水池、锅炉房。新楼应在十月底完工。餐厅及其他各项最迟明年二月完工,以使现有设施配套。为满足当前需要,决定在北海增建二十栋竹木房,由太平县包工,下半年完成。
为整顿秩序,使职工家属不混入旅游区,黄山林校,由徽州建筑公司负责,抓紧在屯溪建设四千五百平方米新楼,争取年底竣工,在年底前搬迁,让出校舍,使管理处职工生活区于明年初移到林校宿舍区,腾出三座大楼及许多小楼接待游客。同时要加快汤口职工宿舍的建设。决定抓紧修建通往云谷寺、北海的公路,解决山上供应和年老体弱旅客登山的需要。由省交通局负责,从温泉至云谷寺公路,在今年内形成简易通车,明年六月正式通车。从云谷寺至北海公路,今年九月勘测结束,抓紧设计、备料,明年三月一日动工,投资约四百万元,两年完成。
搞好副食品和工艺品供应,积极热情地为港澳同胞、华侨和外国旅游者服务,赚取更多的外汇,为四化积累资金。
经过与太平县委商谈,决定由该县甘棠、仙源、耿城公社各拿出一个生产队,作为副食品基地向黄山供应充足的肉、鱼、蛋、蔬菜等副食品,供应数量、质量双方签订合同。太平县供应黄山的副食品,可抵上调任务。建立蔬菜生产基地的生产队,粮食征购任务可以减少,口粮由国家供应。汤口公社因土薄高寒,养猪种菜,可先试办,看情况再定。
当前,北海、玉屏楼交通不便,副食品供应困难,除港澳同胞,华侨和外国旅游者供应饭菜外,一般游客只供应饼干、点心和简易快餐。因饮食和床位限制,除订合同经同意者外,一般游客车次,要严加控制,以减轻压力。
要把游泳池、温泉浴池管理好。黄山职工和家属洗澡,要购买澡票,严格收费,与旅客划分时间。
为满足广大旅客需要,应大量印刷黄山风景照片、明信片、画册、纪念品,并积极组织具有本地特色的工艺品生产和供应。大力组织好本省各地著名的精制工艺美术品包括宣纸、歙砚、笔、墨等,设立友谊专柜,供外宾旅客选购。连同安徽名茶,要设计合适容器,便于携带。
今后,黄山疗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国内著名科学家、高级知识分子及工农兵英雄模范人物。一般领导干部疗养,改由半汤、岳西等地安排。
黄山各项设施收费原则,应内外有别,并适应高山运输不便等条件,适当提高,以控制消费并使经营有利可得。
(四)
根据黄山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必须尽快作出总体规划,指导建设。近几年内,黄山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建设好三个大门(温泉、云谷寺、松谷庵)、三个活动中心(玉屏楼、天海、北海),十个风景点(慈光阁、半山寺、天都峰脚、莲花峰脚、蒲团松、飞来石、排云亭、三道亭、皮蓬、九龙瀑);(2)逐步建立一个以公路为主、索道为辅的现代的登山交通系统。索道建设已由国外引进,较有保障;(3)山上山下兴建部分宾馆、鸳鸯房及相应的服务设施。山下宾馆拟向汤口方向发展,不再在温泉挤了。山上拟在玉屏楼侧的莲花庵平坦处,新建宾馆一座;(4)搞好山上供排水道建设。如有条件,汤口要建立水库,扩大黄山水源;(5)大力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扩大原林校的树木园,建设供观赏用的风景林及鲜花、盆景基地。
为实施这些计划,决定在省革委会直接领导下,由省建委、计委、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测绘、环保等部门参加,成立黄山自然风景区规划领导小组,由省革委会负责同志直接主持,对黄山进行总体规划,要求明年上半年把总体规划制定出来。
制定总体规划,要认真吸收去年以来北京、上海等教授专家们提供的各项建议和设想,一定要着眼于美化风景,方便旅游。在游览区内增添每一项建筑和设施,都应与黄山风景协调一致,而不能有损或破坏自然风貌。在建设中还要注意设施配套,搞好环境保护,防止各种污染。
(五)
目前黄山体制,不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必须改变,决定将黄山管理处改为安徽省黄山旅游事业管理局,由徽州地委第一书记魏心一同志兼党委第一书记。黄山旅游事业管理局目前暂作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直属省革委会领导。在干部任免、劳动调配、财务开支和奖惩考核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并积极准备,建立包括太平、歙县部分公社在内的黄山旅游特区。
为了搞好旅游接待工作和企业管理,在旅游旺季,任何单位不得到黄山开会,不准借到黄山检查工作之名,用公费游山玩景,更不准某些人利用职权对黄山施加压力,免费招待宾馆、洗温泉。任何来黄山的游客,除经上级有关部门,都要严格坚持收费制度。
黄山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选调一些专业人才,包括园林设计师、园艺师、花师、建筑工程师、厨师、会计师、翻译和企业管理人员等,也要选调一些有事业心、有干劲、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中、青年科、处级干部到黄山工作,充实旅游队伍,增加业务骨干和领导力量。
黄山旅游事业管理局党委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振奋革命精神,带头树立一定要把黄山的旅游事业办好的雄心壮志。同时,要加强对黄山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经常教育,严格要求,特别要教育干部、职工执行外事纪律,经过努力,培养一支熟悉和精通旅游业务,热爱旅游事业的旅游队伍,适应黄山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加速发展黄山旅游事业,对实现四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对外交流,有重大意义。省委直接与有关单位和部门研究了加快黄山建设的问题,并分别听取了省建委、交通局、行管局等部门的汇报。省委要求与黄山毗邻的地、市、县委和省直有关部门要重视和关心黄山的建设,并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要把支援黄山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制订规划,采取措施,做出成效,省委将定期检查这一工作的进展情况。(六)
上述(二)、(三)、(四)项有关的各个具体任务,已分别由省、徽州地区及黄山管理处等有关单位,做出具体的安排和协定,必须按质、按量、按时间保证完成。上述精神和各项决定,先由黄山管理处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讨论,再召开党团员大会及全体工作人员大会传达讨论。据报传达后反映较好,干部和职工的认识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各项任务正在分别落实进行。
关于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
风景名胜区的请示国务院:
根据《国务院批转国家城建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风景名胜保护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国发(1981)38号文〕的要求,各省、市自抬区对重点风景名胜区进行了调查、评价和鉴定,已有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提出了五十五处,要求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今年三月到四月期间,全国政协城建组、文化组和原城建总局分别邀请部分在京政协委员和有关园林、建筑、城市规划、地理、美术、文物、旅游、环保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开会,讨论加强风景名胜的保护问题并评议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大家一致认为,我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遍布全国。一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许多重要风景名胜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近年来一些风景区的开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应尽早确定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制订保护管理办法,明确管理体制,使我国一些世所罕见的壮丽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切实得到保护。经过讨论和评定,提出了四十四处风景名胜区(名单附后),作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台湾省的风景名胜区待台湾回归祖国后另定),请审定。
当前,各地要继续按照国务院国发(1981)38号文件的要求,做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一、抓紧编制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划定范围。各地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门要组织科技力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编制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提出保护和管理范围。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管理范围要从保持景区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完整,有利于保护,便于管理和组织旅游出发,不应受行政区划的限制。为了保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特色,维护生态平衡,避免环境污染,还要在风景名胜区外围划出一定的保护地带。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范围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审查后,报国务院批准,并立碑标明区界,建立档案。
二、加强领导,实行统一管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要在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面安排风景名胜区内各方面的工作,其主要任务是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风景名胜不再受到破坏和污染,保持和发扬景观原有特色,按照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现有的物质,技术条件安排好旅游。使风景名胜区环境优美,秩序良好,成为有益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进行科普教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游览胜地。
三、严格保护景区植被和地形地貌,维护自然生态。在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内,严禁砍伐林木、破坏植被和进行开山取石、挖沙取土、围湖造田等破坏地形地貌的活动。
四、积极稳妥地做好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工作。风景名胜区的一切建设均要按照规划要求有计划地进行,重要建设项目要报上一级城乡建设部门审批。旅游设施要因地制宜,要保持地方特色,同自然环境相协调。目前尚不具备对外开放条件的风景名胜区,应搞好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强绿化建设。
五、继续做好风景名胜资源的调查、评价和鉴定工作。凡符合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条件的,可陆续呈报国务院审批。建议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分批审定省级风景名胜区,并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备案。
以上妥否,请批示。
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四十四处)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文化部
国家旅游局
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摘录)
15、黄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太平、黟县、休宁、歙县交界处,为峰林状花岗岩高山构成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山体雄伟奇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主峰莲花峰海拔1840米,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黄山松生长在峰石峭壁间,苍劲、刚毅、尤以迎客松的美姿著名。黄山雨量充沛,林木繁茂,云蒸雾涌,自然景色变幻莫测,主要景点有北海、西海、天都峰、玉屏楼、云谷寺等。黄山以其非凡的自然美膺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誉。
安徽省人民政府
关干加强黄山风景区保护管理的布告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山上奇松怪石,云海瀑布,奇伟壮观,许多珍贵的动植物,具有重要科研价值。为加强对黄山风景区的保护和管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特布告如下:
一、黄山的资源和景物是国家宝贵财富,风景区内一切资源统由黄山管理局管理。其地形、地貌、水体、山石、动植物和建筑物要严加保护,任何人不得开山、采石、淘沙,严禁在建设物、古迹、岩石和松、柏、木竹上刻字题名。兴建工程需要采石、伐木的,必须编造详细计划,由园林、规划部门审查,报上级批准。
二、黄山风景区实行封山育林,严禁垦荒、狩猎、放牧、采折花木及其它破坏山林的行为。严禁随意弄火,杜绝火灾隐患,切实搞好护林防火工作。进入风景区进行科学考察和采集动植物标本,需经黄山管理局批准,并在统一安排下进行。
三、黄山的开发和建设,由黄山管理局根据统一规划,组织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兴建大的工程由管理局上报审批,并按基建程序办理。未经批准和手续不完备的,一律不准动工。
四、风景区商业网点的设置,由黄山管理局统一管理。个体商贩和集体商业单位,要向工商行政部门登记,领取临时营业执照,并在黄山管理局指定的地点摆摊设点。对于倒卖金银珠宝、贵重药材和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的非法活动,要坚决打击。
五、集体或个人开设旅社,要经公安、工商部门审查,合格者,发给临时营业执照。
六、导游业务由黄山管理局统一组织,并发给导游人员服务证。没有服务证的,不得担任导游员。严禁以导游为名进行非法活动。
七、要把搞好清洁卫生作为风景区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重点。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逐步改善卫生条件,保持清洁、安静、优美的环境。不准乱扔果皮、纸屑、杂物;禁止污染公共饮用的井水、泉水和其它水源;不准出售有毒和不卫生的食物;切实搞好饮食卫生,防止疾病发生。
八、禁止携带凶器和爆炸品、危险品进入风景区;严禁打架斗殴、聚众闹事及其它违法行为,保持良好秩序。
以上各点,望风景区及其周围的广大职工、社队群众和游客自觉遵守,对爱护景物,遵守管理规划的,要进行表扬;对违反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和有破坏行为的,要坚决制止。情节严重的,要按有关政策、法令,依法论处。
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印发《黄山规划评议会议纪要》
黄山管理局,徽州、宣城行署,太平、休宁、黟县、歙县人民政府,省直各有关委、办、厅、局:
省人民政府同意《黄山规划评议会议纪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执行。
保护黄山的自然景色,搞好黄山的规划和建设,对于发展我省旅游事业,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四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黄山工作的全体干部和职工,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光荣责任,认真贯彻落实《纪要》提出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振奋精神,努力工作,为保护黄山、建设黄山作出应有的贡献。当前,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改善水、路、电和各项服务设施,训练教育职工,争取在明年旅游旺季到来时,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省直各有关部门和各有关地、市、县、都要按照《纪要》的要求,密切配合,大力支持黄山的工作,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尽快把黄山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旅游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黄山规划评议会议纪要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五日)
为保护和建设黄山,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省建委受省政府委托,于十月二十二日至三十日,邀请省内外有关单位和专家,在黄山召开了规划评议会。会议期间,与会同志对各景区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发表了很多宝贵意见。省委第二书记顾卓新同志和国家城建总局副局长秦仲方同志到会讲了话,清华大学副教授朱畅中对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大纲作了说明,省建委主任刘征田同志作了会议总结。
现将会议讨论的规划大纲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等问题纪要如下: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范围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不仅有奇峰、怪石、奇松、云海、温泉、瀑布,而且还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冰川遗迹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从黄山的特点出发,通过精心保护和充分利用,到本世纪末,把黄山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四季闲宜的旅游胜地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
黄山规划的范围,根据国务院(1981)38号文件精神,可以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目前,首先应做好现有154平方公里风景区的规划。远景规划应以黄山为中心,建设一个包括九华山、太平湖、齐云山和太平、歙县、黟县、休宁等地在内的较大的区域性风景游览区。鉴于温泉一带建筑拥挤凌乱,容量已经饱和的实际情况,必须抓紧开辟从太平进入黄山的道路,并逐步开发从苦竹溪、钓桥庵进入黄山的道路,扩大游览范围和交通路线。
会议指出,在开发建设黄山的同时,要有计划地把发展黄山旅游事业同发展周围县、社的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各种手工艺品、副食品加工和建筑材料生产,以满足黄山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并逐渐把太平县建成黄山的生产供应和后方基地。
二、认真保护好风景资源
会议认为,为了保护好黄山的风景资源,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要坚决防止把风景区建成小城镇。为此,应就近选择一个合适的城镇,作为黄山发展旅游事业的基地。
2、黄山的一切建设,都要在有利于保护风景资源和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下,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所有新建工程都要按基建程序办事,不得违背规划乱上建设项目。
3、要制订具体措施,加强景物保护。对迎客松等名松古树和始信、天都、莲花诸峰及冰川漂砾等都要迅速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免遭破坏。
4、在旅游旺季,要适当控制接待人数。在一九八五年以内,每天最多不能超过8000——10000人。
三、风景区建设
会议认为,根据黄山风景区的景点分布和游览线路,近期开辟四个出入口(汤口、二龙桥、九龙亭、黄泥坑),五个保护区(浮溪,箬昔、洋湖、福固寺、乌泥关),六个景区(温泉、云谷寺、松谷庵、钓桥庵、北海、玉屏楼)。
北海景点集中,留宿的游客很多,但因用地紧张,水源缺乏。因此,除新建100——120张床位的宾馆外,不宜再增加永久性建筑。一九八二年,可在天海、西海适当增建一部分竹木结构的临时房屋。
玉屏楼周围是黄山风景精华之一,但面积十分狭小,不能再搞新的建筑。现有房屋与景观不相称,待有条件时再拆除改建。
山上(包括北海、西海、天海、玉屏楼)的总床位应控制在3000张以内。建筑物要低层隐蔽,与景物相协调,并严禁破坏树木,影响景观。
会议认为,建立黄山文物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是十分必要的,应即抽掉力量,开始筹备,并着手搜集有关地质、地貌、气象、植物、动物、文物、革命历史文物和名人字画、游记、诗词、摄影等资料。文物博物馆可利用慈光阁古庙重建,自然博物馆可同云谷寺详细规划一并考虑。
要逐步创造条件,建立黄山动植物园。
黄山气象台、电视台的建筑,占地多,影响景观,一定要严格控制发展,压缩用地。光明顶位置高,宜开辟观景点,供人游览。
四、交通道路
一九八二年要修通兰田至岗村的公路。一九八三年,修通太平至芙蓉居的公路。要延伸从焦村至钓桥庵和芙蓉居至松谷庵的公路,改善和提高汤口至云谷寺,温泉至慈光阁的公路。在风景区内修建公路,严禁大爆破作业,以防林木、山石受到破坏。
黄山汽车站应在一九八二年“五一”节,迁出大门以外。社会车辆不得进入风景区,如需进入,须持黄山公安局颁发的通行证。从黄山大门至温泉、云谷寺,由黄山理管局和省交通厅安排循环班车,以解决游客上山和职工上下班交通问题。
继续修建和改善风景区内的登山道路。黄山管理局应在一、二年内,修通西海至丹霞峰,皮蓬至东海门,云谷寺至九龙亭,黄泥坑至西海的登山步行道。
云谷寺至白鹅岭的登山索道,计划在一九八三年底完成。为了减轻玉屏楼接待工作的压力,可在北海至松谷庵、温泉至玉屏楼方向再建两条索道,近期可进行勘察,提出方案,加以论证,做好准备。
现有登山步道有几处“隘口”,如鳌鱼洞、百步云梯、一线天等,只能单人通行,天都峰、莲花峰也只有一条道路,游客登山很不方便,应积极组织勘察,争取在两年内找出既不破坏自然风景,又方便游览的第二步行道方案。
黄山管理局要建立一支维修队伍,经常整修房屋和登山道路,确保游人安全。
五、供水排水
黄山供水全靠地表水,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省地质局所属328地质队要抓紧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加快进度,争取早日找出地下水源。
为解决北海和西海供水问题,计划在西海兴建一个蓄水五、六万立方的小水库,由徽州行署水利局勘察设计,请省水利厅抓紧审查,资金由国家旅游总局和省财政各拿一半。
玉屏楼供水工程,难度较大,需专门组织力量进行勘察,提出方案。
污水排发问题,近期可采取污水截流办法,经过简易处理后,引出风景区。远期应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彻底解决问题。
六、建筑风格
会议指出:黄山现有建筑,与景色相称不多,有碍景观的不少,建筑风格也值得研究。会议认为,山上建筑宜少不宜多,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隐藏不宜显露,宜朴实不宜豪华,宜组合不宜分散。建筑群体的布置要因地因景制宜,依山就势,顺乎自然,与景物相协调,并增加景观。造型要多样化,不要千篇一律,不要搞兵营式建筑。要讲究艺术较界,注意继承皖南民居的建筑传统,不要硬搬北方大屋顶和皇家园林建筑模式,也不要照抄洋房别墅和城市高楼大厦式样,要体现民族风格。黄山建筑的基调应该是:平淡、素雅。
七、环境卫生和保护
搞好环境卫生十分重要,各景区景点和登山步道都要设立垃圾箱,选择隐蔽地点建立公共厕所,并指定专人定期清扫。要保护好水源,保证游人和职工饮食卫生。锅炉要有清烟除尘装置,防止煤烟危害林木,污染环境。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环境保护办法,加强宣传工作,教育广大游客自觉遵守规定,保护风景区环境。
为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山林不受破坏,北海、西海、玉屏楼和气象台、电视台应逐步将烧柴、烧煤一律改为烧电。
八、温泉和云谷寺景区的规划建设
温泉区建筑过多、杂乱,已经城市化,必须下决心搞好调整、改造、配套、提高。近期除锅炉房配套必须兴建外,一般不再增加新的建筑。一些有碍景观的破旧设施或临时工棚,要抓紧拆除,争取早日恢复温泉区原有的幽静面貌。
“天下名泉”在八二年要向游人开放。临时性竹木房不得任意设置。休养所、疗养院不得再增加新的建筑。林校搬迁后,管理局机关、后勤供应、公安局、小学等一切非接待单位要逐步下迁。服务队要抓紧选择地点另建新居,力争在一九八三年以前从原址迁出。目前可将逍遥亭到汤口林校一段,作为管理中心和职工生活基地。
云谷寺景区既是公路的终点,又是索道的起点,将成为游人上下和物资转运的交通枢纽。其景区布局:索道站、汽车站和上山大门为交通运输区,原有房屋及其附近周围为公共活动服务区,溪东边油茶林一带作为外宾宾馆区,溪西边为国内游客接待区。
除已批准新建的180——200张床位的宾馆外,云谷寺不宜再高很多永久性建筑。一些非有不可的服务性设施,也要小巧玲珑,尺度得体。有的设施可建成半地下室式的,停车场可建成多层的。在考虑各种建筑时,要注意留出足够的客流、物资和车辆集散用地。
九、加强管理
会议认为,到一九八五年,黄山旅游接待工作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此,必须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1、要教育全体职工热爱黄山,热爱旅游事业,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要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培训,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冬训,组织职工学政治、学文化、学业务、学外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
2、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从领导到职工都要明确工作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3、要加强基本建设管理,坚决按规划办事,任何个人和单位均不得随意修改或违反。
十、几个具体问题
1、为了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建议成立一个包括商业、饮食、工艺美术、书画、文物、摄影等行业在内的综合性商业服务公司,由黄山管理局领导。
2、架空索道正在设计,供电问题请省电力局尽快帮助解决。
3、黄山疗养院既是疗养机构,又是旅游区的医院,应把两方面的任务同时担负起来。
4、黄山需要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如规划建筑、园林绿化、企业管理和财会、翻译等,请有关部门积极支持,予以调配。
5、黄山林校即将搬迁,请省林业厅责成该校妥善保护好校内建筑设施和林木,防止损坏。
6、鉴于黄山处于初创时期,建议省政府批准黄山管理局在三五年内将收入的利润留给自己搞建设。
7、为了更好地保护黄山风景区,建议以黄山与周围社队的交界处为界,按地形向外划一条5——10公里的保护区。保护区内的行政区划和领导关系不变,仍归有关县管辖。保护区内要封山育林,退地还林,不准放牧狩猎,不准毁林开荒。具体工作,请徽州行署加以落实。
8、关于黄山电视台是否存在电子微波高频幅射问题,请省环保局组织力量,抓紧调查,所便及早采取保护措施。
国务院批准安徽省成立黄山市
新华社合肥十二月十八日电(记者张碾):国务院近日批准安徽省成立黄山市。新设的黄山市,包括著名的黄山风景区、太平县和黄山附近的黄山公社、广阳公社,共有人口十四万。
黄山市是随着黄山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而建立的。黄山风景区自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以它“奇松、怪石、温泉、云海”的四绝景致,吸引了国内外广大游客,今年一至十月,已接待中外游客八十一万人次。
黄山市的建立,有利于黄山风景区的统一管理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并为将来实现以黄山风景区为中心,联接秀丽的太平湖、佛教圣地九华山、道教名山齐云山等地,形成皖南旅游区打下基础。
录自1983年12月19日《安徽日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旧志序录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