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当涂县农民教育蓬勃兴起于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底,创办冬学188所,学员5775人。1951年发展到303所,开办1430班,学员62287人;创办民校42所,学员3033人。冬学、民校学员达65320人,教师1413人。1953年,县扫盲运动委员会对冬学、民校进行整顿后,全县有冬学932所,学员29916人;民校153所,学员3418人。是年,当涂县扫盲工作成绩显著。西河乡干部李祖发获得团中央颁发的金质奖章一枚,扫盲教师王凤凯获团省委颁发的奖状。1954年,因遭水灾,存有冬学329所,民校34所,在校学员共有12413人。1958年,全县组织青壮年文盲、半文盲10万多人参加扫盲学习,1961年,成立县业余教育办公室,一面抓继续扫盲,一面抓巩固提高,一直坚持到“文化大革命”前夕。“文化大革命”期间,虽一度办起政治夜校,但文化教育内容极少,加之当时初等教育尚未普及,以致农民中的文盲、半文盲数激增。1978年11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扫除文盲的指示后,当涂县的扫盲工作重新得到重视。县成立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各公社、村也相应成立扫盲领导小组。从1979年冬到翌年6月底,全县办扫盲班593个,学员12727人;常年民校111所,学员2781人。同时,各乡镇还开办了简易小学101所,学员2778人(含提高班),1985年,全县脱盲5347人。西河、亭头、龙山、龙山桥4个乡镇第一批基本上实现无盲乡镇。文盲率由原来的38.8%降至24.9%。至1986年12月,全县15~40周岁人口的非文盲率为90.16%,达到基本扫除文盲标准。从1987年起,全县各乡镇都办起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至1990年,全县共办有31所。办得较好的有石桥、年陡、马桥、塘南、护河、薛津、围屏、博望、城关镇、银塘10所。其中,石桥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被确定为安徽省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三周期人口教育试点学校。该校试点名称为:联合国P20第三周期人口教育中心学校。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