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县工会职业工会
县工会民国16年(1927年)2月经国民革命军二军六师帮助改组的国民党县党部设农工部,陈陶庵任部长,领导工人运动。20年成立绩溪县工会。27年县党部改组县工会,胡君佩为工会指导员。35年8月更名为县总工会,负责人章积和。县总工会除了领导、协调各职业工会和参加一些党、政会议外,无其他实际活动。
职业工会民国16年春城区建立理发业工会,吴卓夫、李庭芳先后任会长。同期筹建成衣、建筑和店员三个职业工会,未果。18年8月理发业工会被勒令解散。27年恢复。28年新增泥水业工会,会员130人,会长汪国权。同期曾组建交通工人职业工会,因县党部、政府控制,工人拒绝入会。32年全县有职业工会3个会员611人。其中成衣业247人,理发业126人,泥水业238人。32年泥水业、木业联合成立建筑业职业工会。35年有建筑、理发、成衣和碾米磨粉业4个职业工会。同年底建筑业分为木作、篾作、石作3个职业工会,并新建五金冶炼职业工会。37年新建挑挽职业工会,至1949年4月底全县有8个职业工会。
民国期间近代工业空白,手工业从业人员少而且分散,收入低微,生活困苦。民国25年春夏荆州金城锑矿公司积欠工人工资2000余元(法币),矿工50余人自发举行罢工。资方请地方士绅担保,在限期内分期偿付,未付清前,所采矿石不得起运。6月工人复工。36年秋际坑纸厂工人因工资微薄不足维持生计而罢工,资方被迫增加工人工资。
二、县总工会
发展概况1949年7月绩溪成立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委员13人,设主任、副主任和秘书。会址在城北张家巷。筹委会成立伊始,宣布以面向生产为根本方针,以服务于工人生产、生活、教育为宗旨,是工人阶级群众性的民间团体。1950年4月召开全县首届工人代表大会,成立绩溪县总工会。设主席、副主席、秘书和干事各1人。包忠全当选主席,会员由1949年底的352人增至648人。1951年1月和1952年10月先后召开全县第二、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包忠全连任主席。1953年9月总工会易名为绩溪县工会联合会,有会员1136人。1961年9月恢复县总工会名称。同年底和1964年12月分别召开第四、第五届全县会员代表大会。
1967年初至1968年底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总工会组织瘫痪。1969年初召开第六届代表会,改为“工人代表大会常设委员会”,与“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常设委员会”、“红卫兵代表大会常设委员会”合署办公,时称“三代会”。1973年5月撤销“工代会”常委会,重建县总工会,召开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恢复日常工作。1979年1月和1985年1月召开第八、第九届全县代表大会,逐步恢复正常活动。1988年3月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南街新建的工人文化宫举行,产生第十届委员会,会址设于工人文化宫内。
行业、基层工会1950年3月成立县文化教育工作者工会,会址设张家巷县直机关业余学校。全县文教员工440人,入会会员352人。稍后各行业成立行业工会。1951年9月撤文化教育工作者工会,成立中国教育工会皖南区绩溪县委员会,1953年易名为绩溪县教育工会,县总工会内设专职干部1人。
1950年4月底成立县搬运工会、县店员工会和县电话工会小组。8月成立县手工业工会。1951年秋组建城镇和农村手工业基层工会。次年9月撤销农村手工业基层工会,动员农村手工业者参加当地农会组织。同年底有县建筑、搬运、邮电、教育、医务、财政、金融、店员、文艺和手工业等10个行业工会。隶属于各行业工会的基层工会委员会38个,会员1254人,占职工总数66%。1956年9月店员工会撤销,成立中国商业工会绩溪县委员会。1957至1961年先后成立粮食局、供销社、合作商店、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社、镇头林场、缫丝厂、印刷厂、棉针织厂、农具厂、滚珠轴承厂、机械修配厂、华阳五金厂、文化用品厂、公路运输管理所和县黄梅剧团等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工会委员会。1980年底有工业、交通、邮电、二轻、农机、商业、供销、粮食、教育、文化和卫生行业工会11个。其基层工会组织110个,会员5573人。1985年底会员7048人,占职工总数82.90%。1987年基层工会委员会156个,会员8789人,占职工总数85.8%。
绩溪县若干年份工会情况表
工会活动县总工会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职工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发动职工当家作主,参与企业管理,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生活福利待遇,组织职工业余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技术,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总工会创建初,开办职工业余文化学校,数年间扫除了职工文盲。1952年总工会组织24个企业开展循环红旗竞赛。1953年组织1200名职工开展增产节约为中心的劳动竞赛,鼓励职工进行技术改革和创造发明。县缫丝厂职工创制手摇剥茧机代替手工剥茧,提高工效20多倍。粮食局职工研制梯斗式上仓机,提高工效9倍。机械厂职工试制圆盘锯、螺丝车床等16件,分别提高工效6~20倍。1963年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支援经济建设,举办生产竞赛活动,评选出42个先进集体和173名先进生产者。1979年总工会发动企业成立劳动竞赛委员会,组织职工开展多种项目的竞赛活动。县缫丝厂、链条厂、水泥厂、化肥厂、农具厂等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高水平。1982年起总工会倡导厂矿企业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组织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至1985年建职代会74个,占应建数的67%。1985年初省总工会拨款15万元择址南大街兴建工人文化宫,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设办公室、图书室、影视厅、乒乓球室、桌球室、舞厅、旱冰场和职工业余中学。
1955至1987年有93人次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有20人次获国家(含部委)级荣誉称号。
获国家(含中央部委)荣誉称号职工名录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