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师范教育
民国19年,泾县创办“义务师资养成所”。县教育局长兼任所长,所址设于学宫考棚,招学员41名,学制两年。对学员供给膳食,不收学费,结业后分配任短期小学教师,仅办一届。
民国29年,委托宁属中学泾县分校代办泾县初中未实现,仅并委托代招一个简师班。32年,泾县县立初级中学单独建校,简师班划入泾县中学,为简师部。民国34年简师部改称师范科,学制4年。第二年师范科划出,成立“泾县县立简易师范学校”。解放后泾县中学并入简师,为简师初中部。1950年9月简师停办,恢复泾县中学,简师学生并入宣城师范。
1958年,县教育局在黄田村开办“安徽省泾县师范学校”。招收初师、中师、短师各1班,学生207人。1960年扩大至8个教学班,学生428人,教职工66人。1962年停办,非毕业班学生转入南陵师范。
1970年,泾县创办“五·七大学”,内设一个师资班,招收学员38人,学制1年,结业后分配至各公社中、小学任教,仅办1届。
1979年,安徽省宁国师范学校划拨新生103名(其中在泾县招收20余人),设2个教学班于泾县第三中学。1981年2月收回宁国校本部。
1984年开办“泾县教师进修学校”,借用泾县城关一小教室为校舍。分期分批培训全县未达中师水平的小学教师。1986年新建教学大楼竣工,迁入新址办学。同年开办函授部,函授对象为县内在职小学教师。至1987年已办在职进修班2届,结业学员88名;函授学员119名,结业45人。

二、卫生专业教育

1958年,县血防站在县城开办卫生学校1所,轮训血防系统在职医务人员。不久停办。同年县卫生局开办“卫生训练班”,共办3期。其中半年制1期,一年制2期,除培训各公社卫生院选送在职人员外,并招收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社会青年。结业后在职人员回原单位,社会青年分配到县、乡卫生单位工作。
1970年,泾县五·七大学设1个卫生专业班,由各公社推荐学员38名,学制2年。结业后分配到公社卫生院工作,属集体编制,仅办1届。
1983年,县卫生局开办“泾县卫生进修学校”,校址设卫生局内,校长由局长兼任,另设专职校长1人,配专职教师2人。临床课聘请县直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担任。至1987年已办4届:第1届“药剂班”,学员48人。第2、3、4届为“医士专业班”,学习时间分别为1年、1年半、2年。此3届除培训县内各医疗卫生单位在职人员外,并招收部分具有初中以上的社会青年入校进修,不包分配。

三、职业教育

农、林职业中学民国34年底,泾县私立龙坦初级中学曾一度改为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后仍恢复为普通中学。建国后,1958年,县办“泾县初级农村技术学校”在幕山建立。部公社在大跃进形势下相继开办农业中学(初级)。并有太园公社太美大队开办初级农业学校1所。1964年秋,县文教局筹办农垦学校1所,招收新生40名,设1个教学班,开办初寄设于潘村初级中学,翌年春,在幕山单独建校,1966年改名“泾县幕山耕读初级中学”。1958年至1965年先后开办的农、林职业中学有:泾县初级农林学校、泾县汀溪红星茶林初级中学、泾县大康茶林初级中学、厚岸公社厚岸大队农业初级中学、地方国营示范繁殖农场学校、地方国营紫湾苗圃学校。
“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县各农、林职业中学先后停办。
1979年,查济小学附设的初中班改为“查济农业初级中学”。1983年秋,泾县第三中学改为“泾县农业技术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60人,设一个农学班。同年,蔡村乡在上胡村开办农业中学,陈村和厚岸两地相继开办农业中学。1984年10月,琴溪乡开办农业初级中学。
1985年2月,县教育局对全县农业中学统一命名。原“泾县农业技术学校”改名“泾县高级职业中学”。原各乡农业初级中学一律改名“初级职业中学”。泾县高级职业中学由教育、农业、林业3局联办,形成教学、生产、科研和经营相结合的新体系,地区定为重点职业中学。1986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又并入该校。
工业职业学校民国19年,私立培风中学附设“女子染织专科班”,为县内职业教育之始。民国29年,泾县籍上海巨商朱静安出资在黄田乡李园村开办“泾县私立静安初级纺织专科职业中学”,招生42人,分3个教学班,备有纺织机数台供学生实习。后改静安初级中学。因经费据拮,不久改私立静安小学。
建国后,1958年本县创办泾县工业职业学校1所,校址设潘村营,不久停办。
普通中学附设职业班1984年秋,泾县第二中学开始附设职业班,招收初中毕业生104名,设2个专业,各1个教学班:机电班45人,财会班59人。翌年继续招生,增设建筑材料专业班,并正式定名为“泾县第二中学附设职业高中班”。至1987年底,发展至7个教学班。其中:财会专业班3个,建筑材料专业班1个,机电专业班2个,工民建筑班1个,职业班在校学生335人。
1987年,全县中等职业学校有:泾县高级职业中学1所、泾县第二普通中学附设高中职业班7个;乡镇初级职业中学4所,共设17个教学班。全县高、初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576人,其中:高级职中789人、初级职中787人。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之比为1∶1.94;职业初中与普通初中在校学生之比为1∶17.8。
泾县高级职业中学1985年2月,改泾县农业技术学校为“泾县高级职业中学”。校址太园乡太美村距县城4公里。校园占地面积52168平方米。设有农学、农机、林学、畜牧、蚕桑(中专)等专业,学制3年。辟有各专业生产实习园地3.3公顷。至1987年底,校舍建筑面积5846平方米,在校学生454人,分9个教学班,教职员32人。
学校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教育。并根据农村生产现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农业技术问题,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农艺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作专题讲座。先后举办主要讲座有:《泾县油菜栽培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当前油菜生产存在的问题》、《桑树栽培要点》、《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前景》等。
教学中注意贯彻“教学、生产、科技推广”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实行理论课教学、生产基地技术指导和对社会技术服务的一体化。专业课教师既负责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又负责校内生产实习园地的技术指导,并承担有关部门交给学校的科研任务。该校承接的科研任务主要有:县种子公司的“关于早稻品种提纯复壮和原种生活”,省职教室的“关于西瓜杂交组合区域试验”等。并在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指导下进行泾县珍贵品种大叶瓣桑、日本新一枝桑以及江苏湖桑等13个品种的对比栽培试验,经省农业厅专家鉴定,认定试验成功,样品于1984年在全省农业职业教育成果展览会上展出。校内组织有各种专业课题兴趣小组,开展桑树品种试验、动物饲养、水稻栽培和原种生产、西瓜品种试验、水稻育秧、水稻病虫害等试验。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