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端拱元年(988年)划广德西北的5乡设置建平县,县治设郎步镇。
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率众在宣城、建平、广德、宁国一带活动,并占据宁国,不久撤退。
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金兵攻陷广德,岳飞领兵与金兵在广德、建平一带大战,六战六胜。
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吕颐浩领兵至常州,前军将赵延寿在吕城镇叛变,犯金坛,陷建平,全歼叛兵。
绍兴四年(1134年)大水漫堤破圩。
隆兴二年(1164年)七月大水,淹没圩堤,秋粮绝收。
淳熙二年(1175年)广德军大旱,民食艰难,发粮赈恤。
淳熙三年(1176年)广德军大水,建平尤甚。
淳熙十年(1183年)广德军大旱,流落淮郡1万多人。是年,免征钱粮,发粮赈恤。
绍熙三年(1192年)五月二十八日至六月初一,连日大雨,建平大水,败堤入城,民房被淹倒漂没。
庆元二年(1196年)漕司(钱粮征收单位)给钱修筑东门、西门二堤,堤长各五里多。绍定四年(1231年)堤决,重修。
嘉定八年(1215年)三月至五月,九十天未雨,春播无法进行。八月才下雨,又遇蝗虫为害。
宝庆元年(1225年)钟桥三孔石台砖拱桥建成。后圮。明永乐五年(1407年)重建。
绍定四年(1231年)建平大水,东西门两大堤俱破,圩堤尽决。
德祐元年(1275年)十一月初十日,元将阿剌罕领兵由溧阳经伍牙山,围建平城,2.5万多人被杀。广德州司户参军(民政长官)摄建平县事(代理县长)赵时践率兵民抵抗,城破,老弱兵卒全部阵亡,赵时践一家9人投入郎川河殉难。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建平人王静照起义,举兵反元。事败被捕,七月就义。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三月大水,圩田被淹,免征钱粮,重灾全免,灾轻减半。
大德二年(1298年)大水,发粮3万担以赈,并弛泽梁之禁(允许捕鱼打猎)。
至治元年(1321年)四月,夏大旱。
天历元年(1328年)八月,大水,淹没民居,秋粮无收。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红巾军徐寿辉、李二、罗四部攻入徽州、宁国、广德、建平。元将广德翼万户(官名)关住(人名),兵败投水死。

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旱,免被灾田租二年。
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张翼建县署于郎溪河以北(今县政府大门前菜市场),有正堂、后堂、幕厅、六房、仪门、谯楼及官吏廨舍。
洪武八年(1375年)设置郎川驿于县城东郊,此为县驿。恢复建平至南京驿道,至广德州驿道亦同时恢复。
洪武十七年(1384年)梅渚建造石阶码头。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知县宋礼重建县儒学(县儒学在元代遭兵燹后向未恢复)。
宣德五年(1430年)设马政科,置牧草场,代溧阳等地寄养官马。先为17匹,后增至800多匹。
弘治十四年(1501年)六月大水进城,圩田尽没。
弘治十八年(1505年)九月,广德州地震。
正德三年(1508年)四月至十月不雨,大旱,籽粒无收,野无青草,草根树皮采食殆尽。
正德四年(1509年)上年大旱绝粮,春饥,人相食。夏季瘟疫流行,死者万计,积尸如叠,遗骸载道。七月淫雨十余日,洪潦横流,民田尽淹,大水灌城。冬冰坚地坼,禽兽草木都被冻死。
正德八年(1513年)建立常平仓(国家粮库)于县署之东(后称积谷仓),有仓6幢共24间。
嘉靖元年(1522年)大水,郎溪河堤决,东门堤埂倒圮,县城进水,州判官邢寰改用青石坚筑。
嘉靖五年(1526年)淫雨害稼,西门埂破。州判官邹守益筹措块石坚筑。
嘉靖六年(1527年)大雨。冰雹大如拳,庄稼及鸟兽被打死。
嘉靖九年(1530年)正月二十四日农民领袖虞顺在伍牙山聚众起义,300多人参加,数日后被诱捕。次年七月,巡按傅炯奉旨,将虞顺等首从5人凌迟处死于广德圆通阁之东。
是年县城南门外建立浮桥,名惠政桥,造舟32艘,相比为梁,夹以扶拦,系以铁索,两岸石砌,上下有级。
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建平县志》成书,知县连钅广主修,姚文烨编纂,是郎溪县第一部县志。
嘉靖十三年(1534年)徽州人童念忠改建飞鲤桥,以石易木。
嘉靖十四年(1535年)夏秋不雨干旱,九月蝗虫大作。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日本倭人由杭州经徽州、南陵、广德,至建平,蹂躏郡县。县丞宋鳌率民兵抵御,至上海,战死,枪镞满体。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重筑山阳、潘城、杨学3圩,五月告成。
三月柘林塘石坝砌成,塘面1837亩,是县内第一口大塘。
八月,建平县城墙筑成,城墙周长780丈。
万历二年(1574年)八月,县东南10里,山洪暴发,洪水骤至,群众淹死漂没甚多,3日才退。
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月,郎溪河南镇山边忽然跑来一只大熊,折断大树巨枝如摧枯拉朽,群众围攻,熊跑入泥淖中,被击毙。
万历十五年(1587年)春,阴雨不绝,县城进水,水浸民间住房,每斗米价值银二钱。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五月十七日,大雨3昼夜,大水涌进县城,破圩70个(当时全县圩共74个)。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正月,知县朱之楫发动民工修筑丁字埂,其后百姓呼小圩名“朱公圩”。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知县朱之楫主修《建平县志》,金汝砺、张子木台等编纂。卷本不详,只知县志篇目为8纲24目。
是年夏建平大水,圩堤尽没。
万历四十年(1612)全县田亩清丈,田351252.2亩,地69814.3亩,山194168亩。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九月,蝗虫大作,庄稼、竹、树都被吃尽。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夏秋大旱,八月飞蝗蔽天。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十一日(9月7日)广德州地震,波及建平。
天启三年(1623年)教谕邓京建立聚奎书院。
十二月二十二日(1624年2月10日),建平地震。
天启四年(1624年)夏,建平大水,居户被淹。
天启五年(1625年)县城自吴家巷至双井(十字街至西门)发生火灾,延烧居民1000多家。
崇祯十一年(1638年)夏大旱,蝗虫为害。
崇祯十四年(1641年)夏秋大旱,蝗虫为害,每斗米值钱一千文,饥荒,人多饿死,遗骸载道。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十五日,南明马士英兵至,杀建平守城清军及平民千余。闰六月二十八日,建平兵变,又杀人数千,尸骨相枕,市中虚无人烟。
七月初一日,知县杜鹤年领兵抗御,城破,被杀于仓巷。
顺治四年(1647年)知县张正中修《建平县志》,卷本不详。
顺治六年(1649年)全县丈量田亩,田449581亩。地74688亩。山262314.6亩。滩涂8281亩。塘431973.4亩。
顺治八年(1651年)建平县自明宣德五年(1430年)代溧阳等地寄养官马800多匹,置牧场,设马政科,民为扰累。是年寄养官马只存15匹,变价买田收租,裁马政科。从此,不再为代养官马所累。
顺治十六年(1659年)七月初一日,南明兵部尚书张煌言兵至芜湖,一军出溧阳、下广德,至建平,不久弃城离去。
顺治十八年(1661年)大旱。
康熙四年(1665年)大水,顺治十五年以前所欠钱粮一律免征。
康熙五年(1666年)山林猛虎屡出伤人。
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7月25日)地震有声。
康熙十二年(1673年)知县高自远主修《建平县志》,县人岑鹤等编纂,卷本不详。
康熙十八年(1679年)大旱,三至五月不雨。
康熙十九年(1680年)旱荒,有虎到处伤人及牲畜。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建平漕粮原征粳米,但县内从不出产粳米,粮户只能卖籼买粳,苦累不堪。知县茅成凤三次上疏改粳易籼,正月十九日奉旨,建平改征籼米。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月,知县茅成凤修《建平县志》,刘震等编纂。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秋,大水。煮粥赈济4个月。
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命令,各县每年推举老农一人,勤劳俭朴,身无过错,给以八品顶戴,以示褒奖。自雍正二年至四年,共举胡永升、钱鼎襄、姚士瑚3人。
雍正四年(1726年)秋,建平大水。
雍正八年(1730年)建平西乡大水。
雍正九年(1731年)丁公池埂破,水绕北门入城,民房大半被淹。知县卫廷璞修《建平县志》,王家相等编纂。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全县丈量田亩,共计田401530.3亩。
乾隆元年(1736年)猛虎成群,四出伤人,白日人不敢出外行走,须结队同行。
乾隆十四年(1749年)七月,知县贡震下令禁止民间溺杀女婴。
乾隆十七年(1752年)夏旱。
是年贡震撰《建平存稿》问世。
是年郎川书院建成。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白天有狼窜入农家,吃小孩甚多。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秋,广德州地震。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梅雨大作,山洪暴发,溪水陡涨,漂没房屋,人多溺死。
乾隆五十年(1785年)三月某夜,地震有声。
是年自夏至秋不雨,大旱。斗米值钱五百文,民食草根树皮几尽,蝗虫为害,所过寸草不留。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县衙署遭火灾俱毁。
嘉庆十三年(1808年)五月至七月不雨,斗米值钱五千文。
嘉庆十九年(1814年)自三月至十一月不雨,大旱,饥荒严重。发给口粮,接济种子。
道光三年(1823年)淫雨自四月至五月不止,山洪暴发。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十一月大雪,深丈余,道路不通一月多,山兽闯入民家厨房觅食。
梅渚巡检邹祖堂,因民间不了解蚕桑,自购桑种,令妻饲蚕缫丝,民间学得此法,蚕桑之利遂兴。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五月久雨,水势骤长,溪田多被冲没。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淫雨自四月至六月不止,大水淹城,禾苗淹没,大饥,斗米值钱六百文。
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地震连日,月余始定。
咸丰六年(1856年)五月至六月不雨大旱,九月蝗虫为害,斗米值钱六百文。
六月乙丑(7月5日),太平军第一次攻打建平县城。
六月辛卯壬辰(7月7日至8日),太平军第二次攻打建平县城。
六月戊戌已亥(7月14日至15日),太平军第三次攻打建平县城。
咸丰十年(1860年)三月十六日(4月6日),太平天国根王蓝得仁率兵进入县境。
三月二十一日(4月11日),太平军与清兵在涛城老河湾、大溪滩一带激战,打死清兵300多人,知县何预纶、管带金勇、黄熊飞都被打死。是日,太平军占领县城。
闰三月丙申(4月22日),建平被清兵攻陷,太平军退守溧阳。
暴雨成灾,圩堤尽没。四月大风拔木,田地荒芜,斗米值钱二千,人相食,野无青草。
四月壬申(5月28日),太平军丁香九领兵进入建平县境。赖文光由浙西进入涛城,与清兵鏖战,打死清兵10000多人。太平军再次占领建平县。
四月初八日(5月28日)李秀成在建平县城举行军事会议,部署攻打清兵江南大营,史称“建平会议”。
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初六日(3月6日),天主教传入建平县,法国神父邱维特在毕家桥传教。
五月至八月,县内瘟疫流行,加上连年战争,居民伤亡殆尽,积尸遍野。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戊申(2月18日),蓝得仁由建平出师攻打泾县。3月22日兵至红杨树遭伏击,退回县城。
十月已卯(11月16日),建平城内太平军叛徒张胜禄投敌,开城门降清。建平失陷,蓝得仁遇害。清兵进城,大肆杀戮。
同治四年(1865年)年底统计全县人口仅剩10855人,巡抚衙门张榜出示,于湖北、河南等地招徕客民垦荒耕种。邻省之民陆续前来,至光绪五年(1879年),全县人口增至51743人,其中:湖北人占全县人口的十分之四,河南人占十分之三,浙江及皖北人各占十分之一;本地人不及十分之一。
同治五年(1866年)秋,大水。
同治十年(1871年)九月大风,拔木损坏民房。
二月十七日(4月6日)夜晚,太平军余部关文桂、杨驼子率众进攻建平,遭伏兵阻击,败退白茅岭,复被包围,全军逃散。关文桂逃往当涂,杨驼子逃至孝丰,后被捕。清军在镇压太平军的同时,杀害了广德、建平两县数百无辜平民。
同治十二年(1873年)天主教传教士在欧村湾、毕桥、石槽等地置地造屋设立教堂。
光绪元年(1875年)夏季,大水为害。
光绪二年(1876年)闰五月二十二日(7月13日),以监生胡秀山为首的欧村湾民众焚毁天主教教堂,处死无赖教民,掀起反帝爱国斗争,这是有名的“建平教案”。清廷崇洋媚外,赔银33356两,胡秀山、陈士柯、白会清被处以极刑。
光绪四年(1878年)正月三十日(3月3日)清廷依议准奏,客籍居民生员准许入籍参加科举考试。
光绪五年(1879年)夏季大旱。
光绪六年(1880年)八月初一日(9月5日),建平县志局五品训导戴名贤等13人赴广德州协修《广德州志》。
光绪十年(1884年)自同治三年以来,全县新垦熟荒田共233135亩,其中客民垦熟荒田86019亩。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英国人戴德生创办基督教建平教会,直隶中华内地会。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二月至十月,不雨大旱。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六月,大雨连旬,山洪暴发,圩堤冲塌,房屋、人、畜漂没。缓征建平被灾田亩漕粮。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于连年旱涝灾害的影响,民食艰难,缓征建平被灾新旧赋额。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夏季大水,圩堤都溃,为数十年所未见。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五月废科举,兴学校,改郎川书院为两等小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县设立劝学所,为教育行政机构。
是年建平、梅渚商会成立。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平县商会及梅渚镇商会派代表至上海参加中华全国总商会会议,讨论拟定《商法草案》。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平县办公立初级小学3所,一在中土勘桥,一在城内东街,一在定埠街。
是年邑绅王佑贤创办建平师范讲习所,校址在城内西门,学生45人。
是年中国同盟会驻皖支部派岑述彭为广德、建平特派员。
宣统元年(1909年)春大旱,入夏以来,大雨兼旬,洪水泛滥,圩田都被淹没,一片汪洋,尽成泽国。
十一月二十七日(1910年1月8日),地震。
是年建平县设初等审判厅,隶属第二地方审判厅。
宣统二年(1910年)县学正署奉学部谕改良私塾,取缔小学堂二里以内的私塾。
宣统三年(1911年)大水成灾。
是年建平县成立民政长公署,取代知事正堂。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
1月4日安徽省临时议会成立。建平县张鸿盛当选为省议员。
7月29日民政长公署内设司法科,民政长兼理司法。
8月7日四乡以保为单位进行选民资格调查。
8月10日中国同盟会驻皖支部建平事务所举行成立大会。夏焕章、徐佩绅被公推为评议员。
年底全县城乡均成立自治会。由乡镇议事会、董事会合并成立,所有当选议员由乡董、乡佐召集会议。
是年撤消广德州建制,广德、建平两县互不统属。
成立建平评议会。岑述彭任评议长,杨沛霖任建平县民政长。设建平东区、西区、南区、北区自治议事会,又称自治公所。
民国2年(1913年)
2月4日建平县评议长岑述彭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
3月16日建平县自治会成立。
9月16日县城设清乡局,总办全县清乡事宜,挨户清查盗匪窝户。
10月2日建平县团防总局成立,办理清乡事宜,10月6日启用图记。
是年民政长公署改为县知事公署,何霖煦任建平县知事。增设审检所,行使检察权。
民国3年(1914年)
3月安徽建平县因与直隶省(今属辽宁省)建平县同名,北洋政府大总统令:改安徽省建平县为郎溪县。属芜湖道统辖。
7月全县开征田赋,计征熟田363606.5亩,征银元77801.88元。其中:地丁银52032.09元,漕折银25769.79元。
民国4年(1915年)
春县知事徐振清照谕四乡,购领桑苗培植,饲蚕缫丝,并刊发《蚕桑浅说》一书,教民蚕桑。
5月31日县知事谕知各乡,饬催各乡募购之公债,除已上解票价银4000元外,其余限日内收齐缴案。此为郎溪县募购公债之始。
7月13日县知事兼理司法徐振清谕饬各地查拿匪类奸宄,绥靖地方,以清盗源。并对西乡不法之徒开设“仁义茶馆”,借以招引匪类为害地方,除饬警查拿外,乡董应即查究,密禀拘办。 民国5年(1916年)
春梅渚商会创办“大达”轮船运输公司;梅渚至溧阳开航,每日往返一次,拥有24马力轮船一艘。
4月4日县知事令饬各乡植桑养蚕,令开:“皖南各县素为产茧之区,茧丝销场发达”。故令四乡董保粮户广为推行。
民国6年(1917年)
1月24日郎溪发生地震。2月22日,再次地震。
2月10日安徽省公益维持会郎溪分会在西门节孝祠成立。 民国7年(1918年)
3月7日县知事袁励宸在县公署左右隙地设立苗圃,培育树苗。是日饬四乡董保粮户领回树苗分种,不取分文。
8月梅渚商会被批准为中华全国总商会安徽省梅渚直属分会。因此,梅渚镇商号资金在4000元以上者均可发给中华全国总商会的《注册许可证》。
是年县公署设立财政局。并设立劝学所,县视学(督学)兼所长。全县设5个学区,各学区设劝学员1人。
民国8年(1919年)
5月8日“五·四”运动波及郎溪,青年学生夏雨初、陈元湘、章向荣等组织“旅外学生联合会”,派代表向县公署请愿,要求开展抵制日货运动,县知事被迫应允。旅外回乡学生同时举行游行示威。
6月淫雨兼旬,圩堤冲溃,田庐淹没,受灾颇巨,至8月份水尚未退。水灾严重,籽粒无收的田共75160亩。
是年县公署遵省建设厅令,进行全县各项经济调查。
民国9年(1920年)
6月20日梅渚耀梅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电机安装就绪,开始发电。
民国10年(1921年)
10月14日郎溪在宣城读书的学生50多人,由省立第四师范的郎溪籍学生倡议,成立“郎溪旅宣同乡学会”。肖楚女为该会写了赠言。
民国11年(1922年)
1月13日郎溪县农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筹建成立。
5月11日郎溪县自治研究会、旅外学生联合会等14个公团举行联席会议,与会及旁听者500多人,要求裁撤郎溪勤业所及各种捐税,并公推吕佐周、章向荣等为请愿代表,往县公署请愿。会后200多人结队游行。
民国12年(1923年)
夏大水,涛城圩堤被冲毁数十丈,县知事立即赶赴现场,组织群众抢堵。
民国13年(1924年)
是年郎溪县劝学所改称教育局,局下设督学及办事员。局址在文庙大门内东侧。
民国14年(1925年)
6月“五卅”惨案发生后,激起人民极大愤慨。旅外学生吕文学等人在梅渚组织市民罢市,并召开了600多人的大会,声讨帝国主义的罪行。
6月9日郎溪各界沪汉惨案后援会发表宣言,声讨日、英帝国主义,支援沪、汉同胞。
民国15年(1926年)
春中共党员夏雨初受党组织派遣,由上海返回家乡郎溪开辟党的工作。
是年郎溪县明星电灯公司建成发电。由张功伟、胡植斋等集资24850元兴办,厂址在城内寺巷,经营12年后倒闭。
民国16年(1927年)
3月3日国民革命军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师到达郎溪。3月6日李富春在凤凰墩接见中共党员夏雨初。
3月16日中国国民党郎溪县党部成立,夏雨初等为执行委员,又称“西党部”,即左派县党部。4月,张克霆在县长指使下又成立一个县党部,称之为“东党部”。
4月26日国民党郎溪县“东党部”发动政变,捣毁了“西党部”,搜捕共产党人。
秋在中共安徽省临委的指导帮助下,中共郎溪特别支部成立,夏雨初任书记,共有党员13人。
11月1日夏雨初、匡亚明等人自筹资金在县城孔庙内创办一所建平公学,学生100多人,并在公学内成立了共青团郎溪县委员会。
是年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民国17年(1928年)
3月13日中共安徽省临委书记尹宽与郎溪特别支部取得联系。
3月18日岑邦屏组织的涛城松塘庙起事失败,起义队伍300多人逃散。
5月中共安徽省临委发出《致郎溪同志信》,号召“开展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
5月9日在中共郎溪特支的领导下,陈文率领的农民队伍500多人攻占郎溪县城,县教育局长周孝安被枪杀。数日后,国民党调来部队围攻县城,起义队伍突围出走。 8月安徽省政府肖与县长粟伯龙勾结,在梅渚河设立定埠帆运米捐局梅渚分局,敲诈勒索。岑桂峰、杨延德等组织商民百余人游行示威,撕毁布告,烧毁税花船,迫使粟伯龙撤销帆运米捐分局,肖逃跑。
民国18年(1929年)
9月中共沙桥支部建立。此为“五·九”农民暴动失利与中共郎溪特支解散后重新建立的党组织。
11月1日梅渚成立雨量测验站。
是年郎溪县政府司法科改为司法公署,行使审判检察权。
是年省建设厅派建设专员驻县,督办农林、水利、电政、交通等事业。
民国19年(1930年)
1月2日至3日南京、扬州、芜湖一带发生地震,波及郎溪。
夏中共芜湖中心县委开展反右倾斗争,指示宣、郎、广等县委、特支和共青团、赤色工会合并为“宣郎广革命行动委员会”,并把各县一切经常工作停顿,积极准备进行武装暴动。
3月在宣城、郎溪、广德三县边区,由王金林、邓国安等领导的500余人举行暴动,建立皖南红军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7月扩编为皖南红军独立团。
8月18日中共中央特派员兼南京市工人部部长夏雨初在雨花台慷慨就义。
10月在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步文的领导下,中共芜湖中心县委召开了有郎溪、宣城、芜湖、广德、繁昌、南陵等县代表参加的中心县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三中全会决议,检讨由于执行“立三路线”在芜湖和皖南各县造成的严重损失和应该吸收的教训。会后,王步文等分赴各地传达三中全会决议和中心县委扩大会议精神,纠正“立三路线”的错误。
10月6日王金林召开姚村全体赤卫队员大会,号召人民抗租、抗捐、抗粮,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农历九月初四(10月25日)袭击姚村乡公所获胜。11月在夏桥路途村成立姚村苏维埃政府,并举行庆祝大会。
民国20年(1931年)
3月中共郎溪特支再度建立,隶属中共皖南特委。
夏大水,圩堤塘坝溃尽,人畜屋禾均遭巨灾,水淹县城,为40年间最大洪水。淹没农田197000亩,其他23000亩,受灾人口11万人。麦收三成,秋粮无收,损失约90万元(银元)。
8月郎溪县长途电话局设立。
8月国民党第三十七军一个团及各乡民团、保安队向姚村红色地区发动“清剿”,许多革命志士惨遭杀害。
10月26日梅渚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教师吕文学的率领下开展抵制日货示威游行。
12月9日芜湖于傍晚发生地震,甚剧,波及郎溪。
民国21年(1932年)
4月6日下午5时许,芜湖发生地震,郎溪县有感。
8月县司法公署改为司法处。
是年县森林施业所设苗圃10亩,培育树苗,出圃各种苗木30万株,发给农民栽植。
民国22年(1933年)
是年县建设局改为建设科,隶属县政府,下属林场一律改为森林施业所。
是年县财务委员会成立,财委会的任务是稽核预算和保管财物。
是年兴筑县境内宣长路14公里,京建路37公里,栽植行道树8000多株。6月25日宣长路举行通车典礼。
民国23年(1934年)
2月2日郎溪公路大桥(木结构)建成,京建(南京至郎溪)路通车。郎溪境内由望牛墩至十字铺与宣长路相接。
5月郎溪设立电台,另设电话房。
10月16日安徽省在定埠设立征取赈粮办事处,4个月共征赈粮2695担零五升。
是年郎溪县农林推广所、水利委员会、合作指导办事处成立。
是年大旱,5至9月不雨,郎溪县田地龟裂,籽草无收,饥灾惨重,灾民食树皮、草根、“观音土”,尸骨遍野。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1月12日农历腊月初八,土匪“东岳泰山”100多人洗劫梅渚,被殷桥民团击溃,打死7人,捕获匪首3人,在殷桥走马埂枪毙后砍头示众。
4月县度量衡检定所成立。
7月上旬大水,郎溪县48圩除永兴、高埠两圩外,其余圩堤被淹。
是年郎溪开始征兵。
民国25年(1936年)
1月安徽省地方银行郎溪办事处成立。
7月中共皖浙赣省委成立,下辖四个特委,宣城、郎溪、广德、宁国、泾县等县委属上浙皖特委。
秋郎溪县壮丁训练总队部成立。
民国26年(1937年)
4月郎溪县土地陈报处成立。并在民政科内设地政股。
8月省政府下令:派征郎溪军谷2000包,军米1500包(每包100公斤),限期运送广德屯储。
8月26日为了阻止日军入侵,县政府发动姚村、涛城两区5000多民众破坏县境内宣长路段公路(百花桥至分界山),在公路两侧挖坑167处。
9月5日县政府发动城厢、梅渚、东夏等4区11万多人破坏京建路望牛墩至十字铺路段,公路两侧挖坑380多处。
11月3日郎溪县义勇常备队成立,下辖两个中队。
11月30日日军陷广德。猪木清太部队由誓节渡进犯郎溪,烧毁公路两侧房屋2000多间。郎溪县政府迁姚村。县地方银行迁屯溪。
12月3日日军飞机轰炸郎溪,东门埂被炸。
12月5日日军陷郎溪。
12月城南七里店处,附近居民焚毁日军运粮汽车一辆。一乡民被一日军士兵迫为向导,将日兵引至偏僻处,唤集附近居民共同将日军打死。
民国27年(1938年)
1月郎溪县抗日人民自卫军司令部成立,县长兼司令。
2月27日日军扫荡侵入郎溪县境。
3月19日日机轰炸梅渚,炸死2人,伤10多人。
3月22日皖南宣城日军第六师团一部与长兴日军千余人分东西二路攻广德。同日侵入郎溪,烧房210多间,县政府复迁往姚村陈梅村。
5月31日第三战区皖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郎溪分会成立,县长曹树钧兼主任,下设青年工作团、青年协会、农民协会、妇女协会。
6月县难民救济委员会成立。
6月12日淫雨成灾,全县48圩除永兴、高埠两圩未破外,其余都圩漫堤决,一片汪洋,稻田被淹没,房屋都被冲倒。被灾田亩109000亩,决口130多处。
6月15日郎溪县城房屋被日军轰炸及焚烧,仅存千分之二,沿途村落被焚,满目凄凉。是日,郎城各界千余人集会,声讨日军罪行。
6月中旬新四军一支队后方医院进驻梅渚镇东王氏宗祠。主治医生钱镐、周敬亭两人负责医疗伤员。
7月长乐游击队13人,围歼日骑兵4人,毙敌伍长白田利惠,夺战马1匹、马枪1支。
12月中共涛城区委正式成立,直属中共苏皖特委。
12月1日县抗日人民自卫军司令部改编为国民自卫总队,乡镇成立清乡队。
民国28年(1939)
1月1日郎溪县救济难民金石书画展览会开幕,筹款救济难民。
1月3日日军“扫荡”进入郎溪县境,飞鲤、十字民房被焚30多间。
3月陈毅由泾县云岭来到梅渚王氏宗祠新四军一支队后方医院视察,探望病员。
3月新四军分别在郎溪城厢、梅渚、飞鲤齐村、毕桥设立兵站。
3月郎溪递步哨(国民党军队系统)成立,共设15个站。
3月3日日机6架轰炸县城,炸死51人。
4月1日第三战区安徽省郎溪县进出口货物检查处在梅渚成立。处长石云阶(中共党员)。下设梅渚、城关、定埠3个分处及6个分征所。石云阶在该处秘密成立中共支部。
4月2日日机轰炸定埠,死伤6人。
4月22日日机轰炸县城,炸死66人,炸伤13人。
7月13日梅渚镇受飓风暴雨袭击,沿河一带水深没膝,附近草屋被摧毁甚多。
7月14日上午,日机6架在郎溪上空散发传单。
7月底中共涛城区委自建立以来,先后建立了沙桥、孙家园、王家村、谢家村、高升园、长乐、软桥、涛城共8个支部,发展党员40多人。
8月中共郎溪城关特别支部建立。
12月16日为了抗击日军,县政府动员民众一万多人拆除城墙。后因连降雨雪而停拆。
民国29年(1940年)
1月8日县难民救济会暨绅士等联合致电省政府请免拆郎溪城墙。
2月20日日机4架飞窜县城轰炸,炸死炸伤平民36人。
2月20日郎溪县国民自卫总队改组为国民兵团,下辖3个区队、23个乡镇队、223个保队。
2月21日日军扫荡侵入郎溪,县政府被烧毁。
2月25日日机两架轰炸梅渚,炸死3人,炸伤11人,毁民房15间。
3月中共郎广中心县委成立,隶属苏皖特委,下辖广德、郎溪两县委。
3月17日日军池田部队进攻郎溪,侵入县城后次日撤出。
3月24日日机6架轰炸郎溪,炸死炸伤50多人。
4月10日日机两架轰炸定埠,炸死8人,炸伤9人。
4月15日日机轰炸郎溪县城。
4月22日梅渚被日机轰炸。
10月14日日军分3路突犯县境,县城沦陷。午后,日军约300人进犯毕桥,同时由南漪湖乘汽艇在东夏登陆。同日涛城沦陷。
10月14日毕桥自卫队员张泰源击毙日军武运队长松源,缴获步枪1支。
10月16日定埠王周二保杨绍春赤手击毙日伪军鞠照根,缴手枪一支,杨绍春手被咬伤。
10月18日日军再次进犯郎溪,侵入县城。
10月19日国民党军队围攻郎溪,20日收复县城。
11月15日中共党员梅光庾受中共江苏省委派遣出任国民党郎溪县长。同来的有张企(张蓬)、关键之、张瑛。同时成立中共特别支部,直属中共中央东南局,张企任书记。
民国30年(1941年)
1月第三战区第二游击区冷欣总部在郎溪召开会议,低价抢购军稻66000担。第四十师去而复返,强挑民稻,三十三旅接踵效尤,捆绑吊打乡民,勒索粮食。
1月21日日军侵犯郎溪,23日县城被攻陷。
2月21日国民党第八十八军在郎溪征购大米7000担,县政府命令王杨等乡在民食内先行配购1000担,以应急需。粮荒日趋严重,山乡已有人饿死,民心浮动。
4月21日~27日日机不断袭击县城、凌笪、汤桥、韦家村等处,轰炸扫射,平民死伤甚多,损失惨重。县政府由乌家埂迁往姚村。
4月22日日军“扫荡”郎溪。
5月1日安徽省郎溪县战时内地产销税管理所成立。
5月15日在押犯叛徒高翔闯入管狱员室,打伤看守主任,夺取步枪1支,冲出狱门逃跑,随逃30人,守卫队警及驻姚村保安营协同追捕,先后捕回高翔等27人。梅光庾由宁国回县后,即将高翔枪毙。
6月18日中共郎广中心县委由山乡安庆滩(今属南丰乡)李邦达家迁往广德苏村吴家冲。
7月9日中共郎广中心县委建立郎广游击队,共有队员十多人,龚铁(谢震国)任队长。
8月23日郎溪县立初级中学创办,校址设在姚村姚家祠堂。8月25日开学。
11月2日郎溪县党政军特种会报组(行动队)成立。
11月21日上午10时许,日机在城郊盘旋后,轰炸东夏。
11月22日上午6时,东夏沦陷,日军迫近城郊。占领溧阳之日军于21日晨向梅渚进攻。天王寺日军于21日上午10时许占据桠溪港后向定埠、梅渚进攻,高淳日军由东坝同时向郎溪县城进攻。三路日军共4千余人向县城进逼。守城国民党第二十五军第四十师独立工兵营和第一、第二营奋起反击,死守县城,短兵相接,肉搏拼杀。
11月23日下午3时30分,日机1架轰炸县城,投弹4枚,爆炸2枚,同时用机枪扫射。日军从西北两面包围县城,又一部窜入城南七里店山岗炮击县城,守军大部分阵亡,县城沦陷。东西大街被焚,一片瓦砾。县政府由井岗头迁往姚村。
11月23日日机一架被郎溪守城部队击中,飞至泉口附近坠毁。
民国31年(1942年)
2月梅光庾县长离职,由粮政科长张中孚代行。
5月凌笪安桥、小岕、油榨、岗南等十几个村庄的青年在中共凌笪党组织领导下,成立青年联合抗日协会。
夏大水,灾重,花赛圩溃决。
8月23日抗日游击队40余人包围凌禹乡公所。清乡队顽抗半小时,弹尽突围。被游击队缴枪9支,打伤2人。
12月1日叛徒高翔被处决后,县长梅光庾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怀疑与监视。国民党郎溪县党部书记长宋传贤向省党部密报梅光庾“通共”,安徽省政府第1016次委员常会决议:郎溪县县长梅光庾撤职缉办。
民国32年(1943年)
6月29日毕桥乡清乡队携步枪14支起义,投奔新四军游击队。
10月1日日军攻陷郎溪、宣城。
10月28日汪肇庭组织伪郎溪县维持会。日军在县城南门村筑碉堡,设据点。同时设立据点的还有梅渚、定埠、十字、涛城、东夏等处。
11月1日新四军第十六旅解放东坝以后,王必成率领的四十八团进入郎广地区。第四十六团进入溧水以西南漪湖以北地区。
11月8日郎广游击队配合新四军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团在郎溪上、下白塔,与汪伪江苏保安团激战,打死伪军20多人,俘伪军400多人,缴获步枪600余支、“60”炮12门。
11月21日郎溪自卫队第一、第二两中队100多人在姚村起义,连夜向东北方向行进。
12月18日郎溪县政府由广德苏村乡海沟冲迁回姚村,主要职员大多数逃散,政府机构瘫痪。
民国33年(1944年)
1月1日新四军十六旅政委江渭清在广德山北区新村召开大会,宣布成立广德、郎溪两县抗日民主政府,并任命周嘉林为郎溪县县长。
1月2日郎溪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长乐王山岗召开第一次县政府会议,颁发《告全县人民书》。县政府下设军事、财政、秘书3科,下辖6区1镇和28个乡级政权。
2月许道珍率领郎广游击队活动于姚村等郎广地区,先后袭击了姚村、苏村乡公所,打死打伤警保队士兵10多人,缴步枪10余支。烧毁乡公所房屋1幢,姚村警保队副被俘。
3月中共郎溪县委喻孟成(原名丁浩)等人在长乐乡帮助农民成立第一个互助组。
3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王治平在凌笪安桥召开涛城、凌笪等地各界人士代表会,布置征粮、扩军、减租减息和成立农抗会、妇救会、基干民兵队等工作。
5月1日汪伪郎溪县政府成立,伪县长吴士源,下设第一、第二两科和宣传室,下辖5个区。
6月1日汪伪郎溪县长与日军联络部联合召开大会,宣布“郎溪、广德两县撤销军管,盟军(日军)交还行政权给中国。”日军头目岛田一孝、池谷泽淳、土冢本泰山出席。
10月10日郎溪县抗日民主政府进驻毕桥。下辖第一、第二两区。
12月抗日民主政府喻孟成、宗正开在凌笪董树头创办第一所冬学。
民国34年(1945年)
4月17日新四军郎溪游击队在姚村袭击国民党郎溪县政府。县政府退出县境,迁至宁国县港口。
4月23日拂晓,新四军在大张村包围县自卫团。县自卫团被打死1人、缴枪数支,县自卫团被击溃撤离大张村。
6月23日县抗日民主政府第四区区长阮维恭在东夏乡夹河口宿营,被叛徒出卖,遭国民党军袭击,英勇牺牲。
7月中旬县抗日民主政府通讯员王应辉等2人在涛城街活捉伪区长。
8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郎溪独立团,县长王治平兼团长,政委张思齐,政治部主任喻孟成,全团共800多人。
8月24日盘踞郎溪的日军于8时许撤出县境,开往宣城双桥集中。
8月25日抗日民主政府及游击队共200多人由涛城开进县城。至此,郎溪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9月底新四军奉令北撤。
10月1日新四军北撤后,留下的武装人员全部到张渚集中。整编后,中共郎广分工委于10月10日返回郎广地区。
11月8日郎步镇改名吉原镇,毕桥乡改名碧溪乡,谢蔡乡改名古松乡,支傅乡更名分流乡。
12月7日国民党郎溪县政府县长杨竹墅率领行动队与政府各机关、自卫队第一、第二中队“收复”县城。
民国35年(1946年)
3月25日新四军江南留守处司令熊兆仁指挥宜溧县长张之宜、广德县长许道珍、杨巷区长胡求真等部共380多人,开辟南山、宜溧、郎广根据地。
5月15日郎溪县临时参议会召开成立大会。选举陶然为议长,潘汉平为副议长。
9月县营建委员会成立。会议决定营建县城街道,划定街线,放宽马路,挖筑阴沟,并着手翻修县城街道。
11月初郎溪中学学生因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黄戆夫辱骂学校而举行罢课,时达一周。迫使黄戆夫公开道歉。
11月4日三青团安徽支团部郎溪分团部筹备处成立。
11月12日国民党郎溪县党部遵省党部命令,举办党员总清查,年内完成。
12月24日国民党《郎溪日报》创刊,先用石印,后改铅印,每期发行700份。
民国36年(1947年)
1月11日国民党第六行政区副司令袁超岱兼任宣郎广3县联防官,“围剿”人民武装队伍。
3月8日郎溪县妇女会在凤凰墩成立,理事长吴履清。
3月12日全县举行户口总清查。4月15日统计:全县共16乡镇,150保,1457甲,26046户,139048人,其中男75836人,女63212人。
6月3日郎溪县参议会在中山堂举行成立大会。选举陶然为议长,熊璜轩为副议长。
8月7日郎溪县政府官办火力发电厂——郎溪县电厂开始发电。
10月10日县银行举行开业式,资金共1亿元。
10月23日中共苏浙皖工委转移到郎广后,并入郎广分工委。在柯村举行扩大会议,传达“七一”指示,成立三个直属县,即:郎溪县(原郎溪与宣宁合并)、广南县(沙河以东)及广宁孝县(广德、宁国、孝丰各一部分)。
民国37年(1948年)
1月21日郎溪县选举事务所开始组织各职团代表投票选举“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陶然当选为“国大”代表。
3月4日国民党实行党团合并,是日召开首次党团统一委员会,重新登记党团员。
4月3日公务员实行军事化,是日起开始受军训。
5月雷雨大作,山洪泛滥,沿河诸圩溃决,内涝、受灾田亩达6万亩以上。
5月1日零时起改为夏令时间,时针拨快一小时。
6月三青团郎溪分团部创办《民意报》。石印,旬刊,四开两版。
10月郎溪中学学生爆发了“反吴”学潮,反对三青团郎溪分团部主任兼校长吴国光的高压特务统治。戴又贤等学生被开除学籍。由于学生坚持斗争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吴国光被撤职。
年底中共郎广分工委撤销郎溪、广南、广宁孝3县建制,郎广分工委改为路南分工委,下辖四个中心区委,领导游击战争。郎溪属誓节中心区委。
民国38年(1949年)
4月21日郎溪游击队收听到大军胜利渡江的消息后,连夜集合部队,在分界山、向山一带收缴了沿公路溃退的国民党军队的枪支。
4月23日郎溪县自卫大队200多人,连夜撤出县城,逃窜到城西北的西杨村、吴家桥一带。中共路南分工委喻孟成委派徐仲甫、胡国民前去策反。徐向该部官兵晓以大义。该部官兵携步枪200多支、机枪14挺向游击队投诚。
4月24日中共路南分工委张思齐、喻孟成、王自强、彭海涛、孙德胜等在水鸣筲箕湾召开碰头会,准备进驻郎溪县城。
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第二十五军解放郎溪县城。次日,喻孟成(丁浩)、王自强、孙德胜率地方武装进驻县城。
4月30日郎溪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喻孟成任主任。
5月中旬中共郎溪县委、郎溪县人民政府同时成立。喻孟成任县委书记兼县长。县辖在城、梅渚、定埠、涛城、毕桥5个区。
9月18日郎溪县武装大队会合溧阳县武装总队某连在伍牙山围剿“国民党国防部江南反共救国团”何德斌部,毙伤、俘获首犯何德斌、江东明等16人,缴获机枪1挺、掷弹筒1门、汤姆逊冲锋枪2支、步枪7支。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2月25日~28日郎溪县召开首次烈属、军属、工(干)属、残废军人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163名。贯彻优抚政策与土改政策,培训土地改革骨干力量。
年底县人民政府颁发布告,公布《国民党、三青团、青年党、民社党登记实施办法》及《国民党特工人员申请悔过实施办法》。
1950年
2月9日~12日郎溪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开幕。出席代表143名,列席12人。会上协商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常委共13人,丁浩任主席,甄焕德、徐仲甫任副主席。
3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郎溪县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共郎溪县委宣传部长王自强兼任书记。
4月中共郎溪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县委书记丁浩兼任书记。
4月27日~30日郎溪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城关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141人。会上成立了郎溪县募捐委员会和防汛委员会。
7月27日~8月30日中共郎溪县委组织部长王彦才带领工作组9人至第一区钟桥村进行土地改革典型试验。
9月郎溪县总工会筹备会成立,并召开第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代表38人出席,大会选举9人组成第一届工会委员会。
9月14日~18日郎溪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38人,列席14人。会议中心内容是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0月上旬第一期土地改革在水鸣区8个村、在城区2个村、涛城区2个村进行。11月15日结束。在城区南门、新农为典型试验村。
12月县广播收音站成立,同时创办县《收音小报》,主要登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录新闻。
1951年
1月1日郎溪县人民法院成立,县人民政府政务秘书刘维岳兼任院长。
3月4日郎溪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15人组成,县长高长年兼任主任。同时发展会员113人。
4月5日~6日全县以区为单位召开首届农民代表大会,部署土地改革,8区总计参加大会的代表共3750人。
4月17日县抗美援朝委员会成立,29人组成,与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合署办公。
4月19日县武装大队在七里店东南山坡打死豹子一只。
5月1日全县11个集镇举行抗美援朝游行示威大会,76573人参加。并在《世界和平公约》上签了名。全县共捐献慰问袋及慰问品146大件。村村制定了《八项爱国公约》。
6月24日县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开幕,26日闭幕。148名代表出席。会议内容:颁发土地证、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
7月全县开始进行土地整籍工作,颁发《土地证》,领证农户共37751户。
7月11日郎溪县人民检察署成立,公安局长康郁文兼任检察长。同时成立清理案犯委员会。
7月28日~30日郎溪县召开第一次妇女代表会议,成立郎溪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丁冠生等11人当选为执行委员,白凤珍为主任。
8月1日县人民法院进行司法改革,批判旧的审判作风和《六法》观点,纯洁司法队伍。10月30日结束。
8月4日全县87个村遭受水灾,受灾人口27143人,被淹水田46335亩,倒塌房屋1061间。
8月10日全县首次物资交流大会开幕。
9月27日郎溪县贯彻《婚姻法》试点工作在在城区南塘村进行,12月份全县展开。
10月5日郎溪县人民政府问事处成立,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10月11日县召开农林战线劳动模范大会,52名代表出席会议。
10月12日县新华书店首次发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共200本,一次售完。
10月25日~26日郎溪县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开幕,143人出席。大会选举常务委员13人。
11月毕桥天主堂西班牙籍神甫何塞·乌瑞斯蒂(JoseUrestti)被驱逐出境(中文名余类木大)。
11月1日县人民政府在在城区殷管村(后名歌场乡)进行民主建政划乡试点工作。
12月23日县政府召开烈、军、工属、革命残废军人暨拥军优属模范大会。40名模范受到表彰。
12月全县143个村(城关6街除外)的土地改革完成,共没收土地178427.8亩,房屋12500余间,农具6572件,耕牛618头。征收土地60657.9亩,分给28873户无地少地农民,使108344人得到土地,有4千多户过去居无定所的人住上了房屋。
1952年
1月16日~17日郎溪县举行第六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37名代表出席,列席7人。
1月县直机关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简称“三反”)运动开始。
同月全县开展“五反”运动(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
1月20日郎溪县调派民兵4350人前往广德九龙岗协助搜捕台湾空降特务9人。
4月27日~29日郎溪县举行第七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44名代表出席,列席4人。
月底全县150个行政村经过划乡建政,共划成72个乡和2个镇,由农民代表会过渡到乡人民代表会,选举了乡人民政府委员、乡长和副乡长。
6月10日皖南区汽车运输公司设立郎溪县汽车客货运输站,站址南门村。
6月13日郎溪县体育运动代表会议开幕,大会选举15人成立县体育委员会。
10月9日~11日郎溪县举行第八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25人出席,列席4人。
10月17日县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成立。公费医疗从11月份起开始实行,享受公费医疗的共851人。
10月19日郎溪县扫除文盲运动委员会成立。
12月12日~14日郎溪县召开中友苏好协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105名代表出席。
12月25日~28日郎溪县举行第九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26人出席,16人列席。
年底郎溪县试办三里亭、新发、花树庙、南阳村4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105户、445人。
1953年
1月9日县人民政府颁发《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草案)》,开始组建农村信用社。
1月21日~25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郎溪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实到代表198人,大会选举孙斌洲等15人为团县委委员、赵守信为书记。
3月2日~5日郎溪县召开第十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75人出席,15人列席。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宣传婚姻法”等5项决议。
5月23日郎溪县工商界召开首次代表会议,成立县工商业联合会。
6月13日郎溪县选举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进行全县第一次基层选举工作。
7月全县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县总人口164083人。
7月22日经政务院批准,溧阳县社渚区“插花地”龙角冲、强村、凹塘、刘家村、荷叶坝、稻仓岭6个自然村计91户、317人、田1405亩划归郎溪县管辖。8月20日在社渚镇办理交接手续。
12月8日~12日郎溪县召开第十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61人出席,16人列席,学习国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
冬县粮食统购统销试点工作在索埂乡进行。
1954年
2月22日郎溪县召开首届业余剧团代表会议,全县25个业余剧团、16个文娱小组选派4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6月28日私营光明电厂创立。
7月11日郎溪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举行,出席大会代表107人。会上选举魏建章、陈作霖、孙德胜、王开榜为出席安徽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7月下旬自5月份起,阴雨67天,降雨量达1247毫米,雨水集中,山洪暴发,漫溢破圩23个,冲倒塘坝332座,倒塌房屋3182间,22人死亡,6人受伤。
9月15日棉花棉布实行统购统销。
本月中国人民银行郎溪县支行收兑解放前各地方银行(江淮、江南、大江)发行的各种地方币(简称“抗币”)。
冬苏联专家苏利卡、助手瓦列克二人及翻译、保卫人员一行十余人来郎溪考察。
12月26日郎溪县首届手工业代表会议召开,133名代表出席。
1955年
1月大雪,地面积雪厚达1米左右,天寒地冻,经月不化,道路受阻。县委、县政府发动群众破冰扫雪。
2月19日郎溪县人民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签名运动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各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至3月31日,签名人数共达121174人,占总人口的75%。
2月25日全县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7月1日全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工资制,同时停发原来的包干、生育、保姆、家属招待等费。
8月1日县成立改造落后乡委员会,由县公安局、检察院、组织部、宣传部、农工部、青年团、妇联会等单位组成。
9月上旬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简称“三定”)工作开始,年底结束。
12月28日郎溪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大会选举成立县人民委员会。并通过了《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业合作化的决议》。
1956年
1月4日全县基层选举工作结束,有选举权者99848人,实际参加选举69140人,无选举权者81390人,其中:被剥夺选举权的有1117人。
1月12日郎溪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办公室成立。开始对全县私营工商业、手工业、运输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2月25日~3月2日郎溪县召开首次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1000人参加。
4月15日郎溪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
5月29日~6月4日中共郎溪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实到代表181人,列席36人。大会选举县委委员13人,监察委员5人。孙德胜当选为书记,石英魁当选为副书记兼监委书记。
6月27日县供销社职工王志祥和糕点坊工人钱富凤被选拔上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并荣获银质佩章。
11月5日上午8时,县城东门埂发生火灾,延烧4个小时,县长高汝南亲临现场指挥救火。这次火灾有31户、40间民房被焚毁。
年底自农业合作化高潮以来,全县共有39708户农民加入了高级农业社,占总农户98%。
是年全县成立了87个高级合作商店。
1957年
1月1日中共郎溪县委机关报《郎溪报》创刊。
2月13日郎溪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65位代表出席,选举产生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郎溪县支会委员会。
2月13日~18日郎溪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城关举行,131名代表出席,25人列席,县直机关28个单位也派代表列席了会议。
2月22日国产解放牌汽车一行13辆开到十字铺国营宣郎广农场。
3月21日~23日溧阳、高淳、宣城、广德、郎溪5县护林防火联防会议在郎溪城关举行,出席会议的有5县县长、林业局(科)长、公安局长、白茅岭、宣郎广农场及39个乡的负责同志共58人。拟定了护林防火实施办法,成立了联防委员会,郎溪县县长高汝南任主任委员。
5月2日回乡知识青年胡建民启程去北京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接见。
7月1日~5日全县降雨量295.6毫米,山洪暴发,水势陡涨,郎川河水位达15.75米。7月3日,全县大小圩49个漫溃成灾,县城进水。18.6万亩水田被淹没,水毁房屋13550间。南京军区派来快艇12艘抢救灾民7000多人。
7月7日郎溪县调出小红稻种籽25万斤支援溧阳灾区,同时调出小红稻种籽20万斤支援广德灾区。
7月12日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委员会派慰问团来郎溪县慰问灾民。
8月10日县委召开县直机关干部大会,开展整风,布置大鸣大放。
9月14日县委召开第三次全县干部扩大会议,布置开展大辩论,分清大是大非和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问题,会上,提出意见1229条。
10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为《郎溪报》题写报名。
10月2日县直机关开展大辩论,反“右派”斗争自此开始。
11月7日郎溪县各界人民两千多人在郎溪中学体育场集会,庆祝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
1958年
1月18日郎溪县除“四害”(蚊子、苍蝇、老鼠、麻雀)指挥部发布《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总动员令》。同日在建平剧场举行除“四害”誓师大会,县委书记李白凡作动员报告,1300多人参加大会。
1月22日中共郎溪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代表160人出席,108人列席。
2月1日~4日郎溪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二次会议,86名代表出席,16人列席。
3月10日全县开展反浪费、反保守(简称“两反”)运动。
3月12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来郎溪县岗南乡拍摄记录片——《兴修农田水利的成就》。
3月31日全县熟食、油点实行凭粮票供应。
4月9日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13人组成,县长高汝南任主任。
4月20日县各界人士举行社会主义自我改造促进大会,800多名知识分子向县委递交了“决心书”。
5月21日县委召开第二次工业会议,进一步贯彻“全党办工业,全民办工业”的方针。
6月16日~18日郎溪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代表145名,实到110名。
6月21日自5月初至今,全县降雨量不到30毫米,旱情严重,每日抗旱人数达21000多人。7月31日方降喜雨。
7月10日全县抽调劳力2166人,组成砍伐队,分赴各地砍伐木材。据年终统计:到宁国县砍伐木材1500立方米,在郎溪县夏桥乡砍伐1000立方米,姚村乡砍伐200立方米。群众献料1500立方米,解决推广新式农具和大办钢铁所需木材缺乏的困难。
同时,为了炼铁需要,夏桥乡砍山烧木炭1320吨,致使大批山林被毁。
9月1日县委举行广播大会,有80100人收听,县委书记李白凡作了《全党全民动员起来,掀起大办钢铁工业的热潮》的报告。
9月14日郎溪县成立第一个人民公社——幸福人民公社。
9月中旬中央卫生检查团来郎溪县检查除“四害”、讲卫生运动的开展情况。
9月21日全国政协委员翁文灏、邵力子、赵朴初来郎溪幸福乡参观所谓水稻“丰产”情况。
9月23日县人民出版社成立,创办文艺杂志《东风》。
9月25日县民兵师成立,实行“劳武结合,全民皆兵”。全县成立9个兵团、47个营、127个连、516个排。
9月27日全县人民集会,一致拥护陈毅外交部长的声明,抗议美国占领我国领土台湾。
10月8日中共郎溪县委党校成立。
10月底全县建成9个人民公社,实现人民公社化。
11月20日郎溪县人民公社联社委员会成立,县人民委员会即为联社管理委员会。
12月底全县农村大办公共食堂,采取所谓“吃饭不要钱”的政策。共建立食堂856个,入伙农户38371户,占总农户的98.4%。多数仓库存粮不到一月即被吃空。
12月底全县大办钢铁,建成1立方米以下的炼铁小高炉294座、1立方米以上2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105座、8立方米的高炉2座、炼钢炉168座。生产铁矿石23975吨。所炼生铁均为炉渣,不能使用。直接经济损失5543354元。
12月底全县组织万人检查团分赴各乡检查农业生产与群众生活。由于大批劳力被调出伐木、烧炭、炼铁,同时又进行拆村并庄,全县拆村570多个,拆迁7000多户,拆屋10000多间,致使稻子黄在田里无人割,形成了“丰产不丰收”的局面。
1959年
1月2日郎溪到姚家塔公路通车。
1月3日郎川河治理工程指挥部成立。
1月25日全县已征集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军事实物资料共123件。
2月2日县委召开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会议,抽调170名干部会同省、地委派来的干部99人分赴基层整社。
4月16日~5月23日县委召开全体会议,检查了1958年以来领导生产及虚报粮食产量的错误。1958年实收粮食1.2亿斤,虚报为9亿斤,结果粮食统购过头,群众中浮肿病人增多,人口出生率降低,非正常死亡率增高。
6月3日幸福公社百车口渡船因超载发生沉船事故,淹死10人。
6月25日县人民委员会发出布告,对农业生产规定了包工、包产、包费用的“三包”责任制和定任务、定田丘、定工分、定质量、定时间、定预支的“六定”办法。
7月1日郎川河木结构大桥通车。
7月3日县人民委员会发出布告,规定拨给社员菜园地、饲料地以及办食堂要实行自愿等政策,开始纠正人民公社化以来的某些错误作法。
1960年
1月10日中央水利检查团一行9人,由国家建设委员会水利处陈连率领来郎溪县检查。
2月8日~13日中共郎溪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城关举行,实到代表214人,列席42人。
2月上旬天子门水库大坝合拢蓄水,完成地面截流工程。总库容为2360万立方米。
4月20日全县开展“新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整风运动。
5月27日据幸福、涛城、南丰、凌笪等公社汇报,最近发生狼害多起。
7月9日县委成立打狼指挥部,这次打狼是苏、浙、皖3省10县的统一行动。要求各级干部下田带武器,见狼就打,确保人身安全。
9月4日县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计量改革和调整粮油定量标准的通知》(一斤16两制改为10两制)。
10月8日~11日县委召开有2704人参加的大会,除各级干部外,还有部分社员代表参加。贯彻中共安徽省委规定的12条政策,清算了“共产风”、“浮夸风”的危害性。
10月12日县委在大操场上召开万人誓师大会,提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口号。县广播站在现场直播。
1961年
1月8日全县普降大雪,阻路封门。县委派出大批干部冒雪深入农村,查寒问暖,慰问群众,并及时组织物资供应。
1月29日《郎溪报》停刊,共出版556期。
3月县委开始纠正领导农业生产上“左”的错误,在“五统一”(计划统一、大农具与技术性农活统一、用水管水统一、抗灾统一、分配统一)的基础上实行“三包”(包工、包产、包费用)、“四固定”(定工、定产、定耕牛、定农具)。
9月16日县委成立平反领导小组,下设甄别办公室。
9月19日~10月5日县委召开三级书记会议,学习《六十条》和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的办法。
10月4日县委发出《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彻底退赔的意见》的文件。10月21日,县委成立退赔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处理价值4823900元的平调问题。
10月4日上午3时至10月5日上午,全县普遍遭受台风袭击,风力高达10级。同时猛降暴雨,郎川河水位高达16.24米,超过1957年水位0.5米,南丰、幸福、涛城诸公社圩堤溃破,大部分圩区积水成涝。冲走房屋3000多间,冲倒和损坏房屋4.5万间,死8人,伤60多人。
冬季全县开展整风整社的群众运动,坚决反对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彻底纠正“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和生产瞎指挥等不正之风。
12月7日~24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2539人参加。会议内容:一、批判非社会主义思想行为;二、制定1962年农业生产计划,确定包购包产任务;三、贯彻人民公社各项政策,主要是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和大包干两大政策。
年底全年被狼咬死31人,咬伤55人。县人民武装部、公安局在人民解放军的配合下,耗用两千余发子弹,打死狼33条、打伤8条。
是年全县受灾面积308762亩,受灾人口132111人。为了解决灾民的困难,发放布票75290尺,卫生衣6000件,棉花15250斤,救济款87300元,修缮房屋29423间。
1962年
1月16日中共郎溪县委召开四级干部扩大会议,贯彻实行“责任田”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办法。
8月据统计,自1957年以来,郎溪县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批判、处分的有7908人,经复查甄别,作出平反结论的有7164人,分清了是非,落实了政策。
10月县改正“责任田”试点工作在建平公社钱浒大队进行。
12月12日县委制定《改正“责任田”计划》。计划在1963年春耕前把“责任田的错误”改正过来。
12月22日中共郎溪县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精简工作的指示》。到11月底,已精简国家职工1762人,减少城镇人口1795人,减少吃商品粮人口5944人,撤销了一些机构,砍掉了一部分社办企事业单位。
1963年
2月11日~14日溧阳、高淳、宣城、广德、郎溪5县护林防火会议在郎溪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县长、农工部长、林业(农林)局长、公安局长以及有关公社的主任及国营林(农)场场长计54人。
2月22日~25日郎溪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代表名额162人,实到105人、列席11人。大会主要任务是总结1958年6月份以来的工作和经验教训,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
6月下旬全县开展“新五反”运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
6月30日县委批转《西钱浒生产队社会主义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的处理报告》一文。郎溪县“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从此开始。
7月9日中共郎溪县委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10月28日~31日郎溪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代表名额196人,出席162人,列席10人。
1964年
1月7日中国农业银行郎溪县支行成立。
4月3日~4日全县发生特大风灾,风力最高达12级,夹以雷雨冰雹,刮倒房屋353间,打死3人,打伤35人,砸伤耕牛2头。
4月20日毕桥等11个公社遭受风雹灾害,风力8级,冰雹大如鸡蛋,时达1小时,损坏农作物5000多亩,刮倒房屋495间,损坏7049间,打死5人,打伤46人。
4月23日县人委决定:农历每月初一及十五两天为县长接待人民群众来访日。
6月23日~27日全县普降暴雨,破圩12个,冲毁水利工程398处、桥梁24座、倒房807间,受灾田亩111539亩。
6月下旬外交部副部长伍修权来郎溪视察。
7月全县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人口总计181568人。
10月20日县委抽调200多名干部由甄焕德带队去繁昌县黄浒公社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
11月27日郎溪县农业职业学校创办,不久更名为农业技术学校。
12月31日~1965年1月3日郎溪县举行第一届运动会。竞赛项目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4个项目。
1965年
2月12日~15日郎溪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二次会议,153人出席,列席13人。
3月1日郎川河大桥重修,原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155.4米,宽8米。
4月20日改建入城公路,从汽车站到县人民银行。征用土地9.8亩,拆房8间。入城公路后来发展成为新建路街道。
9月15日全县民兵工作会议开幕。各公社(镇)武装部长、民兵团政委(公社书记)、大队民兵营长、教导员、县直机关各单位负责人共46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布置民兵工作“三落实”,9月20日闭幕。
11月10日郎川河新大桥竣工通车,安徽省副省长桂蓬、交通厅厅长张国平参加通车剪彩典礼。
1966年
3月21日~24日郎溪县召开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146名代表出席。
5月29日县委决定,成立“文化革命”小组。庞锡田任组长。
6月13日中共郎溪县委召开常委和部长会议,传达省委、地委对开展“文化大革命”的指示精神,成立两套班子,一套抓“文化大革命”,一套抓当前生产工作,并对文化、教育、医疗等单位派出20多名观察员。
下午,召开有1500多人参加的大会,声讨邓拓、吴晗、廖沫沙所谓“三家村”的“反党罪行”。
7月6日“文化大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掀起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高潮。全县有103个单位开展运动,3037人参加,写出大字报两万多份。集中力量向所谓“反党、反社会主义黑线”开火。
7月23日全县公办、民办小学校长、教师、公社办农业中学教师到县集中,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每个公社派一名书记或主任带队,具体掌握运动中的材料。
8月全县中小学“红卫兵”,上街挨户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大批文物、古迹、图书和有龙凤图案及万字、寿字、喜字的家具器物被毁。
9月30日城关镇首批115户居民下放农村落户。
11月3日县委成立政法领导小组。
11月20日郎溪县首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开幕,正式代表522人、列席63人,时间7天。
1967年
1月27日县委召集科局长以上干部会议研究,并经各造反司令部审查,决定成立外地串连接待站及县委接待站,并决定上述两单位和文化革命小组办公室以及抓生产小组的人选。
2月28日郎溪县抓革命促生产临时委员会领导组成立。3月1日,撤销抓革命促生产临时委员会领导组,成立县革命生产领导小组。3月27日又改称郎溪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3月全县“造反派”夺权,县委、人委机构瘫痪,停止工作。大批干部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份子”、“牛鬼蛇神”。
3月27日中共南丰公社党委副书记余海水被批斗自缢身亡。
1968年
2月15日郎溪县“造反派”两派在县城东方红剧场门前发生武斗。搬运公司工人万甫全被枪弹打死,工人谈世平被打伤。
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四O八部队对郎溪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实行军事管制,成立公检法机关军事管制小组,代行公检法职能。
8月12日县公、检、法机关绝大部分干警集中到县农场学习,“清理阶级队伍,肃清流毒,进行斗、批、改”。直到1969年3月才告结束。
8月14日郎溪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并发布第一号通告,宣布自8月13日起,郎溪县的党、政、财、文一切大权统统归郎溪县革命委员会。
8月20日至28日郎溪县革命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并通过了《关于机构设置,搞好斗、批、改的决议》。要求普遍建立向毛主席“早请示、晚汇报”的制度,健全“《毛主席著作》天天读、学习日”制度。县革命委员会由李廷恩任主任,孙晋尚、李天保、张盛荣任副主任。
8月25日全县18个公社(镇)及各基层单位普遍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实现了“一片红”。自此,红色标语满墙,户户贴毛主席像,大小“忠”字随处可见,家家设立“宝书台”,村村建造“忠”字门。
9月12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常委紧急扩大会议,成立“对敌斗争领导小组”,会议作出所谓“充分发挥群众专政队伍的作用,向阶级敌人展开更猛烈的进攻,深挖隐藏,狠斗现行,稳、准、狠地给一小撮阶级敌人以致命的打击”的决议。自此,大批干部、群众、知识分子遭受了严重打击,蒙受不白之冤。
10月9日中共姚村公社党委书记卢成有在公社群众专政指挥部被批斗迫害致死。
10月19日~21日县革委会召开首届工人职工代表会、贫下中农代表会。职工代表190人出席,成立工人职工代表大会委员会,选出委员28人,与“三代会”(工人职工代表大会、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红卫兵代表大会)合署办公。
10月30日郎溪县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开幕,出席会议代表420人,邀请代表13人。会上,选拔65人出席芜湖专区首届“积代会”。大会于11月7日结束。
11月2日郎溪县成立“毛主席像章普及发行领导组”。发行范围以工人、贫下中农为重点,到1969年3月,共发行毛主席像章198000多枚。
11月18日中共郎溪县革命委员会党员代表大会开幕,出席会议代表412名,其中党员388人、群众24人。会上讨论了“九大”代表名单及《党章》(草案)。并要求整顿党的组织、清理阶级队伍、深挖暗藏的阶级敌人;向毛主席敬献“忠”心,要坚持《毛主席著作》天天读的制度。11月23日大会闭幕。
12月10日郎溪县“东风一○·四”干部学校成立。大批干部被打成“特务”、“叛徒”、“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后,被送到这所学校受批斗和监督劳动。
12月14日自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以来,《毛泽东著作》发行点由43个增加到293个,共发行《毛泽东著作》135100多册,超过解放以来总发行量的两倍多。
12月18日全县中、小学全部下放到公社、大队、工厂,由工人、贫下中农管理学校。郎溪县三个专业剧团(锡剧、皖南花鼓戏、杂技)的人员也全部下放到农村落户。
12月22日县革命委员会在东方红剧场举行大会,欢送出席安徽省首届“积代会”代表。会上向毛主席敬献“忠”字礼品,跳“忠”字舞。
1969年
1月4日郎溪县“造反派”49人去合肥参加“火线学习班”学习,时间3个月。
3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小组。
3月7日县公、检、法干警集中到芜湖县清水河参加芜湖地区“肃清流毒”的学习。
3月24日据统计,全县已有2892名知识青年、干部、城镇居民下放到农村安家落户(包括1966、1967、1968三届中学毕业生)。
5月15日县革委会五·七领导小组成立,各公社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负责上山下乡人员的思想教育、管理考核工作。
5月25日郎溪县革委命员会召开党员代表会议,传达和学习中共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出席会议代表1178人。
5月底郎溪县革委会召开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大会选举成立常设机构,与三代会合署办公。
1970年
1月26日郎溪县五·七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安徽省、芜湖专区及所属9县革委会政工组都派代表参加了试点工作与开学典礼。
8月19日安徽省6所大学在郎溪县招生29名。废除原高考制度,采取推荐与审查相结合的招生办法。
10月1日溧阳至郎溪35千伏线路工程竣工(经白茅岭庆丰段至祥村)。
10月22日~26日中共郎溪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实到代表384名。
11月3日全县合作医疗实现“一片红”。即公社、大队都有合作医疗机构。
是年县革委会成立“四反”(反贪污、反浪费、反盗窃、反投机倒把)办公室。同时成立“斗、批、改”办公室。
1971年
1月6日中共郎溪县委、县革命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治理郎川河的决定》。新郎川河开挖工程动工。
2月27日上海、芜湖等市来郎溪县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共1000名,其中:上海市800名、芜湖市200名。
3月30日县伍牙山、高井庙林场用飞机喷洒农药扑杀松毛虫,防治面积6万多亩,飞机每日在杨柳铺起飞降落,作业时间1周。
5月4日~6日共青团郎溪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实到代表396人。
8月全县开展以清查“五·一六分子”和深挖美蒋特务为重点的“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运动。
9月6日县革委会成立路线教育办公室,并决定在全县以半年时间开展路线教育。
1972年
1月29日县革委会成立“批林整风”办公室,撤销县农业学大寨办公室。
3月24日撤销县五·七干校,并入县五·七大学。
4月姚村供销社仓库发生火灾,损失达75065元。
5月15日新郎川河大桥正式动工兴建。
6月28日中午12时,凌笪、建平、钟桥、幸福、城南、水鸣等公社38个大队遭受风、雹灾害,损坏房屋5609间,农作物8800多亩,刮倒树木3567棵,被雷电击死11人,伤39人,打死耕牛4头,伤1头。
1973年
3月25日宣城至郎溪35千伏输变电工程指挥部成立。
4月13日县工业学大庆办公室和农业学大寨办公室同时成立。
5月1日新郎川河五孔双曲拱大桥通车。
5月17日~24日暴雨成灾,郎川河遭到两次洪峰袭击,河水猛涨,江潮倒灌,受涝面积达67252亩,淹坏房屋582间,溺死1人。
6月30日下午4时20分至5时,凌笪公社14个生产队遭受冰雹袭击,地上积冰约2寸厚,大的如鸡蛋,砸坏庄稼3423亩、砸落青枣6万多斤,打坏房屋283间,砸伤耕牛11头。
1974年
1月12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四级干部扩大会议,会上,表彰了一批“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奖给手扶拖拉机的有4个单位,奖给柴油机的有17个单位,奖给打稻机的有49个单位,授予锦旗的有14个单位,授予奖状的有308个单位。
4月22日上午8时29分溧阳上沛地区发生5.5级地震,烈度6-7度。梅渚、岗南等地受灾。倒房3间,房屋倾斜开裂1200多间,烟囱倒塌许多。
6月19日夜间,郎溪县遭受台风袭击,刮倒房屋983间,损坏8613间,打伤1人。
1975年
7月梅渚中学成立第一个地震测报站。
7月19日县委、县革委会召开全县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会议,强调重视信访工作。
8月29日在县五·七大学和江埠村两处进行人工催化降雨,共发射碘化银高射炮弹331发。
1976年
1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全县人民自动带黑纱,设灵堂,沉痛悼念。
1月30日县城自来水厂建成。
4月22日下午3时,钟桥、下湖、东夏、岗南、凌笪、定埠、梅渚7个公社36个大队遭冰雹和大风袭击。风力8至10级,下冰雹约15分钟,刮倒、打坏房屋7000多间,油菜、麦子受害12000多亩,秧苗损失折稻种约30多万斤。
7月新郎川河幸福大桥动工兴建,全长182米。
9月18日下午,郎溪县隆重追悼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大会在东方红广场举行,10400多人参加。全县17个公社也于同时举行千人以上的大会,收听中央和县的实况广播。自9月12日以来,全县共有6万多人在60个吊唁堂开展了吊唁活动。
10月24日郎溪县召开庆祝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伟大胜利的群众大会,8万多人参加。
12月郎溪县知青代表毛啸岳去北京参加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
1977年
6月17日县级机构进行调整,县革委会撤销办事、政工、人保、生产指挥4大组。设立财贸、工交、农林3个办公室,下属29个局、院、行、室。中共郎溪县委成立组织、宣传、统战3部、1个办公室和县直机关党委。
9月11日郎溪县遭受台风袭击,倒塌房屋12716间。
12月12日郎溪县供电局成立。
1978年
2月中旬东夏供销社营业员柏凤莲去北京参加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5月18日郎溪县科技战线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开幕,500多人出席,会上制订了《郎溪县1978~1985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5月22日闭幕。
9月今年1月~8月,总降雨量仅494.3毫米。7月11日郎川河断流,54座中小型水库晒底,17000个塘坝干涸,南漪湖蓄水不到正常年景的十分之一。姚村山上毛竹枯萎,岗南路旁龟鳖干死。水稻减产一半以上,旱粮断种,旱情严重。
县委组织人力、机械,先后在吼儿桥、王家渡、百车口、飞鲤、毕桥、梅渚、定埠、南漪湖等处引水灌溉,共架设抽水机410台、8571马力,6万多劳动力参加抗旱,共提水8590万立方米。
为了解决城关人民吃水困难,在东门郎川河大桥以西的河中心打井一口,抽水供应城关居民。
9月24日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来郎溪县视察旱情,并在县委会议上讲话。
12月8日县火葬场建成,开始办理火葬。
1979年
2月中共郎溪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召开三级干部大会,传达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7月9日18时57分23秒,溧阳县上沛地区发生6级地震,波及郎溪,岗南、凌笪、定埠、梅渚、下湖、东夏、钟桥、建平,城关影响较大,4613户受灾,受伤5人,损坏房屋13596间,其中倒塌200多间,严重损坏需重建者3299间,裂缝10065间。
7月17日全县已复查、纠正冤、错、假案1021件。全县原错划的“右派分子”已全部改正。
9月10日省教育厅创办郎溪师范班,招收宣城、郎溪、广德、芜湖、当涂、南陵6县学生103名,校址设在原县五·七大学。
10月郎溪县卫生进修学校创立。同时举办计划生育四项手术培训班。
12月26日全县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开幕,448位代表出席。
12月29日全县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其中:实行包工到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的责任制共1042个生产队,占生产队总数的63%,实行定额记工和按时记工加评议的612个生产队,占37%。
1980年
1月2日县委组织县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学习邓小平元旦讲话,围绕80年代需要做好的四件事进行讨论。
2月26日县科学技术协会恢复。先后成立了10个学会、两个学组。
同日县造林指挥部成立。
4月14日县委发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进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同时印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若干规定》。
5月19日县革命委员会发布《关于保护水利工程的布告》。
7月28日郎溪县城关街道翻修工程指挥所成立。
8月县统计局成立。
12月14日县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领导组成立。
12月15日县多种经营领导组成立,下设办公室。
1981年
2月26日县委发出《关于尽快落实和稳定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通知》,要求全县党组织尽快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调动社员积极性,发展生产。面对现实进行分类指导,不要轻易变动。
3月17日郎溪师范班学生罢课,学生提出“配齐各科教师”等4项要求。停课两天后于3月20日复课。
7月3日县委发出《关于学习〈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的通知》。
7月21日县革命委员会发出通知,确定乌龟包古文化遗址、城东明代城墙、侯村祠堂、天泉庵、独山砖塔为郎溪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月28日自贯彻中共中央(80)第75号文件以来,全县已有97.5%的生产队实行了包产到户。上半年午粮丰收,比1980年增产41.1%,油菜籽增产近两倍。
10月5日县政府成立林业“三定”工作领导组,执行《关于稳定山林权,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的规定》,开展林业“三定”工作。
11月1日县人民银行开办江苏、浙江、安徽、上海3省1市限额结算。
11月16日省教育厅下文撤销郎溪师范班;县革命委员会下文撤销县五·七大学,创办郎溪县教师进修学校,招收广德、郎溪两县民办教师(中师班)共100人。
12月5日~1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郎溪县第一届委员会举行会议,87人出席,姜宏煊当选为常务委员会主席。
12月6日~11日郎溪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代表239人出席,全体政协委员列席。本届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选举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常务委员;选举县人民政府县长和副县长、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2月12日县人民政府重新宣告成立,启用新印;县革命委员会印章同时停止使用。
1982年
2月28日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认真做好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的意见》,提出10个方面的要求。
3月16日县人民政府召开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先进集体代表111人、先进个人422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代表52人、“五好”家庭代表75人。
3月29日19时41分溧阳县旧县附近发生3.6级地震,郎溪有感。
3月底林业“三定”工作初步结束。落实林业“三定”政策共8个公社、3个林场,山场面积共189138亩,占县总山场面积的42%。划定自留山35741亩,公用山5503亩,落实生产责任制82323亩。颁发山林所有权证11201张,发自留山证19097张。
4月中共郎溪县委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姜宏煊为主任。
4月县人口普查办公室成立,各公社成立人口普查工作队,7月份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
4月17日县委召开广播动员大会,部署开展打击经济领域中违法犯罪活动的斗争。
4月20日中共郎溪县委、县人武部召开民兵工作“三落实”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代表84人出席。
5月1日中共郎溪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成立。
5月7日县人民政府召开第一次归国华侨、侨眷、港、澳、台眷属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共20人。
7月1日零时为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根据以后的汇总资料,全县人口总数是306286人(含十字铺茶场、白茅岭农场27292人)。
11月28日~30日中共郎溪县委邀请抗日战争时期郎溪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周嘉林、游击队长阮维良以及孙德胜、史继昌、彭海涛、李轩、张思敏等7位老同志重返郎溪,座谈党史资料,并参观了郎溪的经济建设情况。
12月26日~29日中共郎溪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实到代表301人,列席3人。
1983年
3月27日梅渚中学总务主任吕韶音进京出席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先进代表大会”,吕韶音荣获“优秀教师”称号。
4月2日中共郎溪县委成立“五讲、四美、三热爱”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后改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4月4日郎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
4月6日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县进行行政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
4月26日县下辖的“政社合一”的公社体制改为“政社分设”。设立乡、镇人民政府,另设经济联合委员会,原政区规模不变。
4月27日县电视差转台建成,开始试播。5月1日正式转播。
6月1日《郎溪古今》报创刊,4开4版,双月刊,发行量为2000份。
6月24日~7月5日连续暴雨,雨量集中,降水422.8厘米,郎川河水位超过1954年1.2米,全县54个圩漫堤溃破51个,城内积水数尺,深处丈余,街道行舟。受灾户占总户数的71%,被淹田亩占总田亩数的72%,倒毁房屋7万多间,10万灾民被困。省人民政府派飞机空投食品11万多斤。南京军区派来“舟桥”部队及舰艇抢救灾民,内蒙古、江苏、河南、上海等省市捐赠粮款、物资救援灾民。
8月16日郎溪县遭受龙卷风和冰雹袭击,幸福、东夏、钟桥、建平4乡受灾,刮倒瓦房764间、草房14间,刮倒灾民临时窝棚1509座,伤亡85人。
8月25日县公安局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开始打击刑事犯罪的第一次统一行动。
11月9日县兴修南漪湖大堤指挥部成立。
12月27日县人民政府首次召开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成立个体劳动者协会。
12月30日中共郎溪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大会,授予90名老干部离休荣誉证。
1984年
1月17日~20日暴雪成灾,仅18日1天,降雪达51.8毫米,积雪32厘米,山区平均厚度为45厘米。三线中断,停电、停水、公路被阻,客运货运中断,压断树木200万棵、毛竹50万根,压倒民房826间,公房427间,冻死耕牛47头。部分工厂停产,中小学被迫提前放寒假。
1月25日南漪湖大堤竣工。该堤于去年12月10日动工,全长7.5公里,底宽40米,顶宽4米,高6米。
1月县城关二小教师吴荣生被评选为全国优秀班主任。
2月2日~12日县城关地区举行大型春节灯展。
2月26日县人民政府召开专业户代表会议。“两户一体”(专业户、重点户、经济联合体)代表200多人出席,成立县专业户协会。
4月13日日本东京——芜湖友好之会访华团斋佐千别等一行21人访问郎溪。
4月26日~4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郎溪县第二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86人出席,列席8人。
4月27日~29日郎溪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代表245人出席,政协委员列席。
5月29日全县各乡镇所属大队更名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6月14日全县普降暴雨300毫米以上,部分地区达357毫米,郎川大桥水位高达15.82米,水势迅猛,破圩53个,19万多灾民被洪水所困,倒塌房屋7万多间。有的整个村庄被毁,踪迹难寻,水田旱地阡陌沟洫不分。南京军区某师参谋长刘广平率舟桥部队来县抢救灾民,军区副司令张明也乘飞机来县视察灾情。安徽省省长王郁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光宇、省委副书记杨海波、宣城地委书记朱景本都在危难之际来郎溪慰问灾民,指挥抗洪救灾工作。广德、泾县、宁国等县派来了慰问团,捐赠了大批毛竹等救灾物资。
6月16日上海市白茅岭农场司法干部谷志明在涛城中斗村营救灾民时,被卷入洪流,英勇献身。
7月14日城关二小少先队员王文秀去北京出席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7月30日梅渚、定埠、十字、涛城、东夏5乡改为镇建制。
8月21日郎溪县碧溪河疏浚工程指挥部成立。
9月20日中共郎溪县委、县政府召开郎溪县1984年抗洪抢险、抢堵抢排、生产救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表彰先进单位63个、先进个人260人。
10月28日郎溪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编纂《65郎溪县志》的决议”。
1985年
1月1日县百货公司第一商场开张营业。苏、浙、皖、赣、沪4省1市100多个单位的代表参加了剪彩仪式。
同日县广播站新建50瓦调频发射台投入使用,县广播站改名“郎溪人民广播电台”。
1月22日~24日中共郎溪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各乡、镇、县直属机关部、委、办、局的党政负责人会议,贯彻中央(85)1号文件,坚持改革的方针,继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切实组织猪、禽、渔和乡镇企业的新发展,振兴郎溪经济。
2月5日郎溪县老干部活动中心——青松楼建成开放,建筑面积共440平方米。
3月15日宣城地区农民自理口粮进入集镇落户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梅渚镇召开。首批解决110户、264人在梅渚镇务工、经商、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户口问题。
3月29日郎溪县外事侨务办公室成立。
4月县城关防洪墙建成。
5月8日县文艺队参加第一届《宣州之声》群众音乐会,获得7个单项奖。
5月10日全县文物普查工作开始。
5月27日中共郎溪县委统战部给1949年以前起义投诚的国民党人员12人颁发了《起义投诚证书》。
6月12日全县工业普查工作开始。
6月27日郎溪电视台自办节目“电视新闻”试播,7月15日正式播放。
8月郎溪县与南京市鼓楼区建立友好区县。
9月10日县城关地区举行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大会,县长王荣培发表电视讲话。全县各乡镇也分别召开了庆祝大会。
9月15日全省多灾贫困地区重点扶持工作会议在郎溪县召开,确定郎溪等14个县为重点扶持县。副省长孟富林到会讲了话。会议至10月8日结束。
11月22日~24日中共郎溪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实到代表270人、列席9人。
12月20日郎溪县中药材资源普查工作完成,全县共有中药材1308种。
12月26日全县土壤普查工作通过验收,省验收组颁发了《合格证》。
1986年
4月17日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举行开工典礼。
5月县文艺代表队参加第二届《宣州之声》群众音乐会,获集体优秀演出奖和17个单项奖。
5月28日郎溪县荣获安徽省计划生育先进县光荣称号。
6月1日县教育局、县体委举行郎溪县首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7月省人民政府奖给郎溪县人民政府“扶贫工作先进单位”锦旗一面。
10月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郎溪县人民武装部“文明楼院”称号。
10月4日县侨务办公室、对台办公室举行侨眷、台眷座谈会,共49人出席。
10月20日~23日安徽省庭园经济会议在郎溪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专员、市长、县长共100多人。副省长孟富林主持会议。
11月宣城行署派检查组检查郎溪县普及初等教育情况,验收合格,确定郎溪县为“普及初等教育县”。
12月郎溪县被列入全国第4批“改灶节柴”试点县后,全县农村40762户完成了省柴灶的改建。县能源办公室获得了宣城地区“推广沼气和省柴灶技术”一等奖。
12月共青团安徽省委授予团郎溪县委“青年之家建设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年底郎溪县被评为安徽省“社会治安先进县”。
年底中共郎溪县委荣获“宣城地区1986年度全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先进县委”光荣称号。
1987年
1月14日郎溪县消费者协会成立。
4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郎溪县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出席会议的委员133人,4月20日闭幕。
4月16日郎溪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到会代表252人,特邀前届常委6人出席,并邀请县委、政府、政协负责人8人出席开幕式和闭幕式,政府等部门共29人列席,4月19日闭幕。
5月17日~19日中共郎溪县委党史办召开解放战争时期苏、浙、皖边区部分老干部座谈会,丁浩、钱敏等20多位老干部应邀出席。
6月县文艺代表队参加第三届《宣州之声》群众音乐会,获4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载誉归来,在汽车站受到县领导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县电视台播放了节目录相。
7月4日~7日连降暴雨,雨量集中,内涝严重,溃破小圩1口,内涝受灾面积达12.7万亩,粮食减产约2000万斤,倒塌房屋1064间、损坏1229间,冲毁塘坝1826处,被雷击毙8人。
7月25日郎溪县中医院在中港路成立,并开始门诊。
8月1日中共郎溪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征兵工作中连续8年无退兵,受到国防部通报表扬,并授予“征兵工作先进单位”锦旗一面。
同日郎溪县人民武装部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10月22日~24日中共郎溪县委、县政府召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中小学校长、政治课教师出席了会议。
10月25日郎溪县图书馆新建大楼竣工,向读者开放。
11月县粮油食品局应邀出席华东地区6省1市“粮油仓储工作经验交流会”,王森林在大会上作经验介绍。
12月26日县集邮协会成立。县邮电局、教委、文化局、团县委等9个单位举办首次邮票展览,展品有建国后发行的各种邮票以及清、民国时期的部分邮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