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87年底,全区中、小型引水灌区共有1550处,灌溉农田24.86万亩。其中,灌溉面积超过万亩的有:宣州市佟公坝灌区,宁国县刘公坝灌区,泾县安吴渠灌区和青左灌区。安吴渠于1956年9月至1958年6月建成,灌溉面积2.3万亩;1976年陈村灌区总干渠建成后,该渠已失去作用,除保留刘家分水闸以下的自流支渠外,其它渠道均报废。
一、佟公坝
位于宣州市城东南25公里处,为水阳江中游的引水灌溉工程。引水枢纽在孙埠镇张家桥,有新、老拦河溢洪坝2座,进水、冲沙联合闸1座,筏道、船闸各1座(已报废)。灌区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10公里,耕地面积10多万亩。佟公坝始建于唐大历二年(767),宣州观察使陈少游督建,时灌溉农田二百顷,民称德政陂。历史上较大的维修见于记载的有6次。宋建隆元年(960)维修后改名笪岳坝。明洪武年间扩建后改名铜坑坝。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坝历久弛废,宁国府知府佟赋伟独捐三百金,借支常平谷二百石,督修石坝和官坪,疏浚渠道,恢复水利。民颂其德,改名佟公坝。其后,又有嘉庆九年(1804)、光绪二十八年(1902)两次大修。至建国前夕,坝体己大部损坏,七道桥分水闸(官坪)坍塌,三河口渠岸溢洪堰仅能漫溢小水,大量洪流串进灌区为害,灌溉3万多亩农田尚不保收。建国后,从1951年开始,先后多次维修、扩建,增加配套设施,1952年效益达6.8万亩,1957年扩大到7.8万亩,1962年达8.5万亩,1965年又增加到8.9万亩。
二、刘公坝
位于宁国县城西6公里处,为水阳江主流西津河上引水灌溉工程。坝址座落河沥镇独山村刘村村民组。上游集水面积1200平方公里,灌区分布于沿河两岸,面积19.4平方公里,耕地1.5万亩。该坝始建于清光绪初年,桩石结构。光绪二十五年(1899)灌田3000余亩,民国25年(1936)灌田6000余亩。由于年久失修,到解放时只能灌田3000亩。1958年以后,人民政府重建拦河坝,改为浆砌块石结构。后在水毁修复中又加长加固,使坝长达238米,坝高2.5米。灌区沿西津河两岸分设南北两干渠,总长19.27公里;支渠28条,总长26.27公里。同时增建一系列配套设施。全部工程于1967年6月竣工,现灌溉面积1.3万亩。
三、青左灌区
位于泾县城西青弋江西岸,渠首在陈村灌区溪口拦河坝左侧坝头,为引水灌溉工程。设计自流灌溉面积2.7万亩,干渠全长14.2公里。1975年10月动工兴建,1979年4月竣工通水,灌溉农田7500亩。1981、1986、1987年先后进行渠系配套及附属设施工程,建电力提水站3座,装机13台套、551千瓦。现自流灌溉面积1.47万亩,提水灌溉面积2220亩。1986年12月,在支渠上的章渡节制闸动工兴建兰山水电站,装机容量80千瓦,设计年发电57万千瓦时。1987年底已完成主体工程。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