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文学著作
【小说】郭珍仁(笔名写工,荻港中学教师),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4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建国后其作品在省内外颇有影响。1951年在《皖南日报》发表小说《广才参军》,1955年在《展望》(上海出版)周刊发表小说《留给女儿的房子》等。1957年在《江淮文学》发表小说《美姑子和她的继父》;1979年在《安徽文学》发表小说《往事》,北京群众出版社收入小说集出版;1984年在《希望》月刊发表小说《腊月里》,获芜湖市庆祝建国35周年文学创作奖。
业余作者笙戈(笔名)短篇小说《向阳婶子》发表于1965年9月《人民文学》。
本籍青年作家严啸建(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发表短篇小说《马镇有个纸扎店》(《安徽文学》1979年第11期)、《城隍庙里四裁缝》(《安徽文学》1981年第12期)、《两个守猎汉》(《雨花》1982年第3期,同年第5期《小说月报》转载)和中篇小说《风灯》等。1986年,小说集《小城三作家》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峨桥文化站工作人员陶方宣,80年代在《江淮文艺》发表小说《黄昏,下着上雨》;在《希望》发表小说《会》、《渡口》和《夜深人静》,被誉为“乡土作家”。
【诗歌】城关一小教师鲁谷风,5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曾在《人民日报》副刊发表长诗《东方红》;70年代后诗作主要有:《告别讲台》(《人民日报》1982年10月8日)、《红花草》(《四川文学》1982年第12期)、《腊月》(《人民日报》1983年1月4日);《班妈妈》(《安徽文学》1984年第6期)等。
新港小学教师李幸,70年代创作儿歌数十首,主要作品《金竹子》(原载《安徽日报》)、《金喇叭》(原载《安徽文学》),均被英文版《中国文学》月刊转载。
峨山乡凤形村农民作者洪新裕,1978年创作组诗《海南诗抄》(载《安徽文学》同年第7期)。
环城卫生院会计王晓晖,8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组诗《苦难的年轮》获1980年《安徽文学》佳作奖;另有诗作《我爱这块土地》(《安徽文学》1981年第5期)、《松泪》(《东海》1982年第5期)、《祖国啊》《安徽文学》1983年第12期)等,1986年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
【戏剧】郭珍仁创作的独幕剧《张二嫂看戏》,发表于《剧本》1951年第9期,后由北京宝文堂书店出单行本,作家出版社选入《1957年全国独幕剧选》出版。
县文化馆干部黄定民创作的小戏曲《接外婆》(1956年),刘西霖创作的小戏曲《扎花灯》(1960年),均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电影文学剧本《诗人魂》(作者:梁华川,县粮食局干部)发表于《芜湖文艺》1959年第9——10期。
县文化局创作组汪广润创作的小戏曲《书记搬家》,发表于《人民戏剧》1976年第12期,后陆续创作剧本《大江渔歌》(《安徽戏剧》1976年12月)等10多部。1983年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散文】横山中学教师孙以栋,先后创作散文《金陵四题》和《美在生活的征途上》,分别发表于《散文》月刊1984年第10期和《美育》1985年第4期。
散文《弯弯的清水河》(作者:孙再平,县政府办公室干部)原载《羊城晚报》海外版,获《故乡水》征文比赛三等奖。
【文学评论】王宗法(安徽大学讲师),参与撰写或主编的文学评论著作有《儒林群丑的讽刺画卷》、《贺敬之研究资料》、《李季研究资料》、《当代文学群星》、《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史》等。
二、美术音乐
【美术】本县绘画始于20年代。“五·四”运动后,知识界出于爱国热情,在学校油印刊物和墙头壁报上,绘制反帝反封建的漫画,宣传爱国思想。抗日战争时期,县内集镇街头、村落路口,多有以宣传抗日爱国为内容的大幅宣传画,均出于新四军文艺战士和学校教师之手。建国后,专业和业余美术工作者从事美术创作,其中佳作多次参加省、市(地)美术展览。
李用世(繁昌钢铁厂职工)创作的宣传画《实践出真知》,1974年参加省美术展览;崔士杰(县文化馆干部)创作的国画《掌线》,1979年参加宣城地区美展;县文化馆专业美术工作者汪克寅创作的国画《弋江春色》,发表于省群众艺术馆出版的《宣州画苑》。
本籍画家黄启福(安徽艺术学校美术科主任),60年代从事版画创作,卓有成就,著有《版画集》。主要作品《日出》,1984年参加全国第三届《三版艺术展》;彩色版画《水乡》,1986年选送日本展出。现为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
本籍青年画家王勇,80年代为黄山天都峰宾馆创作壁画《八仙过海》。
【音乐】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三支队驻赤沙中分村,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的爱人葛慧敏,亲自组织一支文艺宣传队,演唱革命歌曲。流传较广的有:《繁昌之战》、《送郎送到大路口》等。
70年代始,音乐工作者谢荣卿、金韶光、俞芳明、翟笃发等从事音乐创作,其中佳作被省以上电台录制播放。如《水乡五月耘田忙》(谢荣卿根据繁昌耘田歌改编),省电台、中央电台先后录音播放,上海音像公司录制唱片;《田野走来一位姑娘》(红雷词,金韶光曲),1983年获省电台征集“农村歌曲”鼓励奖,《月亮弯弯象金钩》(阮居平词,金韶光曲),获省电台“少儿征歌”创作奖,省音像公司录制磁带;《外婆爱听鸡唱歌》(赵家瑶词,俞芳明曲),1983年省农村题材歌曲征集评选获优秀创作奖;《小花就是我》(王冠林词,金韶光曲),1984年参加全国“小百灵赛歌”会获创作纪念奖;《山里的孩子爱唱歌》(俞芳明词,翟笃发曲),是1985年城关第一小学丁传霞同学参加“全国小百灵歌手比赛”演唱的创作歌曲,获优秀歌曲创作三等奖,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录像播映。
另外,金韶光创作的《春到农家》,发表于《农村新歌》1985年第4期。俞芳明创作的《从小爱党爱祖国》,发表于《儿童音乐》1984年第5期;《深情的眼睛》、《在我们这个年纪》,分别发表于《儿童音乐》1985年第2期和《解放军歌曲》1986年第5期。
三、摄影书法
【摄影】建国后,摄影逐渐普及,从拍摄新闻报道到专题展览,一些佳作发表或被送展。如《丰收的喜悦》(署名:扬里),发表于《中国摄影》1975年第5期;朱可保拍摄的《武装囚渡》,参加1977年全国影展,载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军史画册。1976年,孙村公社摄影组出席全国摄影工作会议,被评为优秀基层摄影单位。
【书法】建国前,县内书法当推葛绍棠,其草、隶、篆,无不精研,尤长于行草;安徽省博物馆建国初期的横匾,即出自葛手笔。建国后,县内善于书法的有葛文德、潘觉非等。1985年4月,葛文德书法一件参加中日书法展览,选送日本高知市展出。潘觉非行书《屈原渔父词》,1983年参加省首届中小学教职工书法竞赛展,获三等奖。此外,擅长书法还有王家渊、陈道源等。
青年书法作者黄学联,1981年4月毛笔书法一件入选“萌芽奖”全国书法、篆作、美术、摄影作品比赛展出。1984年11月,书法作品一件参加全国冶金、机械系统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览。现为中国青少年书法家协会会员。
鲍士鎏,横山镇人,1949年旅居台湾,其书艺精涉各体,其篆大气磅礴,沉郁凝重;其隶稳健庄秀,波璨翱翔;行草则苍劲飘逸,行云流水。作品散布欧、美、亚洲各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