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组织
民国12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民国14年8月,在南京河海工程专科学校读书的凤阳籍学生、共产党员朱完白,暑假期间回凤阳,以个人身份积极进行革命活动,帮助国民党建立了凤阳县国民党小组,并担任组长。
民国15年春,新学年开始,朱完白等返校就学。行前朱完白将寒假期间发展的共产党员刘麦溪,选为凤阳县国民党党小组组长。但在共产党内已明确,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独立的前提下,在壮大自身队伍的同时,才能帮助国民党发展党员,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组织。他们首先在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发展了韩子康、刘若思、朱启厚、张承露、尹洪义、沈国珍、周白山等8人加入中国国民党,并成立国民党五师小组。7月,在上海、南京等地读书的学生回凤阳度假时,由朱完白、陈醒梦、季若思、朱辛孟等组织读书会,开办民众夜校,培养一批先进的知识青年,通过考察,发展入党。当时在国共合作形势影响下,凤阳的共产党员都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因而壮大了国民党的组织。随之报请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批准,开始成立中国国民党凤阳县区分部,区分部书记朱完白。朱离任后,由朱辛孟接任区分部书记。
民国16年4月,中国国民党凤阳县区分部在府城内朝阳小学公开挂牌办公,同时召开国民党凤阳县第一次代表会议,有不少共产党员被选为大会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成立中国国民党凤阳县党部。会议执行主席戴九峰、刘麦溪、金瑞生。大会选举戴九峰、雷伯循、刘麦溪、金瑞生、金东生为县党部委员,戴九峰任主任委员。
同年4月11日,中国国民党安徽省代表大会在汉口召开。凤阳县党部派陈醒梦、朱辛孟2人出席大会。4月中旬,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和第四十四军北伐经过凤阳府城和临淮关时,凤阳县党部组织工、农、商、学和青年、妇女各阶层民众纷纷走上街头,张贴标语,夹道欢迎。第四十四军到临淮关时,火柴公司的职工还邀请其领导派部队进驻火柴公司,帮助成立工会组织,并推选王善初、刁乃昌等9人负责工会工作。同年5月,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命令改组凤阳县党部,派张乙如、吴怀民、朱星三、雷卓民、蔡海同、张鸣球组成国民党凤阳县常务委员会,张乙如任主任委员,开展“清党”工作,对党员进行重新登记,并规定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和国民党左派党员一律不准登记。此时,中共党员也遵照党的指示,一律退出国民党。
二、活动
民国17年1月,安徽省政府决定,临淮撤区建市。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决定由赵家书、安少成、王吉云组成中国国民党临淮市党部,赵家书任主任,与凤阳县党部平级,均属安徽省党部领导。
同年6月,由国民党县党部主持,成立凤阳县和临淮关2个总工会。凤阳县总工会由柳润生任理事长,刘旭东、秦子扬、胡辅仁、蔡子丰、黄治红、常坤甫等任理事。临淮关总工会由陈少庭任理事长。同年10月,凤阳县以总工会、烟农工会、商会、学联、教联为基础,成立了各界联合会,由王培德担任联合会主席,在府城福音堂内办公。11月24日下午,时任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路过凤阳,并先后在安徽省立第五中学、安徽省立第三女子中学礼堂给学生训话。
民国18年以前,县党部曾向上级密报共产党煽动学生闹事等情况。年初,县党部接到逮捕凤阳共产党员的密电,遂召集党政军和学校负责人秘密会议,拟定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以及学校师生的名单,紧接着就在递运所逮捕中共凤阳县临委宣传部长刘麦溪和党员教师徐殿元。4月17日凌晨,安徽省新编第一旅第二团第二营在凤阳实行全城戒严,紧闭府城4门,先后在省立五中、三女中、教联会、学联会逮捕学生、教师20余人,其中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18人。
民国20年2月,国民党凤阳县党务委员会成立,主任王执厚,组织部长田希文,训练部长黎调元,宣传部长汪叙甲,常委廖上番。
民国22年,国民党县党部为强化保甲制度,编10户为1甲,10甲为1保,若干保为1联保。全县共辖110个联保,628个保,6112甲。到日伪时期,汪伪政权仍沿用这一制度。
民国24年至26年,贾春蕃任国民党凤阳县党部书记长。
民国27年2月1日,日军侵占府城。在此之前国民党县长陈崇已率领党政军人员逃离府城。3月下旬,前任县党部书记长、流亡的凤阳县长戴九峰,在寿县境内与共产党领导的皖北抗日游击支队联系,经与中共安徽工委书记曹云露、支队长张如屏谈判,戴答应向游击队提供粮草给养,游击队掩护戴率部回到凤阳境内。当时府城被日军占领,戴九峰率部活动在凤阳东南梅市一带,共产党的抗日游击队先后在张如屏、孟平的率领下,分别活动在凤阳山区靠山集、曹店、炉桥一带,双方互不干扰。这是抗日时期在凤阳县境内初步形成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态势。5月初,张如屏率领游击支队,在戴九峰部队的配合下,一举攻下府城,因伤亡较重,于拂晓前撤离,为此,国民党行政院对戴九峰予以通令嘉奖。
民国28年,王进之任国民党凤阳县党部主任委员兼训练组组长。
民国32年5月,武尧夫任县党部书记长兼主任委员。
民国27年至民国34年间,国民党县党部先逃亡于寿县,后长期滞留在怀远县的河留、合肥的王子城、全椒的古河等地,有时也派遣人员返回凤阳境内活动,先后发展国民党员约40余人。
民国34年9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以后,国民党凤阳县党部和县政府在府城又重新成立,贾祖汉任县党部书记长,穆道厚任县长。而后刘东璧接任县党部书记长,不久又由调查专员郭安诚接任县党部书记长。国民党为抢占抗战胜利果实,对淮南津浦路西解放区大举进攻。为保存革命力量,路西党政军机关北撤,仅留下定凤怀县的少数干部和地方武装在凤阳山区坚持游击战争。凤阳县的国民党军队为消灭中共游击队,在凤阳南部山区从燃灯、红心、总铺、殷涧、凤阳山、大庙、武店等处设置盘查哨46处,对山区的来往行人日夜盘查,没有证件的全部扣押起来,交国民党军队、警察处置。并对坚守在凤阳山的一大批中共党员和未脱产的基层干部进行逮捕、拷打,逼迫其办理自首。据不完全统计,民国35年到民国37年,被强迫办理悔过自首的达千余人之多。为强化治安,在原保甲制度的基础上,又强制群众订立“五家联保”,即1家犯法,5家连坐。
民国36年,由皖东北调查专员倪望棠任县党部书记长,并兼肃反专员、凤阳县长等职。国民党凤阳县党部积极开展党的整建和发展工作。县党部设书记长1人,秘书1人,组织、宣传、监导助理等若干人。在机关学校和全县各区设立党部,并吸收各区党部书记为委员。学校的班级以各乡(镇)设立区分部。区党部设书记、执委、监委、干事等职。区分部设书记。
民国36年至民国37年,国民党组织在凤阳发展较快,全县有区党部366个,区分部近百个,党员有数千人。这些党的组织和党员大多分布在明中都皇城、府城、淮南铁路和津浦铁路沿线,以及刘府、武店、长淮、板桥、黄湾、总铺一带。但在凤阳山区和边远地区以及凤阳县淮河以北部分没有发展。民国37年,省党部派王乃裕任县党部副书记长。以后县党部书记长一度空缺,由县党部干事韩国义代理县党部书记长职务。国民党凤阳县的党组织直到府城解放前夕,因人员全部逃离而停止公开活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